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南京条约》签订后,条约文本一直存放在两广总督衙门,而且并未颁行。以致“历来办理夷务诸臣,但知有万年合约之名,而未见其文”。相反,英国人却将其刊刻成书,四处出售,“民间转无不周知”。清政府的行为成为国际外交史上的一个大笑话。由此可见,鸦片战争(  )
    A、并没有对中国产生巨大灾难 B、没有促进清朝外交体制的变化 C、清政府依然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D、有利于英国的治国理念在中国传播
  • 2、史学家评说黄宗羲思想“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道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下列黄宗羲思想中属于“新见”的是( )
    A、民本思想 B、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C、工商皆本 D、保留君主制
  • 3、史载:南宋时荆湖、江南与两浙,膏腴之田弥亘数千里,中原士人扶携南渡数千万人,于此足征南方经济渐起,与北方经济争衡矣。而金元战争二十年间,北方之残破尤甚,是以元人尝云江南财富占天下什七。针对上述情形,元朝( )

    ①重新开通大运河   ②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

    ③实行行省制度      ④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4、下表为唐朝科举考试考生的三种来源。由此可见,唐朝的科举考试( )

    类型

    来源

    生徒

    国家最高学府和地方州县官办学校考试合格者

    乡贡

    自学成才,向州县官府投牒自举并考试合格者

    制举

    皇帝临时下诏选拔的“非常之才”,由内外文武官员举荐者

    A、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B、彻底消除了贵族特权 C、是自上而下的选拔制度 D、保证了人才选拔的公平
  • 5、汉代,儒家继承了荀子的重“法”思想,既不一味地排斥严刑峻法,也不一味地渲染道德仁义,而是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这种做法( )
    A、背离了孔孟主张 B、促进了儒学法家化 C、开启了儒法融合 D、迎合了政治需要
  • 6、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地区位于如图的( )

    A、 B、 C、 D、
  •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06年巴黎新桥

    材料 新桥建于1606年,是现代城市史上一座里程碑式的建筑。它一改中世纪桥梁传统,它的长约为232米,宽约22米,比任何一条城市的街道还要宽阔。同时,没有在两侧建造房屋以使行人能够清晰地观赏塞纳河的景致。新桥的另一大特色,就是桥上的步行道。这是现代社会上最早出现的步行道,也是最早启发欧洲人分离人流和车流的发明。人行道被抬高将近半尺,配套像阳台一样的观景台,越来越多的巴黎人走出家门走上新桥。

    新桥的建立还打开了巴黎的公共娱乐空间。桥基下面的公共沐浴开始流行;不同阶层的人在新桥接触,信息的传播催生了法国的报纸,新闻里出现的关键人物和时间也总是能张贴在桥上……新桥,成为少有的真正塑造都市生活的公共工程。

    ——摘编自[美]若昂·德让《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

    材料中哪些信息可以作为解释新桥是巴黎走向现代起点的证据?概括并说明理由。

  •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广告上了《人民日报》

    材料一 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四川宁江机床厂的广告,这是《人民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的广告。

    材料二 厂里作出打广告的决策,引起一场风波。支持者说:“机床既然容许买卖,为什么不能登广告?”

    反对者说:“不管怎么讨论,上面没有发布生产材料已经成为商品,贸然把广告登出去,很可能会犯政治错误。”

    “政治错误”!这四个字在当时很可怕。除了担心犯下政治错误外,大家还担心一旦登出广告得罪了物资部门,以后有求于对方时不好办。

    “如果出事,大不了不当厂长了,我已经做好了蹲监狱的最坏打算。”

    ——据刘伦宝回忆(1978—1991年任宁江机床厂厂长、党委副书记)

    材料三 当年(1979年)8月5日,《人民日报》以头版头条的形式发表了一篇《产销直接见面,供需双方满意》的文章:“……现行的沿用了多年的机电产品分配办法,有很大的缺陷……产销见面的试验,就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改革。”也有报纸刊登出了持反对意见的文章《对“产销直接见面”的一些看法》,认为宁江机床厂的做法“没有很好体现以计划调节为主”的原则,“是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的原则相违背的”。

    ——据1979年《人民日报》等整理

    结合材料,以“改革”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90年代中期,严复在天津连续发表《救亡决论》《论世变之亟》等文章,提出要救民族于水火,就要“愈愚、疗贫、起弱”,而这关键在于教育启蒙。严复利用其学贯中西的优势,吸收斯宾塞德、智、体三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以进化论为依据,力倡以“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民教育论。严复的西学教育并不是全盘西化,他以“有用”为准绳,对中学坚持去其“旧染”,用新式教育陶冶国民,其目的是更深刻、更冷静地了解本民族文化的特点和痼疾,以便在吸收西学时,避免产生“橘生淮北则为枳”的后果。严复在高度关注正式教育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妇女教育和留学教育,将之视为正式教育的补充和延伸,与传统单一的儒家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摘编自周建超《论严复与近代中国教育的现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归纳严复教育改革的特点。
  •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朝:平民社会趋向

    材料一

    材料二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迄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

    ——摘编自钱穆《理学与艺术》

    以历史观察者的身份,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的观点。

  • 11、1963年,有学者指出:“人们能够制订一种经济政策,它既能保持进行创新和追求效率的强烈市场动机,同时仍能十分慷慨地对待需要帮助的人。”该学者主张( )
    A、改革民生服务以缓和社会矛盾 B、加强国家经济干预恢复经济发展 C、将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相结合 D、从根本上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 12、1910年是墨西哥独立运动爆发100周年,这一年墨西哥全面挖掘和清理特奥蒂瓦坎遗址,并在当地建立博物馆,总统迪亚斯参观国家博物馆,且在阿兹特克历法石前拍照。庆典现场有大量墨西哥人穿着阿兹特克服饰,跳着阿兹特克舞蹈。这些活动意在( )
    A、为墨西哥现代化奠定基础 B、削弱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 C、重新建构古印第安人历史 D、强化民族认同与国家观念
  • 13、1600年,伊丽莎白女王授予东印度公司的特许证规定:东印度公司是一个具有法人和政治地位的团体,在任何时候都是以伦敦公司和印度总督的名义在印度群岛进行贸易。他们及其后继者在法律上都有权拥有、购买、接受和保留土地、租金、特权、自由、管辖权、特许经营权以及任何种类的财产继承权。由此可知,东印度公司( )
    A、适应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B、垄断了英国与东方的海外贸易 C、是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工 D、巩固了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
  • 14、中世纪初期,教会是唯一设有学校的地方,以其宗教信仰、道德为主要教育内容,而《圣经》是学校唯一的教科书。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教会学校( )
    A、维护了欧洲的君主统治 B、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 C、推动了欧洲文化的繁荣 D、导致了中世纪的黑暗腐朽
  • 15、有学者指出:“土地耕种者的新生活也意味着新的神——新的宗教信仰开始出现。农夫开始需要并设想了种种能保护他们的田地、牲畜和家庭的新的神灵。他们通常已模模糊糊地想象出在所有这些神灵的背后有一位造物主。”该学者意在说明( )
    A、农业革命引发了生产关系的变革 B、种植经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 C、农耕经济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 D、农业活动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 16、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实行了从“简政放权”到乡镇机构改革、村级事务“四民主一公开”、“小巷总理”直选、选拔大学生到农村任职等措施。这表明山东( )
    A、基层治理效率提高 B、村民自治意识不断增强 C、基层民主日渐完善 D、人民真正实现当家作主
  • 17、如图是我国某位画家1950年所创作的美术作品《开展爱国主义生产竞赛》。这幅作品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 B、工业化战略激发了工人劳动热情 C、工业生产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D、民众为新中国建设积极贡献力量
  • 18、抗日根据地内往往有这样的情形: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农救会员,大儿子是工救会员,媳妇是妇救会员,小儿子是青救会员,孙子是儿童团员,各自在岗位上分工合作。这种情形( )
    A、得益于土地革命的推行 B、反映了妇女地位的提高 C、推动了民族革命的进程 D、体现了统一战线的性质
  • 19、如图中文字为:“广东之北伐队现已陆续开至上海,均系广东之潮兵。现在苏浙民军已均调至。广东潮兵来上海者约万余人,现正预备军士皮衣,以备议和不成即日北上云。”这折射出当时( )

    A、三元里人民英勇抗英 B、督抚推进“东南互保” C、辛亥革命各方力量胶着 D、国共两党合作准备北伐
  • 20、从1888年底开始,一些日本间谍潜伏在施工中的威海卫炮台以及威海卫通向荣成的道路、荣成湾附近,对威海、烟台、荣成等山东半岛一带进行详细调查,提前摸清了清朝军队在山东半岛的布防情况。这表明( )
    A、中国边疆危机日益严重 B、清朝军队国防意识落后 C、日本借鉴洋务运动成果 D、日本蓄谋发动侵略战争
上一页 1071 1072 1073 1074 107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