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重点班)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普通班)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翰林学校2017年秋季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九台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青岛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初调研试卷
- 山东省滨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
1、文字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不喧哗自有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示例
特点
介绍
成熟
2003年济南出土的甲骨文(局部).经过对已经发掘出的8片有文字的甲片进行清洗级合,7片构成了一个几乎完整的龟腹甲,上面有25 个清晰的甲骨文字,讲述了是否以及怎样对“母”进行祭祀。
她
新义
《说文解字》中已有这个字,读作
jie,只是到了20世纪20年代,被新文化运动的代表刘半农等人发展意义,才出现了 ta这个音。“她”是现代汉语里常用的一个人称代词,专指第三人称的女性。
砼(tóng)
新创
“砼”字是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于1953年创造的。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词,书写费力费时,于是蔡敦授用“人工石”三字代替 1955年7月,中国科学院明确推荐“砼”与“混凝土”一词并用。
根据上述材料,提取其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
2、2023年 2月,《清东陵文物保护规划(2022—2035年)》公布,除了“2.4平方公里核心区”外,主陵区76 平方公里全部设为保护区,4平方公里的陪葬区也被纳入保护。这说明我国文化遗产保护( )A、注重历史遗址完整性 B、禁止对遗产资源的开发 C、强调与自然环境协调 D、实行分类分级差异管理
-
3、中国教育近代化的重要标志是( )A、洋务运动时期开设京师同文馆 B、洋务运动时期开启近代留学教育 C、戊戌新政时期设立京师大学堂 D、蔡元培在北大提出“思想自由”
-
4、二战后,拉美地区成为西方文明的“延伸地带”,文化也随之迅速变化。墨西哥作家巴斯康塞洛斯认为由于种族构成、文化混杂和政治环境,墨西哥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画等号的。其观点得到相当一部分拉美文人的推崇。这些现象反映出( )A、世界殖民体系走向了崩溃 B、拉美民族文化的生存困境 C、拉美为世界文明贡献重大 D、拉美政治独立还任重道远
-
5、阅读如表“新加坡的儒家文化复兴运动大事摘编”。据此可知,新加坡发动政府儒家文化复兴运动意在( )
时间
概况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
随若经济的发展和西方文化影响的加深,新加坡民众对李光耀政府的“家长式”统治方法不满
20 世纪80年代起
李光耀和吴庆瑞等新加坡领导人支持并发起儒家文化复兴运动
1985 年
中文版的《儒家伦理》正式出版,并在全国中学得以普遍使用
1986年
英文版的《鱊家伦理》正式在全国中学应用推广
A、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 B、培育民众的政治认同 C、抵制西方文化的渗透 D、促进社会文化多元化 -
6、郑观应在《盛世危言》说:“上海、天津、汉口、香港等处,开设报馆,主之者皆西人。每遇中外交涉,间有诋毁当轴,蛊惑民心者……今宜于沿海各省.次第仿行(办报),概用华人秉笔,而西人报馆,止准(其)用西字报章。”郑观应的建议意在( )A、与外商企业争夺利权 B、宣扬早期维新思想 C、抵制西方的文化侵略 D、广泛启迪民众智慧
-
7、在北印度、中亚和我国新疆地区出土了许多公元前3-4世纪具有希腊元素的文物。右图所示是源于古希腊神话小爱神形象的带翼天使壁画。这些文物可以佐证( )A、希腊诸神成为亚洲人的共同信仰 B、罗马帝国与汉朝建立了商贸联系 C、亚历山大东征促进希腊文化传播 D、阿拉伯商人的足迹最远到达中亚
-
8、保罗·波烈是时装界的幻想主义者,但他的幻想持续影响至今。他推出的一种中国大袍式宽松女外套很快获得巴黎女性的欢迎,他为它命名“孔子”。以后又推出以“自由”命名的两件套 装亦是吸收了东方服装的剪裁方法。关于他设计的服饰,说法错误的是( )A、受俄国和古典希腊文化的影响 B、受亚洲文化的影响 C、奠定了20 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 D、使法国时装业进入巅峰时期
-
9、下图是瑞典卓宁霍姆宫的中国宫外观设计和精美的内饰图,它于1766年建造,并于1991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其宫顶仿中国宫殿,宫内陈设为中国传统样式,是18世纪自凡尔赛宫得到灵感的北欧王家居所的最佳样本。该建筑( )A、是西学东渐的重要成果之一 B、是十八世纪欧洲建筑风尚的代表 C、以其罗马式穹顶而闻名于世 D、体现了文化遗产遵循的保护原则
-
10、《婆罗门曲》为天竺佛教舞曲,后在唐朝时从西域传入中原,经河西节度使杨敬述进献后又经唐玄宗修改、润色,更名为《霓裳羽衣曲》,风靡一时。这反映了( )A、民族交融助推文化趋同 B、三教合一促进文化繁荣 C、丝绸之路成就盛唐气象 D、文化交融推动艺术创新
-
11、“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的铁器、丝绸、铸铁术、造纸术等先后西传,罗马帝国的玻璃器皿,毛织品,印度的宝石等也陆续传入中国。这反映出“丝绸之路”( )A、推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影响了罗马下层民众的生活 C、促使中国成为世界经贸中心 D、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
12、“全球招工大厅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劳工买方市场。它使美国的挣工资者与全世界成百万的工人直接竞争工作职位。”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全球化使美国的劳工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B、全球化造成全球就业秩序出现混乱局面 C、全球性就业统筹协调机构已经建立起来 D、全球化使各国劳工就业面临着激烈竞争
-
13、下面为印欧人早期(公元前3000—前1000 年)迁徙路线图。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音迁徙,分别形成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下列选项中,其中与图中“乙”处族关的是( )
①广泛使用了马以及马拉战车 ②制定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 ③率先掌握了冶炼铁器的技术 ④首次将西亚与北非文明统一起来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14、14世纪,小乘佛数传入柬埔寨,改变了柬埔寨众多宗教平分秋色的局面,并一直占据主位。用于书写小乘佛教的巴利文也传入柬埔寨。这一局面形成反映了( )A、佛教在东南亚逐渐本土化 B、文化冲突导致佛教的分裂 C、佛教传播重构了族群结构 D、古印度文化影响力的扩展
-
15、英国著名东非史学家马修回忆他20世纪50年代在东非的考古工作时说:“我认为所调查的一些遗址是沿海地区阿拉伯或波斯殖民地遗物……但我逐渐发生了怀疑,因为它们其实是非洲式的。”据此可推知( )A、东非文明深受周边文化影响 B、阿拉伯或波斯文化逐渐东非化 C、东非国家对外贸易十分发达 D、伊斯兰文明在东非广泛传播
-
16、苏东坡到杭州做通判时,有出版商印刷出版了他的一本作品集,叫作《苏子瞻学士钱塘集》,销量不错,不久又推出一部《元丰续添苏子瞻学士钱塘集》,卖得也很好。这反映了( )
①印刷书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②坊市的发展提高了文学地位 ③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④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文化市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③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8世纪中叶开始到1890年边疆扩张结束,美国的“西进运动”持续了近一个半世纪。……最初的移民中,既有南部的奴隶主,也有北部的土地投机商,但人数最多的还是猎人、矿工、牧民和农民。……随着社会的发展,东部人口越来越密集,土地基本被占用,机会自然也就减少。从密西西比河到太平洋沿岸,自然资源得天独厚,随着西进推进,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大批农场被建立起来,公路、铁路的建设高潮也逐渐兴起。西进的道路并不平坦,人们要忍受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卫生条件,还得时常防备印第安人的袭击。……几乎每一次向西挺进的人流都踩着印第安人的白骨和血迹行进。
——整理自钱满素、张瑞华《美国通史》等
材料二
“走西口”是明清以来山西、陕西人民不断迁徙到西口地区(今内蒙古西部地区)谋生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现象。明清时期,走西口的主体主要是军队兵变士兵、蒙古人掳掠的俘虏、追求土地的农人等,逃避饥荒的流民也是其中的重要部分。西口土肥水美,早期走西口的汉民也只向蒙旗交租,不向国家纳赋。走西口者大多春至秋回,当“雁行人”来回奔波于家乡和西口外的时候,他们的家乡只能是其祖籍地,这种观念并没有很快就随着逐渐出现的人口定居而发生改变。随着人口迁移规模日益扩大,西口也得到发展,至清末,“二百余年,耕凿相安,乡井是故,讼狱至县,差徭应县,虽日蒙疆,俨同内地”。
——整理自刘忠和《“走西口”历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美国“西进运动”中人口迁移的原因。(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西进运动”相比,明清“走西口”人口迁移的主要不同。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明初以铜钱、纸钞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但纸钞因政府未能控制投放量而渐至名存实亡,铜钱则因币材缺乏,铸币量难以满足流通的需要。明朝中期中国精美的丝瓷等商品通过几条航线大批输往海外,世界各地的白银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一个以白银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逐步形成,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弥补了国内银矿不足的缺陷。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时,即规定赋税折银征收,说明民间使用白银已较普遍。清朝用银之势也已不可遏制。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1550年后,由入股组成的企业在英国和尼德兰普遍确立起来。1553年,英国成立了第一个股份公司——莫斯科公司。16世纪,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首先在尼德兰出现。在相对较弱的封建王权与人文精神的苏醒的背景下,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马世力《世界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商业革命”的表现。(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商业革命与西方商业革命的不同。 -
19、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埃斯瓦尔·普拉萨德在其2013年的著作《美元陷阱》中,称美元是“嚣张的霸权”,使美国得以“尽情享受由他国埋单的挥霍”。材料反映了( )A、美元和黄金的挂钩造就了其霸权地位 B、美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依旧掌握主动 C、美元霸权成为影响世界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 D、国际汇率大幅波动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
20、从1710年到1795年,英国采用系统选种制。推广使用新肥料和农机,使得谷物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科学培育和饲养牲畜,使羊的平均重量从每只28磅增加到每只80磅,牛的平均重量从每头370磅增加到每头800磅。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 )A、工业革命带来的进步 B、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D、新式经营方式的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