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摘编自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材料三:“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摘编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你对日本明治维新期间“一个奇特的现象”的理解。
    (3)、根据材料三,指出史学界将戊戌变法视作“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的主要依据。
    (4)、从以上三国走向近代化的改革中我们能得出哪些启示?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而名地作矣”。“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刑去事成;……刑重而必得,则民不敢试,故国无刑民。”“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可分以为百,由名分未定。夫卖兔着满市而盗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所谓一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权。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信者,君臣之所共立也;权者,君之所独制也。……权制独断於君则威。”

    --引自《商君书》

    材料二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故孝公卒之日,举国而攻之,东西南北莫可走,仰天而叹:“嗟乎!为政之弊至于斯极也!”卒车裂族夷,为天下笑。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

    --《盐铁论•非鞅篇》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的法制观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上述思想的利弊及其历史影响。
    (3)、对于材料二中的结论,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 3、《新学伪经考》强调:东汉以来占统治地位的经学,是新莽一朝之学,与孔子无涉,所以叫做“新学”,是刘歆帮助王莽篡汉伪造而成。《孔子改制考》强调孔子创立儒教,提出一套他创造的政教礼法,作六经以为“托古改制”的根据。这表明,康有为( )
    A、探求中国儒家思想的真谛 B、借助传统文化减轻宣传变法阻力 C、考证出儒学经典的历史演变 D、认为孔子是一个善于改革的人物
  • 4、“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自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梁启超此语中的“大梦之唤醒”是指( )
    A、义和团运动粉碎八国联军瓜分中国的阴谋 B、光绪皇帝任用维新派成员变法图强 C、甲午战争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人民的民族意识 D、甲午战争后“救亡图存”的维新思潮兴起
  • 5、针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与1905年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关系,列宁精辟地指出:“1861年诞生了1905年。”这一结论的真正含义是( )
    A、1905年革命是在1861年不断高涨的农民革命潮流中发生的 B、1861年改革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成为1905年革命的根源 C、1905年革命是在1861年改革后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基础上产生的 D、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为1905年革命准备了条件
  • 6、王安石说:“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为解决这一问题,王安石变法时所采取的措施是( )
    A、整顿太学,重新编撰教科书 B、实行糊名法,防止考官舞弊 C、由皇帝直接控制录取权 D、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
  • 7、《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不能止”。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宋吏治腐败 B、北宋统治者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 C、混战不休,农民破产 D、佛教寺院强占民田
  • 8、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
    A、封建化的过程 B、农耕化的过程 C、工业化的过程 D、汉化的过程
  • 9、1974年7月1日,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刊出了标题为“缓和测试”的漫画,该漫画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苏联,与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会晤为背景,塑造了两国领导人在贴着美元图标且包满麦穗的公文包前握手,另一只手在背后拽着一大捧核武器的形象。这幅漫画意在说明当时美苏( )
    A、积极寻求经济合作 B、双边关系仍然紧张 C、有意缓和军备竞赛 D、军事对抗日益加剧
  • 10、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写道:17世纪的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B、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C、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 11、亚里士多德指出:“就多数而论,其中每一个别的人常常是无善足述(无足轻重之意),但当他们合而为-个集体时,却往往可能超过少数贤良的智能。”下列表述与此观点一致的是( )
    A、民主政治应尊重多数人的意见 B、多数人民主也存在着弊端 C、贤良政治应与民主政治相结合 D、贤良政治是最可取的制度
  • 12、如图所示是20世纪50年代的宣传画。这些画作( )

    A、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 B、体现了计划经济时代的风貌 C、反映出妇女地位的明显提升 D、表达了打破美国封锁的决心
  •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资产阶级共和政体首先在美国确立的原因,史学界作过种种分析,下表为其归纳。 

    序号

    原因

    陈述

    (1)

    悠久的资产阶级民主传统

    殖民地初创时,出现了以代议制和移民自治团体为标志的民主共和国雏形;殖民地时期北美诸州的民主政治实践;《独立宣言》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告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

    (2)

      

    (3)

      

    ……

      

    参照(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3)的原因和陈述。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 20世纪下半叶,随着殖民地和前殖民地的人口激增,过去由来已久的人口变化趋势发生了逆转。欧洲的移民长期不断移居世界各地,这一情形宣告结束。相反,反向殖民化宣告开始。前帝国的“母国”的出生率下降。来自世界其他地区的劳动力却填补了这一差距。1970年,全球国际移民为0.84亿人,1995年达到1.61亿人。 

     

    材料二随着文化迥异不同的族群共同在一起生活,族群之间的紧张关系出现了新的形式。 20世纪末期,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西方从社会和政治上都不再接受种族主义。从某一种程度上来说,这或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另一个结果。在20世纪,曾被用来替种族主义辩护的伪科学名誉扫地。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下半叶国际移民的变化。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末期西方“不再接受种族主义”的原因。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2-1872年是中国股票交易初步兴起的第一阶段,股票交易规模小,只是买卖外商在华企业发行的股票。1873-1882年秋是中国股票交易规模扩大的第二阶段,中国第一批股份制企业开始发行股票,虽仍无固定股票交易场所,但股票发行的数量与规模明显扩大。1882年秋至1883年冬,中国历史上首家自办股票交易所出现,股票交易逐渐规范化的第三阶段。 

    ——摘编自田永秀《1862—1883年中国的股票市场》

    材料二 1882年10月24日,专营股票交易的上海平准股票交易公司应运而生,公司章程道:“本公司事属创始,为各项公司通径路而固藩篱起见,故取用不敢不廉,立法不可不善,既维持乎商务,又挹注乎善举。”公司内部组织分明,业务经营明确,并订有详细章程,为股票交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期中国股票交易发展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海平准股票交易公司成立的背景及意义。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传统家训文化在几千年的孕育、发展中,形成了浩瀚丰富的思想体系(下表所示)。 

    “人无志,非人也。”

    (三国)嵇康《家诫》

    “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若言行无信,身受大谤……耻及祖考。”

    (三国)羊祜《诫子书》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北宋)欧阳修《诲学说》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北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一家之事,贵于安宁和睦悠久也,其道在于孝悌谦逊。”

    (南宋)陆九韶《居家正本制用篇》

    “与人相与,须有以我容人之意,不求为人所荣。”

    (明)孙奇逢《孝友堂家训》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清)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

    “至于师友……择之又择,慎之又慎。”

    (清)张履祥《训子语》

    ——摘编自李淑敏《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传承发展研究》

    材料二俗语云:“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训家规的首要功能是“齐家”,即对家庭实行有序管理,重视其规范的功能。在古代儒家传统中,修身是齐家的基础,齐家又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 

    ——摘编自陈来《中华传统文化的家训家规及其现代意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内容。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历史价值。
  • 17、据《旧唐书•高丽传》记载,高句丽迁都平壤后,其国人“好围棋、投壶之戏,人能蹴鞠颇有箕子之遗风种田养蚕,略同中国。”这说明,高句丽当时( )
    A、娱乐文化的发达 B、汉文化程度较深 C、儒学传播的受阻 D、中央集权的建立
  • 18、下表为2012-2020年中国境外高铁项目统计表。这说明,当时我国( ) 

    项目状态

    主要国家

    项目名称

    开工时间

    里程(公里)

    已承建或参与承建

    土耳其

    安伊高铁

    2012年

    158

    沙特

    麦加轻轨

    2012年

    450

    委内瑞拉

    迪阿高铁

    2015年

    471

    中标项目

    墨西哥

    墨克高铁

    2017年

    210

    印尼

    雅泗水高铁

    2018年

    860

    主要竞标项目

    美国

    加州高铁

    2018年

    832

    英国

    HS2高铁

    2020年

    539

    A、高铁“走出去”步伐加快 B、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前列 C、高铁整体技术领先世界 D、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
  • 19、1946年,参与国际贸易组织筹备委员会的中国代表认为:“我国对外政策,一般言之,以为依据联合国宪章所定各原则,促进国际合作;在经济方面,则为在不危害我国工商业,应得合理保护范围之内,招致外国投资技术协助。”据此可知,中国参与国际贸易组织旨在( )
    A、贯彻联合国宪章原则 B、抵制外国资本的侵略 C、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D、保护和发展民族经济
  • 20、下表为明清时期安庆地区地方志中的记载。这反映出,该地区( ) 

    “瘠土民劳,父子相保聚而重去其乡”

    《望江县志》

    “怀人安土重迁,行百里作数日,别辄恋恋不能舍”

    《怀宁县志》

    “黄发老人有不识城市者,安土重迁,不善商贾,鱼厚藏而少巨富”

    《潜山县志》

    A、人口流动受到鼓励 B、人地矛盾现象严重 C、商业意识较为淡薄 D、农业劳动力的缺乏
上一页 392 393 394 395 39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