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1866年7月9日,《萨克拉门托联合日报》报道了加利福尼亚州的华人六大会馆的人数,如下表所示。其中,有四分之一的华人在加利福尼亚铁路工地上劳动。由此可知,当时( )
会馆
宁阳会馆
阳和会馆
三邑会馆
四邑会馆
合和会馆
人和会馆
人数
15000人
11500人
10500人
9000人
8500人
3800人
A、会馆负责华工日常管理 B、美国人口发生替代性变化 C、地域性商人集团的崛起 D、华工为美洲发展作出贡献 -
2、西晋末年,中原经历八王之乱和匈奴等内迁少数民族动乱之时,前凉奠基人张轨在保境安民的同时,设立武兴郡,又分西平郡界置晋兴郡,安置了大量在战火中颠沛流离的百姓。这些举措( )A、使西晋王朝疆土得到开拓 B、加速经济重心的南移趋势 C、推动了西晋时期民族内迁 D、符合当时中原流民的期望
-
3、印度建立过霸业的摩揭陀王国其三个王朝(约公元前544~前324年)中的离车王朝和难陀王朝的建立者均出身卑微,难陀王朝的建立者摩诃波德摩·难陀甚至是首陀罗种姓。由此推知( )A、印度君主出身低微 B、最高统治者支持婆罗门教 C、印度政权更迭频繁 D、佛教受到了新兴王族青睐
-
4、12世纪法国学者阿贝拉在其著作《是与非》中,列举了一百多个神学命题,每个命题都有肯定或否定的两种答案,而这些答案都是从信徒或教父的著作中摘录出来的,都具有同等权威。这反映出当时( )A、法国宗教改革的时机较成熟 B、人文主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C、基督教神学信条受到了质疑 D、世俗王权与教权的矛盾缓和
-
5、阿拔斯王朝统治时期,官方支持邀请外国学者来巴格达宫廷,赞助把希腊语和梵语的文学和科学作品翻译成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并在巴格达创立了一所宏大的学术研究中心,聘请基督教徒、犹太教徒、祆教徒等其他信仰的学者从事科学研究和培养人才。该现象的出现( )A、带有鲜明的文化扩张性质 B、有利于近代西欧思想解放 C、阻碍了阿拉伯文化的传承 D、说明了地理位置决定文明
-
6、1920年,陈独秀将《新青年》第七卷第六号的内容编辑成《劳动节纪念号》,通过介绍苏俄革命的成功经验,把共产主义和知识分子结合起来。这反映出当时( )A、民众逐渐接受进步思潮 B、知识分子投身工人运动 C、以俄为师成为学界共识 D、新文化运动有了新发展
-
7、战国时期,政治家苏秦曾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就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苏秦“刺股”的故事体现出的中华民族精神是( )A、自强不息 B、和而不同 C、崇德尚贤 D、家国情怀
-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球发展的整体性只体现在真正普适于所有社会的三大过程当中,即人口增长、技术的进步与传播、不同社会之间日益增长的交流。伴随这三大过程,人类进入了地球上几乎所有可以居住的地区,组成了成千上万个具有独立文化系统的社会,彼此之间形成大小不一的经济或文化交流网络;在网络中各地的自然物种互相传播,各种新技术、新观念和新信仰互相交流。全球史学者通过描述这三大过程,为在全球化时代重新认识本土文化价值的各民族提供了新的审视角度。
——刘新成《什么是全球史》
材料提供了全球化过程中的诸多思考,结合所学的世界近现代史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列宁全集》第四十二卷
材料二 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全集》
材料三 农业集体化运动用强制的手段和“阶级斗争”的方式完成生产关系的变革,使苏联建构起完整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此,国家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经济政策“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的原因。(2)、“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这是邓小平对材料二中提到的政策的评价,结合苏俄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赫鲁晓夫针对“贡税”的改革措施,并对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措施予以评价。 -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0年到1810年间,每个工人的日生产率平均提高20倍。1720年生铁产量为25000吨,1840年增长为1396400吨。1700年煤炭产量为2600000万吨,1856年增至30000000万吨。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度确立,工场手工业逐步崩溃,家庭手工业衰落。
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以电力技术为中心实现了机械化和半自动化。资本主义生产的迅速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中出现了新的现象——垄断组织。从1859年德国出现“卡特尔”和1860年美国出现“普尔”之后,1870年美国石油公司形成第一个“托拉斯”,1900年后,德又出现“辛迪加”和“康采恩”。资本迅速集中,垄断发展到跨行业和跨国联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彻底到来。
——摘编自刘国贞《试析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和确立的影响》
材料二 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人类历史开始进入了整体发展的新阶段。整体世界的诞生,彻底破坏了许多国家长期存在着的孤立、闭关孤陋状态以及政治、精神生活狭隘性,体现了以社会化大工业为基础的世界经济和各国居民相互交往日益扩大、开放的趋势。
——摘编自唐骑龙《浅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影响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革命性的影响。(2)、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二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相关观点。 -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乔瓦尼·维拉尼(1276—1348年)在其所著《编年史》中,对佛罗伦萨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作了充分的统计分析:“佛罗伦萨有2.5万15—70岁符合兵龄的人,都是自由公民,其中1500名有权势的贵族公民。……平均每天有1500名外地人、旅行的人和兵士在佛罗伦萨逗留,还不算在修道院退隐的男女修士。学龄男女青少年(学生人数)约在8千至1万之间,在6所学校学习算盘和算法(数学)的儿童有1000—2000人。在4所高等学校学习语法和逻辑学的学生约有550—600人。佛罗伦萨和附近乡镇的教堂,加上修道院和修会教友教堂,约有110所。做羊毛加工的作坊有200处或更多些,这些作坊制造7—8万条毛毯,价值120万金弗洛林,其中有三分之一的钱就地付给雇工(支付工资),还不算羊毛商经营的收益和靠此生活的3万多人。
——【法】德尼兹·加亚尔等著,蔡鸿滨等译《欧洲史》
材料二 中古时期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佛罗伦萨城市发展的与众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古时期城市在西欧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概括西欧城市兴起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 -
12、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2018年发布的一份《全球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影响》的报告中指出,气候变化对小麦和水稻这两种主粮的影响最大。到21世纪末期如果全球平均气温上升2℃,小麦、水稻的产量将会下降10%~15%,由此引发二次效应,农作物面临的病虫害形势将更为严峻。由此可见( )A、全球化治理的重要性 B、经济全球化的迫切性 C、世界多极化的必然性 D、财富不平等的危险性
-
13、二战以后,全球范围内建立了一系列集团组织,以下组织的出现( )A、加速区域经济集团化 B、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 C、加剧了各地区的差异 D、利于世界经济规范化
-
14、1961年,加纳领导人克瓦米.恩克鲁玛在一份声明中说:“今天,非洲的政治局势是令人振奋的......如此之多的国旗飘扬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他指的是( )A、万隆会议顺利召开 B、中非合作论坛成功举办 C、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民族独立运动席卷非洲
-
15、下表是苏联在1951~1980年间经济主要指标年平均增长率(%)的变化情况。这一情况主要源于( )
项目时间(年)
国民收入
工业总产值
其中:生产资料生产
消费品生产
农业总产值
工业劳动生产率
1951〜I960
10.1
11.8
12.5
10.3
5.3
7.2
1961〜1970
7.2
8.6
9.1
7.4
3.2
5.4
1971〜1980
4.8
6.7
6.7
7.0
1.2
4.6
A、军备竞赛导致经济发展遇到困难 B、改革难以突破原有经济体制 C、企业自主权扩大促使生产率提高 D、市场在生产领域起调节作用 -
16、美国学是对美国历史和文化进行跨学科与综合性研究的学术领域。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政府和私人机构的资金、人员资助下,美国学开始在日本和印度传播,并逐渐完成学科制度化进程。美国还以此为跳板,推动美国学向亚洲其他国家不断传播。美国此举( )A、意在对亚洲诸国实施和平演变 B、折射出冷战范围走向扩大 C、旨在促进国际学术文化的交流 D、推动了国际局势逐渐缓和
-
17、1930年9月德国大选,纳粹党的议席从12席增加到107席,成为国会中的第二大党。1933年1月30日,总统兴登堡任命希特勒组阁。1934年8月兴登堡去世后,希特勒集国家全部权力于一身。这反映了( )A、民主的手段可能造成实质的专制 B、法西斯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C、民主政治是人类社会最理想政治 D、英法绥靖政策助长德国扩张
-
18、下面为苏联(俄)某一时段工业产值变化示意图。其中,工业产值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战争的爆发 B、勃列日涅夫改革 C、经济政策的调整 D、戈尔巴乔夫改革
-
19、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对外资本输出流向的统计情况(单位:马克)。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德国( )
拉丁美洲
北美洲
奥匈帝国
俄国
土耳其
西班牙和葡萄牙
巴尔干地区
英国和法国
欧洲其余地区
亚洲其余地区
非洲
38亿
37亿
30亿
18亿
18亿
17亿
17亿
13亿
12亿
10亿
20亿
A、资本向同盟国输出明显增加 B、民族意识复苏得到政府支持 C、向新兴市场扩张的目的明显 D、力图在经济上称霸欧洲各国 -
20、1871年,巴黎公社起草了《巴黎公社社员告农村劳动农民书》,指出:“我们的利益是一致的,我所要求的,也正是你所希望的;我所争取的解放,也将成为你的解放。”并将它印成传单,用气球向周边散发了十万份。这表明巴黎公社( )A、已具备一定的工农联合意识 B、公社成员都具有革命彻底性 C、已形成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D、在实践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