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1、 如表是英国1717年至1763年国债发行数额统计表。英国发行国债( )A、源于专制王权缺少限制 B、深受自由主义思想影响 C、导致出现严重债务危机 D、利于国家集中社会资本
-
2、 传统欧洲商业活动代理人的挑选一直是商人们最重要的决策之一、因强调可靠和诚实,故通常由商人的儿子、女婿和长期熟识的人充当。至19世纪中后期,这种传统人际关系以及与其相应的非正式规则的作用相对地减弱了,并引发了欧洲的“经理革命”。这一变化( )A、折射出新型生产关系的出现 B、表明工业革命助推社会分工的细化 C、得益于工厂制度的深入发展 D、反映了经济发展对社会结构的冲击
-
3、 19世纪前期,德国出现了大量专门传授职业技能的地方工业学校,如一年制手工业者学校等。19世纪60年代,地方工业学校开始改革,不仅统一了入学标准,将学制改为两年制,还增设了力学、机械学、建筑结构学、工业化学等新课程。德国职业教育的这一改革( )A、以适应工业化发展为出发点 B、构建了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 C、表明国家统一推动教育发展 D、推动了科技与技术紧密结合
-
4、 1780年,普鲁士、俄国决定成立武装中立同盟,宣称同盟成员的船有前往交战国进行贸易的自由,为避免正在交战的国家侵犯中立国的船只,同盟将组织武装护航。丹麦、瑞典、奥地利陆续加盟。1783年,该同盟解体。据此推知,该同盟的活动( )A、受到美国独立战争影响 B、利于反击拿破仑的侵略 C、致力于挑战荷兰的霸主地位 D、传播了自由竞争的经济思想
-
5、 1868年10月,明治政府以京都府为试点制定了《京都府户籍仕法》,将城市町民(市民)和乡郡百姓分别编入“市中”和“郡中”户籍,并记载姓名和年龄、家族情况、户主与继承人、职业和财产等信息。随后京都府又制定了“士籍法”、“卒籍法”和“社寺籍法”。这些法律文件的制定( )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B、保证了维新措施得到全面落实 C、利于稳定新政权恢复社会秩序 D、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
6、 1871年德意志统一后,与同时期英法不同的是,其帝国议会是由所有二十五岁及以上的男性公民普选产生的,在选举方法和组成上体现了远超同时期英法的“现代性”。当时德意志帝国议会在选举方法和组成上敢于超越英法是基于( )A、国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压力 B、广大无产阶级不懈的斗争 C、德国政府不对帝国议会负责 D、工业化加快了政治民主化
-
7、 19世纪60年代以后,俄国贵族所掌握的土地越来越少。许多贵族失去土地后流入城市,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如国家公职人员、工商业者、自由职业者、工人、手工业者等。这反映了俄国农奴制改革( )A、引发了社会结构的调整 B、满足了资本主义劳动力需求 C、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D、适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
8、 1789年7月,法国制宪议会着手制定宪法,1791年9月宪法生效。该宪法概括了制宪议会已发布的各项反封建法令,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体制——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由此可见,该宪法的特点是( )A、满足了人民群众基本要求 B、完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注重捍卫既有的革命成果 D、推动大革命的深入发展
-
9、 美国许多州在 1787 年宪法制定之后,拒绝批准;直到国会承诺修改宪法并在1790—1791年做出若干追加民主权利的修正案之后,各州才先后批准了这部宪法;1791年它真正成为合众国各州批准的国家有效宪法。这一历程( )A、揭示了美国民主政治的虚伪 B、遵循了宪法的分权制衡原则 C、折射出 1787 年宪法的局限性 D、化解了联邦政府与地方矛盾
-
10、 1761年3月,英王乔治三世任命布特为国务大臣,筹划与法国媾和“七年战争”。首相皮特声称要“对人民负责”,将战争进行到底,布特的亲信格兰威尔伯爵却说:“这位先生谈到对人民负责,这是下院的惯用语。他忘记了在内阁中,他只对国王负责。”这反映出( )A、议会政党权力竞争激烈 B、君主在国家政治中作用明显 C、光荣革命成果付之东流 D、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和完善
-
11、 17世纪的欧洲迎来了“科学革命的时代”,但被视为“近代化学之父”的约翰·道尔顿是一位虔诚的新教徒,被视为近代物理学创始人的牛顿也热心于炼金术。这表明( )A、近代学者缺乏理性追求 B、封建迷信束缚科学发展进步 C、教会依然拥有强力影响 D、任何时代都有特定精神内涵
-
12、 “对上帝的信仰是与对独裁的屈服紧密相连的,它们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只有当最后一个国王被人用最后一个神父的肠子绞死时,人们才能获得自由。”这一诉求的背景是(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智者运动 D、启蒙运动
-
13、 在意大利工商业繁荣的城市,有产者竟相购筑豪宅,以恣情靡费为目的。如15世纪中期,佛罗伦萨上层社会的代言人指出“富人必须豁达大方,慷慨解囊正是他们能拥有的最高贵、最吸引人的美德”,并公开说“花钱确实使我感到快乐和满足”。这一现象( )A、表明人文主义深入人心 B、使国家经济发展后继乏力 C、助推个人主义走向极端 D、意味着中世纪道德的消亡
-
14、 16世纪初,葡萄牙着手把里斯本打造成欧洲的一个金融中心。1503年,德国富格尔家族在里斯本开设商业银行。意大利城邦银行家族也来到里斯本设立分行并为里斯本远航提供贷款。这( )A、壮大了葡萄牙资本家的实力 B、有助于商业革命的发展 C、拓展了金本位制的流行范围 D、导致了价格革命的爆发
-
15、 都铎王朝时期的殖民扩张奠定了大英帝国的基石。这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经过了大约一个半世纪。殖民扩张驱使英国人反对包括罗马教皇、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汉萨人等在内的外国势力对英格兰的束缚、限制与威胁,英国人把海外殖民扩张视为实现英格兰民族平等发展的神圣权利。这反映了( )A、殖民扩张促进民族国家发展 B、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充满血腥 C、列强对外殖民扩张竞争激烈 D、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
-
16、 英、法、尼德兰在西欧国际贸易中有一定余地,有利可图;意大利实力强,有既得利益,于是相对后进的西班牙、葡萄牙人捷足先登,率先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因此,开辟世界市场,主要不是资本主义相对发展的国家承担的,而是由资本主义萌芽相对薄弱的西欧南部后进国家来进行的。这个矛盾体现了( )A、西、葡不具备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条件 B、新航路开辟与西欧贸易发展关系不大 C、新航路开辟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 D、早期殖民扩张促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
17、 书云观与观象监是明、清藩属国朝鲜李朝的司天机构,李朝政府屡派天文官赴北京学习天文历法、购置天文书籍和观测仪象,形成“赴燕官”制度。由此可知( )A、宗藩体制下朝鲜李朝对中国政治认同 B、中国天文学向东亚周边国家广泛传播 C、朝鲜积极向外学习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D、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发展长期领先世界
-
18、 《法学阶梯》是罗马法逐渐成熟的标志,他确立了罗马私法的三大中心:人、物和诉讼。围绕“人”这一中心,论述了罗马市民、拉丁人和归降者等基本问题。围绕“物”这一中心,论述的是物法关系、债法关系(包括契约之债和非契约之债)以及财产继承和转移等基本问题。这表明罗马法( )A、具备严密的逻辑体系 B、揭示了自然法的基本精神 C、注重私有财产的保护 D、体现了公民法的法律主体
-
19、“他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他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基督教在帝国统治下的地中海地区建立的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决定了帝国文化的发展从此被纳入基督教的轨道中。最后他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材料中的“他”( )A、实现了西亚和北非文明区的首次统一 B、6世纪一度扩张,占领北非和意大利 C、曾威胁到东西方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 D、17世纪末,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帝国
-
20、 11世纪以来,欧洲很多城市是原发性的。12世纪后尤其是13世纪建成或者发展起来的城市,多是领主特别是国王主动推动甚至规划、设计和筹建的,从城市平整的街区和街道也可以看出其中人为设计的痕迹。对上述变化理解合理的是( )A、市民自治传统渐趋消亡 B、城市军事功能日益凸显 C、政治需求助推城市发展 D、教会统治地位发生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