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重点班)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普通班)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翰林学校2017年秋季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九台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青岛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初调研试卷
- 山东省滨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
1、日本《养老律令》(718年)规定:“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这一规定( )A、强化了国家治理的神权色彩 B、旨在打击削弱贵族势力 C、体现了国家对土地的控制权 D、推动土地私有制的瓦解
-
2、亚述王阿达德尼拉里一世统治时期(约前1295年-前1263年),对《亚述王表》进行了修订,不仅把亚述君主制的起源追溯到“住在帐篷中的17个王”的久远过去,而且把中亚述之前的所有城邦首领(伊沙库)都统一称呼为“国王”。这一修订意在( )A、强化王权合法性与历史连续性 B、恢复古代两河流域民主传统 C、塑造亚述历史悠久的王统形象 D、削弱贵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
3、北宋李觏在《富国策》中批评佛教寺院“费财尤甚……耕者日寡而食者日繁”。这反映了当时( )A、国家出现积贫积弱局面 B、佛教发展影响社会经济 C、中央对地方控制力下降 D、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变化
-
4、西周青铜器“大盂鼎”铭文记载:“丕显文王,受天有大命……武王嗣文作邦,辟厥匿,匍有四方。”这一记载反映了西周政治观念的核心是( )A、君权神授 B、天命王权 C、中央集权 D、分封诸侯
-
5、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现代国际法归还文物的原则”,即任何因战争原因而被抢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归还,没有任何时间限制。这一原则( )A、确定了文物保护的第一要义 B、否定了战争手段的合法基础 C、促进了文物保护理念的发展 D、实现了文物保护的国际合作
-
6、某学者在研究19世纪欧洲文化传播时指出:“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知识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传统的口耳相传逐渐被更高效的载体取代,而文化遗产的保存与展示也呈现出新的形态。”下列史实最符合该观点的是( )A、修道院学校的兴起与手抄本的流行 B、活字印刷术的改进与私人藏书楼的普及 C、公共图书馆的建立与博物馆的发展 D、网络教育平台的出现与数字档案馆诞生
-
7、西方学者弗雷德里克·马特尔认为:世界文化大战已经爆发,这是通过文化与信息的传播来赢取新的地区影响力而展开的战争。其意在说明A、当今世界的竞争是文化领域的竞争 B、发达国家在文化竞争中的影响减弱 C、世界在多极化趋势下矛盾趋于缓和 D、文化竞争背后所隐藏的政治角逐
-
8、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非洲涌现出一批本土史学家,他们要求清除史学研究领域的殖民主义影响,建立民族主义历史学派,如伊巴丹学派和达累斯萨拉姆学派等,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历史著作。这反映出( )A、非洲历史悠久,文明绵延不断 B、民主思想传入,融合非洲传统 C、独立国家兴起,重构民族历史 D、殖民统治崩溃,冷战格局形成
-
9、1830年,歌德痛苦地说:“没有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块地方使我们坚定地指出:这就是德国。如果我们在维也纳这样问,答案是:这里是奥地利。如果我们在柏林提出这个问题,答案是:这里是普普士。”这反映出( )A、歌德善于抒发感情 B、要求欧洲联合的愿望 C、批判了德国封建制 D、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
10、20世纪20年代,欧洲出现超现实主义运动。许多人带着改造社会、改造生活的信念投入行动,他们认为当时人类的灾难不在于物质的匮乏,而在于精神上所受的压迫。他们致力于改变束缚西方人的传统逻辑的理性的思维模式。这场运动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文艺创作理论的革新 B、科技进步带来的物质丰富 C、战争引起的精神创伤 D、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冲击
-
11、1798年8月,拿破仑在开罗成立埃及艺术与科学研究院,下设数学、物理学、政治经济学、文学与艺术四个部门,并附设图书馆、印刷厂、实验室。该院的设立( )A、推动了埃及文化的重构 B、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C、形成了全新的文化认同 D、折射出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
12、读“1860—1981年世界贸易增长率统计图”,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没有促进世界贸易发展 B、世界贸易的萎缩是导致经济危机的原因 C、第二次世界大战直接造成世界贸易停止 D、关贸总协定推动了战后世界贸易的发展 -
13、图2所示是某部著作中17~18世纪英国对华茶叶贸易发展状况的描述摘要。这一现象反映了
17世纪中叶以前,英国主要从葡萄牙人、荷兰人等外国中间商手中获得中国茶叶
17世纪中叶以后,对华茶叶贸易初具规模,开始采取措施禁止船上职员的私人茶叶贸易行为18世纪,英国日渐扩大对华茶叶贸易,对内严禁私人茶叶贸易行为,对外极力排斥他国竞争
A、工业革命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形成 C、茶叶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商品 D、英国经济与军事实力的增强 -
14、如下图所示,丝绸之路开通后西域有汗血马、毛皮、葡萄、核桃等传入中原。中原有丝绸、瓷器、茶叶、冶铁、凿井技术等传入西域。这说明
A、外来物品传入改善人民生活 B、中原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较高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丝路的繁荣 -
15、新加坡为了强化新加坡公民的整体认同感,每年都会开展“国家意识周”活动,主旨是为了让新加坡公民具有对国家坚定的道德观和强烈的国家意识,构建共同价值体系。这主要是因为( )A、是对于雅典民主政治的推崇 B、培养公民政治参与感的需要 C、公民价值观完全一致的需要 D、新加坡民族与文化的多元化
-
16、美国人类学家博厄斯曾说:“一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进步性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集团的经验。一个社会集团所有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集团;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约公元前1300年赫梯人改进冶铁技术 B、3—6世纪形成高潮的亚欧大陆民族大迁徙 C、19世纪英国殖民者在澳大利亚建牧场 D、宋元时期棉花从陆、海两个渠道传入内地
-
17、明清之际,黄宗羲针对封建君主提出了“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的思想他认为上古的尧舜才是最理想统治者的化身,只有“回归”上古三代才能弥补封建专制制度的缺陷。这表明黄宗羲( )A、未能突破传统主流思想 B、认识到了封建制度的本质 C、形成了新儒学思想体系 D、引领着同时代的思想潮流
-
18、茶马古道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藏族聚居区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这一现象A、说明政府抑商政策松动 B、扩大了中外贸易的范围 C、推动了跨区域文化交流 D、反映了西南地区经济交流频繁
-
19、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以文物来见证和讲述新中国的发展历程,还原历史,走向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任选其中一幅图片,提取材料信息,说明其对新中国历史的史料价值。
-
20、1992年中共十四大后,中国周边外交战略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到“促进共同经济繁荣”的“经济外交”战略,还提出了“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的新周边外交方针。外交战略的转变主要基于( )A、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邓小平理论的指导 D、推动建设利益和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