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1、公元4世纪,日尔曼人开始向罗马帝国境内迁徙,建立起成百上千个封建实体,如公国、伯国、子爵封地、男爵封地,后来还出现基督教的主教国、教会领地,一些自治的城市等等,它们彼此独立,没有统一的政府。这主要反映出( )A、西欧社会结构的多元特征 B、欧洲诸国均未形成中央集权
C、基督教阻碍了欧洲的统一 D、城市市民自治具有深厚土壤 -
2、公元3世纪之后,罗马帝国爆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史称三世纪危机。危机表现为农业萎缩,商业萧条,城市衰落,财政枯竭,政治混乱以及贫民奴隶不断起义和大批蛮族乘机入境。罗马帝国出现全面社会危机的根源是( )A、天主教对罗马文化的冲击 B、频繁的奴隶起义对帝国的打击
C、当时的奴隶制度走向衰落 D、帝国统治者长期对外侵略扩张 -
3、以下表格中,史实与结论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
B
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中国义务教育体系形成
C
2001年中国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中国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
D
至2020年年底,在现行贫困标准下,我国贫困发生率降至为零
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A、A B、B C、C D、D -
4、1987年,国家强力推动“价格闯关”,少数重要商品和劳务价格由国家管理,绝大多数商品价格放开,以消除价格双轨制的弊端。但政府每放开一种商品价格,市场上就出现一轮对该商品的疯抢与疯涨。以致后来央视“春晚”的相声节目《着急》出现“一澡盆醋、两水缸酱油、一大衣柜五香面”的台词。这表明当时( )A、改革开放推进遭遇重大挫折 B、价格双轨制改革的条件尚不成熟
C、国际政治格局变动影响国内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 -
5、如图是1960年与1965年我国三大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所有制结构改变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三线建设的完成 D、国民经济的调整 -
6、1904年荣氏兄弟的茂新第一面粉厂不断增添新机器,使得面粉日产量提高到800包,并通过设在烟台的批发处扩大对东北地区的销售,到1905年获利达6.6万两。茂新厂的快速发展直接得益于( )A、清末新政执行奖励实业的政策 B、欧美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清末民初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D、日俄战争使东北对面粉需求急剧增加 -
7、1890年在筹建铁厂选址时,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曾说:“大冶路远,照料不便,若建于汉阳,吾犹及见铁厂之烟囱也。”考量多方因素后,张之洞将铁厂定址于汉阳(如图所示)。汉阳铁厂的选址折射出当时( )
A、官场腐败阻碍洋务运动开展 B、汉阳成为洋务运动中心
C、自然地理因素影响区域发展 D、近代化进程的艰难曲折 -
8、汉初皇帝有“六尚”,分别是“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尚书”,只有“尚书”是管文书的,而宰相的秘书处有“十三曹”,如“户曹、尉曹、兵曹、仓曹”等。由汉初皇帝和丞相的秘书机构设置可知( )A、宰相位高权重 B、宰相是实际最高统治者
C、皇权依附相权 D、相权过重导致皇权不稳 -
9、西周时期,“献捷”是奉周王之命对夷狄进行的讨伐之事,在获胜归来后向周天子献俘的仪式。“献捷”在春秋时期依然盛行,据《左传•成公二年》记载,“晋侯使巩朔献齐捷于周王弗……”据此可知,春秋时期( )A、晋国在诸侯中的地位提升 B、政治制度中出现了新的变化
C、礼乐秩序得到了有效维护 D、周王丧失了对诸侯的影响力 -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统计, 1901-1930年间入境美国的移民达1821万,平均每10年为607万,但在1931-1940年间入境移民只有52万人,如果除去被迫迁离美国的45万移民,那么实际入境人数只有6.8万,是1820年以来的最低时期。而这一时期,美国政府还将50万墨西哥移民逐回墨西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特别是美国参战后,源源不断的军事订货刺激了对劳动力的需求。数百万青壮年奔赴战场后,劳动力不足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美国政府于1942年先后同墨西哥、加拿大、纽芬兰等国签订引进合同劳工的协议。受这一政策影响,来自墨西哥的劳工人数高达500多万,他们在美国各地从事采矿、农业、纺织和运输等行业的工作。如果说政府引进合同劳工标志着20世纪美国移民政策由严格限制向灵活放宽转变的开始,那么1943年12月,美国国会废除所有排华法案则是这一转变的继续。
材料二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和军事围困的同时,频频颁布难民法。其中影响较大的有1953年的《难民救济法》、1957年《难民逃亡法》、1960年《公平难民法》和1962年《移民与难民法》等。其中1953年法案是为东欧的政治难民制定的,1957年法案接纳了匈牙利逃亡者,1960年法案的安置对象是古巴革命中被推翻的亲美势力。当然,美国也实施了一些具有人道主义色彩的法案,如1953年7月法令允许500名外籍孤儿入境。除了吸纳接受难民,1957年法案规定:凡是来美修业的学生、教授和技术人员,如果担心回国后受到迫害,则可居留美国,其配偶和子女亦可自由入境。1960年法案实施后,到1980年,美国共安置了80万古巴难民,他们来自社会上层,受过高等教育,经济条件优越,因而构成了西半球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人才流失。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梁茂信《 1940-1980年美国移民政策的变化及影响》(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美国移民政策变化的历史背景。(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移民政策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对美国的社会影响。 -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以前人们常说:宋朝的历史太窝囊。然而,却有两句打油诗:人云宋史本病史,我谓宋史亦壮篇。其实,两宋历史有其很不窝囊、很值得中国人引以为荣、引以自豪的一面。第一,宋代横比当时世界各国,均在其之上,处于领先地位;第二,宋代纵比前代,亦超越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继汉朝、唐朝之后的又一座新高峰。以上两点可以称为对两宋历史地位的两个基本估计。一言以蔽之,宋朝是当时世界上经济最繁荣、文化最先进的国家,在中国历史上是一次经济腾飞,一次文化高涨,足以同汉、唐前后辉映,相互争妍丽。——摘编自张邦炸《瞻前顾后看宋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中的观点谈谈你对宋代的认识。(要求:观点正确,论述合理,史论结合。)
-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秦汉的社会转型,造成了各阶层地位的巨大变动;刘邦依赖一群“亡命无赖”逐鹿定鼎,带来了汉初的“布衣将相之局”。周代那些延续已久的显贵家族衰败了,世族一时出现了断层。汉初的统治者来自“军功受益集团”,这是一股新兴的势力。汉初时约有 60万将士因军功赐爵而获得田宅,军爵的受益面可达300万人,约占当时人口的五分之一;在丞相、列卿、守相等职位上,打天下的英雄们及其子弟在汉高帝时曾占到了97%之多,在惠帝、吕后时为81%,在文帝时仍达50%。此后的一个世纪中,这个阶层逐渐下降、消失。相形之下,文吏和儒生们活跃于政治舞台和文化舞台,这两个群体都是流动而开放的。
材料二
西汉社会很富于平民性,官僚政治也是“选贤任能”的,可是总会有某些家庭得以父子、甚至父祖相继居官。越是早期社会,宗法观念越浓厚,家族单位越重要。这些新的世家依靠官位逐渐建立了社会影响,他们的继续发展,还在魏晋以降造成了一个不算短的士族门阀政治时代。到了东汉,乡里豪右往往拥有成百上千的依附农、徒附,武断乡曲、隐匿人口,并经常“世仕州郡”而垄断了地方政治;而“官场”是滋生“世家”的又一场所,由世代居官逐渐形成了一些官僚世家,诸如“五世二千石”“七世二千石卿校”之类。随着社会的文化发展,世代传承学术的“学门”型世家也在不断地滋生。“名士固然不一定从大姓、冠族中产生,但出于大姓、冠族的恐怕要占颇大的比例”;“士与宗族的结合,便产生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士族’”。豪右的优越经济条件,得以使其子孙接受教育,成为“学门”,以明经资格出仕于州郡朝廷成为官族。豪右、学门和官族三者以“族”为单位相互转化,逐渐形成了闭锁的循环,门阀士族由此而萌生发端。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二卷 /北京大学出版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秦汉社会转型的表现,并简要分析这一转型的历史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门阀士族形成的历史背景。 -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亚非拉等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也都建立了民族国家,但其精英阶层仍然使用原宗主国语言,不仅书籍和报纸经常使用原宗主国语言,其他媒体比纸质媒体还要更多地使用原宗主国语言。材料意在强调( )A、民族和民主革命的不彻底 B、新兴独立国家文化上的不自信
C、列强的文化侵略尚未结束 D、西方文化霸权主义思想的泛滥 -
14、 有学者指出,现代拉美文明是一种多元混合的文明,具有和谐性与不平等并存、开放性与依附性并存、多元文明与不平衡性并存的“悖论”。这主要是由于( )A、新的美洲文化趋于形成 B、近代殖民侵略及人口跨地域转移
C、美洲人口及族群的变动 D、拉美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不彻底 -
15、 18世纪末期以来,欧洲人的公众和私人领域之间差距进一步缩小,由国家支配的公众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消失了,曾经没有意义或有负面影响的私人成了幸福的同义词。与此同时,家长的权力不断受到限制,个人权利得到伸张并越来越受到法律的保护。这( )A、有助于欧洲政治文化的重塑 B、初步实践了人文主义者的理想
C、意味着民主自由思想的诞生 D、利于启蒙运动持续深入的开展 -
16、 1753年,英国议会通过法案,规定由国家为大英博物馆提供财政上的支持,在实际中多为一纸空文。19世纪开始,英国议会愿意花费公共资金来扩充博物馆的藏品,博物馆的管理和服务也得到改进。这一变化反映出( )A、博物馆建设举步维艰 B、工业化促进了文化事业发展
C、博物馆设施日臻完善 D、民主化制约了基础设施建设 -
17、 1450年,金属活字印刷机开始在德国城市美因茨出现。很快,意大利城邦、波希米亚、法兰西、尼德兰、西班牙和英格兰就出现了印刷厂(如图所示)。到了1500年,欧洲每年大约出版3.5万本书,一个世纪以后,数量暴涨到15万到20万本。该历史现象( )
A、表明科学革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B、促进了文化的大众化和各民族的发展
C、反映了欧洲理性时代的知识追求 D、说明追求进步成为欧洲人的普遍诉求 -
18、 阿兰达蒂•洛伊的小说《微物之神》,通过印度南部村庄中一对孪生兄妹瑞海尔和艾斯沙曲折的童年经历,揭开他们的母亲阿慕与贱民维鲁沙的爱情秘密。它以凄美的笔调控诉这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如何毁灭了一段凄美的爱情。该小说揭示的等级制度( )A、大约定型于公元2-4世纪 B、对西亚诸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加快了雅利安人入侵的步伐 D、为佛教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
19、 宗教在古希腊长期很盛行,但祭司在思想领域从没有起过任何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对古希腊人来说,外在的世界不仅是实在的,而且是有趣的。他们认真地观察这个世界,并对观察到的世界进行思考。这说明,古希腊人( )A、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 B、力图用理性思维方式认识世界
C、较早摆脱了宗教控制 D、主张对现存社会秩序予以反思 -
20、 古代两河流域的宗教认为国王是神在人间选派统治的代理人,国王的唯一任务是替神治理国家,如果国王违反了神的意志就会遭到神的罢免。受这一观念影响,古代两河流域的每个城邦都有自己的保护神,并创造出版本众多的创世神话。上述文化现象( )A、旨在为专制的王权服务 B、实践了天人感应的思想观念
C、发挥了道德教化的功能 D、反映了神权至上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