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明成祖朱棣简任解缙等人入职文渊阁,以备顾问,阁臣品秩不过五品。弘治年间,丘濬以礼部尚书入阁,在朝位班次上,定丘濬位居吏部尚书王恕之上,至此,阁臣俱列六部之上。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任阁职十六年,“政事一决居正”,“威柄之操,几于震主”。这表明明朝内阁( )A、政治地位的提升 B、取得法定的地位 C、具有决策的权力 D、有效制约了皇权
-
2、 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公布“易佃法”,规定:“自今后客户(指佃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住,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这条法令( )A、强化了佃户的人身依附关系 B、使佃户的地位有所上升 C、解决了地主佃户双方的矛盾 D、遏制了土地兼并的步伐
-
3、 魏晋嘉峪关新城墓,自1972年起至今共发现砖壁画760余幅,多数为一砖一画,其内容有采桑、狩猎、畜牧、屯垦、出行、酿造、驿传、舞蹈等。这些壁画可以用来研究魏晋时期( )A、政治中心的频繁变动 B、丝绸之路仍然畅通无阻 C、边疆地区的生产生活 D、北方经济重心地位稳定
-
4、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述道:“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中新皇帝推行的制度( )A、最早出现于秦朝 B、实现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C、官员可世代沿袭 D、促进了中枢机构的完善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中外历史纲要》(下)整理
提取一幅或两幅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两次世界大战与欧洲领土变迁”为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8年“光荣革命”后,从政治构架的表象来看,英国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君主、上院、下院依然是国家最主要的权力机构,君主依然高高在上,拥有全部的行政权和部分立法权;议会分为上下两院,即贵族院和平民院,是国家主要的立法机关,上院同时还掌握着司法权。不过,在表象的背后,实质性的变化却发生了。
——摘编自刘金源《渐进的改革:英国政治现代化道路及其启示》
材料二 和英国革命比较起来,法国革命显得更经典一些,因为它对封建因素的革除最为彻底。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美国和法国革命宣传的启蒙思想——自由、平等、人权,吸引了整个欧洲和美洲的人们。在加勒比海及拉丁美洲地区,这些思想观念激起了革命运动;美国和法国革命的理念还促使社会改革者组织更广泛的释奴运动。然而,美国和法国革命只保证了白人男性公民在政治和法律方面的平等权利。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第三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英国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国革命的历史功绩。(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法国革命与美国革命的共同点。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前,英国对棉纺织业领域大力改良,这是英国基于其与东方国家长期存在的贸易逆差而对自身经济结构采取的一种主动调整。因为当时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在与东方国家的贸易中,仅靠贵金属来平衡旷日持久的贸易逆差已经难以为继,西欧国家必须从进口转向生产,方能逆转此种态势。因而,与东方长期存在的贸易逆差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张琼《试论东方贸易对工业革命的促生作用——以东西方贸易逆差为视角》
材料二 从大航海到1800年的近300年的时间里,在东西方贸易中大量的贵金属,特别是白银,流入东方国家,尤其是中国和印度。西欧国家在去往东方的航线上发现了“美洲”这块新大陆,新大陆为欧洲提供了与东方贸易交往过程中所需的大量白银。工业革命之前的东西方贸易基本上是欧洲白银对东方商品的贸易,然而这种贸易违背了西欧重商主义国家企图通过贸易获得贵金属的初衷。英国率先从关注商品的流通领域转到关注商品的生产领域,进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摘编自张琼《东西方贸易关系的演变与工业革命的缘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围绕“东西方贸易与工业革命”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史论结合,逻辑有序,表达清晰)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由于欧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远洋贸易的航线,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对通往亚洲航线的寻找,把他们带到了西半球和辽阔的太平洋。地理知识的积累使他们能够通过便捷的贸易网络把世界各地区连接起来。然而,商业交流并非全球网络建立的唯一结果。粮食作物、牲畜品种、病菌与人类移民也漂洋过海,极大地影响着全世界的各个社会。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善了人类的营养状况,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外来的病原体引发的传染病使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的土著人口大量减少。大量移民和人类群体的迁移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图景,加速了世界人民的融合。欧洲的航海探险、远洋贸易网络以及哥伦布交换使得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第三版)
(1)、根据材料,概括新航路开辟后全球一体化的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新航路开辟后全球一体化的影响。 -
9、 下表所示为卡德纳斯改革前后的农村状况。由此可推知,卡德纳斯改革( )
村社控制的可耕地占比
村社数量
无地农民
1930年
15%
668万个
247.9万人
1940年
47.7%
160.6万个
191.26万人
A、是一场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B、继承了1917年墨西哥宪法的精神 C、造成农村社会生产力的破坏 D、促进了资本主义庄园制经济的发展 -
10、 如图所示为1922—1925年苏俄(联)合办的股份制(外国资本和本国资本合作)公司数量统计情况。这类公司的创办( )A、巩固了十月革命成果 B、以牺牲农业作为代价 C、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 D、促成指令性计划体制
-
11、 20世纪初,伊朗、印度次大陆、印度尼西亚、越南、朝鲜、中国等亚洲国家和地区接二连三地爆发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列宁把这次革命高潮称为“亚洲的觉醒”。这次革命高潮之所以被称为“亚洲觉醒”,主要是因为( )A、革命运动后各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B、各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民族资产阶级成为革命领导阶级 D、资本主义国家地理范围不断扩大
-
12、 历史学家评论道:“这场战役挽救了法国的首都,被称为‘巴黎城外的奇迹’,它在短短数天内决定了整个战争的局势,德国的施里芬计划彻底失败,再也不可能迅速结束西线的战事。”该历史学家评论的“这场战役”是( )A、马恩河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日德兰海战 D、凡尔登战役
-
13、 据下表可知,马克思主义在法国的传播( )
1864年
马克思作为第一国际的领导者之一开始为法国人所认识
1879年后
盖德主义成为法国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特殊形式,强调组织要求和反对割裂政治运动与工人组织
1880年
法国工人党成立,创始人朱尔斯·盖德和保罗·拉法格积极支持工会运动,领导罢工斗争,并传播马克思主义
19世纪末
马克思主义著作开始在法国系统出版,哲学家索雷尔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并在社会主义者内部引发了激烈论战
A、为巴黎公社提供了思想武器 B、结束了法国的社会动荡局面 C、推动了法国政治文明的进步 D、指导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开展 -
14、 1825年,普鲁士开始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到19世纪60年代,基本实现了普及初等教育。这一时期,德意志各邦政府还兴办了多种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和职工补习学校,一系列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国民科学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德意志的这些措施( )A、阻碍了德国的统一进程 B、得益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C、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D、消除了封建思想的影响
-
15、 如表所示为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部分规定。这说明德意志帝国( )
条序
规定
第4条
除非德意志帝国的领土受损,否则,皇帝必须获得联邦议会同意后方可宣战。
第14条
在皇帝同意的情况下,联邦议会可以解散帝国国会;只要1/3的议员投票同意,可以随时召集联邦议会。
A、代议制民主健全 B、皇帝权力备受冲击 C、共和体制较脆弱 D、联邦议会权力较大 -
16、 1861年,俄国颁《解放宣言》后,农村社会结构发生很大变革,农奴解放成为自由农民体但土地分配仍然存在不公,大片土地归地主所有。这说明当时俄国社会结构的变革主要体现在( )A、贵族地主的权力加强 B、中产阶级的崛起 C、社会等级制度的消失 D、农奴身份的变化
-
17、 奇马布埃为佛罗伦萨圣三一教堂的祭坛所绘制的大型木版画。画面中人物姿态优美,特别是宝座上方的圣母和天使,与中世纪风格的呆滞、僵硬有明显区别。这幅作品体现的时代特征是( )A、教会的黑暗统治被彻底推翻 B、绘画手法变革打破宗教神圣 C、女性社会地位普遍得到提升 D、人逐步关注自身及现世世界
-
18、 1619—1653年,英国政府颁布一系列法律,一方面阻止在英国本土栽培烟草,另一方面又鼓励按保护关税从弗吉尼亚进口烟草。烟草种植业作为一种特殊经济形态打破了地域限制,为英国扩大其在北美的殖民地带来了机遇。这反映出( )A、英国事实上承认美国的独立性 B、民主制度对英国殖民政策的冲击 C、殖民地与宗主国经济交流频繁 D、英国对殖民地的经济控制和利用
-
19、 番薯在日语中被称为“芋”,17世纪末由葡萄牙人或西班牙人带到日本。萨摩的藩主在鹿儿岛种植番薯,将其称为“唐芋”。后来日本人还用番薯制作烧酒,即“萨摩白波”。这可用于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欧洲作物品种得到广泛传播 C、亚洲饥饿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D、物种的交流丰富了饮食结构
-
20、 早在1419年,葡萄牙的享利五世就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地理研究院,学员信仰自由,民族平等,研究院集中了一批最卓越的天文、地理学家。西班牙也不甘示弱,对哥伦布很是器重,在当时的财力、物力下,仍每年提供1.2万钱币给他维持生活。这体现出葡、西两国( )A、重视航海人才培养 B、教育水平普遍较高 C、商业竞争异常激烈 D、经济实力大体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