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表为梁启超1896年所编《西学书目表》。据此推断,梁启超此时主张( ) 

    上卷:“西学”诸书

    算学、电学、化学、光学、汽学、天学、地学、动植物学、医学等

    中卷:“西政”诸书

    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等

    下卷:“杂类”

    游记、报章、格致、西人议论之书、无可归类之书等5类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全面了解学习西方 C、彻底否定传统文化 D、民主革命实现共和
  • 2、明代文言公案小说作品能将公案与世情、爱情有机结合起来,在鞭笞封建官府草菅人命、兵痞衙役为非作歹、下层人民生命财产毫无保障的丑恶现实的同时,也热情歌颂了生死不渝的爱情和善良忠贞、仗义助人、勇于牺牲的美德。这反映了( )
    A、文学教化功能增强 B、市民阶层的价值追求 C、世俗文学开始兴起 D、封建专制的束缚松动
  • 3、北宋建立之初,统治者曾屡次下令改变旧俗中不符合儒家原则的地方,强调“原人伦者,莫大于孝慈,正家道者,无先乎敦睦”。在此后几百年间,又屡屡下令推广儒家经典中关于社会生活的规则和仪式。这表明宋代( )
    A、三教合一的局面被打破 B、儒学的社会影响不断加强 C、礼治秩序开始了平民化 D、社会需要推动了儒学创新
  • 4、如图是唐代张旭所书《古诗四帖》。该作品反映的书法形式( )

    A、书写气象突出灵动写意 B、文字结构强调谨严整饬 C、兼具实用与审美功能 D、技法以内敛含蓄著称
  • 5、汉武帝时期为商业借贷制定利率上限,禁止高利贷盘剥,汉成帝永始三年颁布“还息与贷者必不可许”的诏书,免除已发生债务的利息。这说明政府(   )
    A、强化对经济的管控 B、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禁止商业借贷活动 D、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特的姓氏,这个姓氏不仅仅代表了一个家族的传承和身份,还蕴含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含义。在中国,姓氏源远流长,其起源和演变充满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以国名为姓氏

    夏、商二代均封侯赐地,西周初年则实行分封制,大大小小的诸侯国遍布九州,这些国名便成为其国子孙后代的姓,如程、房、杜、戈、雷、宋、郑、吴、秦等。

    以乡、亭名为氏

    如嬴姓秦国的始祖非子的支孙封在邑乡,得邑氏;至六世孙被周禧王封为邑侯,采食解州。

    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氏

    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姓林;又如齐国大夫童刁的孙子以刁氏传世。

    以官职为姓氏

    如西周的职官司、司马、司空后来均成为姓;又如汉代有治粟都尉,后代便姓粟。

    以技艺为姓氏

    商朝有巫氏,是用筮占卜的创始者,后世便以为氏;又如卜、陶、甄、屠等姓均是以技艺为氏。

    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

    如慕容、宇文、呼延等。

    因赐姓、避讳而改姓

    如李唐王朝赐给立有大功的大臣们以李姓、朱明王朝赐以朱姓;汉文帝名刘恒,凡恒姓因避讳改为常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姓氏的起源和演变”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用具体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遇刺身亡,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率3万步兵、5千骑兵及160艘战舰东征波斯帝国。公元前333年秋,在叙利亚的伊苏斯城郊,亚历山大激战波斯大流士三世,最终以少胜多。历经十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亚历山大继承了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等

    材料二:“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新时代中国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发展新格局提出的重大议题。“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重塑国际经贸合作格局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国启动内外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调整国内区域经济空间的重要依托。尽管面临诸多新挑战、新风险、新问题,但只要不断创新合作新领域、新机制,必能峰回路转,助推我国超大市场规模国家的大国崛起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 

    ——摘编自张逸泽等《“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新时代我国国际发展战略的影响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文明交流的两种方式。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析“亚历山大东征”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影响。
  •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部中国近代工业的时空演变史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方向性特征。其时空演变受列强侵略的影响,也与中国民族工业自强不息的顽强发展密切相关。 
















     

    ——摘编自刘静等《中国近代城市工业时空演变分析》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近代工业1840-1945年平均中心变动情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近代工业 1840-1945年平均中心变动的背景。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众所周知,战国中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异常动荡的时期。诸侯国彼此征伐不断,导致土地荒芜、民心动荡,饿殍遍野、人民流离失所。生于这一时期的孟子,被那悲惨的局面所震撼,对战火所带来的自然环境的恶化更有深切的体会。在亲身经历了“土狭而民众”“焚鼓而田”“竭泽而鱼”等众多事件后,孟子提出了“仁民而爱物”的环保思想,并以“时养”为核心阐释了人类社会的生产进步不应以牺牲自然为代价,一切人类活动要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摘编自王东炜等《孟子思想与当代环境保护》

    材料二: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经济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替代品再生速度,而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又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早在1863年,英国颁布的《制碱法》就对工厂在硫酸雾、二氧化硫和氯化氢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上作了规定。1887年,美国为控制污水对河流的污染,规定了污水排放量和河流流量的稀释比。日本在1970年底召开了公害临时国会,制定和修改了有关公害的十四条法律。至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对工厂排放的各种污染物制定了比较严格的环境标准,要求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环境标志,并强制企业予以遵守。 

    ——摘编自周丽《国外环境治理政策措施及我国环境保护改革思路和政策建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的环保思想,并简述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西方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主要措施。
    (3)、上述材料中关于环保的思想及措施对当前我国的环保工作提供了哪些启示。
  • 10、当今世界,人类面临许多共同威胁和挑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这些挑战,也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为此,我们应该( )
    A、注重防范化解风险 B、坚持利益优先原则 C、不断增强自身实力 D、树立合作共赢意识
  • 11、1970年代初,“石油危机”引发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滞涨”,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在此背景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
    A、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 B、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扩大社会福利的保障范围 D、加大政府对公共事业的投入
  • 12、1945年4月初,美国战略情报局在一份绝密报告中称,一旦战争结束,美国要面临比日本和德国崛起更为危险的局面,如果美国袖手旁观,苏联势必作为欧亚大陆最强大的国家,不仅会控制整个欧洲,而且同时称霸亚洲。这一报告( )
    A、暴露了美国遏制苏联的企图 B、揭开了美苏之间冷战的序幕 C、直接激化了美苏两国的矛盾 D、导致两大军事集团对抗升级
  • 13、1921年,苏俄爆发了50多起大规模的农民暴动,这些暴动的中心思想都是“停止征粮、恢复自由贸易并给予农民对其自耕土地的完全支配权”。面对大规模的农民暴动,苏俄政府( )
    A、实施农业集体化 B、推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积极落实余粮收集制
  • 14、如表为1880-1913年欧洲主要国家钢铁产量列表(单位:百万吨),据表可知( ) 

    国家

    1880

    1890

    1900

    1910

    1913

    英国

    7.8

    8.0

    5

    6.5

    7.7

    德国

    2.4

    4.1

    6.3

    13.6

    17.6

    法国

    1.7

    1.9

    1.5

    3.4

    4.6

    俄罗斯

    0.47

    0.95

    2.2

    3.5

    4.8

    意大利

    0.02

    0.01

    0.11

    0.73

    0.93

    A、欧洲主要国家工业化发展不平衡 B、德国的经济实力全面超过英国 C、英国已经丧失世界工业强国地位 D、英德之间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 15、历史地图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材料,如图为某一时期拉丁美洲的地图。该时期是( ) 

    A、17世纪20年代 B、18世纪20年代 C、19世纪2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
  • 16、1760-1830 年,曼彻斯特这一新兴的革命性城市,其规模增长了10倍,居民从1.7万增加到18万人。曼彻斯特的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城市人口的增加 C、电力技术的应用 D、光荣革命的胜利
  • 17、启蒙思想家卢梭反对将政府看作是社会契约的产物,他认为政府仅仅是主权者为了方便管理事务所建立的组织,君主作为政府的首脑,由人民选举产生,也会因人民反对而下野。这说明卢梭主张( )
    A、君主立宪 B、主权在民 C、自由平等 D、分权制衡
  • 18、16世纪西欧物价迅速上涨。涨幅最高的是西班牙,平均上涨了4倍多,英国和法国也平均上涨了2倍多。西欧物价大幅上涨主要是因为( )
    A、大量贵金属流入 B、生产力水平提高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商业中心的转移
  • 19、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以“智慧之城”自誉的巴格达拥有一大批翻译家,他们除了翻译、研究波斯和印度的科学论文外,还翻译、研究希腊科学家和哲学家的著作。这一定程度上说明阿拉伯帝国( )
    A、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的中心 B、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文化 C、实行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 D、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 20、封君封臣制度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两者是领主与附庸的关系。最高统治者和最底层农奴之间有若干层领主,各大中小领主仅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各种权力,并没有权力干涉封臣权力的运行实施。由此可知,封君封臣制度( )
    A、实现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 B、确保了中央王权的高度集中 C、容易导致政治上的分裂割据局面 D、以血缘关系作为维系的纽带
上一页 1142 1143 1144 1145 114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