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朱熹认为“且如此灯,乃本性也,未有不光明也。气质不同,便如灯笼用厚纸糊,灯便不甚明;用薄纸糊,灯便明似纸厚者;用纱糊,其灯又明矣;撤去笼则灯之全体著见。”朱熹意在强调( )A、人性本善 B、格物致知 C、克制私欲 D、发明本心
-
2、北宋元丰年间,官僚制度从原来的二府制变成了“三省+枢密院”的体制。也就是说,原来的宰相机构中书门下分成了三个部门: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这样的设置( )A、与唐代三省制一致 B、政务运行更为高效 C、制衡方式更为严密 D、中央集权日趋强化
-
3、据记载,唐朝在洛阳营建新潭(码头):“半天下之财赋,悉由此路而进”;扬州、杭州等运河沿岸城市,也是商业繁荣地区。荆南首府江陵,“凑舟车之都会,控湖岭之要冲”。这体现了( )A、大运河沿岸经济繁荣 B、水运的重要经济地位 C、海外商业贸易的活跃 D、坊市制度的逐渐瓦解
-
4、晋室南渡之初,士人奉中原文化为正统;北齐时,北朝文人流行学习南朝文人讲究声律词藻的文风;至隋朝,隋文帝在文化上实行“关中本位”政策,但“南朝化”的倾向却愈演愈烈。这种文化领域的变化根源于( )A、江南地区的逐渐开发 B、关中地区社会动荡 C、民族融合的趋势增强 D、统治者的大力推崇
-
5、据记载,汉成帝时把刘向《列女传》中的人物画在屏风和墙壁上,并以这些节女为鉴戒教育的典范,在此影响下,“郡县乡里闻风景从”。这说明( )A、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B、地方教育体系基本确立 C、国家主流意识开始确立 D、儒家伦理观念得到强化
-
6、考古发掘出的《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觱(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据此判断,秦朝( )A、郡县制已全面推行 B、政务运行效率较高 C、法律体系完善详密 D、基层行政管理精细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战争是不同文化的碰撞,是文化的暴力交流。每一次惨烈的战争,虽然可能造成局部文化的衰退,却常常成为促进人类整体文化进步的契机,体现了自然法规的优胜劣汰。
——摘编自《战争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作用》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斯大林模式对现代化的促进作用,首先表现为工业化的成就和社会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科学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又带动苏联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使苏联在斯大林逝世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此外,苏联增加了对科学事业的投资,创建了大批科学技术研究院、科研所,培养了大批科研人才,创造了突出的科学技术成就。并且在全苏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体制,培养出各类专业人才,全面促进了全民教育水平的提高。
——摘编自吴怡冉《斯大林模式探析》
材料二:在1985年的四月全会上,苏共中央提出了“加速战略”(即“加速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主要目的是集中财力和物力,大力发展机械制造业。购买西方技术,实现工业部门的快速增长。“加速”口号反映了苏联人民要求发展经济。缩小与西方国家差距的愿望,但这一发展战略仍然是不计投入成本的,只强调增长速度。忽视经济结构的调整,没有逃脱优先发展重工业和片面增长的老路。1986年2~3月,苏共召开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在批准“加速战略”的基础上,又推出了《苏联1986年至1990年及2000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方针》,反映了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新领导层急于求成和好大喜功的心理:乐于制定宏大的战略,而不是艰苦细致、脚踏实地推进改革与发展。几年后,随着政治斗争的激烈,这些宏大的改革与经济发展战略便被束之高阁。
——摘编自张树华《苏联经济是怎样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中一步步走向深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现代化的促进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中国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主要是迫于战乱、灾荒和农村经济的凋敝。1910年以后,武汉的近代工商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据统计,1911~1926年,武汉三镇共有工厂301 家,至1936年年底增至536家,另外还有小型手工业工场1200多家;城市人口也从1920年前的50万人,增至全民族抗战前夕的123万人,其中工业人口占1/10以上,共计13.4万人。20世纪30年代的《江海关十年报告》称:“武汉这座大都会,随着劳动力需求的增加以及吸引力的增强,促使着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家园,其中一些人甚至在此定居下来,变多的人则因家庭农事需要走走停停。”
——摘编自戴鞍钢《中国近代工业与城乡人口流动》
材料二:自15世纪以来,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殖民主义和工业化促使移民流动数量迅速增长。殖民主义使得身为水手、军人、农民、商人、僧侣以及行政人员的欧洲人迁居海外。非洲奴隶的被迫迁徙,首次为美洲提供了来自殖民地的劳动力(从15世纪至19世纪,人数达1500万人),其后各殖民帝国之间又相互远程运送积约劳工。西欧的工业化使无地而贫困化的人们大规模迁居别的大陆。美国的建国和经济增长十分倚重移民,在1861~1920年这60年间,入境者达3000万人。在西欧内部,各国经济的工业化大量使用移民劳工:英国用爱尔兰人;德国用波兰人;法国用意大利人;等等。
——摘编自【英】斯蒂芬•卡斯尔斯《21世纪初的国际移民:全球性的趋势和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10年至1936年大量农村人口进入武汉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世界移民的特点。(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近代人口迁移的因素。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元世祖忽必烈开始,元朝发行过一系列纸币,统称为钞,包括中统钞、至元钞、至正钞等,这些均以当时的年号(中统、至元、至正)来命名。中统元年( 1260年),政府始印行“中统元宝交钞”,之后又印行“中统元宝钞”。自此,纸币发行权专属中央,建立起统一的纸币制度。至元钞最稳定,流通时间最长,前后超过36年,是元代最重要的通货。至正钞在至正十一年(1351年)开始流通,发行量最多、贬值最严重。后期至正交钞的大量印刷,致使物价上涨十倍有余,人们不愿意使用,以至于许多人用纸币糊墙铺地,交钞形同废纸。1332年,元朝最后一位皇帝即位,此时的元朝已经凋敝不堪。政治腐败,军费开支巨大,财政入不敷出,纸币滥发,物价飞涨,再加上黄河改道泛滥……天灾人祸,都导致元朝在风雨飘摇中走向灭亡。
——摘编自屈梦夏《元代纸币制度》
材料二随着国民党 3~6个月剿灭共产党的计划破灭和内战时间的拉长,军费给政府带来的负担也越来越重。此时,由于人民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兑换法币的过程中就受到损失,对国民政府和四大银行失去信任,所以政府发行公债等筹措军费的方式已经失效,于是政府又开始发行货币弥补巨额财政赤字。1947年12月9日,中央银行发行1000元、2000元、5000元关金券大钞;而在1948年7月,中央银行发行的关金券大钞的币值已变成1万、5万、25万元。持续疯狂印钞的结果就是法币的发行量由抗战胜利初期的5万亿元飞速上升至1948年8月的604万亿元。上海的批发物价较1937年上涨了472倍,至此法币彻底破产,崩溃时总发行额达663万亿元。
——摘编自邢嘉《国统时期的币制改革与通货膨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纸币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末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末期发行纸币的相似影响。 -
11、欧洲殖民者到达美洲之前,阿兹特克部落中已经有别致的花园、精美的服饰以及先进的工具和各种食品,同时他们还创造了象形文字,记录了被征服部落所要缴纳的贡品实物。这些史实( )A、反映了世界文明交流的成果 B、展现了美洲文明的多样性 C、说明美洲古典文明灿烂多彩 D、表明美洲文明领先于世界
-
12、阿卡德人迁入两河流域南部时,不是将已有较高文明的苏美尔人征服、奴役,而是共同居住生息,逐渐相互融合,从而形成新的文明。公元前2千纪,印欧人来到伊朗高原后,直到公元前1000年才居于优势地位,当地原有的较发达的文明并没有因之而被摧。这反映了当时( )A、农耕文明具有扩张优势 B、西亚区域文化不断重构 C、西亚文明演进的渐进性 D、民族国家因迁徙而形成
-
13、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数以十万计的劳动者或走向沿海,或走进西北内陆以“致富”“谋生”,以至于在中国出现春节火车票“一票难求”的抢票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 )A、沿海经济开发区激增 B、现代交通建设的严重滞后 C、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D、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
-
14、如图所示是民国二十七年《中国的空军》杂志上刊载的著名漫画家丰子恺的作品,画中打油诗写道:“中国空军歼敌机,敌机翻落稻田里。农夫上前捉敌人,缚住两人如缚鸡。”该作品( )
A、讴歌了武汉会战中国军队的全面胜利 B、表明抗战进入了全面反攻阶段 C、反映了国共合作对抗日战争的积极影响 D、意在鼓舞全国人民的抗争精神 -
15、1900年,丹麦人鲍尔森在天津成立电话公司;1905年,清政府建成北京、天津、塘沽之间的复线电话线,同时购买了鲍尔森的电话公司,改为官办,聘丹麦人罗泰为工程师。材料可用来说明当时( )A、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洋务运动 B、中国的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C、中国商业经营形式发生变革 D、中国通讯事业受制于外国资本
-
16、被朱元璋赐以“江南第一家”美称的郑氏家族中世代传承的《郑氏规范》在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下表所示为其内容节选。这反映出《郑氏规范》( )
第一条
立祠堂一所,以奉先世神主,出入必告
第十一条
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其夫,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
第十八条
子孙赌博无赖及一应违于礼法之事……则陈于官而放绝之……于宗图上削其名
第八十八条
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于《谱图》上削去其名,死则不许入祠堂
第九十一条
宗族无所归者,量拨房屋以居之。更劝勿用火葬,无地者听埋义冢之中
A、违背封建伦理道德 B、符合官方主流思想 C、利于巩固宗法制度 D、强调尊卑等级关系 -
17、根据《辽史•太祖纪》记载,突厥、吐浑、党项、小蕃、沙陀、室韦诸部,这些草原丝绸之路上的部族在辽建立初期多被太祖征服,俘虏中有大量有伎艺者。这( )A、推动了契丹文化事业的发展 B、体现了中原华夏文化的先进 C、造成了辽代治国能力的下降 D、阻碍了草原丝绸之路的畅通
-
18、中书省由魏曹丕始设,是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到了唐朝,中书省不仅是朝廷文书的草拟机构,还充任皇帝与下级及各地方机构间的交流媒介,并参与朝廷各项重大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材料表明唐朝( )A、中书令成为皇帝顾问 B、中央集权体制逐渐形成 C、三省六部制走向完备 D、中书省的职权明显扩大
-
19、如图为江苏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藏的《纺织图》,该图描绘了妇女调丝、纺线的情景。这可用于研究,汉代( )
A、手工工场的生产流程 B、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 C、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 D、纺织技艺的发展状况 -
20、《周易•序卦传》指出:“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据此可知( )A、礼制促使社会阶级产生 B、等级秩序需要礼制来维护 C、中华“礼”文化源远流长 D、礼是中华文化萌发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