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表是英国皇家学会课题研究项目的统计表(部分)由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
表1
项目 数量 年份
1661年
1662年
1687年
1688年
合计(个)
海上运输
17
41
39
32
129
采矿
63
48
38
32
166
军事技术
18
23
32
14
87
纺织工业
8
5
9
4
26
一般技术和农业技术
9
23
20
13
65
A、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B、工业革命促进技术发展 C、产业结构逐步失衡 D、社会需求影响科研方向 -
2、下图为16世纪欧洲学者绘制的番茄和马铃薯实图。该农作物传入欧洲 ( )
A、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B、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C、解决了粮食短缺的问题 D、导致经济格局的改变 -
3、中古前期,法国国王的收入只限于王室领地。从14世纪中叶开始,来自赋税的收入超过传统收入,成为法国王室的主要收入,传统常规收入所占比例从1202—1203年的80%下降至1483年的不足2%。上述变化得益于法国 ( )A、法律不断完善 B、王权逐步加强 C、市民阶层壮大 D、商品经济发展
-
4、古希腊的斯巴达公民都有资格通过选举担任监察官,他们有权主持公民大会、接待使节、派兵和签订盟约。国王出征时,必须有两名监察官随行。此外,监察官和国王还要每月交换一次誓言。由此可见,斯巴达的监察官制度 ( )A、巩固了民主共和制 B、维护了公民的政治权益 C、剥夺了贵族的特权 D、确保了公职人员的廉洁
-
5、下图是1950年顾群创作的年画《女司机》,人们高举“向先进妇女学习”的横幅。该作品 ( )
A、反映女性成为工业化主导力量 B、引导了新社会价值观念构建 C、表明了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D、激发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 -
6、1941年7月,晋冀鲁豫边区召开临时参议会第一次会议,133名参议员出席,其中有共产党员46名,同年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召开第一次会议,选出9名常驻议员,其中有共产党员3名。这些举措 ( )A、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需要 B、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的政治基础 C、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D、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
7、下图是刊载于1913年12月27日《新闻报》的一幅漫画。这幅漫画反映了 ( )
A、国民党的专制独裁 B、清政府的土崩瓦解 C、二次革命遭到镇压 D、政治革新道路曲折 -
8、1872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力倡由官方招商购置轮船,同时许以运漕之利,发展由官方控制的轮运事业。其目的在于“略分洋商之利”,“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由此可见,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 )A、有利于清朝军事近代化 B、表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C、践行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D、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
9、乾隆十七年(1752年),山东巡抚给朝廷的一份奏疏中称:“兖属向不以五谷为重,膏腴之地,概种烟草。”这说明当时该地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农业经济迅速衰退 C、农产品商品化加强 D、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
10、下图为明代海防各防区卫所的间距示意图。辽东、山东、南直隶(南京周边)、浙江、福建、广东、北直隶(京师周边)合计为明代海防的七大防区,由此可以推断,明朝 ( )
A、东南沿海倭患频繁 B、北直隶的卫所最为密集 C、着力保障漕运安全 D、多措并举加强边疆管理 -
11、据史书记载,“秦汉以来,风俗转薄,公侯之尊,莫不殖园圃之田,而收市井之利。渐冉相仿,莫以为耻”。这反映出当时 ( )A、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B、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C、传统观念发生了变化 D、豪强地主控制了商业
-
12、《史记》记载,周灭商之后,封师尚父于齐营丘(靠近夷族),姜太公对当地“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使得“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姜太公的做法 ( )A、扩大了地方权力 B、推动了齐国的社会转型 C、威胁周天子权威 D、促进了区域交流与认同
-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代下的竞赛热潮”
1950年7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提出,全国广大工人阶级都应积极动员起来,开展大 规模的群众性劳动竞赛;1951年2月,中央农业部发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爱国主义丰产运动”的号召。广大民众积极参与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创新记录运动、丰产竞赛运动等。
60年代前期,广大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新,在工业、农业、科技等领域开展新一 轮“比学赶帮超”群众性竞赛活动,主要目标由提高劳动生产率到提高技术水平,技术革 新和技术竞赛运动掀起新高潮。同时,进一步在工业部门中开展以支援农业、增产日用品等为核心的增产节约运动。
80年代以来,劳动竞赛不断改革创新。竞赛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重点,竞赛内容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赛奖励注重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2000年,中华总工会提出把增强企业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抗御风险能力作为主攻方向,深入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比赛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
——摘编自欧阳恩良王建超《中国共产党领导劳动竞赛的历史考察》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不同时代的“竞赛热潮”进行简要阐释。
-
14、 《哈佛中国史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一书将清朝视为一个克服种种挑战、成就斐然的重要时代,如图是该书内容的思维导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摘自《每日解读诗词<哈佛中国史6:大清>》
(1)、传统观点认为清朝是一个失败的王朝,该书则认为清朝是一个“成就斐然”的时代。根据材料和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说明。(2)、考量一个朝代的历史,你认为应坚持什么原则? -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宋择偶观
材料一 (唐文宗)曰:“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崔、卢:唐代北方士族门阀) ——(宋)欧阳修《新唐书》
材料二 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省试)人士,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
——(宋)朱彧《萍洲可谈》
材料三 今世俗之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妆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
——司马光《书仪》
(1)、材料一反映出唐代婚姻看重什么?体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宋朝择偶的标准,并指出其体现的宋代社会变化。 -
16、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根据国际环境的变化,国家与人民利益的需求,不断调整外交政策,外交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对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20世纪60年代,外交政策成熟 B、20世纪70年代,重返联合国是突破口 C、20世纪80年代,坚持对话结盟的战略 D、十八大以来,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 -
17、1961年,全国全部基建项目经过缩减仅剩下3.5万多个,1962年又进一步削减为2.5万多个,其中基本建设投资由388.68亿元减为71.26亿元。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衰退中断了城市化进程 B、“大跃进”运动的全面展开 C、对国民经济实行了八字方针 D、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主要矛盾
-
18、全国抗战爆发前后的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B、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 C、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D、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
-
19、1928年,毛泽东说:“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敌人不来,我们就在这里练兵,发动群众,敌人来了,我们就靠这个家和敌人作战。”毛泽东意在强调( )A、以城市斗争为工作的中心 B、改变游击作战方式的重要性 C、尽快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D、创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
-
20、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征途中,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下列足迹与史实之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足迹
史实
A
广州
中国共产党领导国民大革命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
瑞金
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创建抗日民主政权
C
延安
《论持久战》发表,形成全面抗战路线
D
西柏坡
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A、A B、B C、C 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