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谟拉比法典》前言中说:安努(众神之父)和恩利尔(大地和空气之神)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太阳神和司法天神),昭临黔首,光耀大地。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林志纯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随着平民社会地位的升高,一个新的呼声也就跟着出现——让拥有少量财产的人也享有法律上的地位……在《十二铜表法》产生之前,罗马社会事务主要靠习惯法来调节解决,贵族经常地任意解释,使得法律的实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平民选出的保民官的一再努力下,贵族平民“终于达成协议”。这是由贵族和平民以过去的习惯法为基础共同制定的成文法,内容包括公法与私法、实体法与程序法、同态复仇与罚金等。

    ——摘编自刘招静《<十二铜表法>——罗马法的起点》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汉谟拉比法典》前言的主要内容,并阐述该法典的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扼要说明《十二铜表法》制订的背景,并概括其特征。
  • 2、读下图《世界人口统计图》( 1968年绘制,单位:百万) ,对其中人口数量变化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年份

    1650

    1750

    1800

    1850

    1900

    1950

    非洲

    100

    95

    90

    95

    120

    198

    亚洲

    327

    475

    597

    741

    915

    1320

    拉丁美洲

    12

    11

    19

    33

    63

    162

    北美洲

    1

    1

    6

    26

    81

    168

    欧洲与苏联

    103

    144

    192

    274

    423

    593

    大洋洲

    2

    2

    2

    2

    6

    13

    总计

    545

    728

    906

    1171

    1608

    2454

    ①英美等国陆续颁布奴隶贸易禁令后非洲人口开始缓慢增长

    ②18世纪亚洲人口快速增长与外来高产作物传入和推广有关

    ③美国独立后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消失推动人口飞跃

    ④澳大利亚金矿发现是大洋洲人口摆脱停滞状态的重要原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3、观察下面的示意图,图中所示路线反映的史实是(    )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蒙古军队西征 C、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 D、中国造纸术的传播
  • 4、汉代史学家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谈及某一学派,“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下列言论出自该学派的是( )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D、“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 5、1984年,新加坡成立二十五周年时,新加坡国立大学筹办了一项题为“儒学在新加坡”的展览,把儒学在新加坡传播和发展的历史划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儒学在民间振兴的时期(19世纪至1982年);二是朝野同倡的儒学发展时期(从1982年开始)。该展览反映了( )
    A、儒学是新加坡的治国思想 B、儒学增进新加坡文化认同 C、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形成 D、新加坡文化的包容性特征
  • 6、西南丝绸之路,形成于2000多年前的汉代,是一条深藏于高山密林间的全球化贸易、文化通衢。这条丝绸之路向外途经(    )

    ①伊朗               ②印度                 ③缅甸               ④越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7、最初,茶叶在欧洲不是被当作饮料,而是被视为药物放在药店出售。但到17世纪末,欧洲很多人家专辟茶室品茗啜茶,并以此作为时尚消遣。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文艺复兴推动欧洲思想解放 B、价格革命促进了社会消费 C、东学西渐促进欧洲社会进步 D、商品流动影响了习俗变迁
  • 8、伊本·西那的《医典》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医典》直接继承了古希腊的医学遗产,也吸收了中国、印度、波斯等国医药学的成就,汇集了欧亚两洲许多民族的医学成果,被世界医学界奉为“医学经典”。这表明( )
    A、阿拉伯的科学成果领先世界 B、世界文明因交流互鉴而发展 C、拜占庭是东西文化交流桥梁 D、世界医学理论体系趋于完备
  • 9、据不完全统计,1950~1953年,全国共出版卫生宣传通俗小册子及画刊约4000万册,挂图和招贴画约4500万份;用黑板报宣传143000多次;组织讲演会754000多次,听众达4070万人次;举办展览会13700多次;放映幻灯片43400多次,观众达1200多万人次。这些举措有利于( )
    A、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 B、提高全社会的医疗卫生水平 C、杜绝传染病在国内的传播 D、调动民众力量参与卫生治理
  • 10、下表为先秦时期三位思想家的言论(节选)。据表可知,他们的主张(    )

    人物

    主张

    孔子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墨子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孟子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A、蕴含着以民为本的思想 B、体现出中华文化崇德尚贤 C、打破了传统的等级秩序 D、反映了诸子百家思想趋同
  • 11、材料  即使是相隔数代的人,文字材料仍能使文明得以延续。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由古可知今,由今可知古。“谁把思想局限于现在,谁就不能了解当今的现实”。密芝勒在《人民》一书的开篇如是说。在密芝勒之前,莱布尼茨就已着手研究历史,他说:“必须在事物过去中找到它的根源,唯有了解事物的原因,才能更好地了解其实际状况。”

    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有关当今的知识往往能以一定的方式更为直接地帮助我们了解过去。古代文献所记载的情景,要依靠想象力才能拼接成形。我多次读过或叙述、描绘过战争,可在我亲身经历可怕而令人厌恶的战争之前,我又是否真正懂得“战争”一词的全部含义呢?军队被包国,国家遭惨败,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在我亲身感受到1918年夏秋胜利的喜悦之前,我是否真正理解“胜利”这美丽的词汇所包含的全部意义呢?最终,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借用日常生活经验,并加以必要的取舍,赋予新的色彩来再现历史。

    ——摘编自[法]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

    围绕“古与今”这一主题,从表中提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史知识进行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各类学校“广开来学之路”,中央官学中规格最高的国子监的入学资格从唐朝的三品降到七品以上官员子弟,不少基层官僚的子弟以及寒素子弟也进入国子监听读。宋朝的法律一般禁止工商业者本人应举做官,但其中的“奇才异行者”也可参加科举考试,并允许其子弟参加科举考试。对学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宋朝出台给太学生增发伙食补助、允许贫困太学生在校留宿等政策。宋代教育虽然逐渐“平民化”,但也远未达到区域尤其是城乡协调。

    ——摘编自周宝荣《试论宋代教育的“平民化”》

    材料二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设立了全国最高教育行政领导机关教育部,蔡元培任教育总长。任职期间,蔡元培先后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和《对于教育宗旨之说明》中,系统地阐述了其教育新思想。他认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者,皆今日之教育不可偏废者也”。此乃他为民国教育提出的“五育”并举、使受教育者全面和谐发展的新教育宗旨。蔡元培辞去教育总长职后,教育部颁行的民国教育宗旨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助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国子监”在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地位。根据材料一归纳宋代教育平民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并阐述其意义。结合所学,指出蔡元培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数千年的漫长历史,负陆面海的地理环境,既塑造出中华民族辉煌的陆地文明,也孕育了悠久的海洋文明。尽管在文明不断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内陆理念逐渐确立了在国家战略中的主流位置,但是不能以此判断中国对海洋无欲无求,也不能因而忽略昔日尤其是汉唐宋明的“海洋强国”地位。古代中国的海洋经略同世界上其他涉海大国一样,都遵循着普遍性的历史逻辑,直至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从而发生了海洋经略的历史“断档”,这在经济基础、政治安全与文化传统等层面都存在着特殊性逻辑。

    ——摘编自刘笑阳《古代中国海洋经略的历史逻辑》

    材料二  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一个国家,它若能够轻而易举地进入公海,其地理位置的战略价值就十分之高。建立起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海上军事力量,拥有适当位置的殖民地是在海外支撑这个国家海上权力的最可靠手段。成功的殖民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对于商贸与海上霸权的影响,在本质上依赖于国民性格,因为当它们自然地起源于自身时,这些殖民地才能最好地成长。一个完全与其民众的自然根基相协调的政府政策将会在各个方面最为成功地促进其成长。英国较少在陆上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而是努力成为海上霸主,凭控制海洋和欧洲以外的世界确保国家的胜利。

    ——摘编自马汉《海上权力要素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是“海洋强国”的表现,并分析明清海洋经略“断档”的特殊性逻辑。
    (2)、根据材料二马汉所述影响海权的要素,分析英国长期掌控世界海上霸权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提出建议。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初一18世纪70年代,西欧移民大批涌进13个英属殖民地。在整个17世纪,移民中半数是黑奴,他们从事烟叶、蓝锭等经济作物和水稻的种植。20世纪30年代至大战期间,许多欧洲科学家为躲避纳粹迫害逃亡美国,其中很多人参与了美国原子武器的研制乃至阿波罗登月飞行计划。I移民使美国文化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但与此同时,有色人种还是受到了来自美国社会有增无减的凌辱、侵害、威胁和袭击。

    ——摘编自黄安年《外来移民和美国的发展》

    材料二  二战结束初期,大量亚欧苦役劳工返回祖国,战败国日、德士兵和平民被追返回国;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许多西方殖民者被迫回国。160年代以来,欧洲的向外移民越来越少,而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向外移民显著增加,整个欧洲都在吸收大量外来移民。/70年代后,随着石油价格的迅速增长,波斯湾许多产油国由于劳工的短缺,也开始吸收外来劳工。倒了80年代,除日本之外,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等也开始大量吸收外来劳工移民。

    ——摘编自丘立本《国际移民的历史、现状与我国对策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外来移民对美国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个时期,并对该时期的全球人口流动现象予以说明。
  • 15、孔子与老子都生活在春秋晚期。《礼记·曾子问》记载,孔子曾四次问礼于老子。“孔子见老子”是汉代画像石中很常见的题材。下图所示为山东博物馆馆藏的孔子见老子画像石拓片。据此可推知(   )

    A、战国及汉代儒、道两家影响力较强 B、汉代的画像石大多选择历史题材 C、儒、道两大学派的思想同出而异流 D、春秋晚期道家的地位略高于儒家
  • 16、某学者在其著作中运用新的史料在细节上为二月革命作了重要的补充,特别提出“天气原因”是其重要的环节。他认为如果没有这些以往被忽略的细节,历史过程就会不完整,而不完整的过程叙事难以构成合乎逻辑的因果链条,这就势必大大削弱历史叙事的可信度,甚至出现逻辑悖论。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历史过程中的历史细节决定了历史的进程 B、历史细节的补充可以增加历史叙事的可信度 C、只有找出所有的历史细节才能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 D、只有完整的历史细节才能构成合乎逻辑的因果链条
  • 17、1825年,俄国青年贵族军官领导十二月党人起义。他们主张推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国,实行分权原则,实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推行普选,确立信仰、言论、出版等自由以及发展工商业等。这反映出(   )
    A、启蒙思想在各国广泛传播 B、俄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巩固 C、维也纳体系已经遭到破坏 D、欧洲政治文化呈现重构特征
  • 18、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征以前,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对古希腊的影响较大;公元前323年之后,亚历山大征服过的广大地区,出现了持续长达300年的“希腊化时代”。由此可见,古代(   )
    A、文明地域性特征尤为明显 B、亚非欧文明的交流从未间断 C、文明中心逐渐向西欧转移 D、世界区域文明曾经长期互动
  • 19、为了打破波斯人对传统丝绸之路的贸易垄断,西突厥决定将生丝直接销售给西方的拜占庭人。由于波斯的贸易垄断,拜占庭人也经常苦于丝绸等东方物资高昂的价格。双方遂互派使团,建立联盟关系,开辟了新的贸易通道。据此可知(    )
    A、商贸竞争拓展了丝绸之路的支线 B、商业危机导致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拜占庭人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D、西突厥人揭开了世界交流的序幕
  • 20、下图是1957 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唐墓中的一尊唐三彩。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四腿强劲有力,矫首昂视,背上有一个平台,铺有色彩斑斓的毛毯。从乐舞者的造型来看,这显然是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异域商人。由此可知(   )

    A、唐朝社会文化氛围相对活跃 B、丝绸之路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C、唐文化具有推陈出新的特点 D、唐代雕塑制瓷技术高度发展
上一页 317 318 319 320 32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