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重点班)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普通班)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翰林学校2017年秋季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九台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青岛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初调研试卷
- 山东省滨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
1、下表为班图人大迁徙概况表。表中信息反映出班图人大迁徙( )
路线
概况
东线
9-10世纪抵达东非沿海地区,一部分人同移居的阿拉伯人、印度人、波斯人混合, 形成斯瓦希里人
西线
最早的迁徙路线, 进入西赤道非洲,西迁后形成刚果人、隆达人、卢巴人、库巴人等
南线
向南迁徙的数量最多,直至抵达南非,最终建立了祖鲁部落联盟
A、促进了非洲文明的多样性演进 B、破坏了南非地区的生产方式 C、促使南非地区形成统一国家 D、颠覆了桑海在西非的霸主地位 -
2、古代世界的许多国家各具特色。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他的权力被认为来自神。
波斯帝国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
B
阿拉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哈里发,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
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C
14世纪中期,奥斯曼人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到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
奥斯曼帝国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D
高丽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将地方划分为十道,推行土地国有,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制度
A、A B、B C、C D、D -
3、《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有人“打了居高位的人嘴巴”,那么执法者只能给与犯罪人“鞭笞六十”的处罚,而不能按照“居高位的人”的意愿或执法者自己的意愿去随心所欲地处罚。《汉谟拉比法典》这一规定( )A、重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B、意图规范各阶层的义务 C、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一定程度上体现公正精神
-
4、下图为腓尼基字母向西传播的示意图。腓尼基字母的传播主要得益于( )
A、对外扩张 B、人口迁徙 C、商业贸易 D、民族交融 -
5、阅读下表,这种变化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1980年和2000年农民各项支出占比表
年份
吃、穿、住(生存型消费)
发展享受型消费
食品
衣着
居住
交通通信
家庭设备
文教娱乐
医疗保健
其他
1980年
87.98%
12.02%
2000年
70.35%
29.65%
A、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 B、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 C、全面小康社会已经建成 D、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古希腊许多独立小国并存的状态贯穿了希腊文明的始终,城邦的理想是独立与自足……古希腊早期哲学家们把自己对于宇宙人世的关怀称为哲学,他们的哲学探讨直接关涉的是人自身,是人对外部自然统治力量的反抗和对人自身生存状况的觉醒。
——整理自张广智《略说古希腊城邦文明》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中BCF代表的古代文明的名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文明的主要特点。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容闳毕业于耶鲁大学,是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他希望通过西方教育,使贫穷、愚昧的中国得以复兴。容闳的主张得到了洋务派官员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两人奏请在美国设立“中国留学生事务所”,在上海设立幼童出洋肄业局,负责留学事宜。留学生派出时并以汉文教习同往,庶幼年学生在美,仍可兼习汉文。1872年,容闳任学生监督奉命率首批幼童 30人赴美留学。到 1880年,留学计划突然终止,幼童们被斥为“腹少儒书,德性未坚”、“沾染外洋恶习”,被召回国,原定15年的幼童留美计划就此夭折。这批留美幼童后来分散到政界、军界、实业界、知识界等各个领域,产生了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民初国务总理唐绍仪等众多的近代知名人物。
——摘编自卫青华《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
材料二 1949年初,侯祥麟与留学生中的一些进步学者,成立了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在一年的时间里,在美国各地发展分会32个,他们定期举行活动,争取广大旅美学生回国。1949年12月,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成立“办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同月18日周恩来总理代表党和国家郑重邀请海外留学生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1950年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归国途中在香港发表了《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他在信中以激情的语言说:“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据统计,从1949年8月到50年代末,由海外回国的留学生多达2500人。
——摘编自熊华源《新中国第一波留学生回国潮》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幼童赴美国留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49年以后留学生回国的原因。 -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周室衰而王道废,儒墨乃始列(裂)道而议,分徒而讼。
——摘编自《淮南子》
史料二 “士”从最低级的贵族转变到四民之首(士农工商),是一个最重要的历史发展,从此以后,“士”便从固定封建秩序中获得了解放……“士”不再受固定的身份的束缚,因此在思想上也解放了他们,过去是“思不出其位”,现在则可以“思出其位”了。
——摘编自余英时《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
史料三 吾(孔子)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
——摘自《左传》
史料四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间很长,问题很多,情况很复杂。但简要一点,也可以概括为三场大辩论,或者“三大战役”。第一场是儒墨之争,争论的焦点是“仁爱还是兼爱”;第二场是儒道之争,争论的焦点是“有为还是无为”;第三场是儒法之争,争论的焦点是“德治还是法治”。
——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1)、归纳史料一、二、三中的历史现象,并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这些现象出现的社会根源。(2)、结合以上史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受到冷落,而法家思想备受推崇的原因。 -
9、下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中国( )
表大航海时代以澳门为中心的国际贸易航线
航线|
澳门——马六甲(马来西亚)——果阿(印度)——里斯本(葡萄牙)
航线Ⅱ
澳门——长崎(日本)
航线Ⅲ
澳门——马尼拉(菲律宾)——阿卡普尔科(墨西哥)
航线IV
澳门——东南亚
A、已卷入世界经济贸易网络中 B、位居全球经济发展中心 C、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D、以澳门为唯一对外窗口 -
10、《欧洲中世纪史》一书中提到:“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文中的变化包括( )A、经济发展和城邦国家出现 B、城市兴起和市民阶层产生 C、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出现 D、教权削弱和宗教改革开始
-
11、《汉谟拉比法典》规定:阿维鲁(有公民权的人)之子打同等地位的人一个巴掌须赔偿半米那银子,穆什根努(无公民权的自由民)打穆什根努一个巴掌须赔偿10舍克勒(小于半米娜)银子,而奴隶打自由民一个巴掌将被割掉耳朵。这表明古巴比伦王国( )A、依据财产划分等级 B、存在同罪异罚现象 C、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D、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
12、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状况表。
时间
调整
主要内容
1950年
土地改革
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1953年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建立农村合作社,把农民土地私有制变成集体所有制
1958年
人民公社化
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经营权过度集中,强调“一大二公”
1978年以后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以家庭为单位,承包集体土地,自主经营。其收入除上缴一小部分给集体及缴纳国篆税金外,剩余全部归于农户
上表揭示了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A、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 C、要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 D、体现了农民的主体地位 -
13、20世纪上半期,我国传播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农民“报刊潮”。农民报刊数量众多,尤其是以《中国农民》《农民运动》《犁头》为代表。在农民报刊发表的诸多文章,出现最多的主题是“三民主义”“自由平等”“农民解放”“耕者有其田”。这些报刊( )A、推动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壮大 B、揭露了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 C、全面阐释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D、有力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
14、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和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于是,这“少数人”( )A、创办了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C、开始了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尝试 D、掀起了救亡图存的革命高潮
-
15、两宋路级四监司职权分工表,据下表可知,四监司的设置( )
四监司
安抚使
转运使
提点刑狱司
提举常平司
职权分工
掌兵民之政
经度财赋,掌“婚田税赋”
掌“狱讼经总”
视丰歉而为之敛散,掌“常平茶盐”
——据高进等《监察之监察:宋代的监司互察》整理
A、确保了吏治清正廉洁 B、造成了积贫积弱局面 C、扩大了地方行政权力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16、西周时期小宗世袭为大宗家臣,异姓亦可世袭为家臣。到春秋,家臣势力逐渐增强,由西周的“宗法性家臣”发展成春秋后期“执国命”的“陪臣”。这一变化推动了( )A、官僚政治的形成 B、世卿世禄的终结 C、专制王权的衰落 D、宗法观念的崩溃
-
17、根据考古发现,中国东部地区与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崧泽文化均有非常相似的昆虫蜕变和羽化信仰传统,多表现为玉质昆虫陪葬品,这些昆虫形态的陪葬品不排除有帮助墓主重生的功能,也宣示社会上层具有的特殊能力,上述材料表明我国上古时期( )A、手工业已成为独立行业 B、文化具有多元一体特征 C、阶层等级差异开始出现 D、地区交流现象十分频繁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史知识,自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
19、中外交流,有效增进了文明的互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甘肃靖远县北滩黄河古渡口出土了东罗马鎏金银盘,银盘内分三层雕刻不同的纹饰:外圈饰相互勾连的葡萄卷草纹,中间一圈雕刻古希腊神话中奥林匹斯山十二神像,中央高浮雕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作为银盘的主题纹饰。盘底刻铭文“490金币”。这是东罗马银盘在中国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发现,出土地点是连接河西与河东地区的通道。在这里.中外宾客商旅往来频繁.络绎不绝。银盘应是西来商客或使者往返黄河古渡口时留下的遗物。
——摘编自于萍《丝路遗珍—从甘肃省博物馆<丝绸之路文明>展精品看古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材料二 《宋史·食货志》记载:“(占城)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大约在唐末宋初,“占城稻”便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被引入福建种植,随后这种农作物甚至得到了宋朝最高统治者的高度重视,种植从最初的福建,推广至江淮、两浙地区,再逐渐传播到北方、岭南、湖南等地区,并且在各地又衍生出一些新品种,最后逐渐融入整个中国水稻品种系统中并发挥重要作用。
——摘编自郭晔旻《经海路传入的经典外来作物—占城稻改变舌尖上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罗马鎏金银盘的史料类型及其史料价值。(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引进占城稻的意义。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考绩制度是中国古代各朝对官员开展考核的制度,是古代官吏治理制度的重要内容。至唐代,官吏考绩制度趋于完善。唐代官吏考核主要侧重德行方面,所谓德即官员道德、修养、忠诚等方面情况,所谓行即官吏才干大小、履职情况、政绩情况等。明代官员考核制度更加细致详尽,考核方式包括考课与考察两种。考课就是以传统方式对守职正常的官吏进行考核政绩等,考察是以较新的方式考察官吏是否存在问题……考绩是对官员履职情况、政绩功过的考察,而发现和纠正官员存在的作风、施政等方面的问题和过错,则主要仰仗监察制度。
——摘编自孙玉梅《考核、监察、惩戒古代治吏三部曲》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公共部门出现信任危机问题,社会公众对于政府是否有良好的执行力、能否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及产品开始产生怀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这些国家的公共部门中,掀起了一股以全面质量管理和顾客满意度为理念的公务员绩效评估改革热潮。撒切尔夫人执政后,主张建立公务员绩效评估制度,进行市场取向的改革,利用市场机制和市场力量减少政府干预,节省开支减少税收,激励私人资本投资,大力削减公务员队伍的规模,并建立专门的执行局独立于各个部门,与政务官分开办公。
——摘编自高净《中英公务员考核制度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考绩制度的特点。(2)、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中外考绩制度对现代政府官员管理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