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重点班)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普通班)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翰林学校2017年秋季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九台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青岛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初调研试卷
- 山东省滨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
1、《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的记述;《汉书·董仲舒传》中有“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的记述。这些记述反映了秦汉(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家国同构模式形成 C、华夏认同逐步形成 D、大一统国家的构建
-
2、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政治变革,争相延揽人才,诸子百家大都呼吁“选贤举能”。以下说法不能反映这一理念的是(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B、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韩非子》 C、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墨子》 D、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老子》
-
3、殷商统治者自称“受命于天”,把自己的统治假托为“上帝”的命令。周人灭殷后吸取殷亡的教训,认为“天命靡常”,即“天命”不是固定不变的,能否享有“天命”,取决于君主是否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否保民。这一思想变化反映出( )A、原始民主政治的影响 B、民本思想的萌发 C、统治者道德修养提升 D、神权政治的衰微
-
4、某史前文化遗址一处女性墓葬中出土了随葬品70件,包括玉蝉、龙首镯、镂孔兽面纹冠状器、璜串等重要玉器,是同时期的一座高等级墓葬。这说明该文化( )A、处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 B、不晚于新石器时代早期 C、生产力得到一定的发展 D、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
5、图为苏俄(联)1921~1925年农业生产情况统计图。这一状况得益于( )
A、苏联模式的形成 B、余粮收集制的实行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农业机械化的实现 -
6、下图为某一时期欧洲主要殖民国家在美洲和非洲的殖民地分布示意图。这一时期( )
A、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兴起 B、大西洋三角贸易已走向衰落 C、西、葡殖民优势逐渐被打破 D、倾销工业品是主要掠夺手段 -
7、世界古代文明多元发展,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成就。下列关于成就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
②古印度的主要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是莎草纸
③古埃及人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
④舌希腊苏格拉底等人奠定了西方的哲学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8、下图为1950年澄海火柴厂的火花(即火柴盒贴画)。图中划船者是一位世代生活在广州市珠江上的水上人家女孩。据此可推知,该火花设计的主要意图是( )
A、描绘贫苦大众解放后的新生活 B、记述工业化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C、展现三大改造的新成果 D、彰显男女平等的新气象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大批耶稣会士来华,其中包括利玛窦、邓玉函、汤若望等人。他们在接受中国传统风俗与生活方式的前提下,传播西方文化。地理方面,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数学方面,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物理机械工程方面,邓玉函、王徽译绘《远西奇器图说》;此外,还涉及天文历算、水利技术、欧洲古典哲学、美术、音乐、建筑等方面。就其知识水平而言,基本上代表当时欧洲知识界的平均或最高水平。“西学东渐”不仅直接影响着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近代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也填补了许多中国文化中原来没有的元素。近代的中国随着“西学东渐”在发生着改变,新式的思想和研究方法改变了中国古老的思想文化领域,新领域的开拓和新科学的建立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文化的结构。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儒家思想在西方传播较晚,当时近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印刷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16世纪末,耶稣会士来华后翻译了“四书”“五经”。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中西方之间的对话处在平等的位置上,耶稣会士们的翻译在西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伏尔泰说:“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真理绝不与迷信混同。”他抨击天主教的黑暗统治,并把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国看作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政体之一。有学者认为,“在欧洲,特别是在法国,17和18世纪的整个思想模式发生了转变,而转变之后,在许多方面与孔子思想都很相似”。
——摘编自郝景春《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
材料三 鸦片战争以后,“西学东渐”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随着教会学校、洋务学堂等新式学校的设立,人们的知识结构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新式学校除了传统的中学课程外,还开设许多近代西学教育课程,如化学、电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哲学、外语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西学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西学课程在整个教育课程结构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除了西学课程外,影响人们知识结构发生变化的还有各类报刊和各种新式书籍。据统计,从鸦片战争结束到19世纪90年代,中国先后创办了中外文报刊250种左右,其中西人创办的有200多种,大约占同时期中国报刊总数的80%以上。当时,许多报刊都经常刊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这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郑大华《西学东渐:晚清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桥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西传的原因。(3)、根据材料一、三指出与明末清初相比,晚清“西学东渐”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新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
10、地方治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代以来,郡县制成为社会治理结构的基本定式。然而,中国作为一个地域大国,明显具有地方性与割据性,因而唐朝立国以来就如何治理国家,实行分封还是郡县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礼部侍郎李百药上《封建论》,强烈反对封建诸侯,中书侍郎颜师古上《论封建表》,提出折中方案。当时朝臣大多反对分疆裂土。魏征谏言:当时天下人心未定,国家财力不足,改革制度的时机尚不成熟。
——摘编自商爱玲《大国治理中的国家结构形式选择——基于封建与郡县之争的考察》
材料二 柳宗元认为,分封制下的职位世袭,并不一定能够确保在位者的贤能,故而很难确保为民服务的责任心。通过对周代社会治理状况的历史考察,柳宗元指出,在封建制下,通常是政治混乱的多而治理得好的少,而周天子又不能撤换不称职的诸侯国君,真正尽心治理地方、爱护人民的人,因此,周代的问题就出在封建制本身。而郡县制下的地方行政长官由于实行选举制,“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即使出现问题,也能够随时加以撤换,即“有罪得以黜”。因此,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是进步的,有利于国家的治理,维护了“公”。
——摘编自彭新武《“分封”与“郡县”之辨的复杂意蕴》
材料三

▲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摘编自张海鹏徐蓝等《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采用郡县制而非分封制的原因。(2)、根据材料三,指出北宋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价。(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不同时期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的认识。 -
11、计量史学是运用自然科学中数学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的史学研究方法。下列史学研究的主题较适宜采用这一方法的是A、三民主义指导革命实践的效果 B、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思想解放的作用 C、启蒙运动对亚洲近代化的作用 D、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
12、18世纪中期,“下午茶”在英国社会日渐流行,饮茶有益于健康在争论中逐渐为社会各界所认可,加入牛奶与糖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功效的增加或强化。茶还寄托了英国人对家的深厚情感,这与中国茶文化追求“天人合”的深层精神文化境界的取向不同。这体现出A、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B、人文主义得到社会普遍认可 C、经济的趋同化和一体化趋势 D、文化的本土化和多元化趋势
-
13、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贸易以茶叶、玉米等物种交流为主;而工业革命以来,全球贸易则呈现出发达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现象。这一变化反映了A、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全球发展不平衡 B、国际分工是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前提 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工业生产领域 D、资本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
14、1864年,美国成立移民局,通过了《鼓励移民法案》,积极鼓励接纳外来移民;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强制实行文化测验的移民法,规定凡年满16岁而不能阅读英文或其他语种文字的外国人,均不许进入美国。这一变化源于美国A、文化发展的需求 B、意识形态的偏见 C、种族歧视的消除 D、工业化发展要求
-
15、约翰·赫斯特在其《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这样说到:罗马人比希腊人更骁勇善战,他们用来治理帝国的法律比希腊人高明,对打仗和治国方面都极为有用的工程建筑,水准也在希腊人之上。可是,在其他方面,就连罗马人也承认希腊人比他们高明,心甘情愿地卑躬屈膝、复制仿效。这体现出古代罗马文明的特点是( )A、创造性与继承性 B、多样性与开放性 C、多元性与统一性 D、凝聚性与世俗性
-
16、宋代文化失去汉唐的雄浑、博大、外向特性,审美观念表现出平淡、细腻和宁静。在色彩上,宋代绘画由重彩向淡彩转变;在境界上,追求萧条淡泊、荒寒、雅意。此绘画风格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A、文人画家消极避世观念 B、理学对艺术精神的塑造功能 C、宋代社会矛盾更加突出 D、绘画艺术的商业化程度提高
-
17、图1、图2分别是隋唐时期运河图与元代运河、海运图。这一变化反映了( )

图1 隋唐大运河 图2 元代的运河和海运航线
A、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B、经济重心南移趋势不断加强 C、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 D、政治中心转移影响交通发展 -
18、如表为辽宋榷场贸易中商品交易种类与限制交易情况。这反映了宋辽时期
类别
内容
宋对辽输出的主要商品
茶、药材、布帛、瓷器、珍珠、象牙
宋对辽严禁输出的商品
铜钱、金、银、铜、铁等金属、硫磺、硝、书籍
辽对宋输出的主要商品
羊、骆驼、皮革、毛毡、盐、马具
辽对宋严禁输出的商品
马、粮谷
A、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加深 B、宋与辽的经济互补性非常强 C、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D、特殊政治关系影响经贸往来 -
19、有学者认为,宋代的山水画展现的题材、主题、思想感情与六朝以至唐代的人物画有较大不同。如下图: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描绘了几位衣着艳丽的贵族妇人赏花游园,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中描绘了运载货物的商旅行进在山径中。这反映了宋代( )
A、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B、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C、世俗文化的发展趋势 D、开放包容的时代气息 -
20、中国古代周公姬旦提出“以德配天”,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倡导“天人相与”及“灾异谴告”说。上述思想主张A、强化了君权的神权色彩 B、强调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性 C、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 D、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