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1947年,河北景县流传着歌谣:“吃八路,穿八路,住八路,为什么不去当八路。”南宫县的新兵说:“好日子是毛主席给的,不打老蒋是没心肝的,所以我要坚决打老蒋。”肥乡县的农民说:“我得报恩,我老了,我送我儿子参军。”这反映出( )A、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 B、减租减息激发了革命热情 C、国民政府陷入统治危机 D、土地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
2、 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明令废止旧历,以阳历为“国历”,将旧历节日“改用国历月日计算”。然而,阳历节日只有机关学校“遵依中央,放假休憩”,旧历节日期间,街市仍分外热闹,乡下百姓更表示“头可杀,旧年非过不可”。这体现出( )A、科学知识与迷信观念的博弈 B、城市新风与乡村旧俗的对立 C、工业文明与农耕社会的碰撞 D、政府政策与民间传统的冲突
-
3、 如图是刊登在1909年《图画日报》上的系列寓意画。
该系列寓意画反映了( )
A、国人振兴经济救国强国的愿望 B、一战期间民族经济发展较快 C、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日益加深 D、清政府解决财政危机的信心 -
4、 1878年,左宗棠上《复陈新疆情形折》,建议在新疆广设义塾,教授汉文,使民众“略识字义”,“征收所用券票,其户民数目,汉文居中,旁行兼注回字,令户民易晓”。这一建议旨在( )A、改革税收制度 B、改进教育方法 C、增强国家认同 D、引导社会风尚
-
5、 元代官员对上都有如下描述:“在市者,则四方之商贾,与百工之事为多……奇货用物,本末纤巨,莫不毕至。”下列描写上都的诗句中,可与该描述互证的是( )A、西关轮舆多似雨,东关账房乱如云 B、王畿千里近,御苑四时春 C、黄鹂声绝孤雁鸣,万骑千车互来去 D、向来冰雪窟,今作帝王州
-
6、 赦书是朝廷颁布赦令的文告。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因赦书由书吏抄录多有差错,致使地方州县“错认刑名,失行恩赏”,遂下诏“自今赦书,令刑部摹印颁行”。由此赦书“勒楷书写本”,经勘读后雕版“印造发递”。此举有助于( )A、扩大朝廷政令推行范围 B、提高国家行政管理能力 C、强化地方民众法律意识 D、完善朝廷文书传递体系
-
7、 唐代宗大历初年,国子司业归崇敬上疏提出,明经科考试“不求其文义,及第先取于帖经”,士子为了应试,多死记硬背儒家经典,不从师不问道,遂使“专门业废”“传受义绝”。其所强调的是( )A、明经科考试改革的必要性 B、复兴儒学的紧迫性 C、进士科考试内容的合理性 D、官学教育的重要性
-
8、 下表是北魏皇族女性墓志的部分内容。
人物
内容
将军冯邕之妻元氏
母义三恪,道著二王,肃穆闺闱,见重君子。
长乐长公主元瑛
六行允备,四德无违,孝友出于自然,柔恭表于天性。
乐安郡公主元仲英
女节茂于公宫,妇道显于邦国。
该表反映了当时( )
A、门第观念得到强化 B、因俗而治政策得到推广 C、礼仪规范得到传承 D、儒家伦理道德得到认同 -
9、 1921年,有学者在奉天(今辽宁)沙锅屯发掘了一处穴居遗址,认为“此一奉天穴居之留遗,与彼一河南遗址,不特时代上大致同期,且正属于同一的民族与文化的部类,即吾所谓仰韶文化者也”。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该遗址出土了( )A、骨制凿刀 B、燧石石器 C、碳化稻粒 D、彩陶残片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菲律宾马克坦岛的双面碑
正面
背面
(碑文)1521 年4 月27 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碑文)1521 年4 月27 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 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 月6 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现象进行概括,并予以说明。(要求:现象明确,说明充分,表达清晰。)
-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以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在中国,它表现为一种显著的反抗外族的态度,偏向“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的理想;在波斯(伊朗)…觉醒似乎表现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非常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不满的迹象同时出现,不能纯粹归于偶然。东方真正从酣睡中觉醒,我们即将目睹一场数百万不满者反对寡廉鲜耻的四方剥削的起义。
——摘自(英)爱德华·G.布朗《1905—1909年波斯革命》
材料二 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有关“亚洲奇迹”的美言比比皆是,以至于许多人把21世纪描绘为亚洲世纪。然而,1997年发生的一场金融危机,使舆论突然转向,一时间,批评亚洲的声音骤起。从经济模式、政治体制到价值观,无一不遭到批判,从“亚洲的崛起”到“亚洲的衰落”,这似乎发生在顷刻之间……应该承认,亚洲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然而,仅仅因为发生了金融危机就全盘否定亚洲取得的成效,尤其是否定其制度上的优点,那是很不科学的。
——摘编自张蕴岭《亚洲现代化透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亚洲觉醒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洲奇迹”的表现并分析亚洲发展存在的问题。 -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16世纪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各地人口的迁移和物种的大交流,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西欧国家通过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掠夺,使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开始建立广泛的直接联系,在人类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是世界历史形成的重要环节。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西方国家建立殖民体系的过程
背景
时间
结果
新航路开辟
15—18世纪
拉丁美洲完全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
工业革命
18—19世纪中期
欧洲列强的海外殖民活动也愈演愈烈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中后期
亚非广大地区变成西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第二次工业革命
20世纪初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促进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的基本因素。(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对世界的影响。 -
13、民族是人们经长期发展而形成的稳定共同体,“民族主义”是以一个民族为核心构建的忠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夏商周三族的起源、兴起、所在地域等皆不相同,但是夏商两族却认为他们的祖先的起源所在的地域都是在大禹所奠定的疆域内。“夏”到西周已经发展为民族的名称。在西周,原属不同来源、不同部落集团的祖神,已纳入同出黄帝的谱系之中。在经济、文化方面,夏商周本来比较接近,都以农业为主,其先民都以粟、黍为主要农作物。青铜技术在夏代开始发达,商周达于鼎盛。文化方面,殷墟甲骨文字与周原甲骨文字及商、周铸在铜器上的铭文属同一文字体系,都是汉字构字六种方法齐备的成熟文字,呈现同一民族共同体的又一重要特征。
——摘编自白至德《白寿彝史学二十讲:上古时代·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欧洲,民众应该忠于国家这一点是无人知晓的。三个发展逐渐改变了忠诚这一尺度。一个发展是各种方言的兴起和这些方言在文学表达方面的运用。另一个发展是若干国家教会脱离了天主教会。最后一个发展是西欧的一些王朝建立并巩固了几个性质相同的、独立的大国——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和丹麦。民族主义直到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其近代的形式。在19世纪后半叶,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下,民族主义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夏商周三族所呈现的“同一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特征。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形成华夏民族认同感和奠定现代中国疆域版图的历史时期。简析“民族共同体”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欧洲民族主义直到18世纪“呈现其近代的形式”的原因,分析19世纪后半叶欧洲民族主义“变得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对20世纪初国际形势产生的影响。 -
14、2022年金砖五国GDP 总量占全球GDP总量的25.55%,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为14.06%,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总量为14.15%。2024年1月1日,沙特、埃及、阿联酋、伊朗、埃塞俄比亚成为金砖国家正式成员,金砖国家的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总面积26.46%,人口占世界总人口41.93%。这有助于( )A、发展中国家发挥主导作用 B、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C、区域集团合作程度的加深 D、瓦解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
15、如表为20世纪60至80年代拉美国家建立的部分经济组织。据此可知( )
建立时间
经济组织
1960年
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
1962年
中美洲共同市场
1969年
安第斯集团
1975年
拉丁美洲经济体系
1981年
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
A、南北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 B、拉美国家经济合作不断深化 C、国际经济旧秩序逐步瓦解 D、拉丁美洲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
16、20世纪70年代,墨西哥、巴西、委内瑞拉、智利等国凭借自身丰富的石油矿产资源及国际石油价格提升等优势,大量举借外债以推动本国发展;进入80年代后,在美国的带动下,国际贷款利率升高,且居高不下,引发了拉美庞大的债务危机。上述材料反映了( )A、美国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 B、拉美国家亟需产业结构的升级 C、美洲需要实现区域集团化 D、公正合理的经济秩序有待建立
-
17、高福利政策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这需要通过高税收或高负债来实现。高税收会减少企业的资金积累,制约企业发展,而高负债则可能导致财政危机和债务问题。此外,高福利政策还可能影响资本积累,因为过多的消费可能会挤压投资空间。由此可见,高福利政策( )A、必然导致经济发展停滞 B、影响经济的长期增长 C、是政府财政危机的根源 D、已经被世界各国摒弃
-
18、据统计,即使不算短期投资,1924—1930年外来投资仍占德国经济全部投资的40%以上,其中绝大部分来自美国。1925—1929年在德国所得来自国外的长期贷款里,美国占70%;德国占美国贷给外国的长期贷款总额的20%。这一状况( )A、导致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B、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扩张 C、促进了德国垄断资本主义兴起 D、制约了美国政府对外政策
-
19、1928年初,苏联爆发了“粮食罢工”运动,农民们决定不把粮食交给国家,而是暂时存放起来,导致了国内一些大城市出现居民食品脱销断档的现象。1929年2月14日,粮食凭票供应制度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这表明( )A、新经济政策伤害农民利益 B、余粮收集制遭到农民的抵制 C、农业集体化运动势在必行 D、政府重视缓和与农民的关系
-
20、1917年3月之前,俄国的罢工人数估计有100万人,他们的口号是“打倒沙皇!打倒战争!面包!”。1917年,法国大约有29万人罢工,罢工的口号之一便是“打倒战争”;同年,德国的罢工人数约30万人,他们的要求是放弃兼并、缔结和约。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A、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 B、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C、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 D、改变了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