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1891年,古文物专家本特写道:“我对这地区(古津巴布韦)的废墟古物没有多少信心。我认为,它们都是本地的。”在挖出四只皂石鸟后他又写道:“(这些艺术品)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一句话绝不是非洲的。”本特的观点本质上反映了( )A、古津巴布韦文化与外来文化没有联系 B、认可外来文明对古津巴布韦文化的影响 C、对非洲文明存在种族歧视的错误倾向 D、时代局限性致使其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
2、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这可以用来说明( )A、奥斯曼帝国的政策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B、奥斯曼帝国的政策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C、奥斯曼帝国的政策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 D、奥斯曼帝国经济实力强大,能够左右东西方贸易
-
3、自治城市本身所获得的种种自由权和城市内部所建立起来的各种自治制度都构成了对封建制度的挑战。材料表明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运动( )A、使城市获得了完全的自由与特权 B、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 C、采用了武力斗争的手段反抗贵族 D、迫使领主不再向市民征税
-
4、“四大文明古国”指的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分析下面“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可知( )A、文明最早诞生于印度河以及恒河流 B、只有大河流域才能孕育出人类的早期文明 C、各文明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互鉴特征 D、地形、气候和水源是文明产生的重要条件
-
5、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人对本朝超迈唐代的财政能力和国家治理效果颇为自得,称宋太宗朝岁入缗钱已“两倍于唐室矣”。北宋财政增长首先来自较唐朝更加严密的财政征调制度。北宋前期三司统领财政……北宋获取工商业财源的主要途径是向民间征收商税和实行禁榷(指的是政府专卖)。宋朝第一次制定了系统的商税制度,建立了从京师榷货务到地方商税务场的征税系统,第一次使商税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收入。
——摘编自黄纯艳《北宋财政能力与国家治理》
材料二 宋哲宗时,大臣刘挚说: “祖宗之法,不以武人为大帅,专制一道,必以文臣为经略,以总制之。武人为总管,领兵马,号将官受制,出入战守,惟所指麾。国家承平百有二十余年,内外无事,以其制御边臣,得其道也。”宋仁宗朝以后“自来武臣在边,多被文臣掣肘”的现象日益突出。欧阳修曾说过: “大凡武臣,尝疑朝廷偏厚文臣,假有二人相争,实是武人理曲,然终亦不服,但谓执政尽是文臣,递相党助,轻沮武人。”以文驭武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军功阶层在宋朝政治上消亡,入伍从军为世人所鄙视。
——李华瑞《宋型国家历史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取得“超迈唐代”财政收入的制度建设。结合所学,简述北宋提升财政能力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要评述材料中的历史现象。 -
6、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历史中,蒙古人的征服战争常被描述成落后民族对诸多人类文明古老而发达的中心区的野蛮进攻。但是,蒙古人的战争带来的不仅仅是死亡和绝望。在蒙古人实力的鼎盛时期,他们的统治者建立起了一个广大的国度,蒙古的广大领土横跨欧洲的大部分地区、亚洲和中东,在东半球的各文明之间搭建了桥梁。蒙古人还为全球范围内的民族交流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扩展并加强了从古典时期开始建立起来的世界体系。
——摘编自 [美]皮特·斯特恩斯等《全球文明史》
材料二 拿破仑在动乱之中,戏剧性地让法国大革命的理念传遍了欧洲。此外,强调人民主权的法国重组大大促进了政治上的民族主义这一概念,即每个民族共同体均有权自由地、不受外力控制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他代表了一股变革的力量,不仅在统治时期给欧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将他的理念散播出去,从而塑造了欧洲的未来。
—摘编自[美] 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世界大历史: 1799—1900》
材料三 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 ”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并概括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政治上的民族主义”的概念内涵,结合所学,列举两例十九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对这一内涵回应的事件。(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如何唤醒亚非独立意识的。结合所学,概述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殖民体系的影响。 -
7、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化教育上的新设施是洋务运动仅次于工业的重要内容……在它们刚刚出现的时候,自然还比不上科举制度的尊荣,但它们的存在又会动摇和瓦解科举制度。因此风气稍开之后,又出现了以西学为主的自强学堂,甚至旧式书院也开设了一部分西学课程,古老的书院制度以其顺乎潮流的变化表现了中国人价值观念的变化。而这一切,又推进了出版、印刷事业的发展……向中国人传播了声、光、化、电和西方的史地国情,打开了传统文化之外的另一片天地。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陈独秀之所以歌颂西方文化,抨击中国文化,目的在提倡民主政治与科学精神……辟斥儒教是为发展民主政治,辟斥鬼神是为发展科学精神,而于前者尤不遗余力。因为专制思想已根深蒂固,儒家学说为其最大凭藉,所以反对孔子学说特别激烈。他说中国民族之任人鱼肉,由于丧失了强梁敢进的精神与抵抗力,强梁精神与抵抗力的丧失,由于专制君主之流毒,由于孔子学说之为害……以反孔教为前提的思想解放运动正式揭幕。
——摘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文化教育上的新设施”的影响。结合所学,简述20世纪初清政府在教育上除旧布新的举措。(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激烈反对儒家学说的原因。结合所学,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角度,说明“以反孔教为前提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3)、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分析我们应如何应对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 -
8、有学者认为,由于和特定时代的主导意识形态存在勾连关系,南宋以来的岳飞叙述实际上是岳飞信仰传统的创造与再创造的过程,岳飞或被纳入君臣之义、华夷之辨语境,或被纳入民族主义、阶级对立语境里。岳飞叙述是表象化的岳飞历史,客观的岳飞历史只能是历史学者追寻的一个可以接近而永难抵达的高远目标。学者旨在说明( )A、不同时代的岳飞叙述涵盖了岳飞历史的全貌 B、意识形态的制约是岳飞叙述变化的根本原因 C、将不同的岳飞叙述融为一体是历史学者的使命 D、对岳飞的信仰是构建客观的岳飞历史的前提
-
9、1908年,福特T型汽车驶下生产线。它是世界上第一种以大量通用零部件进行大规模流水线装配作业的汽车,这种生产方式是工业生产方式的革命。T型车价格低廉,成为全世界第一辆普通百姓买得起的汽车,为世界汽车工业带来一场革命。1921年该车型产量占世界汽车产量的56.6%,走向了世界每个角落。据此可知,福特T型车的发展得益于( )A、美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B、关贸总协定取消关税壁垒 C、现代工业生产技术的革新 D、世界货币体系形成与完善
-
10、下图是法国收藏的拜占庭帝国(395年-1453年)文物“猎人丝绸”。该文物采用了在中国斜纹织锦技术上发展起来的纬面复合斜纹织锦技术,中间的图案为拜占庭皇家狩猎的场景展示了皇家权力与外交活动。“猎人丝绸”可以佐证( )A、法兰克王国是拜占庭帝国文化的继承者 B、贵族寡头政治是拜占庭帝国的突出特点 C、拜占庭帝国建立在连年征服战争的基础之上 D、丝绸之路为东西方之间技术文化交流提供便利
-
11、下图是1996年发行的《中国邮政开办一百周年》纪念邮票小型张,主图两边底衬采用1896年总理衙门议办邮政的奏折。右侧文字为: “(臣)等查光绪二年间,赫德因议滇案请设送信官局,为邮政发端之始,经臣衙门函商北洋大臣李(鸿章)”,左侧文字为: “(理)合专折具陈。赫德所拟章程条款,另具清单恭呈御览。伏乞皇上圣鉴训示。谨奏。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初七日。” “依议。钦此。”以下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元代驿站制度为送信官局的创设奠定基础 B、赫德创建邮政系统客观上推动中国近代化 C、清末新政开启了近代中国国家邮政事业 D、总理衙门已取代军机处的军政中枢地位
-
12、关于诗句“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的作者,众说纷纭。一说是日本使者向朱元璋介绍日本风俗时答: “国比中原国,人同上古人。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一说是永乐二年,越南胡朝太上皇胡季犛向明朝使臣作诗称赞安南的人文: “欲问安南事,安南风俗淳。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上述材料侧面反映了( )A、日本和越南同属古代中国的藩属国 B、日本和越南全盘学习汉唐服饰制度 C、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强大的辐射力 D、中华文化在交流中不断发展与创新
-
1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重视以人为本、崇尚天人合一、追求家国情怀、崇德尚贤、强调自强不息、主张和而不同等内涵。下列属于中华传统文化同一类内涵的是( )
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14、历史文物是历史研究的依据。下列文物可用来研究的共同主题是( )A、文明交流互鉴 B、殖民文化侵略 C、全球联系加强 D、区域文化发展
-
15、18世纪的新西兰,原住民有25万,到19世纪中叶只剩下5万人左右,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英国殖民扩张加剧 B、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主流 C、种植园经济的发展 D、大洋洲人口结构替代性改变
-
16、下表是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到的材料。由此判断,该小组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公元前30世纪
古埃及人用莎草纸书写
公元前13世纪
中国商朝人开始在甲骨上书写文字
公元前5世纪
古希腊人开始使用羊皮纸
公元1世纪
蔡伦发明造纸术
公元7世纪
中国人发明雕版印刷
公元11 世纪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1517年
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借助印刷术迅速传播。
A、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B、文化传承的载体及其发展 C、中外学校教育的发展历程 D、人类自然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
17、18世纪,英国工业出口增长近450%。18世纪70年代初,英国出口到美洲、非洲、印度及远东等“新市场”的产品,比世纪初增加了近8倍。该现象出现的推动因素是( )A、新航路的开辟及殖民扩张 B、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 C、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确立 D、跨国公司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
18、公元前4世纪晚期,托勒密埃及境内的缪斯宫收藏有大量希腊文化典籍,还有许多用古埃及文字写的希腊神话,以及埃及故事的希腊文抄本。这反映了( )A、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 B、埃及本土文化几近中断 C、希腊文化中心的转移 D、文明多元发展格局形成
-
19、语言学家注意到,欧洲、西南亚和印度的很多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上有很明显的相似之处。表现出这种相似性的古代语言包括梵语、古波斯语、希腊语和拉丁语。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印欧人的迁徙 B、亚历山大远征 C、丝绸之路开通 D、罗马帝国衰亡
-
20、毛泽东的《七律二首·送瘟神》写道: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诗中的“瘟神” “瘟君”是指( )A、黑死病 B、疟疾 C、天花 D、血吸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