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为了对付三国同盟,重新瓜分殖民地,1892年法俄签署协约,这意味着双方已经放弃了意识形态的分歧——法国代表激进,而俄国代表反动和独裁。之后“法国资本源源不断地输进俄国,而沙皇则伸出头去倾听《马赛曲》”。从根本上说,法俄签署协约的目的是( )A、维持大陆均势 B、争夺世界霸权 C、进行扩军备战 D、维护世界和平
-
2、1415-1876年, 欧洲殖民国家强占非洲领土约320万平方公里, 为非洲大陆的10.6%; 1876年后,欧洲列强对非洲展开疯狂瓜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除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表面上还维持独立外,其余地区全部变成了欧洲的殖民地和保护国。这种变化( )A、导致非洲人口大量迁移美洲 B、促进了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C、体现了欧洲侵略性质的变化 D、是欧洲列强竞争加剧的结果
-
3、读下表,这些事件的发生表明( )
事件名称
时间
国别
过程
结果
里昂工人起义
1834年
法国
起义工人在红旗上书写“不共和毋宁死”的口号
被镇压
宪章运动
1836年-
1848年
英国
“伦敦工人协会”向议会呈送要求普选权的请愿书
协会被解散
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1844年
德意志
从游行示威, 发展为起义。最多时发展到3000多人
被镇压
A、欧洲工人运动已实现了国际联合 B、早期工人运动从暴力捣毁机器开始 C、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D、马克思主义对工人运动具有直接推动作用 -
4、有学者说: “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他们自己火车里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在法国,所有的铁路干线和公路网都以巴黎为中心,导致巴黎人口急剧增加。到20世纪初, 巴黎居住了全法国7.3%的人口。”该学者意在说明( )A、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B、英法两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C、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得到加强 D、欧美各国普遍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
5、19世纪90年代初,欧美各国工业品的价格一般比1873年低40%,其中钢轨的价格下跌最为严重。欧洲钢轨价格在1872年至1881年间降低了60%,美国钢轨在1898年的销售价格仅为1875年的1/10。这表明欧美各国( )A、自由贸易体系走向崩溃 B、工业发展差距不断缩小 C、工业经济结构正在调整 D、经济发展过程隐藏危机
-
6、右图所示为1761-183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从亚洲进口商品的结构变化(单位:百万英磅)。这一变化反映出( )A、殖民扩张加剧对原料的掠夺 B、工业制成品国内市场已饱和 C、圈地运动降低农业生产效率 D、工业革命影响进口贸易格局
-
7、2023年是波兰某位科学家诞辰的550周年,右图是为纪念他的贡献所发行的纪念币。这位科学家的理论( )A、建立起了新的宇宙观 B、否定了人文主义思潮 C、建立完整的力学体系 D、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
-
8、宗教改革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对此表述准确的是( )A、肯定人的价值,追求现世幸福 B、提倡生而平等,主张民主政治 C、抨击教会权威,主张因信称义 D、强调科学精神,主张分权制衡
-
9、中世纪的欧洲,父母给孩子们起名字,大多取自圣经中的人物或基督教的圣哲。十五世纪后,按民间喜好起名蔚然成风,如“戴安娜”、 “朱莉亚”等,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人放弃基督教信仰 B、启蒙运动推动社会进步 C、宗教改革解放人们思想 D、人性觉醒冲击神权统治
-
10、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促进了全球物种大交换。下列来自于美洲的有( )
①大麦 ②番茄 ③香料 ④玉米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1、当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在1498年到达印度的卡里库特港时,当地的统治者问他想要什么,他答道: “基督徒和香料。 ”这表明( )A、工业革命促进海外市场的开辟 B、文化侵略的初衷大于经济掠夺 C、对商品的渴望与传播宗教并行 D、宗教改革刺激了人们远洋探险
-
12、在古代美洲文明中,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并知道了“零”的概念的是( )A、班图人 B、玛雅人 C、阿兹特克人 D、印加人
-
13、“1453年,征服者征服君士坦丁堡,一个新的纪元,帝国的纪元,正式开始了。这个新的巨人,跨博斯普鲁斯海峡而屹立,一只脚踏在亚洲,另一只脚踏在欧洲。”材料中的“这个新的巨人”是指( )A、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
14、俄国的伊凡四世向各地派遣许多出身低微的特使,他们拥有审判职能、监督职能以及为特别的开支进行征税的权力。这些“特使”的出现( )A、加强了沙皇对地方的控制 B、破坏了“特辖领地制” C、抵御了蒙古远征军的侵扰 D、使基辅罗斯陷入分裂
-
15、古代世界文明在不同区域城邦、王国的相互征伐和交流中,不断联系、传播、进步。其中西亚神话、冶铁技术和字母文字的世界性传播最为典型。世界上字母文字的源头在( )A、罗马 B、土耳其 C、腓尼基 D、希腊
-
16、《历史》记述了公元前6世纪一前5世纪波斯帝国和希腊城邦之间战争,是西方学术界公认的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著作,其作者也被誉为“史学之父”。他是( )A、亚里士多德 B、修昔底德 C、苏格拉底 D、希罗多德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 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
国家
世界文化遗产
简介
埃及
阿布米那基督教遗址
早期基督教圣城,位于亚历山大城市的南部,城中的建筑包括教堂、洗礼池、古罗马长方形会堂、公共建筑、街道、修道院、民居和工场
伊朗
巴姆城堡
“丝绸之路”和“香料之路”的必经之地。城堡高约61米,占地20公顷,约建于萨珊王朝之前
叙利亚
帕尔米拉古城遗址
古城处于1-2世纪几种文化的交汇处,所以它的艺术和建筑能够把古希腊罗马的技艺与本地的传统及波斯的影响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当地,许多纪念性建筑得以保存
印度
桑吉佛教古迹
印度佛教的教理中心,是现存的最古老的佛教圣地
中国
莫高窟
窟内绘、塑佛像及佛典内容,为佛徒修行、观像、礼拜处所。莫高窟是丝绸之路上发生过的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和交流的重要见证
韩国
八万大藏经藏经处
韩国最著名的三大佛寺之一,寺中存放着13世纪问世的世界级文化遗产-高丽大藏经版
意大利
佛罗伦萨历史中心
文艺复兴的摇篮,和美第奇家族的支持有关,还保存有米开朗琪罗、拉菲尔和达·芬奇的杰出作品
捷克
利托米什尔城堡
承袭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拱廊式城堡建筑风格
——摘编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全》等
从表中选取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世界文化遗产,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其配上解说词。(要求:主题明确,世界文化遗产的选取和解说词须切合主题,史论结合。)
-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文明强大的创新性,形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样态。从源流上来看,中华民族自始便是多元的,民族文化间交往交流交融是历史的常态。博采众长、有容乃大,是中华文明诞育之时便携带的文化基因。正是在不同民族间的交往互联、重构融合中,打破了原生性民族的封闭性、保守性和落后性,不断促进中华大地多元民族群体的交流融合,推动中华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19世纪中期,中华文明在挫折磨难中加速向现代文明转型发展。一方面,我国面临着内部社会矛盾激化的挑战;另一方面,工业革命为基础的西方文明极大冲击了中华传统文明。在反复实践中,中华文明的创新性被重新激发出来,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走上了向现代民族、现代国家以及现代文明的全方位转型之路。
——摘编自朱军、张兰《论中华文明的五大特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历史相关知识,就“中华文明的创新性”自拟论题,从整体或局部任一角度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为湖南长沙出土的西汉晚期“中国大宁”神兽博局纹镜。镜背间铸有铭文:“圣人之作镜兮,取气于五行。生于道康兮,咸有文章。光象日月,其质清刚。以视玉容兮,辟去不羊。中国大宁,子孙益昌。黄常元吉,有纪刚。”
材料二 史料二为唐朝《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桂州(今桂林)向中央进贡“铜镜四十四面”。
——以上材料摘编自宋莹莹《由广西出土铜镜铭文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材料三 在今蒙古和独联体境内,发现了不少属于战国和汉代的镜子。隋唐时期的镜子出土数量数量最多的是海兽葡萄镜。在伊朗发现了多面仿制的海兽葡萄镜。在约旦发现了花草禽兽镜和仿制的海兽葡萄镜。在日本还出土了不少唐镜和宋代的商标字号镜。
——以上材料改编自王婉云《中国古铜镜在中国历史及对外交流上的价值》
(1)、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指出材料一两则史料对学者研究的价值。(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铜镜外传的意义 -
20、1950年,印度宣布独立时把英语和印地语共同作为官方语言。后来印度国内曾有过废除英语官方地位的意见,但因为印地语在印度国内的接受程度始终不高,如果把英语废除,印度会面临国内真正没有通用语的局面。这一现象反映出印度( )A、在二战后民族意识高涨 B、被英国殖民扩张改变了族群结构 C、民族文化认同的迫切性 D、由受过英式教育的上层精英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