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89年英国颁布了纪念某一历史事件300周年的纪念币,与该历史事件直接相关的是( )

    A、推翻复辟王朝的封建统治 B、巩固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 C、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 D、巩固工业资产阶级统治权
  • 2、西方经济学家哈耶克从个人主义出发,强调维护人的自由,认为这种自由包括政治自由,思想自由和经济自由。实现经济自由的途径是实行市场经济,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调解作用,让人们在市场上进行自由竞争。以下学者中主张经济自由的是( )
    A、孟德斯鸠 B、亚当·斯密 C、马克思 D、卢梭
  • 3、1543年,哥白尼发表了日心说。针对这一学说,马丁·路德说道:“有传闻说新的天文学家想证明地球在运动,……这个傻瓜想推翻整个天文学。”并且“愚蠢到公然与圣经相违背”。最终,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被罗马教廷宣布为禁书。这说明( )
    A、科学进步仍需摆脱神学束缚 B、宗教改革阻碍科学革命进程 C、基督教的宗教教义需要修正 D、对科学真理的探究永无止境
  • 4、它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体现,激励人们为创造现世的幸福去奋斗,它不是单纯的文化复古思潮,而是当时西欧社会经济和政治变化在思想领域的反映。材料描述的是(    )
    A、人文主义 B、信仰得救 C、科学革命 D、理性主义
  • 5、奴隶贩子们载着大量劣质商品,从欧洲出发,到非洲海岸,这是奴隶贸易的“出程”。在非洲海岸用低劣的货物“交换”黑奴,然后横渡大西洋到美洲,这叫“中程”。在美洲用黑奴换取金银和工业原料,返回欧洲,这叫“归程”。该“贸易”( )
    A、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 B、反映了工业资本主义的罪恶 C、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 D、打破了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
  • 6、人口迁徙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玉米、西红柿、花生、葡萄从等物种从美洲经由欧洲传入亚洲 B、马、牛、羊、鸡等家畜家禽经欧亚传入美洲 C、南瓜和甘薯的传入,直接影响了明清时期中国人口的增长 D、小麦、燕麦、大麦、玉米等农作物,经由欧亚引入美洲
  • 7、下图反映了美洲被发现前后人种构成的变动,造成近代美洲人口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欧洲人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B、三角贸易等奴隶贸易的流行 C、天花、水痘等疾病的传入 D、白人、黑人、混血人种增加
  • 8、1488年2月,一位航海家越过南纬33度线,开始探索之前欧洲航海家从未到过的海域,最终来到一个伸入海洋很远的地角,把它命名为“风暴之角”。这位航海家是(   )
    A、麦哲伦 B、哥伦布 C、达·伽马 D、迪亚士
  • 9、一位史学家指出:“在白人踏上美洲几个世纪前,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假如不是被征服的话,他们完全可以为发展中南美洲自己的文化打下一个基础,这一文化可以同任何其他洲的文化相媲美。”其中“墨西哥的印第安人”指的是( )
    A、津巴布韦 B、玛雅 C、阿兹特克 D、印加
  • 10、日本遣唐使归国后大都被国家重用,下表所示为其中部分代表人物。这说明当时日本(   )

    吉备真备

    归国当年被朝廷重用,促进日本模仿唐制进行礼仪、历法等方面的改革

    膳大丘

    回国后,被天皇任命为日本大学寮助教,推动了日本奈良时代儒家学说的发展

    大和长冈

    在唐学习了十七年的律令刑制,成为日本律法界的权威,并与吉备真备共同修了律令二十四条

    A、顺利完成“明治维新” B、全面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 C、深受大唐文化的影响 D、借鉴中国建立了集权统治
  • 11、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劫掠:“劫掠继续了三天,没有一个兵士不靠夺得的战利品 和奴隶而致富的。经过三天,▲用重惩威吓的办法,禁止继续抢劫和仍然没有停止的屠杀。 所有人服从了他的命令。▲是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 )
    A、哈里发 B、苏丹 C、皇帝 D、国王
  • 12、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 ……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 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可从材料提取的信息有( )

    ①巴格达是当时的世界贸易中心 ②阿拉伯人的贸易深入社会生活

    ③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 ④阿拉伯帝国仍广泛实行奴隶制

    A、②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 13、民族主义思想是近代欧洲才出现的。中世纪大多数人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只是最后——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导致中世纪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包括( )

    ①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 ②权力分散,王权软弱

    ③独立的民族教会出现 ④教会控制人们的精神生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4、随着日耳曼人的入侵,西欧大规模的经济组织崩溃使得远距离贸易、集中式手工业生产、帝国货币等的实际消失,奢侈品生产、灌溉工程、沟渠和公路系统也遭受损失。为应对此类状况,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西欧经济上逐渐形成了(   )
    A、行省制度 B、君主专制制度 C、政教合一制度 D、封建庄园制度
  • 15、世界历史上先后出现过几个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下图所示是鼎盛时期的疆域图,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 )

    A、②③④① B、④③①②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 16、随着农耕经济的发展,各文明区域范围不断扩大,是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也促进了不同区域文明的的传播、交流与发展。下列关于文明之间交往情况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地区 B、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 C、腓尼基字母向东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 D、汉朝与罗马帝国之间通过丝绸之路,双方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
  • 17、18~19世纪的英国诗人拜伦的传世巨作《唐璜》中运用了大量的古希腊神话传说和众神的故事, 特别是第三章《哀希腊》就指出了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阿波罗是希腊群岛的守护神,阿波罗在古希腊神话中代表光明,是象征生命、爱情、诗歌和音乐的神灵。这说明了( )
    A、古希腊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头 B、古希腊的神话启迪了西方的文学创作 C、古希腊神话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D、文学创作一定会从古代神话传说中获取灵感
  •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弹指一挥间,中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 1953—1957年:工业增速 超英赶美 

    “二五” 1958—1962年:大跃进 大倒退 

    “六五” 1981—1985年: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 1986—1990年:改革 闯关 治理 整顿 

    “八五” 1991—1995年:邓小平视察南方 改革潮涌 

    “九五” 1996—2000年:宏观调控 经济着陆 

    “十五” 2001—2005年: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 2006—2010年: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 

    请回答: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一五”计划到“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趋势。任选一个五年计划,结合主题词和史实加以说明。

  •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诺曼底登陆前,盟国对德国空军基地、航空工业及新式武器研制基地等目标进行了大规模轰炸,严重削弱了德国的战争潜力,还凭借绝对优势海空军对战区范围内的交通线进行了空中封锁。盟军参战部队多,装备全,作战物资和装备器材的准备十分充足,保障了登陆后补给。大量的侦察,为选择具体登陆时间和地点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获得了诺曼底地区的德军兵力部署、防御设施等情况。战后参战人员对逼真的战前训练特别是汤普森的训练基地给子了高度评价。恶劣天气使盟军在空降作战、海上航渡、火力准备等过程中都受到不小困难,也使德军丧失了必要的警惕…登陆后的盟军协同苏军攻克柏林,迫使法西斯德国提前无条件投降,美军从而把主力投入太平洋对日全力作战

    ——摘编自迈克·亚达斯《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盟军诺曼底登陆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盟军诺曼底登陆的影响。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朝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和征辟两种。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

    ——摘编自蔡尚思主编《中国科举史话》

    材料二 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朝。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都受吏部考试……其中进士科尤为重要。进士科主要考诗赋……思想较为自由,文士多愿应进士科,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三 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1)、根据材料一、从察举制度的名目来看其选官的主要标准是什么?从考选的方式和程序来看,这种制度存在哪些不足之处?造成了什么后果?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科举制度创立于哪一朝代?科举制下也有许多科目,为什么“唐朝进士科特盛”?
    (3)、简要评论材料三的观点。
上一页 351 352 353 354 35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