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1832年,英国进行第一次议会改革,重新分配议员名额并修改选民资格,中等阶级大体获得选举权。1832年改革拉开了议会改革的序幕。1867年的第二次议会改革大大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工人阶级大多得到了选举权。1884—1885年第三次议会改革后,英国基本实现成年男性的普选权。这说明,英国( )
    A、社会变革具有激进性 B、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稳定成熟 C、公民实现了平等选举权 D、议会阻碍了社会发展
  • 2、 14-18世纪,欧洲发生了一系列旨在反抗封建统治和教会禁锢,解放人们思想的历史事件。其中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近代科学兴起
  • 3、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如果研究西亚15—16世纪的历史,可以搜集( )
    A、伊斯兰教创立的史料 B、阿拉伯帝国商业贸易的史料 C、笈多帝国兴起的史料 D、东西方陆路贸易垄断的史料
  • 4、 中古时期的西欧,封建主的领地采取庄园制经营,主要通过劳役地租的方式控制农奴和自由农民,此外,庄园还设有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这说明( )
    A、庄园生产实行集体劳作 B、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社会组织 C、庄园接受国王直接管理 D、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 5、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这一时间可表述为( )
    A、公元前2世纪前期 B、公元前2世纪后期 C、公元前3世纪前期 D、公元前3世纪后期
  • 6、 法国古典学家库朗热在他的名著《古代城邦》一书中写到,“雅典公民并不是自己财产的主人,当他拈阄时被指定要造一艘船或建立一支戏剧歌队时,他必须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财富⋯⋯他不是自己意识的主人,因为他必须信仰国家的法定宗教,参与祭祀”。这一论述表明古代雅典( )
    A、公民是城邦民主的主体 B、利用宗教维系城邦秩序 C、限制了公民的自由权利 D、注重强化公民群体意识
  • 7、 2014年7月15日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发表《福塔莱萨宣言》宣布,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成立,初始资本为1000亿美元,由5个创始成员平均出资,总部设在中国上海。这一事件对中国而言( )
    A、标志着从不结盟到结盟外交的转变 B、意味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的巩固 C、淡化与联合国主要经济机构的联系 D、符合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战略
  • 8、 1948年8月到12月,李济深等民主人士响应中共中央的“五一口号”,分批从香港北上,奔赴解放区参加新政协筹备。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等55位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发表联合声明,强调:“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以期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这说明(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 D、民主人士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 9、 下表反映了民国初年成立的实业团体统计情况(单位:个),表中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中国( )

    时间

    数量

    民国元年

    40余

    1913年6月

    95

    1915年12月

    107

    A、国际环境日益改善 B、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C、民族意识普遍觉醒 D、民主共和观念发展
  • 10、 清政府规定禁止建造双桅五百石载重以上的船只,凡违者以发边充军论处。清政府同时也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禁止外国商人私雇中尉人当差,禁止外国妇女进广州城,禁止外国商人传递信息,禁止外国商人在非指定商馆居住等。这些规定( )
    A、确保中国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C、不利于中外正常的经济文化交流 D、是重农抑商的具体体现
  • 11、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
    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 B、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 C、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 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 12、 在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代中国)及希腊人、玛雅人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传说。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这说明(    )
    A、传说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 B、希腊文明起源于西亚文明 C、古代文明发展具有独特性 D、古代文明在交流中传播
  •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英镑对全球经济、金融和货币的支配地位,正是大英帝国全盛时期令人惊叹的强大国力的反映。I860年,大英帝国领地面积达到2470万平方公里,到1909年,总面积增加到3302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25%。不仅如此,大英帝国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大量投资。到1914年,海外投资占世界境外投资总资产的40%〜50% 。在为世界贸易确立规则的同时,大英帝国还为国际货币体系确立了标准。1868年,只有英国和它的一些经济依附国实行金本位制,但到1908年,除中国、普鲁士和少数中美洲国家继续实行银本位制之外,金本位制成为世界货币体系的标志,实际上就是英镑本位制。

    ——摘编自向松祚《新资本论》

    材料二1969年6月,一份题为“国际货币事务的基本选择”的报告正式提交尼克松总统,这就是著名的“沃尔克报告”。其主要内容是:(1)美国应首先会同有关国家就汇率重新安排问题展开磋商,并以此促使德国等有关国家实现货币升值。(2)在无法实现汇率重新安排的情况下,美国应单方面宣布暂停美元与黄金的可兑换性,以期减少美国的黄金流失,刺激汇率机制的重新调整,同时影响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方向。该报告很快得到尼克松的批准和采纳。1971年8月,尼克松总统正式公布了美国的“新经济政策”。在国际经济政策方面,美国将征收进口附加税,暂停美元与黄金的兑换,削减对外援助等。此后,尼克松致电有关国家领导人,声称“新经济政策”的目标就是重振美元的国际地位,同时寻求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

    ——摘编自舒建中《试论美国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逐步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政府调整货币政策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今国际金融体系构建的认识。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君子教育是指产生于春秋时期,以儒学为理论基础,由孔子在教学实践中开创的以培养“内圣外王”的君子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孔子以“仁”开君子教育之端,孟子以“仁、义、礼、智”继承与发展,荀子以“礼”为拓展,董仲舒以“信”相加,形成“仁、义、礼、智、信”之君子教育的核心内容。加之程朱理学对道德教育地位的提升,直至清帝逊位,培养君子都是中国社会主流的教育模式。

    ——摘编自黄思记《君子教育与绅士教育比较研究》

    材料二:英国虽是岛国,可是其文化和教育与欧洲大陆息息相关。如罗马共和国时期的三个理想品格:虔诚、庄重与博爱。这对英国社会一直具有极大影响。绅士教育真正发端于意大利,但绅士教育理论系统化于17世纪的英国。近代英国的绅士教育本质上是贵族式精英教育、人文教育。英国贵族体制起源于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5~11世纪),以贵族的生活习惯与交往方式为主的贵族文化是绅士教育的重要内容。早期的绅士教育主要是学习宗教的教义,这是德行的基础。传统上,英国的贵族和绅士并不十分重视学问,到爱德华六世当政(1547~1553年)时,英国议会中的一些贵族仍是文盲。不过,据统计,1680年以后出生的上院贵族,进入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深造者超过36%,1741年以后出生的上院贵族的这一比.例上升到了57%。英国绅士教育在17~18世纪获得蓬勃发展。

    ——摘编自张悦《孔子的君子教育与洛克的绅士教育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君子教育和英国绅士教育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英国绅士教育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君子教育与绅士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 15、 “拉夫”(如图所示)是16~17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车轮状的衣服领饰,尽管将脖子围上后无法使头部自由活动,但为了表现高傲的尊大,贵族中无论男女都流行佩戴此装饰。由此可知,“拉夫”的盛行( )

    A、体现了民众对美的追求 B、推动了市民文化的兴盛 C、造成了社会等级的分化 D、迎合了当时的时代精神
  • 16、 据欧洲统计局2003年公布的统计结果显示,在工业和服务行业,欧盟国家每小时的平均劳动成本为22.7 欧元,而德国为26. 54欧元,其中75.4%是工资,22.6%是社会保险支出。这促使投资者将资本转移到其他成本相对较低的国家和地区。这种现象(   )
    A、会影响德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B、使德国在欧盟中处于不利地位 C、体现了经济全球化阻碍经济的发展 D、反映了德国积极向福利型国家转型
  • 17、 1964年,美国总统约翰逊提出“更多旗帜”计划,这是美国根据越南战场上的局势而采取的外交政策, 想以此来获得国际社会对美国越南政策的支持。但英国、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对该计划态度冷淡。据此 可知(   )
    A、美国在冷战中处于守势 B、美国反战运动普遍爆发 C、欧共体促使欧洲走向联合 D、资本主义阵营分化已显现
  • 18、 如图所示是20世纪80年代后部分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情况。据下表可知,不结盟运动( )

    时间

    会议主题(或成果)

    1989年

    经济问题

    1995年

    要建立一个以完全尊重国际法则为基础的新国际秩序

    2003年

    通过反对伊拉克战争的决议

    2019年

    增强本组织的活力和效率,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

    A、致力于改善全球治理 B、促进了第三世界兴起 C、聚焦于国际经济合作 D、体现了集团化的原则
  • 19、 十月革命刚取得胜利,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就规定各级党政领导人的最高工资不超过500卢布,这与当时工人最高月工资大致相当。1922年起(联)实行17级工资制,9级以上基本属于技术人员( )
    A、整合资源以优先发展重工业 B、放弃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C、顺应了经济政策调整的要求 D、没有认清本国的基本国情
  • 20、 公元前108年,平民出身的马略决定参加罗马执政官选举。他向贵族梅特鲁斯求助,对方让他不要有非分之想,但马略成功当选罗马执政官,并在此后七次选举中担任此职。遗存名单显示,公元前2世纪晚期的执政官中,约20%的人来自此前50年中没有出过执政官的家族。据此可知,当时罗马( )
    A、民主政治制度日益完善 B、贵族丧失政治主导地位 C、公民内部矛盾有所缓解 D、执政官的权力不断扩大
上一页 346 347 348 349 35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