相关试卷

  • 1、美国政治学家乔万尼•萨托利认为:“(雅典民主)社会不允许给独立性留出余地,也不允许个人得到保护,它完全吞没了个人。”该学者意在强调雅典民主政治( )
    A、剥夺了公民的个人利益 B、属于奴隶主专政的工具 C、控制了公民的独立意识 D、追求公民集体利益至上
  • 2、2017年1月11日新华社报道,教育部要求,201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始于( )
    A、1931年 B、1935年 C、1936年 D、1937年
  • 3、哲学家唐君毅说:“如果要在中国史上找宗教战争,太平天国可以说是变相的基督教与儒教之间的战争,而义和团则是民间道教与基督教之间的战争。这一言论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基督教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B、当时农民运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C、近代东西方文化不可能融合 D、中国本土宗教受到西方基督教冲击
  • 4、孙思邈在《千金方》序文中将自己的著述初衷表达如下:“余缅寻圣人设教,欲使家家自学,人人自晓。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这反映出( )
    A、传统医学重在教化病人心理 B、中医不断完善自我 C、儒家思想浸润传统医学伦理 D、三教合一趋势加强
  • 5、康熙朝,苏州织造李煦的数百件奏折均是用宣纸和黄粉纸多层封裹,别无其他保护装置。而其后的奏折,则按规定用木制折匣或用贴有印花的夹板作为保护装置。雍正朝,折匣由皇帝赐发并备有小锁,宫中及具折官员本人各有钥匙一把。这表明清朝( )
    A、朝政决策科学化 B、皇帝对官僚的控制加强 C、军机处权力膨胀 D、相权受到了进一步削弱
  • 6、如图为《中国历代粮食平均亩产量示意图》,哪一项历史解释准确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概况?( )

    A、粮食亩产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速较缓 B、玉米等高产作物传入大幅增加粮食产量 C、生产规模小使中国古代的粮食产量很低 D、亩产量相对稳定主要源于人口增长稳定
  • 7、如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选项中所列举的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 B、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 C、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
  • 8、西汉丝绸之路初通时,丝绸之路咽喉要地河西地区还是“习俗颇殊,地广民稀”,到东汉初年,河西已是“兵马精强,仓库有蓄,民庶殷富”。据此可得出( )
    A、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以经济目的为主 B、经贸活动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显著 C、丝绸之路兴起之时是以河东为中心 D、河西地区的民族融合得到明显发展
  • 9、西周时,周王与各诸侯国有明确的分工,周王分封管理土地疆域的权利给诸侯,诸侯则需为周王镇守疆土、服从周王的命令、缴纳贡赋。这表明西周“分封”是( )
    A、以土地为纽带的政治关系 B、以周王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 C、以血缘宗亲作为基本特征 D、造成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因素
  •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初的盛泽只是一个村落,从嘉靖到康熙的百年间,居民由百家增至一万余家,成为吴江首屈一指的大镇。“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富商大贾数千里辇(车载)万金而来”,商况空前繁盛。外省商人在盛泽镇上建立了会馆,如山东商人就在镇上建立了济东会馆和济宁会馆,安徽省商人建立了徽宁会馆。盛泽镇处在一条四通八达的流通渠道之中,其繁盛的商况缘自充满生机的商品流通与市场体系。 

    ——摘编自罗婧《近40年来盛泽镇研究述评》等

    材料二     西欧商人通过马尼拉直接进行美洲金银与东方产品的交换;或通过马尼拉运回中国的丝绸瓷器,形成了一条与外界沟通的“海上丝绸之路”。西欧航海贸易势力也纷纷由大西洋进入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它们在东方建立了若干以中国为贸易交往对象的商业贸易据点。……为与美洲诸国建立直接的商业交往联系,中国商人冲破封建王朝的“海禁”政策,远涉重洋。大量作为文化交往媒介的传教士来华,是新航路开辟后中西交往加强的重要标志。 

    ——摘编自彭顺生《新航路开辟后中国与世界的交往》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盛泽镇“商况繁盛”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的全球贸易格局,并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
  •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2世纪到13世纪期间,欧洲的城市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不但数量增多,规模也迅速扩大。这显示出中世纪欧洲经济的发展和治安的改善。城市容纳了法院(包括市政法院)、医院、宗教团体或行业协会之类的兄弟会等组织机构。此外,大多数城市除了“中产阶级”或“市民”之外,还生活着数量相对较多的神职人员……在波兰,除了早已出现的450座城市外,1450年到1550年间又增加了约200座新城市……但即便在那里,城市居民占总人口的比例依旧相当小,不到总人口的15%。1500年,只有6%的欧洲人居住在人口超过1万的城镇。 

    材料二     14世纪后,欧洲人口缓慢地恢复到原先的水平,然后开始增长……在欧洲大陆,特别是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贸易及制造业发展迅速。城市的规模愈发扩大,商人们也变得愈发富有。在每个国家,商人阶级都变得重要起来。……1350年到1450年间,法兰西、西班牙、英格兰、苏格兰,丹麦、挪威、瑞典和匈牙利的统治者纷纷加强君主统治,在全国范围内扩大自身影响力,同时减少封建贵族和教会权力机构的土地。伊比利亚半岛的两个国家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1469年因女王伊莎贝拉和国王斐迪南联姻而统一,至此现代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已初步形成。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约翰•梅里曼《欧洲现代史:从文艺复兴到现代》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欧洲城市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简要分析12-13世纪欧洲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出现的新变化。指出这些变化对欧洲历史产生的影响。
  •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农耕和畜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私有制逐渐产生,……男女在生产劳动中的地位有了变更……原来的部落管理机关为一种新的由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公共权力所代替。 

    ——摘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新石器时代的人们放弃了他们旧石器时代前辈们的游荡生活,转而在农田附近永久定居下来。剩余的粮食使得一些人可以把他们的时间和才智集中在自己的专业上,从而脱离了粮食生产。个人可以用粮食或手工制品来换购宝石、珠宝和其他贵重物品。慢慢地,稠密的人口、专业的劳动和复杂的社会关系,一起促成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社会组织——城市。生活在农业社会的人们必须懂得季节的变换,他们逐渐积累起天地关系的知识,并向精确的历法迈出了第一步。新石器时代的神不仅有类似旧石器时代的维纳斯式的形象,还有与生命周期、死亡和再生相关的神灵。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根本动力及其所具备的条件。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原始农业的出现对社会文化的重大影响。
  • 13、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奴役他们的政治工具不能当做解放他们的政治工具来使用。”材料可以说明( )
    A、马克思主张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B、巴黎公社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C、空想社会主义已被证明为正确 D、巴黎公社的妥协性措施导致了失败
  • 14、马克思、恩格斯和空想社会主义者都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了各种设想,下列属于马克思、恩格斯不同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主张有( ) 

    ①用统一的社会生产代替私人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解放妇女 

    ③论述了阶级斗争学说 

    ④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③④
  • 15、如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四个国家,对其近现代政治发展进程描述正确的是( )

    A、①统一后确立了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B、②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 C、③通过温和渐进的制度变革走向共和制 D、④废除农奴制后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 16、与同一时期西方相比,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色是( )
    A、从西方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 B、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企业 C、加紧建设近代交通通信事业 D、大力发展教育
  • 17、“路德提出应当‘因信称义’,不搞‘行为称义’.‘行为称义’的意思就是做好事就可以得救。马丁•路德说好的基督徒做好事是应当的,不应该以此作为交换来获得灵魂得救。由此可见,马丁•路德倡导“因信称义”主要是为了( )
    A、反对做好事,提倡做好人 B、强调对上帝的信仰 C、反对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D、肯定教徒灵魂得救
  • 18、如图是维多利亚号,它是麦哲伦船队中唯一一艘完成环球航行的船只。结合所学判断,此船最有可能途经( )

    A、中国广州 B、巴哈马群岛 C、菲律宾群岛 D、英国沿海
  • 19、公元前1500年—公元300年为玛雅前古典期,这一时期玛雅人已将一年精确到365.242天,每月为29.5302天,这与现代天文学计算的结果分别只差0.0003天和0.00039天。他们还以手和脚的20个指头作为计算的基础,创造了20进制。玛雅人取得这些成就主要源于( )
    A、独特而发达的数学体系 B、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 C、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形成 D、生产和生活实践的积累
  • 20、《查士丁尼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于他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这些规定说明( )
    A、法典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法典是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各族人民的万民法 C、法典注重调解民事纠纷 D、法典为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服务
上一页 490 491 492 493 49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