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某思想家曾作诗《中秋》:“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由此推知,该思想家主张(  )
    A、天人感应,限制君权 B、反省内心,恢复良知 C、格物致知,在于明德 D、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
  • 2、宋初,三司(户部、盐铁、度支)独立掌握全国财政,王安石变法时期将三司重新组织起来并统一到一个新的机构里。这一措施的主要意图是(  )
    A、消除宋初加强皇权的弊端 B、提高处理经济事务的效率 C、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D、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 3、《金史·兵志》记载:“金之初年,诸部之民无它徭役,壮者皆兵,平居则听以佃渔射猎习为劳事,有警则下令部内,及遣使诣诸孛堇征兵”“其部长曰孛堇,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据此可知,早期的猛安谋克(  )
    A、是军政一体的部落组织 B、是对中原政治制度的创新 C、扩大了金朝的统治基础 D、推动了金朝的封建化进程
  • 4、《朱子语类》有载:“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付门下。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这表明唐朝三省六部制(  )
    A、分散了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B、在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C、运行机制的繁琐性,皇帝裁决的独立性 D、通过行政运作程序体现了制衡原则
  • 5、隋文帝时,朝廷在门下省之卜设殿内局分管皇家事务。隋炀帝时将殿内局扩大为殿内省,独立于门下省之外,自此,门下省成为纯粹的政府机关,为国家服务。此举(  )
    A、有利于强化封建君主的独尊地位 B、反映了国家治理的专业化倾向 C、标志着中央官僚政治制度的成熟 D、提高了隋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
  •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锐减,内部也产生了一些悲观的情绪和错误的思想。一些同志受苏联模式的影响,坚持“城市中心论”的主张。所建立的广大根据地经济、生活条件都极其恶劣,又先后遭受了三月失败和八月失败,红色政权岌岌可危。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中国是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农民人口占了当时人口的90%,农民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摘编自刘孝连《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红色政权建设》

    材料二  1978年之后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产生的背景。
    (2)、材料二中所述的“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指什么?作出这次变革决定的是党的哪次会议?概述这次会议的重要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补填表格中中共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名称。

    领导人

    重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

    江泽民

    ①__ 

    胡锦涛

    ②__

    习近平

    ③_

  •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以一百五十六个建设项目为中心……主要是能源(煤炭、电力、石油)、原材料(钢铁、有色金属、基本化学工业)、机器制造(重型机床、汽车、飞机、船舶)等空白和薄弱的工业。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1953-1962年我国农业等基本建设投资分配比重图

    (右图)

    材料三  国家计委同有关方面对1981年的国民经济计划进行了调整。……其中农业总产值由原来预计增长4%提高为5.6%,工业总产值由原来预计增长6%减为3%.在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由原来的2390亿元增加到2473亿元,比上年预计增长8%,重工业由原来的2860亿元减为2637亿元,比上年减少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了1958-1962年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什么问题?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3)、根据材料三,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在1949年9月21日召开的会议上指出:“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摘编自统编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部分)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时,人民政府面临着多种威胁政权的问题。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人民解放军仍在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东北边境,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直逼鸭绿江;农村绝大多数农民仍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城市中投机商人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

    ——摘编自周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

    (1)、写出材料一相关会议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会议所通过的重要文件及其作用。
    (2)、材料二《人民日报》头版报道的主要是哪一重要事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巩固人民政权所采取的措施。
  • 9、1948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如法院叫人民法院,军队叫人民解放军,以示与蒋介石政权不同。”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材料表明(  )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中国共产党能够与时俱进 C、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D、中国共产党坚守为民初心
  • 10、下表是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规划。它体现了(  )

    时间

    主要内容

    2020—2035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035—2050

    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中国综合国力居世界之首 B、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C、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 D、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新精神
  • 1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一带一路”建设,秉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核心理念的“全球发展倡议”,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据此可知,习近平的外交思想(  )
    A、彰显了世界大同的崇高追求 B、开始重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根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D、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 12、台湾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为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这其中包括邓小平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  )
    A、“一国两制”构想 B、经济体制改革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对外开放政策
  • 13、1999年11月,由江泽民题名的第一艘载人试验飞船“神舟”号发射成功;2002年3月,长征二号F火箭成功发射“神舟三号”飞船后,江泽民为该火箭题名“神箭”。“神舟”“神箭”成功发射主要是由于我国(  )
    A、大力依靠社会资本 B、致力于自主创新 C、引进世界前沿科技 D、践行科学发展观
  • 14、1997年香港回归之初,很少香港人申请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十年之后,根据特区政府的统计,在香港的700万居民中持有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的人数超过400万,而英国BNO护照持有者降为150万人。这一变化表明(  )
    A、香港人的“一国”意识有所增强 B、香港与内地经贸关系逐渐确立 C、“一国两制”构想得到成功实践 D、新时期中国综合国力明显提升
  • 15、2020年的一场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也与100多个国家,10多个地区和国际组织分享疫情防控等多份技术文件……中国向世卫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用于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国际合作;另受部分国家的邀请,中国派出医疗队对外进行援助。在这场全球战“疫”中,有一种风范叫“中国担当”,有一种温暖叫“中国援助”。这体现了( )
    A、中国的治国理念被世界效仿 B、中国成为发达国家代表 C、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D、全国协作抗疫上的制度优势
  • 16、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策,允许浦东新区采取比经济特区更优惠的政策来发展经济。这一决策的作出(  )
    A、践行了“南方谈话”的精神 B、受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影响 C、标志着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D、使对外开放得到进一步深化
  • 17、80年代初,重庆市一些企业试行以税代利,企业交纳所得税后的利润,一部分按国家核定的留利水平留给企业,一部分以调节税的形式上缴国家,从而改变了过去统收统支的国营企业利润分配制度。这项改革(  )
    A、改变了企业所有制 B、实现了政企彻底分开 C、扩大了企业自主权 D、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 1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大农村地区流行一句谚语“大包干、大包干,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反映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利于(  )
    A、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 B、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C、促进集约型规模经营 D、实现农业集体化生产
  • 19、1978年11月10日开始的中央工作会议,远远超过预期,会期长达36天。该会主题原本是结束对“四人帮”的批判,集中精力搞四个现代化,但是,会议的焦点急速地从经济转向政治,开成带有全局性的拨乱反正的会议,从而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了充分的准备。这种变化反映了(  )
    A、结束阶级斗争为纲是大势所趋 B、实现四个现代化存在重大分歧 C、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由此展开 D、改革开放的方针已经初步确定
  • 20、中共八大上,周恩来作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报告指出,“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合理地规定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把计划放在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使重点建设和全面安排相结合”。这反映出党和政府(  )
    A、侧重以重工业的发展为先导 B、旨在发挥市场经济体制的主导作用 C、解决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状态 D、意在使经济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上一页 1063 1064 1065 1066 106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