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20世纪六十年代,日本、新加坡等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儒学是一种人文主义而不是技术,是与飞速发展的现代化互不相容的。然而,到20世纪七十年代,这些学者认识到,对公司的忠诚,集体环境内的协调与合作,这些因素对东亚很多地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亚洲模式的发展与欧洲模式有相似之处 B、东亚地区发展主要因素是内部团结一致 C、日本、新加坡善于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 D、亚洲许多国家发展离不开儒家文化助力
-
2、罗马帝国时代,上层社会的儿童普遍被委托给来自希腊的乳母和教仆照顾,包括负责儿童的起居、教育、安全等,帮助其成长。这种现象可用于说明( )A、古代希腊文明的影响力 B、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传播 C、当时奴隶制度濒临崩溃 D、文化交融掩盖阶级矛盾
-
3、据统计,1899—1918年,中国国内出现了多篇《共产党宣言》的译文,译者主要采用片译、段译和摘译等方式进行翻译;翻译的内容也被夹杂在社会进化论、改良主义、三民主义等社会思潮中传播。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文学革命方兴未艾 B、国人尚未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 C、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兴起 D、阶级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
4、在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地中海地区。之后的几个世纪里,罗马人借用希腊字母中的“Y”和“Z”,将它们放在自己字母表的末尾。这表明( )A、罗马文明被希腊文明同化 B、希腊、罗马文明存在共通处 C、罗马文明在战争中得到发展 D、希腊字母是罗马字母的源头
-
5、《世界文明史》记载,在白人踏上美洲几个世纪前,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水平的文化,完全可以为发展中南美洲自己的文化打下一个基础,其文化可以同任何其他洲的文化相媲美。这反映出( )A、欧洲殖民活动对文明的摧残 B、中南美洲文化因落后被淘汰 C、全球化过程中文明高度同化 D、殖民活动为文化传播服务
-
6、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1988年,斯坦福大学决定取消西方文明这门课程,代之以“文化—价值—观念”这门新的必修课,其内容关注的是第三世界学者、少数种族人士及女性作者关于民族和两性差别问题的作品。1990年,英国的一些历史学家进行了类似的争论。这表明在20世纪末,欧美( )A、社会精神危机影响文明史研究 B、开始重视对亚非拉文明的研究 C、多元文化观念的影响逐渐增强 D、历史学率先突破西方中心论
-
7、前苏联的东方学专家巴托尔德指出:“蒙古帝国把远东和近东的文明国家置于一个民族、一个王朝的统治之下,这就不能不促进贸易和文化珍品的交流。西亚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得到了空前绝后的发展。”材料意在说明( )A、蒙古西征促进了地域文化的交流 B、商贸发展推动统一的蒙古帝国建立 C、蒙古西征促进了人口的大规模迁徙 D、蒙古西征带来的文化交流具有强制性
-
8、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20世纪70年代,大部分西欧国家借助持续型经济发展进入了“福利国家时代”。经过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工人为核心的市民阶层势力不断壮大,国家又无法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福利国家应运而生。福利国家旨在消除市场中的不公平和不稳定,建立一种社会机制实现收入与财富的再分配,由全社会共同应对各种社会风险。……但是福利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不得不面对各种批评,如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无效率、“福利病”等。1979年英国的撒切尔政府和1980年美国的里根政府开始实施货币主义政策(即通过抑制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发展),这意味着压缩了社会保障政策,作为福利国家最大受益人和支持者的高收入劳动者和中产阶层对此表示默认最终导致福利国家进程倒退。
——摘编自金炳彻《欧洲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动态与发展趋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围绕“福利国家”的两次改革。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文艺复兴初期,许多意大利贵族就时兴搜集古典时期希腊和罗马的各种希腊文、拉丁文抄本和各种艺术品的残片,有的贵族还用从希腊和罗马的建筑废墟中捡到的雕塑物碎片来装饰自己的花园,更有一些有势力和财力的贵族办起这类收藏品的博物馆和图书馆。意大利的文学、雕塑、建筑、绘画等艺术形式在历时400年左右的复兴中,不是以革命的、摧枯拉朽式的疾风暴雨来荡涤中世纪高度宗教化的一神观念,而是以一种温和温情的方式将人性元素渗入人的纯神性统治的精神世界中,并占据一定的位置,形成西方人一种新的人文主义精神。
——摘编自刘云德《温柔的背叛——意大利文艺复兴再认识》
材料二 蒸汽机不仅取代了水车和风车,也取代了马、牛,甚至人,承担了大量的牵引、挖掘、起重、运输、钻探、消防等任务。有了蒸汽机提供的无穷动力,奴隶劳动力就变得不经济了,用一位经济学家的说法,资本主义消灭了奴隶制。大片的荒野变成了“被开垦的土地”,“让布法罗草原化为美国的早餐”。收割机、脱粒机、轧花机纷纷来到田头地角。我们的注意力从黑人的体力前进到了地壳中的有机蕴藏,在那里,千万年的生命力以煤炭的形式储存着……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每个人的力量也成百倍增加。这是人类自从“发明”火以来最大的一次飞跃。数万年来,人类文明从未出现过如此剧烈的转折和提速。
——摘编自杜君立《现代的历程》
材料三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特征,结合所学,简述这一时期形成的“一种新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2)、根据材料二,概括蒸汽机促成“人类文明”飞跃的表现,结合所学,简述此次“剧烈的转折和提速”造成的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实质,并概括《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8)如果被盗窃的牛、羊、驴或者是猪属于寺庙或者皇室,盗窃者将偿付三十倍的赔偿;如果它们属于国王的公民,盗窃者将作出十倍赔偿;如果窃贼无力赔偿,将以死抵罪。(46)租佃农田地租为收成的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53)倘自由民怠于巩固其田之堤堰,而因此堤堰破裂,水淹(公社之)耕地,则堤堰发生破裂的自由民应赔偿所损毁之谷物。(202)倘自由民打地位较高者之颊,则应于集会中以牛皮鞭之六十下。(203)倘自由民之子打与之同等的自由民之子,则应赔银一名那。
——摘编自严绪陶《汉谟拉比法典与古巴比伦王国》
材料二 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英国议会邀请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来英国,共同登上王位。在此之前,议会发布《权利法案》,规定立法、征税等权力归议会所有,同时还规定国王维持常备军的时间不可超过半年,否则无法得到议会拨款。进入18世纪后,国王甚至连内阁事务也不再干预。随着选举制的发展,政党取代个人成为政治生活的主角,两党相互竞争,获胜者可以获得组阁的权力。由多数党组成的内阁,虽然形式上仍由国王任命,实际上听命于议会。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法体系不断经历着艰难嬗变和逐步发展。……二战期间,美苏召开了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通过许多宣言、公告和协议,最终确立了国际新秩序——雅尔塔体系。它们根据自己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划定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在处理战败国时,他们吸取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教训,既要确保德国和日本不再对新的国际秩序构成威胁,又要避免强加在其身上过多的重担。战后50年间,在联合国的协调与努力下,国际秩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摘编自黄玉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特点,并写出这一地区的文学成就。(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权利法案》发布后英国政治制度发生的变化。(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与国联相比,分析在“国际秩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方面联合国的进步性。 -
11、1919年《凡尔赛和约》在巴黎签订。法国元帅福煦听到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最终一语成谶,他的预言成为了证明凡尔赛和约“对德惩罚过重,埋下复仇种子”最常用的史料。然巴黎和会前法国总理嫌福煦态度强硬,不利和谈协商,明确拒绝福煦参会;美国总统威尔逊评价福照是“记仇、盲目法国人的化身”。1923年,福照还积极支持和策划法军占领德国鲁尔工业区。这样个性的人,会觉得严惩德国是个错误吗?有学者研究得出,福煦恰恰认为对德国的处罚过轻,而这个结论却与此前结论完全相悖。这说明( )A、历史研究本无定论,治史艰难,“成一家之言”是历史学者的价值追求 B、史学研究重在推陈出新,历史学家需紧跟时势变化不断调整研究方向 C、定势思维影响历史解释,“重推导、弱灌输”有助于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 D、认识人物有一个摸索的过程,应当搜集和运用新材料去否定旧有结论
-
12、当里根在1988年5月访问苏联时,戈尔巴乔夫安排他在莫斯科国立大学进行了一场关于资本主义市场的优点的演说。站在一座巨大的列宁头像下,美国总统谈起了电脑芯片、摇滚明星、电影和“手无寸铁的真理所具有的不可抗拒的力量”,苏联学生们则向他报以热烈掌声。这表明( )A、美苏关系依旧紧张 B、苏联拥抱市场经济 C、美国对苏和平演变 D、经济改革成效显著
-
13、如表为1971年至1980年南斯拉夫的人均GDP增速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国家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南斯
拉夫
8.29
1.06
1.88
13.84
—0.50
4.32
7.58
8.08
3.95
1.42
(以2010年美元不变价格计算,单位:%)
A、社会主义改革一度取得成效 B、冷战导致经济持续下滑 C、经济发展冲破苏联模式 D、经济衰退引发国家解体 -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尽管西方国家之间依旧存在竞争与争夺,但是也加强了协调合作,形成了国际协调与国际干预的机制。特别是在经济方面的国际协调在战后获得了重大的实质性的拓展,一大批相关的国际组织应运而生,发展出多种有效的协调方式。下列不属于二战后初期建立的国际经济协调组织的是( )A、
B、
C、
D、
-
15、1963年8月28日,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向25万名黑人和白人发表了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美国人都能在平等与友爱中生活。这可以证明美国社会( )A、阶级矛盾尖锐 B、仍然歧视黑人 C、深陷越战泥潭 D、妇女地位低下
-
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调整经济部门结构成为欧美主要国家谋求生存发展的重要举措。战后至50年代,主要是推动发展港口、铁路、公路、煤炭和钢铁等部门;60年代,重点在加强专业化调整,扩大公司规模,提高产品竞争能力。材料表明,战后欧美主要国家( )A、加大政府对公共事业的开支 B、坚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 C、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D、普遍实施计划经济体制
-
17、二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展开了冷战。以下表格中的相关内容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内容
阐述
①
冷战概念
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②
冷战原因
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和冲突
③
冷战开始
1955年,苏联成立包括民主德国和其他东欧国家在内的“华约”
④
冷战结束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随之结束
A、① B、② C、③ D、④ -
18、下列史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美西战争爆发,拉开了帝国主义时代更大规模战争的序幕
②“委任统治之性质应依该地人民发展之程度、领土之地势、经济之状况及其他类型之情形而区别之”
③重新确立欧亚国家的版图……将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给中国
④“由于这次危机发生在两个主权国家之间,而且又涉及凡尔赛和约,英法当然不能再用不干涉政策来推卸责任,因此就宣布实行绥靖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③④① D、②①④③ -
19、某位同学在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某次战役时摘录了“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巷战”“转折点”等关键词。该战役发生的地点位于(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苏联
-
20、1938年9月29~3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关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族聚居区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四国首脑会议。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德国得以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B、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C、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D、为欧洲以及世界带来了和平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