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材料:1899年,第一次海牙会议在《禁止使用专用于散布窒息性或有毒气体的投射物的宣言》中规定:禁止在战争中使用各种化学武器。但是在一战期间德军依然使用化学武器,用得比较多的是芥子气毒弹。1918年7月,为抵御美国远征军在凡尔登以西发动的一次进攻,德军发射了34万枚芥子气弹。9月至10月间,英军每周都有3000到4000人因芥子气而伤亡,在一战中共有12000吨芥子气被用于战争,因毒气伤亡的人数达到130万人。到1918年,德军在西线投入的毒气弹,数量之大,前所末有。毒气弹本身具有不可控性,德军当中也有很多人毒气中毒。1925年国联在日内瓦签订了《日内瓦协定书》,规定禁止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气体和细菌作战方法的议定书,对化学武器下了严格的禁令,同时德军使用化学武器受到舆论界的强烈谴责。二战时期,德军也生产了大量的化学武器,但使用的量相对比较少。
一一摘编自刘萌《一战尾声:毒气战的高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军减少使用化学武器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德国使用化学武器这一行为。 -
2、材料:常平仓制度是我国古代社会一项较为重要的仓储制度,最早创立于西汉时期,运行起来较为简单,即年丰谷贱时,政府加价收籴;年歉谷贵时,则减价出粜。青苗法从常平仓制度变化而来,其改制之初衷在于当时常平、广患仓“敛散未得其宜,故为利未博”。青苗法的好处就在于把常平仓的实物变成货币,然后贷给人民,收回时收取利息,使常平仓不仅能够救灾,还减少了实物管理的麻烦,并能增加收益,这一变革可以克服常平仓仓储不足以及管理困难的弊病。青苗法虽然为农民而设,但常平仓、广惠仓均设于州具城郭,而非乡村,对农民的泽惠自然受到限制,到后来反而以城郭之民为其主要贷方对象。
——摘编自王文东《宋朝青苗法与唐宋常平仓制度比较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实施青苗法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青苗法对常平仓制度的发展。 -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世界经济发展中心是指某一时期内经济发展较为活跃,同时能影响和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国家或地区,即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和动力源。在人类历史的漫漫长河中,世界经济发展中心并非永恒不变,在政治、科技、文化、军事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旧的衰落的经济中心被新的繁盛的经济中心所取代,并不断重复这一过程。
时间
14世纪
16世纪
17世纪
19世纪
20世纪
经济中心
意大利
葡萄牙、西班牙
荷兰
英国
美国
变迁原因
意大利商人垄断欧亚大陆交易,地中海成为当时的经济中心。展。
在大航海时代掌握海洋霸权,获得发展。
凭借造船技术与海运支配世界经济。
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拥有世界最大殖民地的大帝国。
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契机,一跃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摘编自李振福《世界经济发展中心转移与“北冰洋——太平洋时代”到来》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世界经济发展中心的变迁”的整体、部分或某一阶段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史学家总是将天与人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体现出整体的思维特征,如《史记》中关于天象、自然及其对人事影响的记述等均属于此类。中国古代史学研究,普遍注重历史的贯通意识,肯定历史的变易过程是一种盛衰之变,如《汉书》中的本纪、列传、志、表四种体例都具有贯通意识,其记述内容都是贯通古今的。典制体史书如杜佑的《通典》等,还植根于高度的社会历史和民族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通过书写历史的兴亡成败,体现经世致用的史学价值特点。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过程中,史学家们不仅致力于追求史实之真,还将儒家圣人的是非作为史学道义的标准,如《左传》记事详尽,书法不讳,《汉书》以“旁贯《五经》”为撰述原则。
——摘编自汪高鑫《中国古代史学的思维特征》
材料二: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1928年中共六大将中国社会性质确定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解决了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困扰,但也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大规模展开。中国社会史论战则由现实诉求引中到历史问题,争论的实质是中国历史发展阶段与马克思主义所总结的人类历史发展基本规律是否一致。论战在1937年基本结束,经过论战,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得到广泛认同。在此次论战中,马克思主义被广泛地应用于对中国现实和历史问题的研究中。
——摘编自李娟《中国社会史大论战的来龙去脉》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史学出现了最深刻的变化,全国掀起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潮,大力宣传唯物史观,1949年10月创刊的《学习》杂志就是推动这个学习的重要刊物。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我国大量翻译、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等著作以指导史学研究,其中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斯大林全集》《毛泽东选集》以及其他有关的选集和单行本。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史学理论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何兆武、陈启能主编的《当代西方史学理论》,对“什么是史学理论”作了明确说明,他们指出“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和对历史学的理解都有其理论的方面,前者是历史理论,后者为史学理论”。
——摘编自翟林东《新中国史学五十年的理论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史学的思维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社会史论战的特点及其兴起的背景。(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史学“出现了最深刻的变化”的表现,并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史学发展的看法。 -
5、1981年1月,里根就任美国总统后立即着手改革社会保障制度。里根政府削减了一些社会保障项目,并且强调州和地方政府要承担社会保障的某些责任。此外,里根政府还推动了私营福利事业的发展。里根政府的这些做法( )A、提升了美国的福利水平 B、导致国家干预政策失灵 C、促进了知识经济的产生 D、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
6、在1947年至1954年间,有五十多部含有“反苏”主题的影片在好莱坞出产,这些影片直接迎合了当时美国社会中把任何“邪恶”的东西都与共产主义挂起钩来的简单思维逻辑。这些影片的出产表明( )A、美国刻意丑化苏联 B、国际环境影响艺术创作 C、美国电影事业发达 D、美苏冷战即将爆发
-
7、1927-1940年,网联平均每年建成8座城市。新城市的建立大致经历四个阶段:建立企业—项目投产—工程竣工—城市形成。伊万诺沃州和临近地区集中了大量纺织业市镇,北方和西北形成了大量的木材加工和纸浆制造企业市镇,顿巴斯等地区则形成了煤业市镇。这表明苏联的城市化( )A、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B、产业结构单一特征明显 C、促进了工农业平衡发展 D、有利于各区域的协调发展
-
8、1701年,英国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继承王位者,信奉罗马天主教或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将丧失继承资格,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向其他国家发动战争,国王未经议会许可,不得出国旅行。这些规定( )A、向专制王权发起直接的挑战 B、进一步完善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C、正式确立了英国责任内阁制 D、说明资产阶级尚不足以制约王权
-
9、马克思有过三个“从属于”的结论:“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材料本质上说明( )A、殖民侵略破坏性与建设性并存 B、殖民扩张改变各国经济和阶级结构 C、殖民扩张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强大的扩张性
-
10、在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当中,主权是人们在社会契约过程中以缔约行为形成的共同体,即由全体个人的结合所形成的公共人格。当这一共同体是主动时,就被称为主权者。在这一共同体当中,每个结合者集体地被称为“人民”。由此可知,卢梭( )A、反对君主制度 B、重视人民公意 C、强调人人平等 D、主张间接民主
-
11、1667年,牛顿发现光的色散现象,揭开了人们对光的性质(光是粒子还是波)大讨论的序幕。这场讨论使“物体不存在固有色”等观点深入人心,并启发了艺术家在绘画中对光的表现。由此可见,近代科学的发展( )A、推动了视觉审美观念创新 B、传播了人文主义创作思想 C、改变了西方社会主流信仰 D、提高了绘画作品的真实性
-
12、在谈到古代罗马二元法律体系最终消亡并形成统一的法律体系时,有学者说:“罗马法学家们谈论的一般不再是想象之中的‘正义’或‘应然’之中的理想,而是一般人的境遇、普通人的常识、世俗人的生存事实,以及商业交换的探究”。该学者意在强调( )A、罗马法兼顾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 B、古罗马最早产生理性精神 C、罗马法具有较强灵活性和实用性 D、法学家可左右法律的解释
-
13、如图为1949-1956年《人民日报》“战争”“和平”与“建设”三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变化曲线图。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
A、国家工作重心的调整 B、国际形势的根本转变 C、政府对外方针的改变 D、外交环境的全面好转 -
14、太原会战后,八路军和新四军以“敌进我进”的超常胆略逆势而上,陆续开赴华北、华中敌后,使日军机械化、大兵团的一线平推的交战方式,不得不变成犬牙交错的战场布局。这说明,敌后战场的开辟( )A、改变了中日战争态势 B、形成了全民抗战局面 C、打破了日军速胜阴谋 D、配合了正面战场胜利
-
15、1922年7月,中共二大提出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革命派,以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这改变了党的一大文件中“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的规定。这一变化( )A、表明中共放弃了革命领导权 B、保证了国民革命的开展 C、反映了资产阶级力量的强大 D、为国共合作创造了条件
-
16、陈独秀在《新青年》上撰文指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由此可见,陈独秀认为弘扬民主与科学( )A、切合了解决时弊的要求 B、适应了文学革命的需要 C、推动社会变革持久发展 D、缓和了中西文化的矛盾
-
17、20世纪初,上海市郊农民,放弃了播种棉稻豆麦的旧生活,十之六七,以种蔬菜为生。1912年海关报告记载:“一个颇有规模的、以供应市场为目的的菜园行业已经兴起。”该现象的出现( )A、反映了上海城市规模的扩大 B、得益于粮食产量的迅速增加 C、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 D、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
18、如表为1862—1900年中国创办的37所新式学校的分类统计。这折射出当时中国( )
类别
数量(所)
占比(%)
翻译类
8
21
企业专门技术类
11
30
军事技术类
18
49
A、西方学说得到广泛传播 B、科技水平有了大幅提高 C、教育体制日益走向完善 D、学习西方以实用性为主 -
19、乾隆皇帝大幅度扩大地方政府的职责范围,将“农事考课”强行列入决定官员前途的考核,希望提高粮食产量,但有些官员大力发展棉花、茶叶、蔬菜水果、甘蔗、油菜甚至花卉等产业。材料反映出清朝时期( )A、粮食产量已经出现富余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深 C、官场腐败现象日益严重 D、经济作物种植产量更高
-
20、明代在全国设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共15个一级政区,合称15省;另外创立省的派出机构一道,其中有守备道、兵备道、督粮道、提学道、清军道、驿传道等,均为专司一职的派出机构。这反映出明代( )A、机构职能专业化 B、行政制度体系化 C、地方权力扩大化 D、地方层级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