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英国新城运动是英国在20世纪对城市进行重建、修复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新城”的定义为:一种城市规划的形式,是在大城市之外,形成的新的、相对独立的社区,以重新设置住宅、安置人口,设立医院和产业,设置商业、文化以及休憩中心。据此可知,英国( )A、以行政手段干预经济 B、克服了城市化的痛疾 C、引领新型城市化道路 D、反思传统城市化问题
-
2、18世纪的日本画家铃木春信以“五常”(“仁、义、礼、智、信”)为主题绘制了一系列浮世绘。如图所示为其中之一的《智》,展现了一个年纪略长的女子,手把手地教年幼的小姑娘写字的场景。这反映了当时日本( )A、女性的社会地位较高 B、儒学伦理的社会影响 C、科举制带动向学风气 D、天皇推动了文化专制
-
3、北美印第安人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维生素C缺乏病的方法,他们教会了早期来到美洲的白人船员服用白雪松叶子汤剂治疗维生素C缺乏病。早期北美科学家发明天花预防接种,得益于一个不知名的黑人奴仆所传授的西非家乡的经验。这说明当时( )A、殖民扩张推动文化交流 B、土著居民的抗病能力高 C、北美大陆族群关系融洽 D、传染病促进了人口流动
-
4、1294年,统治中心在波斯的伊利汗国为摆脱财政危机,开始模仿元朝使用雕版印刷纸币。到了14世纪,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入了欧洲。材料可用于说明( )A、元朝纸币成为世界通用货币 B、元朝造纸术、印刷术西传 C、蒙古西征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D、波斯成为西学东渐的桥梁
-
5、如图所示为1998~2011年我国发布的医疗保障改革文件(部分)。由此可知,我国( )
时间
发布机构
文件名称
1998年
国务院
《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
2003年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关于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指导意见》
2007年
国务院
《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2011年
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
《关于做好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工作的通知》
A、医疗事业的主管机关不断更新 B、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立 C、医疗保险制度覆盖率显著提升 D、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成 -
6、如图所示为1947年《申报》上的一则广告。该广告可印证当时( )A、上海市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B、西方大国加强对中国文化侵略 C、西式餐饮文化已融入市民生活 D、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占据优势
-
7、甲午中日战争后,一些知识分子为了救亡图存,主动东渡日本求学,开始翻译和介绍日文克思主义著作,当时,留日知识分子中除了早期的共产主义者之外,改良派,同盟会成员一些无政府主义者也发表了一些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文章,这表明( )A、日本主动引进马克思主义 B、知识分子对战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C、民族危机推动了救国探索 D、马克思主义成为救亡的最强烈呼声
-
8、黄宗羲最鄙视那些“仅以问答传注,依样葫芦,依大儒以成名者”,他认为,孔孟学说本来“平易近人,非难知难尽也”,但经过他们的不断传注,导致孔孟学说“愈晦”,正好比“明月之珠”“沈于大泽”。由此可推知,当时( )A、学术风气僵化保守 B、经世致用思潮流行 C、文化专制受到批判 D、中华文化逐渐转型
-
9、如图所示为宋元时期的扇式风箱变迁,这可用于说明( )
金家《武经总要》记载单扇式风箱图;与炼炉直挂相连,没有克服间歇鼓风的不足
元代《铸铁拌图》:两扇门上分别设有两根拉杆,使一次鼓入炉内的气流量增大,以产生连续的气流鼓风
A、冶金业动力实现革新 B、家庭式劳作方式的完善 C、农业灌溉条件的改善 D、生产工艺的传承与革新 -
10、唐高祖即位后,下诏“别立小学,以教宗室子孙及功臣子弟”;武德七年(624年)下《兴学诏》,诏诸“州县及乡里,并令置学”;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敕“天下州县,每乡之内,各里置一学,仍择师资,令其教授”。这些做法( )A、提高了私学的地位 B、完善了官学教育体系 C、促进了理学世俗化 D、扩大了官员选拔范围
-
11、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动乱导致人口外流,但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这种损失,甚至还可能有所增加。有学者指出:“十六国时期中原六夷的总人口数应不少于汉人,甚至稍多些。”这一现象导致中原地区( )A、民族交融得到发展 B、社会风俗彻底胡化 C、社会人口急剧膨胀 D、经济结构发生变革
-
12、新石器时期,新疆出现了绿洲民居的雏形——原始窝棚。到了汉代,楼兰、于圆等绿洲有了平顶编笆墙窝相。编笆墙后来又发展为木构架围墙。最终,形成平顶砖木构架建筑。新疆绿洲民居的演进反映出( )A、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B、自然环境的改善 C、丝绸之路不断发展 D、礼制的影响扩大
-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古代东西方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反映出这样一个事实,一种文明要想永葆青春,必须积极吸收各种外采文明,并加以改良,因为文明之间的交流会产生一些新结果……故不同文明间的适当融合往往会产生一种和谐文化,给社会成员带来安全感和满足感……另外,一种文明的成长、发展并不是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的,它总是在与各种外来文明的冲突中来调整、改良自身不完善的地方,从而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摘编自陈垣《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
提炼材料中观点并展开评述。(说明:运用中外古代史的具体史实,对材料中观点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丝绸之路形成之初依赖于国家政治、军事等方面的诉求,政治动机大于经济利益需求,在随后的汉与大究、龟兹等西域地区之间最初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活动中,逐渐出现了“天子好宛马,使者相望于道”的场景,最终丝绸之路拓展为中国向外输出丝绸、瓷器、茶叶、冶铁等商品和技术及输入香料、作物、宗教、艺术等的东西方交流与合作之路。
——摘编自王超《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概念、特点及其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
材料二隋唐以后,陆上丝绸之路日益阻塞,海上运输逐渐兴盛,至宋朝,我国通过海运基本形成了以丝绸、瓷器、茶叶为主的多元化对外产品出口格局。此时,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有通往日本、朝鲜等地的东海航线,还有通往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东北非洲等地的南海航线。此外,政府还在沿海港口置市舶司,以“牢多党贸易之事”,但从明中期开始,海上丝绸之路由盛转衰。虽然在清朝经历了短暂的复示,却又不得不面对闭关锁国等政策并逐渐陷入了最低谷。这一时期出口的商品仍以茶叶、丝绢、土布和瓷器等为主。
——摘编自张诗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商品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丝绸之路开辟、发展的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丝绸之路发生的主要变化及其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兴衰历程的认识。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的确,凭着自己的实力,这些印欧语系的波斯人在向西方的推进中节节胜利。但是不久他们就遭到其他一些印欧人部落的抵抗,这些印欧人几个世纪前就移居欧洲并占领了希腊半岛及爱琴海诸岛。他们发觉自己已经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这样,两支印欧人发生了三次著名的战争。战争期间,波斯国王大流士和薛西斯侵略了希腊半岛的北部,千方百计想在欧洲大陆上占据一席之地。
——摘编自[美]房龙《房龙讲述人类的故事》
材料二:中国人移民澳洲,“殆始于1840年到1859年之间”。随着中外一系列条约的签订,洋布“把土布消灭了百分之九十九”,“无业贫民乘北风附洋舶往国外图生计”。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清政府加强了对起义造反者的镇压,大量农民出洋避祸。如“广东新会平南王黄德滋,率部渡南中国海,最后抵达澳洲北部达尔文港,成为淘金工人”。
——摘编自张秋生《略论早期华工移居澳大利亚的社会历史条件》
材料三:联合国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按照国籍划分,国际流离失所者居世界前十位的难民来源国及数量分别是:叙利亚660万人,委内瑞拉440万人,阿富汗300万人,南苏丹220万人,缅甸110万人,索马里90万人,刚果(金)80万人,苏丹70万人,伊拉克60万人,中非共和国60万人。
——摘编自陈冰《全球难民治理的出路在哪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波斯人的迁徙对区域政治与文化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人移民澳洲的内因。(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代世界难民的主要来源区域,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以来联合国为保护难民基本人权作出的努力。 -
16、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不能算是最早的,但是唯一的从未中断过的文明。……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的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文明。它的演进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不同地域的文明以及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交往过程中整合为一体的过程。……此后虽然历经战乱与分裂,不断有新的文明元素加入进来,但没有任何一种文明的分支分裂出去,所以这个大格局始终保持着它的完整性而没有打破。
——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材料二:宋代的毕弄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15世纪40年代,德国工匠谷登堡在中国活字印刷和油墨技术的基础上,创造出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并把造酒用的压榨机改装成了印刷机,代替了纯粹的手工操作,从而提高了质量和效率,使得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可能。谷登堡的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1455年,谷登堡用他的活字印刷方法印刷了第一批拉丁文《圣经》,这个事件标志着西方进入了一个信息迅速、廉价传播的时代。
——摘编自《外国新闻史名词解释》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谷登堡的技术成就及其对文化发展的意义。 -
17、如果要给如图《赫鲁晓夫给卡斯特罗拔导弹牙》设置一个主题,准确的是( )A、两极对峙中的对抗与妥协 B、“冷战”中的“热战” C、“冷战”从欧洲扩展到美洲 D、北约与华约的全面对抗
-
18、秦朝“半两”钱,汉代“五铢”钱,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武德四年,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此后历代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币值与钱币重量逐渐脱钩。这一变化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阻碍工商业的发展 B、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 C、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D、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力度越来越弱
-
19、1947年6月5日,美国提出“复兴计划”必须尊重欧洲国家主权,如果不能争取到欧洲所有国家同意,那就在部分同意的国家实施。如果苏联不同意,那么分裂欧洲,制造矛盾的责任当然也就由苏联承担。下列属于“复兴计划”产生的直接影响有( )
①加剧了美苏冷战
②确立了雅尔塔体制
③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④加剧了欧洲的分裂和对抗
A、①②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0、“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公元600年的欧洲和公元1000年或1400年的欧洲有着截然不同的景象。”下列景象属于“不同”的是( )A、
技术进步的庄园 B、
教会与国王的合作 C、
层层分封的等级秩序 D、
英国贵族市民代表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