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所著的《人类简史》这本书提到,从采集走向农业的转变,始于大约公元前9500年到公元前8500年,农业是同时间在各地独自发展而开花结果的。这里所说的“各地”主要指( )A、东亚、南非、大洋洲 B、南非、西亚、中美洲 C、西亚、东亚、中美洲 D、东亚、大洋洲、南美洲
-
2、如图可以推断,中国城市轨道交通( )A、兼具轻轨与快轨的综合特性 B、助力公交与地铁的有效互补 C、利用地上与地下的位置空间 D、减缓运量与运能的交通矛盾
-
3、民国北洋政府前后16年间虽然举办两届四次文官考试,总计录取1479人,但这一人数与当时充斥官场的大量旧式官吏相比,完全微不足道。据此推断,文官考试( )A、旨在维护政府的专制统治 B、利于保持政策的连续稳定 C、体现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 D、完全违背时代发展的潮流
-
4、1912年,政府在新颁布的学制及各类学校条例中,提倡医学专门学校(西医),摒中医于政府教育体系之外,由此引发了民间有关中西医的论争长达10多年。这反映出( )A、传统教育的近代化转型 B、科学精神深入人心 C、异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D、官民立场尖锐对立
-
5、某学者认为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是“将自由、平等、民主等价值理念镶嵌在他所构建的今文经学体系之中,虽显得杂糅、生硬,但也体现了康有为试图以今文经学为契机来实现儒学现代化转换的努力”。该学者在此强调康有为( )A、变法思想具有落后性 B、运用儒家思想宣传维新变法 C、借助皇帝变法不现实 D、变法的目的是复兴传统儒学
-
6、史载,雍正年间“每年闽省洋船约有番银二三百万载回内地”。这一现象( )A、体现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 B、推动国内商业资本的集聚 C、表明海外贸易税大大增加 D、刺激国内市场的迅速活跃
-
7、如表是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变化的数据表。清前期人口比明初增加的政府因素是( )
时期
耕地面积
人口
明初洪武年间
8.5亿亩
6600余万
清前期(乾隆年间)
10亿亩
4.1亿
A、美洲高产作物的引进 B、一条鞭法减轻了农民赋税负担 C、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D、摊丁入亩使百姓不再隐藏人口 -
8、下表为蒙元时期的大陆交通路线。这说明元朝( )
1
从中原地区向北越过太青山、内蒙古长城沿线,经蒙古草原向西北逐渐延伸,越过阿尔泰山,穿越西伯利亚草原、黑海北岸,抵达欧洲
2
以长安为起点,经过河西走廊西行,抵达敦煌再分南北两路西行
3
从四川和云南穿越西南地区,与缅甸、印度相连
A、对外交通发达促进对外交往 B、开启了与印度的贸易往来 C、丝绸之路的功能呈现多样性 D、是东西方文化交往的桥梁 -
9、19世纪法国历史学
19世纪,法国历史学家开始重点关注“民族”,米什莱和拉维斯是民族历史研究的两座高峰。
米什莱被誉为“法国历史学之父”。在其编著的《法国史》中提出,法国人从百年战争中开始具有国籍意识,到大革命与特权阶级的对抗中,完成了法兰西民族的整合,以此教育人民建构法兰西民族的自我认同。他始终认为法兰西在世界历史上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是引领世界走向自由,通往繁荣之路的灯塔。他的观点成为19世纪上半叶法国历史学的主流。
普法战争战败后法国割地赔款,知识分子的民族优越感被击碎。第三共和国的史学家拉维斯主编27卷的《法国史》,提出历史上布列塔尼人、普罗旺斯人……各地人民都是法国人,尊崇共同的祖先、共有的英雄人物。他高度赞扬共和国,对国歌、国庆日、纪念仪式等各种“被发明的传统”进行历史性阐释,传播共和主义精神,将殖民扩张视为开化落后地区、传播先进文明的特殊使命。以此“向法国青年人说明,为什么他们应当为组成一个民族国家而自豪”。拉维斯被19世纪末法国史坛誉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历史教师”。
——摘编自王玮、吕一民《拉维斯与19世纪晚期法国历史知识的生产与传播》等
围绕“历史书写与民族认同”,评析19世纪法国历史学的发展。
-
10、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
材料一 福建省大田县有十余种方言、土语,隔山不同语,过溪不同音。1954年,浙江干部徐永钺到西北工作,当地人都听不懂他说话。
1955年,《人民日报》发表《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的社论。195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要求完成汉语拼音方案,以便于普通话的教学。自1958年起,上海各报刊开始采用汉语拼音来拼注报头、刊名,实验小学等学校用普通话教学的比例高达95%。山西万荣县农民学会汉语拼音后,可以看懂《黑妮种棉》《模范饲养员》等注音读物,到1959年底,80%以上的文盲脱盲。山东平原县、浙江桐庐县的群众依靠汉语拼音学习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
——摘编自崔明海《1956—1960 年推广普通话运动在农村的开展及其影响》等
材料二
1982年,“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写入宪法。
1997年,外出就业的农民工突破1亿人大关。
2000年,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20世纪末,我国基本普及义务教育。
21世纪初,语音技术在手机社交和生活服务平台普及。
2014年,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在内,全国有70%以上的人口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
——摘编自李忠杰《共和国之路》等
阅读材料,阐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
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
11、巴黎和会中国拒约
1919年1月,北京政府派代表团参加巴黎和会,外交总长陆征祥为团长,顾维钧、王正廷等人为成员。6月28日,中国拒签《凡尔赛条约》。
材料一 和议草约大体应签字,惟山东问题应提出声明。(指在和约内注明中国对山东问题条款不予承认的保留意见,才能签字)
——5月15日北京政府来电(代表团20日收到)
注:当时北京与巴黎之间发电报需数日才能收到。
材料二 昨英、法两使均称签字加保留事恐办不到,……如不能保留应签字为是。
——5月20日北京政府来电(代表团24日收到)
材料三 所有(请愿团)各代表等陈请,不能保留即拒绝签字等情,昨亦电达专使(指陆征祥)在案。
——6月27日《政府对鲁代表呈文之批词》(即北京政府对山东请愿团要求的批示)
材料四 我不愿意再在不公正的条约上签署我的名字,……闭幕会议(指6月28日《凡尔赛条约》签字仪式)已经结束几小时后,我收到一封完全出乎意料的电报,向我下达不签字的命令,其实我已自行其事地大胆实行了。
——陆征祥于1943年回忆
材料五 电报实际上是指令代表拒绝签字。电报于6月28日下午到达,我想是三点钟左右,那已在和会最后会议结束之后了。……陆总长本人起初赞同签约,甚至即使不允保留,可能也会赞同签字,但由于中国国内以及巴黎形势的发展,在国内舆论强大压力下,他最后也同意我的意见,反对签字了。
——《顾维钧回忆录》1976年
材料六 签约之日,和会事事为我备齐,待我随班签字,当此之时,廷与陆使愤慨万分,而陆使心犹重违北京训令,迟疑未决,经廷一再趣劝速决,二人卒皆严拒不到。
——《王正廷致吴景濂等函》1919年8月11日
(1)、辨析和考证上述史料,说明中国拒签和约的真正决策者。(2)、简析中国拒签和约的原因。 -
12、下列史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
②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现在或可能将在战胜希特勒主义的斗争中给予物质上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得以加入上述宣言。
③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④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
A、③④①② B、①④②③ C、②③④① D、①③④② -
13、下图是柏林会议期间英国人绘制的漫画,此漫画反映了( )A、俾斯麦妄图称霸欧洲大陆 B、英国殖民霸权受到德国挑战 C、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D、英国对德国实行了绥靖政策
-
14、古代欧洲,只有富人能用植物油灯照亮自家门口。18世纪末期,英国科学家从煤中提炼出可燃气体,发明了煤气灯,1815年以后,伦敦街道和家庭普遍使用煤气灯,许多商店和餐厅都经营到深夜。20世纪初,伦敦街道开始普及电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公共照明设施发展加剧了社会阶级对立
②煤气灯的发明使城市的夜生活愈加便利
③伦敦从“电气时代”开始普及了公共照明
④人类对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影响照明技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5、《帕罗斯碑》发现于希腊帕罗斯岛。碑文以刻碑那一年为基点依事纪年,比如“距今1135年前,得墨忒耳(农业女神)寻女并播种,得谷物者众”“距今57年前……亚历山大葬于孟菲斯;哲人亚里士多德卒;……托勒密至库勒内。”从距今418年开始,每年都记载当年雅典执政官姓名。对此石碑的认识合理的是( )
①此碑产生于希腊化时代 ②为研究希腊民主政治和文化提供史料
③碑文带有一定神话色彩 ④开创了西方历史学叙事体的撰史体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6、1950年中英建交谈判开启,中方提出英国必须先和国民党集团“断交”,但英国执意保留在台领事馆,谈判未果。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两国达成代办级半建交方式的外交关系。1971年,英国提出重启谈判,双方商定第二年升格为大使级关系,英国撤销在台官方机构。上述历程反映了( )
①中国坚持“一边倒”方针 ②中国外交的务实性与原则性
③不结盟运动兴起和扩大 ④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7、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讲话中指出,当前“中国共产党不但在解放区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在国民党统治区,在国民党控制的大城市,也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这一判断的依据是( )
①解放区长期坚持“三三制”的政治原则
②国统区兴起反抗国民党的第二条战线
③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群众运动
④人民解放军赢得战略决战胜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8、近代某年,由于近百所大学停闭或迁移,为稳定大学正常运作,减少考生奔波,教育部改各校单独招生为全国统一大学入学考试,只在重庆、成都、昆明设立招考分处。此变化反映出( )A、清末学堂教育改革成果显著 B、国民革命军从珠江流域开始北伐 C、一二•九学生运动席卷全国 D、抗战时期教育事业的艰难与调整
-
19、阅读下表,可以推断出( )
期刊名称
创刊日期
创刊地点
备注
《新青年》
《每周评论》
《国民》
《新教育》
《建设》
《解放与改造》
《少年世界》
1915 年
1918年
1919年
1919年
1919年
1919年
1920年
上海
北京
北京
上海
上海
上海
上海
陈独秀主办
李大钊等主办
北大学生主办
中华新教育社刊物
国民党机关刊物
进步党机关刊物
少年中国学会主办
①新文化运动推动报刊发展 ②政党政治深入发展
③报刊关注国民思想的改造 ④国人办报遍及各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20、1840年英国照会清廷:“兹因官宪扰害本国之民人,及该官宪亵渎大英国家威仪,是以大英国主,调派水陆军师,前往中国海境,要求皇帝赔偿并匡正。”该照会( )A、体现和平解决争端的国际法原则 B、反映了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 C、掩盖了英国发动对华战争的本质 D、暴露了清政府天朝上国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