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1、苏联的“一五”计划期间,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第聂伯河水电站以及三个主要钢铁厂等大型项目都引进了美国、德国的设备和技术,并高薪聘请外国专家和技工。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A、苏联主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为其提供了机会 C、美苏因法西斯势力的威胁逐渐走向同盟 D、世界反法西斯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保证
-
2、1917年列宁发表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提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层手中”。促成这一事件的背景是(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没有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要求 C、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饥荒,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D、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建立,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格局
-
3、历史漫画可以叙史解史。漫画《吞下苦果》中的和约所构建的国际体系( )A、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合作 B、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 C、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D、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基础
-
4、下图是李德·哈特所著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目录页(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对1915年一团僵局的形势表述正确的是( )A、西线发生了凡尔登和索姆河战役 B、德军未能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 C、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D、俄国在十月革命后退出了战争
-
5、下面文字材料是某论文提纲。据此判断,该论文研究的时代是( )
①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②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建立③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A、18世纪初期 B、18世纪中期 C、19世纪中期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
6、在公社成立前,包括马克思在内的多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支持者都认为不要在时机尚未成熟时举行起义。马克思这样告诫法国工人:“在目前的危机中,当敌人几乎已经在敲巴黎城门的时候,一切推翻新政府的企图都将是绝望的蠢举”。这表明( )A、建立工人阶级的政权是向社会主义迈出的第一步 B、人民第一次成为实现自身解放的根本的政治力量 C、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D、当时的历史社会条件还不足以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
7、列宁对某理论评价道:“它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的生产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材料中的“它”( )
①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弊端 ②提出实现理想社会的正确途径
③源于当时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 ④成为工人阶级需要的科学理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8、林肯在美国内战期间曾提到:“假如不采取解放奴隶的政策的话,是不可能平息这个叛乱的。……解放奴隶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东西,使敌人减少同样多的东西。”可见,林肯的最高宗旨是( )A、保障白人利益 B、废除奴隶制度 C、维护国家统一 D、赢得民众支持
-
9、近代某国家颁布的一部资产阶级宪法规定:“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有关该近代国家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确立了天皇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C、借助三次王朝战争完成国家统一 D、通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
10、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中写道:“你们的羊,一向是那么驯服,那么容易喂饱,据说现在变得很贪婪、很凶蛮,以至于吃人,并把你们的田地、家园和城市蹂躏成废墟。贵族豪绅把每寸土都围起来做牧场,房屋和城镇给毁掉了,只留下教堂当作羊栏。”描绘了15-19世纪“羊吃人”的现象。他描绘的事件( )A、推动了小农经济发展 B、巩固了英国农奴制度 C、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 D、扩大了英国国际市场
-
11、启蒙运动的英文名词Enlightenment原意就是用光明驱散黑暗,形象地表达了启蒙运动的功绩。启蒙运动的“光明驱散黑暗”主要体现在( )A、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来创立资产阶级新文化 B、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 C、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冲击天主教的意识形态和神学体系 D、以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描绘世界,表达无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诉求
-
12、1565年后,商船把中国的丝绸、瓷器、工业品等货物运往马尼拉,然后由商人用大帆船把货物转运到墨西哥西海岸的阿卡普尔科港口;大帆船在归程时装载美洲的白银回到马尼拉,殖民政府用这些白银来购买中国商品。据此可知,该贸易路线( )A、是由葡萄牙商人经营的 B、造成了印度洋贸易的衰落 C、推动了太平洋贸易发展 D、是三角贸易中的重要一环
-
13、“哥伦布大交换”将玉米带到了非洲,将甘薯带到了东亚,将马和苹果带到了美洲,将大黄和桉树带到了欧洲,同时也带动了昆虫、细菌的流动,这些生物在进入它们之前从未涉足的领地以后,对新的领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表明( )A、新航路的开辟对美洲而言弊大于利 B、物种与生物的互动使生态更为平衡 C、跨区域大范围的全球联系初步建立 D、世界范围的多元文明格局得到维护
-
14、下图中航海路线与之对应信息正确的是( )A、①航线的开辟受到“地圆说”影响,开辟了可到达中国的新航线 B、②航线开辟了经由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的全球航线 C、③航线绕道非洲到达印度和东方,逐渐成为欧亚贸易的主干道之一 D、④为西班牙航海家带领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非洲的好望角
-
15、地理大发现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与它同时或前后发生的,在西方还有两大运动,一个是文艺复兴运动(14-17世纪初),另一个是宗教改革运动(1520—1570年)。这三者之间是有联系的。有关这三者的相互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地理大发现及文艺复兴的发生都受到宗教改革的影响 B、文艺复兴所表现的人文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地理大发现 C、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商业革命成为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 D、宗教改革形成的理性化的思维方式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
16、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也为了转移国内矛盾,悍然对东亚大陆发动侵略战争,派20万大军侵略朝鲜。此次战争( )A、朝鲜大将邓子龙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B、战后,高丽大将李舜臣自立为王,迁都汉城 C、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 D、李成桂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御外来侵略
-
17、洛泰尔一世,日耳曼人路易和秃头查理在847年举行会谈,订立协议。协议中有如下内容:“我们希望,在我们的王国里每个自由人必须按他的意愿从我们或我们的忠臣中,选择一个领主。”统治者让“自由人”自由选择成为哪一个领主的附庸的做法( )A、是西欧社会动荡和商品经济的产物 B、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C、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最终会出现不同程度分裂割据局面
-
18、古时罗马帝国历代皇帝的统治中心都在罗马,后来他们放弃罗马、迁都君士坦丁堡。这时,这个国家为由北方来的移民定居下来提供种种方便,这样就把罗马帝国毁灭了;因为皇帝采取的迁都这个步骤,使西部帝国不但招致自己的大臣的强夺,而且也遭受敌人的劫掠⋯⋯这不但说明臣僚不忠,而且也暴露了君主们本身的昏暗。据此可知,西罗马灭亡的原因有( )
①敌人的劫掠 ②帝国内部军事叛乱 ③君主缺乏统治能力 ④赋税繁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19、伯里克利在一次演说中说道,我们为有这样的政体而感到喜悦。我们不羡慕邻国的法律,因为我们的政体是其他国家的楷模⋯⋯我们这个政体叫做民主政体。它不是为少数人,而是为全体人民。据此推知,这一古代文明最有可能是( )A、古代巴比伦 B、古代埃及 C、古代斯巴达 D、古代雅典
-
20、[物质与文明]
文明通过不断吸收、创造新物品而获得成长,即使最普通的一件物品,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也可能成为改变世界的关键。有学者指出,物品与文明的关系有以下几种类型:
类型
含义
事例
一
一件物品的普遍传播,影响众多人的生活
美洲大陆的土豆、辣椒等作物传入欧亚大陆,引发生活方式改变
二
一批新物品应社会变革而生
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适应了工业化时代城市扩张的需要
三
关键物品的出现催生出全新的物品体系
内燃机、电子计算机等关键物品诞生,辐射出以其为中心的一个个新物品体系
在上述三种类型中任选其一,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