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抗战胜利后,中共认识到解决解放区土地问题是最基本的历史任务,是一切工作的基本环节。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坚决拥护群众在反奸、清算、减租、减息、退租、退息等斗争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这一指示有利于(   )
    A、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B、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C、延续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 D、推动国内主要矛盾的转移
  • 2、刘建军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中认为,中国古代天子传子,宰相传贤,权在官中。能在府中。这样的一种制度安排、其实并不失完美,但“官府分离制”最终被“官府合一制”所替代,这一变化主要说明(  )
    A、中央集权趋势不断加强 B、中枢机构行政效率相对下降 C、政治开明程度日渐降低 D、对皇权的限制监督逐渐细化
  • 3、北宋建立以后,“令诸州自今岁受民租及管榷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数送往京师”。其后,又逐步建立健全了转运使、通判、主簿这样一套地方朝政管理机制,地方支用“悉出于三司”。这说明宋代(   )
    A、使军事权集中于皇帝 B、削弱了地方的财政权 C、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D、加强对地方全面控制
  • 4、1995—1997年,在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一些铜钱,其中有秦至西汉初的半两钱。昭平、贵县、合浦、平乐贺县等地的汉墓已发现有不少秦汉的半两钱、五铢钱。在昭平县风清一号东汉墓出土了5种钱币308枚,风清二号东汉墓也出土了3个品种共553枚钱币。由此可以推断当时(  )
    A、地方有铸钱自主权 B、商业活动比较自由 C、岭南经济比肩北方 D、南北经济联系加强
  • 5、透雕龙凤纹铜辅首是战国时期燕国的青铜器文物,属于我国一级国宝文物,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采用浮雕和透雕相结合的铸造工艺,作兽面衔环状。由此可见(   )

    A、殷商时期青铜文明已达到高峰 B、技术提升伴随着人类的迁徙 C、古代中国青铜技艺具有独特性 D、早期中外文明交流日趋频繁
  •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近代西方社会思想中,理性概念占据核心地位,契约论、自由主义、科学精神等许多形成现代社会的基本理念,都是凭借理性的支撑而树立。理性概念自身也经历了由神的恩赐,人的本性,自然理性向启蒙理性的内涵发展与演变,并因此导致西方近现代社会进程的独特特征,以理性为核心的现代性和以现代性为核心的社会学,都受到理性世界观的主导影响。

    ——摘编自姚德薇《近代西方社会思想中“理性”概念的发展与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他们只是卓越的水手,并不拥有巨额的资财,单凭其个人力量是无法承担航海开支和组建船队的。在他们的首次航行中,葡萄牙国王给达·伽马提供了四艘帆船,西班牙国王给哥伦布提供了三艘帆船,给麦哲伦提供了五艘帆船。西班牙国王答应哥伦布享有新大陆1/10的收入,允许麦哲伦船队拥有所发现的岛屿和大陆收入的1/20,后又增加至1/15。早在1419年,葡萄牙的亨利五世就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地理研究院,像迪亚士、麦哲伦、达·伽马、哥伦布等一批优秀的航海家都曾先后在这里学习过,亨利王子亲自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海外航行。

    ——摘编自张黎夫、张大春《对西、葡开辟新航路的再认识》

    材料二  从马尼拉开往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除少数年份外,都可以称之为“丝船”,因为船中载运的货物中,中国的生丝和丝织品一直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每艘船仅丝织品至少有10万匹,多的可达40万匹。直至18世纪末,在墨西哥的进口总值中,中国丝绸等商品就占了63%。随着“大帆船贸易”航线的开辟,许多拉丁美洲的农作物品种,沿着这一条航线先传到菲律宾群岛,然后又由中国福建商人传入福建乃至全中国。据估计,16世纪末至17世纪中叶,移居拉丁美洲的马尼拉华人有五六千人。据记载,早在16世纪,墨西哥城和阿卡普尔科就已出现了“唐人街”或“唐人城”。

    ——摘编自廖大珂《漳州月港与大帆船贸易》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葡萄牙和西班牙国王支持新航路探索者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达·伽马、哥伦布在“新航路探索”中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帆船贸易”对中国的影响。
  •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力量,努力争取适合我们情况的政治权威。如果我们继续只是欧洲大陆强国的话,并偎依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限在1866年的政治卑微地位。 

    ——1911年4月本哈特将军《我们的前途》 

    材料二  这场大屠杀使英国付出昂贵的代价,它一度扩大了帝国的疆域,但却削弱了控制它的实力。英国征服土耳其主要是依靠印度的人力,但是英国对古老土耳其帝国残存部分的主权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短暂插曲。同样,英国也无力保持它的海上优势了,美国和另一个潜在对手日本向它挑战,并且最终超过了它。……从俄国革命的种子里长出一个大帝国,它借助另一次世界大战徐徐登上世界列强的宝座,这个帝国比英国所知的任何帝国都更为强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重新瓜分势力范围,调整列强之间的关系。和会建立了凡尔赛体系,并筹建国际联盟,作为维护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工具。与此同时,美日两国的崛起和争斗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并使远东和太平洋的局势日益紧张。为解决该区域列强之间的矛盾,战胜国又召开华盛顿会议,在承认美国优势的基础上,就拆散英日同盟、限制海军军备和解决中国问题等达成协议。由此,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正式建立。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的最重要结果之一,就是雅尔塔体制的建立。二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是雅尔塔体制所确立的美苏两强主宰世界大国霸权政治秩序,它的核心是美苏关系,随着美苏关系力量对比的消长,国际政治秩序发展相应的变化。 

    ——摘编自《世界现代史教学与研究》(1982年02期)

    (1)、据材料一中德国的政策倾向是什么?为什么1866年德国政府会“卑微”? 你认为每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分析一战对英、美及俄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简要概括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相同之处。
  • 9、阿拉伯帝国规定,非穆斯林只要接受伊斯兰教的统治,缴纳特别的赋税,不在穆斯林中传教,他们的宗教团体就可以在阿拉伯帝国生活。在阿拉伯帝国的很多地方,非穆斯林的人数甚至比穆斯林还要多。这一举措(   )
    A、有利于帝国社会秩序的稳定 B、改变了阿拉伯人的宗教信仰 C、提高了非穆斯林的社会地位 D、旨在扩大阿拉伯文化的影响
  • 10、英国马歇尔伯爵的肯尼特庄园,1270—1271年度总收入为69英镑,而出售产品的收入占了53英镑,占比近80%,这些产品全是谷物、羊毛等农牧产品。这些剩余产品大量出售,为领主换取手工业品和奢侈品提供了条件。这(   )
    A、促进了封建王权日益强大 B、有利于工商业城市兴起 C、表明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D、导致了庄园经济的瓦解
  • 11、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立法权应该委托给贵族集团和由选举产生的、代表人民的集团。贵族集团的成员应该世袭。人民参与治国应仅限于遴选代表,代表的优点是有能力参与各种事务的讨论,人民则完全不具备这种能力。行政权应该执掌在君主手中。”这表明孟德斯鸠(   )
    A、反对君主制度 B、正确认识普通民众的参政议政的能力 C、主张贵族专制 D、试图调和君主、贵族和人民间的矛盾
  • 12、二战期间,美国在欧洲与反法西斯国家结成同盟国,主张用西方民主制取代法西斯专制,以保证美国战后在欧洲政治行动的自由;同时,在苏德战场出现转折之后,改变对苏联的合作策略,采取既削弱又遏制,促使苏联出兵日本的政策。据此可知,美国在二战中的策略 (   )
    A、具有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 B、推动了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 C、直接导致了美苏冷战爆发 D、以维护本国利益为根本宗旨
  • 13、1938年3月18日,墨西哥总统拉萨罗·卡德纳斯颁布征用外国石油公司法令,将美、英、荷等国垄断资本所有的17家石油企业收归国有,并通过外交谈判确定给予这些外资公司1.3亿美元的补偿金额,分10年偿清。此举旨在(   )
    A、推动墨西哥民族经济的发展 B、瓦解拉丁美洲殖民体系 C、加快墨西哥民族独立的步伐 D、维护墨西哥与西方关系
  • 14、二战结束后,一位英国学者认为,印度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各种种姓、教派、部族和语言集团的混合体。正是英国的武器、行政机构和文化把它们联合成混合体。一旦这种联合力量撤出,印度将分裂为无数个种姓、教派、部族和语言集团,其中每一个都与其他集团相争斗。该学者的认识(   )
    A、忽视了印度社会的历史与现实 B、意在鼓吹印度民族文化的复兴 C、强调了印度移民文化的多样性 D、美化了英国殖民者的侵略行径
  • 15、下图是中世纪欧洲庄园示意图,由图中信息可以推知,中世纪欧洲庄园(   )

    A、具有鲜明自然经济特征 B、保留奴隶制经济的残余 C、租佃是农村中唯一方式 D、手工工场正在孕育之中
  • 16、公元前3500年开始,尼罗河流域出现了几十个分立的“帕斯特”,“帕斯特”的象形文字就是一块被灌溉渠分隔开的土地。到了前3100年以后,整个尼罗河流域的“帕斯特”连接起来,形成了体系化的灌溉网。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尼罗河的定期泛滥 B、埃及初步统一的实现 C、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D、农业灌溉工具的进步
  • 17、西欧封建制是一种以社会契约关系为基础,把权利的分配和土地的分配联系起来的等级责任制。随着土地所有权的分割,领主对农奴行使独立的政治统治权、司法审判权、征税权,并拥有自己的军事武装,实际上并不受国王或其代理人的管辖。由此可推知,西欧的这一现象(   )
    A、易使政治上形成分裂割据的局面 B、推动民族国家兴起 C、不利于强化贵族阶层政治的权力 D、减少了封臣的义务
  • 18、巴黎公社的市政委员大多数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阶级代表,随时可以罢免;公社一切公职人员都只能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报酬。据此可知,巴黎公社(   )
    A、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 B、坚持了科学理论指导 C、巩固了工农革命联盟 D、体现了工人政权特征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宪章》部分内容节选

    1

    国王必须遵守法律,并不得擅自处决或囚禁公民

    2

    赋予了英国人民某些基本权利,如免于误捕等。规定全体自由民享受自由权。伦敦和其他城市享受自治权

    3

    严格规定国王不得任意没收领地或强迫拥有者出售土地

    4

    法庭只能根据法律来裁决案件,而非依照国王或其他人的意愿

    5

    提倡法律的平等适用,强调统治者也必须遵守法律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材料二 17世纪时,英国国会议员反对查理一世并引述了《大宪章》的内容。《权利法案》是《大宪章》以来王权与议会几百年博弈的终极判决,标志着国家最高权力的最终归属。18世纪时,美国在要求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的对抗中,引述了《大宪章》的内容。此后的《美国1787年宪法》以及美国《权利法案》中,都引述了《大宪章》的内容。《大宪章》在自由史上地位显赫,被称为“法律下的自由的象征”。

    ——摘编自华东师范大学法律史研究中心《法律史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宪章》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权利法案》“标志着国家最高权力的最终归属”的含义,并对《大宪章》进行评价。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创新升华。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根脉,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革命的文明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中华文明延续发展中演变而来的,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制度和中国理论,都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和血脉。

    ——摘编自刘仓、岳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华文化底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上一页 252 253 254 255 25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