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得到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摘编自【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的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税率,导致出现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1933年6月,66个国家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使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
——摘编自【美】迈克·亚达斯《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从经济角度简析欧洲贸易地位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国际贸易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40年代西方国家在国际贸易和货币领域所采取的措施。 -
2、 1880年以后,原材料的世界价格不断下跌,而制成品的价格却稳步上升。1880—1938年间,第三世界国家用一定数量的原材料换得的制成品的数量下降了40%。这种“进出口交换比率”的逆差趋势表明( )A、世界开始走向一个整体 B、西方列强侵略方式转变 C、世界殖民体系的进步性 D、世界市场具有不公平性
-
3、 1997年,在世界贸易组织的主持下,有关国家和地区相继达成了基础电信协议、信息技术协议、金融服务贸易协议,据统计,1997年,各国间实现商品及服务贸易额合计达6.7万亿美元,这反映出世界贸易组织( )A、冲击了区域经济集团的聚合力 B、缩小了国家地区之间的差距 C、忽视了第三世界国家经济主权 D、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
4、 1947年成立的关贸总协定不是“国际法人”,算不上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具有国际法人资格条件,其地位对所有成员国家和地区均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力。据此可知,这一变化( )A、弱化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B、有利于国际贸易更加有序发展 C、保证了自由贸易下交易的公平 D、实现了世界经济秩序的公正化
-
5、 在大萧条时期(1929-1933年),美国的结婚率显著下降,到1934年才逐渐上升。同时,离婚率也呈下降趋势,从1928年到1933年下降了43%。这反映了( )A、重情轻利思想影响深远 B、经济危机冲击了婚姻观 C、世风日下享乐主义盛行 D、政府积极调整婚姻政策
-
6、 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对外贸易区法案”,提出的非歧视最惠国原则,后来成为1947年关贸总协定的基本原则。这反映出( )A、国际金融体系的建立 B、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实现 C、国家力量发展变化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
7、 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白银货币化推动了( )A、国家货币体系的完备 B、银钱矛盾的激化 C、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D、商品经济的发展
-
8、 “走亲串门”是中国传统社会过年时的一大习俗。近些年,随着手机的普及,利用微信视频、短信拜年成为了大众的首选,亲戚之间的走动减少了许多。这表明( )A、中国宗法社会逐渐瓦解 B、科技发展改变人们生活方式 C、手机缩短了人们的距离 D、传统习俗的价值逐渐被忽视
-
9、 爪哇人原来是“吃食无匙箸……用盘满盛其饭,浇酥油汤汁,以手撮人口中而食”。中国瓷器传入后,部分爪哇人“采用来自中国的陶器和碗碟”。《东西洋考》记录加里曼丹岛的“文郎马神”人的改变称:“初用蕉叶为食器,后与华人市,渐用瓷器。”这表明中国瓷器的输入( )A、提升了中国在东南亚政治影响力 B、提高了东南亚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C、从根本上改变了当地落后的习俗 D、推动了当地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
-
10、 2022年美联储在6月、7月以及9月连续3次加息75个基点,利率由1.75%达到了3.25%,加剧跨境资本流动,导致美元快速回流美国;欧元、英镑、日元等经济体货币贬值压力加大,部分新兴经济体深陷债务危机,甚至将重蹈上世纪滞胀的覆辙。这主要反映了( )A、世界金融体系亟需调整 B、新兴经济体经济基础薄弱 C、世界经济危机周而复始 D、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
-
11、 据《史记》记载,在西汉前期,拥有百万资本的商人较多,民间借贷现象较为普遍。如果一年内投入百万巨资,就可以收获二十万利息。由此可以推知,西汉前期( )A、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B、重农抑商政策被舍弃 C、商业资本比较活跃 D、长途贩运已较为普遍
-
12、 1935年8月,美国加重对高收入者和大公司的课税,把5万美元以上收入的附加税提高为31%,把50万美元以上收入的附加税提高为75%,还增加了财产税和赠款税,公司交纳的税额也有所增加。这些措施旨在( )A、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B、限制私人垄断 C、加强联邦政府权力 D、克服经济危机
-
13、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致使全球经济面临严峻挑战,可能导致多达6000万人陷入赤贫,某国际组织承诺在15个月内提供1600亿美元赠款和资金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新冠疫情。这一国际组织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D、世界银行
-
14、 1845年以后,在印度的英国银行家将业务拓展到中国,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出现的外国银行是丽如银行,其总部设在印度,原名为西印度银行。这时期外国银行的开设( )A、是列强资本输出时期的要求· B、满足鸦片贸易合法化的诉求 C、改变了中国传统金融业格局 D、使中国的“买办”开始出现
-
15、 从12世纪起直到15世纪,阿拉伯商人联系着东非海岸和印度西海岸,在两边都有商站。他们把中国丝绸、瓷器,南洋的香料,印度的棉布、象牙、宝石、珍珠等,经波斯湾或红海,辗转运往欧洲。材料主要说明( )A、阿拉伯商人推动了东西方商品贸易往来 B、阿拉伯是当时的世界贸易中心 C、阿拉伯自然环境使之农业发展缓慢 D、阿拉伯只是起到桥梁的作用,没有创新
-
16、 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个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产品交换的阶级——商人”。司马迁把这些从平民中兴起的专业生产交换商品而不是自己享用的商人,称之为“素封”。“素封”出现的影响是( )A、商人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B、“工商食官”受到冲击 C、农耕经济的衰退 D、社会结构的变动
-
17、20世纪上半叶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中, 军人死亡上1000万, 战争耗费近3600亿美元, 无数城镇化为废墟。沙皇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土崩瓦解, 第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诞生。英、法在战争中消耗了大量财富, 美国则从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并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剥削的中心。 由于战争, 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战后初期, 相继爆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埃及的独立运动等。战后,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维持战后的世界和平。
——摘编自卢文璞《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现代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
(第一次)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以美、苏、英、 中等战胜国为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
1945年10月24日成立的联合国,作为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联合国吸取了国联的教训。
———《中外历史纲要 (下)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并概括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两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新秩序的名称,并简述联合国在维护和平、制裁侵略方面“吸取国联的教训”的措施。 -
18、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6世纪美洲金银的流入所引起的欧洲社会财富和阶级结构的变化, 最终给予了君主专制政体以致命的冲击。英国比其他西欧国家更早地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新兴阶级对早期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的反抗,是在“保护私有财产的动机”的推动下进行的。英国革命的胜利也为那些同受美洲金银冲击的西欧国家树立了一个成功的样本。
——据张燕宇、 高程《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的兴起》整理
(1)、对比图1和图2, 指出15-19世纪世界贸易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 分析推动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二,概括“16世纪美洲金银的流入”对欧洲社会的影响。结合所学,指出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宣告美国诞生的文献(须注明颁布时间)。 -
19、宋恕在《六字课斋津谈》 (1895年)中认为“纵观西国英雄,如法之拿破仑,英之格朗艺(克伦威尔),其初皆起于民主党,及功成名立,仍谋世袭,独华盛顿坚拒诸将奉为皇帝世袭之请,异矣。”邹容在《革命军》 (1903年)中则说: “若华盛顿,若拿破仑,此地球人种所推尊为大豪杰者也,然一华盛顿、一拿破仑倡之,而无百千万亿兆华盛顿、拿破仑和之,一华盛顿何如?一拿破仑何如?”这说明( )A、宋恕的评价符合从专制到民主的时代潮流,更加进步 B、邹容以当时当地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评价标准,更为客观 C、历史评价需坚守客观立场,必须规避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 D、人物评价应综合考量,看是否符合历史趋势并推动社会进步
-
20、如表反映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前期和后期双方军力,据此可知,斯大林格勒战役( )
前期
后期
苏联
德国
苏联
德国
兵力(万人)
18.4
27
110.3
101.1
火炮(门)
2200
3000
15501
10250
坦克(辆)
400
500
1463
675
飞机(架)
300
1600
1115
732
A、增强了苏联的战争实力 B、改变了苏德力量对比 C、成为西线战场的转折点 D、导致纳粹德国的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