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图为中世纪后期欧洲流行的哥特式建筑风格。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且带尖,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如图是16世纪修建的圣彼得大教堂,运用了古典的柱式和穹顶,设计中推崇基本的几何体,如球体、圆柱体等。导致欧洲建筑风格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 B、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 2、 如图为移民美国人数的统计曲线。影响①②处移民数量变化的共同因素是( )

    A、经济发展状况 B、世界大战的影响 C、外交政策调整 D、国际格局的演变
  • 3、《源氏物语》以日本平安王朝(794年-1185年)全盛时期为背景。据统计全书仅引用白居易一人的诗句就达108处之多,另外还涉及到《庄子》、《史记》、《诗经》、《昭明文选》等。这些现象折射出( )
    A、中华文化强大的辐射力 B、大化改新的成效显著 C、日本民族认同意识增强 D、幕府开放的对外政策
  • 4、下表为汉语新词汇出现的朝代和举例。这反映出中国文化的特征是( )

    时期

    汉语新词

    秦汉时期

    骆驼、胡瓜、葡萄、石榴等

    魏晋南北朝至盛唐时期

    明末清初

    几何、地球、经度、仪器、对数、椭圆、三角等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初

    干部、俱乐部、取缔、警察、财阀、特务、议院等

    新中国成立后直到1978年前

    康拜因、喀秋莎、拖拉机等

    80年代以来

    艾滋病、托福、的士、卡拉OK、WTO等

    A、多样性 B、兼容并包 C、连续性 D、博大精深
  • 5、如图为唐朝与元朝对汉中地区的行政区划图。元朝调整行政区划意在( )

    A、推动民族交融 B、加强中央集权 C、便利南北交通 D、开发边疆地区
  • 6、据表可推知两宋时期两宋儒学学术流派代表人物简表( )

    流派

    濂学

    关学

    临川学

    洛学

    闽学

    婺学

    永嘉学

    表人物

    周敦颐

    张载

    王安石

    程颢

    程颐

    朱熹

    吕祖谦

    叶适

    生卒年代

    1017~

    1020~1077年

    1021~1086年

    1032~1085年

    1033~1107年

    1130~1200年

    1037~1181年

    1150~1223年

    籍贯

    湖南道州

    陕西凤翔

    江西临川

    河南伊川

    河南伊川

    江西婺源

    浙江金华

    浙江温州

    A、政治纷争影响儒学统一 B、地理差异孕育多元文化 C、书院教育培养大批人才 D、文化的重心向南方转移
  • 7、南宋时期的陈亮(浙江永康人),反对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张“耳之于声也,目之于色也,鼻之于臭也,口之于味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同时主张以“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的“农商相籍”思想。陈亮的思想主张( )
    A、反映了程朱理学违背了时代潮流 B、说明了重农抑商的政策趋于松动 C、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态势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 8、北宋时期,士人一般尊崇蜀汉,而靖康之变后,帝蜀伪魏论盛行。《四库全书》的编修官认为“宋太祖篡立近于魏,而北汉、南唐迹近于蜀,故北宋诸儒皆有所避而不伪魏。高宗以后,偏安江左,近于蜀,而中原魏地全入于金,故南宋诸儒乃纷纷起而帝蜀。”可见影响历史评价的主要因素是( )
    A、历史文化的传承 B、主流思想的演变 C、社会经济的发展 D、现实的政治环境
  • 9、后世发现大量汉魏晋南北朝和隋的碑志,其中部分碑志中的人物(既有胡人又有汉人),都认为自己是五帝的后代。数量统计如下,这反映出( )


    黄帝

    颛顼

    帝喾

    少昊

    炎帝

    总数


    汉魏南朝

    4

    1

    6

    2

    5

    5

    1

    1

    2

    27

    北朝

    41

    18

    3

    12

    4

    1

    2

    1

    2

    5

    3

    4

    10

    106

    4

    2

    2

    2

    2

    3

    1

    2

    1

    19

    总数

    45

    24

    6

    20

    8

    1

    10

    2

    9

    5

    1

    4

    4

    13

    152

    69

    26

    8

    11

    11

    6

    4

    17

    A、华夏认同观念影响深远 B、南北政权争夺正统地位 C、民族矛盾引发认知混乱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 10、下表是部分朝代寒门子弟入仕人数所占的比例。下表反映出( )

    朝代

    西晋

    东晋

    北宋

    比例

    15%

    4%

    17.2%

    24.5%

    46.1%

    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 C、社会阶层日益固化 D、察举制推动了民族交融
  • 11、在西汉王朝创建过程中,军功阶层起了至关重要作用,得到朝廷的重用。如图为汉高帝到汉武帝120年中军功阶层担任三公九卿、王国相、郡太守的比例。这表明汉武帝时期( )

    A、王国问题得到缓解 B、君主集权体制得到强化 C、外戚宦官势力扩张 D、通过尊儒抑制武将权力
  • 12、《史记》记载了汉初蜀地卓氏致富之路,“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秦破赵,迁卓氏。”其他被迁徙的人求迁近处。唯卓氏曰:“此地狭薄。吾闻汶山之下,沃野,至死不饥。民工于市,易贾。乃求远迁。致之大喜,即铁山鼓铸,运筹策”,后来其财势压倒滇蜀地区的居民,“富至僮千人”。秦的此项举措( )
    A、推动了经济文化交流 B、引发了汉初抑商政策出台 C、促进了江南经济开发 D、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13、战国时期,以赵国为代表的布币使用区域、楚国为代表的传统蚁鼻钱使用区域,均出现了齐国刀币的大量流通。东方各国相继出现仿铸秦国圆钱现象。魏国迁都大梁后,也铸造了以楚国“哥”为单位的布币。这种现象( )
    A、有利于国内市场的整合 B、是经济政策服务战争的体现 C、蕴含着国家统一的因素 D、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 14、祝官是由上古巫教神灵信仰中的神职人员发展而来的,基本职能是充当人和鬼神交流的媒介西周时期“太祝”属于天子的“天官”系统,具有较高的地位。战国时期祝与史、射、御、医等属于“执技以事上”末吏。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
    A、宗法制度受到挑战 B、中央官制的重大变化 C、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D、政治与文化趋向理性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等

    综合上述材料,提取两者之间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信息关联,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0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发了特许状,允许商人集股组建东印度公司,垄断与东印度的贸易。该公司最初在马来群岛一带进行香料贸易,后转向印度建立根据地,拥有军队和舰队。18世纪中叶起,通过战争排挤法国、荷兰势力,建立在印度的统治地位,将印度的鸦片输往中国,掠取中国的茶叶和生丝。英国政府依靠它在印度的财产和武装,对缅甸、阿富汗及其他亚洲国家进行掠夺战争。后来,以棉纺织业为代表的很多商人都极力反对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为适应新兴工商业资本的发展要求,英国政府先后取消该公司对印度(1813年)和中国(1833年)的贸易垄断权。1858年公司被撤销。

    ——摘编自【日】羽田正《东印度公司与亚洲之海》等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国东印度公司兴与衰的时代背景。
  • 17、国家政治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执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毫不敢与闻。

    ——《明神宗实录》

    材料三:光荣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国王仍能独立行使行政权。……此时的君主立宪政体仍显粗糙。(汉诺威王朝)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来自德意志,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时间一长,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也成了惯例。而且从1714年之后,……事实上放弃了对行政权的控制。这样内阁会议先就大事作出决定,然后提交国王认可。如此,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

    ——《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

    材料四:观察下面三幅图

    (1)、分析材料一,说明“天下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二、三,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四指出每一幅图反映了当时中国何种政治制度,并归纳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
  • 18、清代在广州等口岸城市,有一大批运用西方画技进行模仿或创作的中国民间画家,被称为所谓外销画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通草水彩画广州博物馆藏

    材料二:1757年至1842年间,清政府规定西方航海国家只能在广州开展贸易活动,史称“一口通商”时期。广州成为18世纪重要的世界贸易中心之一,也是中国与世界接触的重要口岸。许多西方人通过广州了解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中国。于是在清代广州口岸,外销画应运而生。清代外销画题材丰富多样,从风景名胜、生活习俗,到家具陈设乃至各行各业的生产情况无不涉及。这些画作当年主要为了满足西方人了解中国的需要,内容大多围绕着广州贸易为中心而延伸到社会各个方面。如今,我们可以在这些画作中看到一个色彩明亮、商业繁荣、市井气息浓厚并且与西方交流紧密的广州。时至今日,外销画留存了18、19世纪中国社会的丰富图像,因此被研究者定义为“历史绘画”,具有一般艺术绘画无法比拟的历史研究价值。

    ——摘编自《18、19世纪广州十三行外销画的现代意义探讨》等

    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就表现形式而言,指出材料一所示画作的史料类型。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清代外销画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清代广州外销画畅销的原因。
  • 19、英国确立文官制度后,政府以法律形式禁止文官从事政治活动,要求文官在政治起落中严守“中立”立场。据此,英国的文官皆为终身职业,任期有法律保障,不随政党竞争的胜负和政府的变更而进退。这一规定( )
    A、削弱了政党对国家的控制力 B、确保了文官群体的优良素质 C、规范了政府官员的选用程序 D、推动了政府工作的稳定开展
  • 20、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年)爆发后,贞德成为法兰西民族爱国主义的象征,这种爱国主义是法国赢得英法百年战争的关键,也为法兰西民族的统一在思想上准备了条件。据此可知,英法百年战争( )
    A、是法兰西民族国家形成的根源 B、促进了法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C、推动了拿破仑统一欧洲的进程 D、结束了西欧大国间的混战局面
上一页 388 389 390 391 39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