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事件是( )A、华北事变 B、一二•九运动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
2、依据所学可知,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先进的理论,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的民族复兴。以下各项对应正确的是( )A、邓小平理论——中共十四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五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C、科学发展观——中共十七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十九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3、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意图是( )A、中国妨碍日本侵略朝鲜 B、抵制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势力扩张 C、满足日本资产阶级的需要和转移国内人民斗争视线 D、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
-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大事
损失和破坏情况
欧洲“黑死病”
(14-17世纪)
流行了3个世纪,欧洲人口死亡过半,导致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欧洲许多地方发生严重饥荒。
“哥伦布大交换”
(1492年以来)
新航路开辟后100年间,美洲的印第安人减少90%-95%。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对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据估计,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死于传染病。
拿破仑战争
(1792-1815年)
1807年至1809年,拿破仑从普鲁士等国强征了十亿法郎。在从埃及进军叙利亚时,拿破仑将俘获的四千多名战俘全.部杀害。在开罗,法军洗劫并烧毁许多村庄。法军在攻下马德里后屠杀了西班牙两万多名守备部队和三万多名市民。
——根据选择性必修2,《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材及相关历史著述整理
材料二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恩格斯《致尼·弗·丹尼尔逊的信》
请选取材料一中的一个事件,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二中恩格斯的观点展开论述。要求自拟题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铁路机车的发明使得住宅到工作地点的最大可能距离得到了提升:首先,蒸汽牵引的动力机车沿着一条专门建立的铁轨行进。然后机车在铺设于城市街道的轨道上行进。原始的马拉机车最终被电力驱动的机车取代,并且这些有轨电车也被由汽油驱动、脱离轨道的公共汽车取代。……由于近一个半世纪,交通运载工具在尺寸、速度以及价格方面的巨大改善,使得工业城市的选址可以位于世界的任何地方,并且使得利用世界其他地区的原料、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成为可能。
——阿诺德·汤因比《变动的城市》
材料二:工业社会给现代都市带来的危机,呼吁要复兴社区、强化社区功能,以解决工业化带来的一系列城市社会中的新问题,西方的社区建设在这种背景下得以推广。如美国在一些城市成立了社会发展部,并成立社区组织委员会,大力推行城市社区建设,项目主要包括社会福利、医疗卫生、治疗和预防犯罪等。依托基层社会的崛起,通过政府的分权和授权,在基层社区中构造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现代治理格局,已经成为一种全球化的趋势,也是所有国家城市发展的共同目标。
——摘编自邱梦华《城市社区治理(第二版)》
(1)、根据材料一,指出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牵引动力的演变历程。结合所学,简述交通运载工具的革新对城市发展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工业社会给现代都市带来的危机”表现两例,概述城市社区在现代治理中发挥的作用。 -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筑全国铁路,起海陆军而强中国……今何时乎?列国交通竞争、互校优胜劣败之时也。……夫辟地利,开明智、通商业、广邮政,起农工林矿之业,达辽、蒙、准、藏、滇、桂之防,皆非铁路不为功矣。凡铁路所到之处,即为文明繁盛,铁路未开之所,即为闭塞榛荒,此万国已然之迹也。而达国广土,需之尤迫。
——康有为《清计全局筹巨款以行新政筑铁路起海陆军折》(1898.9)
请简要评析康有为“筑全国铁路”之建议。
-
7、讲故事与讲历史之间究竟有没有区别?很多人以为讲历史无非就是讲历史上发生过的那些故事。历史研究不是讲故事,也不是为讲故事做准备,历史研究是一门向讲故事提问的学科。历史学的提问在本质上应当是意义的提问,因为有了提问,所以才会有为此发掘新的事实、新的故事,并赋予它们以生命力的需要。历史研究是融合了从旧故事里发掘新故事、细部研究和意义追寻这三者为一体而形成的一个思考人类过去的专业学科。对此理解合理的是( )A、历史研究者更适合讲历史故事 B、历史研究不是讲故事,而应当一定程度上摒弃故事 C、历史研究不仅是发掘新故事,更是要回答有意义的提问 D、讲历史故事应该还原历史研究中考据式的细部研究
-
8、城市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仔细观察下列两幅图,发生此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水陆交通的变迁 B、生产方式的变革 C、基础设施的发展 D、人口迁移的推动
-
9、如图为1700-2012年世界主要大洲(不含大洋洲)的工业产出比例图,不同色块指代不同大洲,其中指代亚洲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10、《世界经济年鉴》有载:1994年,国际旅游收入在世界出口收入中占比高达8.52%,超过石油、汽车和机电出口收入,从而确立了旅游业作为世界最大创汇产业的地位。促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有( )
①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 ②发达国家“中间阶层”规模的扩大
③世贸组织开放服务贸易的市场 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通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1、观察下图。下列选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16世纪关于马尼拉大帆船的版画
A、能证明葡萄牙是当时航海贸易强国 B、体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海外贸易成为艺术创作的主流题材 D、可用于研究近代太平洋贸易的发展 -
12、某一古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7年,用以供奉罗马诸神,主体是43.4米高的穹顶圆形堂,米开朗琪罗盛赞这一具有罗马风格的漂亮的希腊式建筑是“天使创造之物”。该建筑是( )A、卡尔纳克神庙 B、雅典卫城 C、圣索菲亚大教堂 D、万神殿
-
13、库斯科城位于海拔3410米的安第斯山高原盆地,是秘鲁南部著名古城,1983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下列选项中,与库斯科城属同一文明的是( )A、
B、
C、
D、
-
14、1906年印的竹枝词《沪江商业市景词·先令》(注:1英镑=20先令)云:“金银何故有低昂,英国先令握总纲。百货行情皆准此,应升应降向洋商。”据此可知( )A、金本位制最终形成 B、新的商业经营形式开始引入中国 C、第一家先施百货公司在上海成立 D、民族工商业的处境不利
-
15、早在西周时期,统治者每年祭祀土地神和谷物神,即祭祀社稷。《周礼》载:“右社稷,左宗庙。”这反映了周人( )A、崇尚厚德载物 B、强调以人为本 C、重视农业生产 D、推崇天下为公
-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慈善药房的兴起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8世纪,英国城市人口的医疗需求急剧增长,但英国传统的医疗服务体系不能满足城市下层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此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英国城镇的大规模发展,成倍地增加了对健康的威胁。药房的兴起是18世纪英国慈善事业向医疗市场领域扩散的产物。社会有识之士对健康问题日益关切,而医疗慈善的实际目的就是使勤劳的穷人恢复健康并重返劳动。与此同时,宣扬启蒙运动社会政治观的思想家们热衷于促进世俗福利、健康和国家财富,他们也非常重视人道主义和慈善事业。药房的出现既丰富了英国下层民众的医疗服务供给,也促进了英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摘编自元鹏成《论近代英国慈善药房的兴起》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领导全国人民迅速建立了各级卫生行政组织。为了及早掌握疫情,建立了传染性疾病的疫情报告制度。针对各种传染病疫情,还积极开展防控工作,一方面构建完善的传染病防治网络,另一方面加强和改进传染病治疗技术方法,坚持专业防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爱国卫生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的群众性卫生运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防疫工作方式。饮水、食品、环境卫生等公共卫生事业,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是预防和控制疫病发生与流行的重要环节。为此,党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的饮用水卫生安全,加强水源保护、水井改良和城乡饮水消毒工作。
——摘编自扶小兰《新中国成立初期党领导医疗卫生事业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慈善药房兴起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主要措施。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西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给你带来的启示。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马克思认为,技术的变化和革新乃是由社会制度、社会习俗和行为的变化所引起。科学一旦发挥作用,就会使生产力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在这里,科学往往又表现为技术和经济的原动力。科学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就是这样相辅相成,互相推动,互为因果,一旦进入良性循环便会产生无比的威力。
——摘编自马克连《世界文明史(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提取其中一种观点,并予以阐释说明。(要求:阐释清晰,史实准确,逻辑合理,史论结合。)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帆船把福建月港(漳州)来的明朝商品运往美洲墨西哥、巴拿马等地,实际上就是用美洲的金银与其它商品换取当时风靡全球的丝绸与陶瓷等中国商品。
——摘编自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材料二 16世纪下半叶,高产作物豆薯经西班牙人传入菲律宾,随后从菲律宾传入东南亚其他地区,约17世纪末传入中国东南沿海,之后传遍中国宜种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些知名的栽培品种。
——摘编自张箭《豆薯——地瓜栽培传播史研究报告》
材料三 1552年呼吸器官流行病夺走了巴西伯南布哥一带许多人的生命。1558—.4560年,天花横扫拉普拉塔,夺去数以千计印第安人的生命,但却未波及一个西班牙人。1562—1563年天花抵达巴西,数万印第安人死去,葡萄牙人却毫发未伤。
——摘编自艾弗瑞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出现的历史背景,请以中国的立场重新命名此贸易航线。(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高产作物引进对当时中国的影响。(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全球化的认识。 -
19、如表说明中国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
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指示医疗工作者为人民群众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服务的意识日趋强化
改革开放以来
各层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明确了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意识
A、借鉴了西方国家的做法 B、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C、促进了社会保障的发展 D、有效防止了传染病蔓延 -
20、下表所示为部分唐代医学成就简介
唐高宗时期
宰相长孙无忌等人主持、苏敬等人参与修订《新修本草》
唐玄宗时期
敕令郡县长官精选《开元广济方》于村坊要塞榜示宣传
唐德宗时期
制定《贞元集要广利方》,颁行州县
据表推断,唐代( )
A、中医学理论开始出现 B、政府积极推动医学发展 C、中医学已经完成总结 D、医学知识已实现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