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据载,明朝后期苏州地区,“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而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这反映出当时的苏州地区(     )
    A、手工业生产衰落 B、小农经济解体 C、雇佣关系发展 D、社会矛盾尖锐
  • 2、黄宗羲提出:“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据此可知,黄宗羲(     )
    A、反对君主统治 B、批判君主专制 C、主张“工商皆本” D、提倡“致良知”
  • 3、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中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这说明军机处的设置有利于(     )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国家疆域的巩固 D、东南海防的加强
  • 4、“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转战于闽浙粤沿海诸地……”,其历史功绩是(     )
    A、荡平东南沿海的倭寇 B、击败西班牙,独占台湾 C、率军入关打败李自成 D、率领船队,七下大西洋
  • 5、《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专权乱政”的教训,采取的措施是(     )
    A、发展二府三司制 B、设置军机处 C、设立内阁 D、废除丞相
  • 6、从1405年开始,郑和先后7次下西洋,每次规模都非常庞大。这样的一个航行活动却在1433年戛然而止。其“戛然而止”的主要原因是(     )
    A、边疆少数民族叛乱导致国内政局不稳 B、宦官专权内阁干政交替出现 C、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导致成本过高 D、宣扬国威遭到很多国家反对
  • 7、下表为唐宋列女形象的不同类型占比统计表。据此可知,烈女形象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占比

    贞烈

    文才

    其他(孝、忠、义等)

    35.6%

    3.4%

    61%

    78%

    0%

    22%

    (注:本表依据两《唐书》及《宋史》《列女传》制成)

    A、理学的兴起发展 B、妇女社会地位降低 C、商品经济的繁荣 D、对女性教育的普及
  • 8、元代在地方设立行省,突破了以山川地理划分区域的传统做法,反而尽量做到“‘犬牙交错’,‘以北制南’,从根本上消除了……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最主要意图是(     )
    A、防止地方据险割据 B、整合资源发展经济 C、加强边疆地区管理 D、促进民族平等交往
  • 9、公元10-13世纪是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建立与南宋长期对峙,后现“大定之治”的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
    A、契丹 B、党项 C、女真 D、蒙古
  • 10、辽朝将重心放在民族发展,将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分开管理,开创出两院制的政治体制。该制度为(     )
    A、南北面官制 B、三省六部制 C、羁縻府州制 D、猛安谋克制
  • 11、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青苗法规定:“愿请领青苗钱者,十户为一保,约钱数多少,量人户物力,其愿请者必须有偿还能力,不得亏损官本。”由此可见,青苗法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
    A、救济广大流民 B、增加政府收入 C、提升军事实力 D、强化保甲制度
  • 12、如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存在于

    A、汉朝 B、隋朝 C、宋朝 D、元朝
  • 13、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种新的赋税制度是指(     )
    A、租调制 B、均田制 C、租庸调制 D、两税法
  • 14、“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是唐朝诗人孟郊考中进士后,欣喜之际写的一首诗。材料反映出唐朝实行了(     )
    A、三省六部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 15、假设你是唐太宗时期的一名中书令,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应该(     )
    A、交兵部出兵攻打 B、交枢密院裁定处理 C、交唐太宗定夺 D、交门下省审议
  • 16、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经济繁荣,政策开明。下面体现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是(     )
    A、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 B、鉴真东渡 C、遣唐使来华 D、玄奘西游天竺
  • 17、隋炀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复杂的人物。有人说他是“暴君”,有人说他“功过相抵”,还有人说他“罪在当代、利在千秋”。他采取过的措施中最符合“利在千秋”观点的是(     )
    A、开创科举制 B、开凿大运河 C、征讨高句丽 D、建东都洛阳
  • 18、下表为我国某时期北方部分政权主要官员的族属状况。这可用于说明(     )

    人数

    【族属】汉

    【族属】匈奴

    【族属】鲜卑

    【族属】其他

    【政权】前赵

    131

    114

    ——

    18

    【政权】夏

    26

    31

    4

    5

    【政权】后燕

    151

    ——

    95

    22

    A、各政权之间经济差距逐渐缩小 B、十六国时期官员构成利于民族交融 C、内迁民族高度认同中原文化 D、五代十国时期的官员群体胡汉杂糅
  • 19、东晋时皇帝“虽有南面之尊,(却)无总御之实,宰辅执政,政出多门,权去公家,遂成习俗”。造成这一时期皇权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宦官专权 B、士族当权 C、外戚干政 D、诸侯争霸
  • 20、知识结构图可帮助我们理清历史知识间的联系。下图空白处应填写的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明太祖
上一页 123 124 125 126 12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