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即著名的“征服者穆罕穆德”攻占了君士坦丁堡,为奥斯曼人的对外扩张书写了新的篇章。下列关于奥斯曼帝国说法错误的是(     )
    A、首都曾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 B、13世纪逐渐兴起于伊朗高原 C、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其统治阶级 D、扩张影响东西方之间的贸易
  • 2、11-12世纪,西欧文明赖以存在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个变化的基本特征是,以活跃的货物交换为基础的经济逐步恢复,以及随之而来的货币流通量的增加。这些新现象对中世纪文明的各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些影响有(     )

    ①王权加强   ②庄园制兴起   ③大学兴办   ④为民族国家发展奠基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3、贝希斯顿山崖上的铭文中,国王大流士说:“这些都是臣属于我的国家,由于阿胡拉马兹达的仁慈,它们向我屈服,向我进贡。无论夜晚或白天我给它们下达怎样的命令,它们都要执行。”铭文可以印证波斯帝国(     )
    A、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B、推行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国王是政权的核心以及君权神授 D、官僚体系以及税收制度比较完善
  • 4、如图是公元前7世纪的亚述圆柱图章,刻画了恩启都(左)帮助美索不达米亚的乌鲁克国王杀死了女神伊什塔尔派来的天牛。这一场景表达的内容可能出现在下列哪部著作中(     )

    A、《罗马民法大全》 B、《罗摩衍那》 C、《汉谟拉比法典》 D、《吉尔伽美什》
  • 5、2024年4月,中国—东盟经济学院在广西揭牌成立。其建设目标为“三基地一智库一中心”,即中国—东盟区域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聚焦东盟的区域国别研究基地,中国—东盟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基地,中国—东盟特色智库,中国—东盟信息交流中心。这可用于说明中国(     )
    A、发展同周边地区的睦邻友好关系 B、积极发展新型大国关系 C、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建立金砖国家会晤机制
  • 6、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把中国建成一个繁荣富强的现代化国家,是几代中国人一百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经过“一五”时期到“四五”时期的艰苦奋斗,我国(     )
    A、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 B、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建立独立的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D、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7、1947年,上海《密勒氏评论报》报道称,“中国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地区中间: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这一年颁布的有助于结束“农民给地主种地”的文件是(     )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论联合政府》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8、有学者这样描述抗日战争中的某一战役:“首先从破袭正太铁路发起,正太铁路横越太行山,是日军在华北的重要交通运输线。八路军突然发动猛烈攻击,使日军张皇失措,取得了较大战果。”这一战役(     )
    A、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标志着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 C、使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D、使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 9、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其中第15大队的装备是100多副扁担挑子,他们带着新生国家的所有家当,完成了长征途中运输、筹粮筹款、保障供给等艰巨任务,因而被称为“扁担上的国家银行”。这时的“新生国家”是指(     )
    A、中华民国 B、陕甘宁边区政府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D、中华人民共和国
  • 10、地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载体。如图所示战争(     )

    A、引起了清王朝中央权力下移 B、促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深渊 D、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 11、1911年农历四月初十,大清帝国第一届责任内阁成立第二天,就发布了第一道政令,大意是:朝廷决定将干线铁路的修筑权全部收回,民营铁路公司只允许修筑支线铁路,之前已经批准民营的干线修筑计划全部取消。这一政令的发布直接引发了(     )
    A、预备立宪 B、武昌起义 C、保路运动 D、清王朝结束
  • 12、明朝末年,有文学家描绘盛泽镇:“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这可以佐证明清(     )
    A、工场使用雇佣劳动 B、工商业市镇繁荣兴旺 C、重农抑商政策废除 D、地域性商人群体出现
  • 13、《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管理广袤的疆土,元朝(     )
    A、设行省管理东北、西藏等边疆地区 B、设置南、北面官 C、修筑驿道,建立驿站和急递铺系统 D、实行猛安谋克制
  • 14、宋代儒学复兴,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朱熹曾于此讲学。下列主张属于朱熹讲学范围的是(     )
    A、“格物致知” B、“致良知” C、“工商皆本” D、“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15、有学者指出,北宋以前人口增长缓慢,宋初太平兴国五年全国人口只有三千五百四十万。此后一百余年,人口迅速增长,到北宋末年,总人口达到一亿四千万。下列选项中,属于这一变化出现原因的是(     )
    A、稻麦复种制在南方相当普及 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王安石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 D、美洲高产作物传入
  • 16、古代中国科学技术曾经走在世界前列。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科技

    评价

    A

    《千金方》

    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B

    《齐民要术》

    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C

    赵州桥

    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

    D

    《唐本草》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

    A、A B、B C、C D、D
  • 17、魏晋南北朝战火连绵,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为频繁的时期。下列所示的政权局面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④①②③ D、①④③②
  • 18、央视大型历史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这样描述某种器物:“距今4000多年前,中国黄河中下游,最质朴的材质邂逅了最巅峰的工艺,留下了那个时代的千古绝唱。”这种器物最有可能出土于(     )
    A、仰韶文化 B、红山文化 C、龙山文化 D、良渚文化
  • 19、[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材料一

    晚清时期,钱庄庄票具有直等现金的作用,在票据到期前,商人可以持票向金融机构申请“拆票”,即现代意义上的贴现。与此同时,外商银行各通商口岸开始设立,华资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仿照西方银行发行新式票据,经营贴现、押汇等业务,现代意义上的本票、支票、汇票均已出现,民众对票据的了解度与接受度逐步提升,票据的流通范围进一步扩大。

    ——摘编自肖小和、李紫薇《从票据历史角度思考中国票据市场发展趋势》

    材料二

    图1   中国某中部省份在校大学生每月通过某移动支付手段进行信用消费的频率

    图2   该省在校大学生对移动支付手段的不利影响的投票结果

    ——摘编自金利娟、安一瑾等《消费金融与新业态发展研究——以我省在校大学生为例》(2020年8月)

    材料三

    充分考虑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需求,做好适老化、国际化等服务安排,提升移动支付各环节的友好度和便利性……规模以上的大型商圈、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文博场馆、文娱场所、酒店、交通枢纽站点、医院等重点场所必须配备受理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等必需的软硬件设施,保障消费者自主选择支付方式及工具。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2024年3月1日)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与“支付手段的历史发展演变”相关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20、[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材料一   《大宪章》部分内容节选

    1

    国王必须遵守法律,不得擅自处决或囚禁公民

    2

    赋予英国人民某些基本权利,如免于误捕等;规定全体自由民享受自由权,伦敦和其他城市享受自治权

    3

    严格规定国王不得任意没收领地或强迫拥有者出售土地

    4

    法庭只能根据法律来裁决案件,而非依照国王或其他人的意愿

    5

    提倡法律的平等适用,强调统治者也必须遵守法律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材料二

    17世纪时,英国国会议员反对查理一世并引述了《大宪章》的内容。《权利法案》是《大宪章》以来王权与议会几百年博弈的终极判决,标志着国家最高权力的最终归属。18世纪时,美国在要求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的对抗中,引述了《大宪章》的内容。此后的美国1787年宪法以及美国《权利法案》中,都引述了《大宪章》的内容。《大宪章》在自由史上地位显赫,被称为“法律下的自由的象征”。

    ——摘编自华东师范大学法律史研究中心《法律史的世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大宪章》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权利法案》是《大宪章》以来王权与议会几百年博弈的终极判决”的理解。
上一页 333 334 335 336 33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