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日本学者木宫泰彦说:“唐朝三百年间,学生、僧生带回的中国文化产物,不断给予日本新的启迪。”日本对中国的优点进行整理提炼,咀嚼吸收,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日本文化。由此可知,该学者承认( )A、日本社会排斥外来文化的影响 B、日本文化水平超越了中华文化 C、中华文化促进了日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D、留学唐朝开启了日本文明发展的进程
-
2、目前发现的古莎草纸实物,最早能追溯到5100年前。古埃及人将这种特产出口到古希腊等地中海地区,甚至遥远的欧洲内陆和西亚地区。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古埃及( )A、对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要贡献 B、致力于推动书写文字的普及 C、印刷技术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 D、推动了区域文明的初步形成
-
3、1920年《京报》开辟了“俄事研究专栏”,对俄国的革命历史进行详细介绍。此外,《京报》还介绍了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结构、革命等诸多方面的历史演变。这可用于印证当时( )A、马克思主义受到了挑战 B、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进展 C、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D、思想解放运动出现了转折
-
4、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战后都调整了国际关系,形成了新的格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国际关系史上,雅尔塔体系是继……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之后对世界和平与战争状况有着重大影响的国际体系,而且其后至今尚无以地名命名的国际体系出现……从构建国际秩序的角度说,雅尔塔体系创建了一个双重复合秩序:一方面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这是适用于全球的大秩序;另一方面是大国竞争的传统秩序,或者说是强权秩序。
——摘编自刘建飞《雅尔塔体系的是与非》
材料二
冷战不仅具有传统的大国利益冲突的实质内容,具有明显的地缘政治与战略特点,更以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为主要特征。另外,冷战的两大阵营在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的同时,又形成一种自我控制机制 , 使得美苏两国之间始终没有兵戎相见。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1)、材料一反映了学者对雅尔塔体系的认识,请列举史实分析雅尔塔体系为何被作者称作“强权秩序”(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两大阵营”在各领域对抗的具体表现,并列举两例“自我控制机制”的史实。 -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七世纪末期和十八世纪,被称为“理性时代”。人们的思想越来越从迷信中,也包括盲目的信仰中解放出来。在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时期所开始的事业,以更为显著的形式得以继续。这种新的思想潮流首先来自英国和法国,所有迄今为止对宗教、国家、社会和经济的观念都遭到了质疑,受到理性判断的严格考验。凡是经不起这种“理性”考验的东西,就会像在实验室里废弃的东西一样被抛弃。
——摘编自【德】曼弗雷德·马伊著《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从人类起源到9·11事件》
材料二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英国、美国和法国走在前面。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展,俄国、日本、意大利和德意志等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资产阶级也建立起适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制度。
——摘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种“新的思想潮流”指的是什么。并说明在“经济”方面的代表人物、观点及地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实行的两种政体。并以美国为例,说明启蒙思想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政治制度上的体现。 -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爆发,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对中国输出的资本和商品相对减少,为中国民族工业让出了部分中国国内市场,也利于中国商品开拓国外市场。1911—1919年,全国面粉业增至120多家,火柴、造纸等轻工业有显著发展。但好景不长,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就萧条下去。
——摘编自焦雪琴《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之研究》
材料二
旧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解放后,投机资本疯狂操纵黄金、银元,在私营百货公司的带动下,几乎所有私营商店的产品都以银元标价。同时投机资本势力还掀起一股物价飞涨的浪潮,天津、上海带头,华中、西北跟进,波及全国,经济形势十分严峻。
——据程中原、夏杏珍《党史国史上的要人大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回答新中国对“投机资本”采取的反击措施和其产生的影响,并思考新中国还采取哪些举措巩固政权。 -
7、南斯拉夫一度强大到被称为“巴尔干猛虎”,其国家的发展历程折射了世界格局的风云变幻。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②建成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③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④倡导第一次不结盟运动
A、①③④② B、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
8、苏联流传着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 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道: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最后,戈尔巴乔夫决定把火车拆了,到有铁轨的地方再拼装起来。”戈尔巴乔夫“把火车拆了”主要是指( )A、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 B、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 C、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 D、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
-
9、下表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两场改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英国
撒切尔夫人改革
严格控制政府财政支出;大规模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削减福利开支;紧缩银根,提高利率。
美国
里根改革
大规模减少个人和企业所得税;实行货币紧缩政策;削减社会福利规模,扩大私人和地方经营规模。
A、走上了福利国家发展道路 B、是二战后人民民主斗争的结果 C、消除了经济“滞胀”现象 D、减少福利支出是改革内容之一 -
10、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以及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把稳定政治、经济和社会视为头等大事。战后,这些国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的调整,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其主要措施包括( )
①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 ②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③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 ④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1、《慕尼黑——悲剧的序幕》中写道:“德国的征服国策,英国的绥靖国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它们将在一个交叉点,即‘慕尼黑’结合起来,并成了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慕尼黑协定》解读不正确的是( )A、将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B、加速了德国吞并奥地利 C、是二战爆发的重要因素 D、助长法西斯的侵略野心
-
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构成了马克思对过去历史的解释的基础。就未来而论,马克思确信资本主义将让位于社会主义,他的确信是基于他的第三个主要学说……根据这一理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必需的劳动量。”“第三个主要学说”(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提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的作用 C、揭示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 D、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剥削秘密
-
13、如图中所示的四个国家在近现代史上有着重要影响。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①君主立宪制确立促进了国家统一 B、②议会产生国家实际最高行政首脑 C、③通过自上而下改革摆脱殖民统治 D、④通过特辖领地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
1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期,“人人心中逐步形成一种想法,那就是:议会执掌无所不包的权力,这是合乎法律的,而且是必须的。”另一方面,有一个贤明善良的君主仍被认为是人民的幸福。英国人民这种矛盾的心理( )A、是实行君主立宪不容忽视的因素 B、造成了政治革命后政局长期不稳 C、是导致资产阶级革命曲折的根源 D、导致议会与国王的权力界限不明
-
15、有学者指出,哥伦布的远航确实引起了生态大爆炸,就像它在经济领域引起的地震一样,这是塑造现代世界的众多事件之一。下列史实,不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A、股份公司和证券交易所出现 B、传染病的传播造成原有社会解体 C、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D、帝国主义在世界扩张与争夺加剧
-
16、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汉谟拉比法典》详细规定了臣民义务及违反法律后的具体惩罚
体现了轻罪重罚的法律思想
B
中古西欧基督教会拥有大量庄园与广袤土地,还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维护和强化了世俗王权
C
10世纪初,高丽王朝建立后,将地方划分为十道,推行土地国有
高丽王朝效仿中国制度
D
拜占庭与俄罗斯皆信奉东正教
拜占庭深受俄罗斯文化影响
A、A B、B C、C D、D -
17、中世纪欧洲不仅仅只有“黑暗”、“蒙昧”,其黑暗模糊中也有自己的光亮点,其蒙昧无知中也有它自己的觉醒。能表现其“觉醒”的有( )
①王权的加强 ②城市获得自治 ③基督教会的强化
④农奴制度的发展 ⑤大学的兴起 ⑥启蒙运动的兴起
A、②⑤⑥ B、①②⑤ C、①②⑥ D、①④⑤ -
18、如图为古代世界某帝国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疆域示意图,该帝国( )A、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 B、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 C、凭借强大的军队将地中海变成其内海 D、政治中心所在地是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
19、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回溯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许多历史性成就。以下成就属于该时期的有(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②嫦娥一号首次完成绕月探测
③“银河—I”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④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0、标语是用简短文字写出的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它们既能在理智上启发人们,又能在情感上打动人们,在影响社会舆论和文化传播中,对人们的社会行为起着不可忽视的导向作用。下 列标语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打倒汉奸汪精卫” ②“乌江天险,挡不住红军飞渡”
③“打土豪,分田地” ④“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A、③②①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