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列强通过种族灭绝、破坏文化和掠夺资源来发展资本主义。19世纪末,恩格斯指出,“非洲已被直接租给(皇家尼日尔公司、英国南非公司等)各个公司。”这反映了当时( )A、英国日不落帝国形成 B、殖民体系已逐渐崩溃 C、列强殖民手段的更新 D、非洲民族意识的觉醒
-
2、恩格斯认为,“生活资料的生产……构成了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观点阐述了( )A、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B、阶级斗争的基本学说 C、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 D、剩余价值的主要理论
-
3、巴黎公社成立后,采取了“禁止私人和企业克扣工人工资;没收逃亡富人的住宅,供无家可归的工人居住;没收逃亡厂主的工厂,由工人合作社管理”等措施。这表明巴黎公社( )A、尝试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满足法国民众普遍诉求 D、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
4、19世纪后半期,许多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和利用技术创新,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实验来追寻技术创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工厂取代手工作坊 B、生产和技术的日益集中 C、科学与技术的脱节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出现
-
5、(19世纪的英国)“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教会了人们守时,“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反映出当时( )A、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B、英国钟表技术领先世界 C、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D、电气时代改变人民生活
-
6、1776年7月,美国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阐述了人民主权思想,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1789年8月,法国议会颁布了《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由此可知,这两个文件都( )A、打破了封建专制思想 B、蕴含了理性主义观念 C、推动了工人运动兴起 D、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
-
7、16世纪初,哥白尼阐述“日心说”的《天体运行论》被罗马教廷宣布为禁书;17世纪初,伽利略因通过天文观测证实了哥白尼学说,而被判处终身监禁。这可用于说明近代科学的兴起( )A、推动了西欧城市出现 B、冲击了封建神权统治 C、壮大了基督教会实力 D、促进了人文主义出现
-
8、18世纪的法国小说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便包括“浪荡小说”,18世纪中后期,这些故意抹黑教会人士的“浪荡小说”传播和流通范围大大扩展,受众大量增加。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A、启蒙运动的发展 B、法国共和制度最终确立 C、封建势力过于薄弱 D、民众放弃对上帝的信仰
-
9、据学者统计,从16世纪初到17世纪初,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西欧,导致西欧白银数量增长了约5倍,这一现象( )A、加速了西欧资本输出 B、引起了西欧的商业革命 C、促进美洲社会的发展 D、冲击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
10、图1、图2是不同时期的世界地图,由此可知16世纪( )A、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开阔 B、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C、中国与西方的贸易日益频繁 D、北美殖民地的日益建立
-
11、历史学家认为,中世纪的自治城市,“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是作为封建社会外的异己力量而出现的……正是在与封建力量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实现了民主、限权等宪政思想的薪火传承。”这一观点意在说明中世纪的城市自治( )A、强化了罗马教皇的统治 B、解决了封建社会矛盾 C、导致西欧封建社会产生 D、促进了封建制度瓦解
-
12、对古代西亚文明的认识与19世纪以来的考古发现相关;古代印度文明因20世纪初的考古发现被上推到公元前3千纪;古希腊文明史因考古发现了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而被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这表明( )A、文明起源的时间无法确定 B、实物史料更具有研究价值 C、考古才能还原历史的真相 D、考古发现拓展了人们认识
-
13、腓尼基字母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人。向西,它派生出古希腊字母、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向东,它派生出阿拉美亚字母,由此又演化出印度、阿拉伯、希伯来、波斯等民族的字母。这反映了( )A、腓尼基字母是人类文字之母 B、西亚地区最早进入文明时代 C、古代文明在交流中得到发展 D、世界文明具有阶段化的特征
-
14、经济政策的调整是时代变迁的缩影,受制于诸多因素,又将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摘编自《列宁全集》
苏联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米艳《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材料二 国会于1938年2月通过了一项新的《农业调整法》,此法规定棉花、小麦、玉米、烟叶、大米等5种主要作物的生产者规定生产定额,并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为防止生产过剩,价格猛跌,政府还给予贷款,以便农民将准备出售的农产品暂时贮存,以待善价
——刘绪贻《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一涉及的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内容并分别简要评价。(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关于农业政策调整的内容并指出其实质。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80年代,以印度国大党党员为代表的部分爱国知识分子对英属殖民政府推行的教育西化状况深感担忧,认为当时的大学教育没有让印度青年人产生爱国情绪和民族自豪感。他们开始组织教育思想大讨论,在青年学生中开展思想启蒙。部分进步教师和学生在浦纳创建了旨在对印度青年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教育的组织——德干教育社。时任加尔各答大学校长的班纳吉、诗人泰戈尔等积极参加或支持德干教育社的活动。19世纪末兴起的印度民族教育运动是在英属印度殖民地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是印度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摘编自施晓光《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印度民族教育运动及影响》
材料二 就亚非拉民族主义而言,20世纪出现过3次高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出现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埃及独立运动等民族独立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广泛开展民族民主运动,彻底摧毁了数百年的殖民体系。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崩溃,在冷战时期掩盖着的民族矛盾突然爆发,东欧、中亚等地区接连发生流血冲突和局部战争。同时,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构成了对发展中国家传统的冲击,引起民族主义强烈反弹。无论是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欲立,还是进行现代化建设中,民族主义作为动员群众的思想武器,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摘编自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印度民族教育运动兴起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20世纪亚非拉某次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进行评价。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乔瓦尼·维拉尼(1276—1348年)在其所著《编年史》中,对佛罗伦萨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作了充分的统计分析:“佛罗伦萨有2.5万15—70岁符合兵龄的人,都是自由公民,其中1500名有权势的贵族公民。……平均每天有1500名外地人、旅行的人和兵士在佛罗伦萨逗留,还不算在修道院退隐的男女修士。学龄男女青少年(学生人数)约在8千至1万之间,在6所学校学习算盘和算法(数学)的儿童有1000—2000人。在4所高等学校学习语法和逻辑学的学生约有550—600人。佛罗伦萨和附近乡镇的教堂,加上修道院和修会教友教堂,约有110所。做羊毛加工的作坊有200处或更多些,这些作坊制造7—8万条毛毯,价值120万金弗洛林,其中有三分之一的钱就地付给雇工(支付工资),还不算羊毛商经营的收益和靠此生活的3万多人。
——[法]德尼兹·加亚尔等著,蔡鸿滨等译《欧洲史》
材料二中古时期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佛罗伦萨城市发展的与众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古时期城市在西欧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概括西欧城市兴起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 -
17、两极格局崩塌后,俄罗斯、原苏联的其他加盟共和国、东欧各国都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中国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材料可以说明冷战的结束( )A、宣告了霸权主义的终结 B、形成了国际经济新秩序 C、促成了世界多极化格局 D、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
18、下图是某学者著作中一个章节的子目录。据此判断,该章节的主题是( )A、发展中国家独立运动的浪潮 B、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C、二战后亚洲殖民体系的崩溃 D、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历史舞台
-
19、二战后初期,绝大多数拉美国家加入美国的盟友圈。但在20世纪70年代,这些国家却纷纷加入不结盟运动,至冷战结束时,大多数拉美国家已成为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这一变化反映出( )A、意识形态影响国家政策 B、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C、两极格局已经不复存在 D、经济全球化趋势在加强
-
20、《联合国家宣言》在1942年1月签字时,美国提议,签字方式要把像中国和苏联这样的国家提到同我国和联合王国并列的地位,以便把在自己的国土上积极作战的国家与被轴心国征服的国家区别出来。此举说明了( )A、美国试图将中国拉入自己的阵营 B、中国的抗日战争提高了国际地位 C、各国在反法西斯大局下紧密团结 D、国家综合实力是国际格局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