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重点班)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普通班)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翰林学校2017年秋季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九台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青岛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初调研试卷
- 山东省滨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
1、城市自产生以来就一直是文明的要素和重要载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城市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历史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西欧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易活动频繁,西欧中世纪的城市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以工商业为主体的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了更好地在城市里自由地进行商业贸易活动,他们反对名目繁多的封建性商品流通税以及一整套的封建枷锁,因此,这就迫使他们要与封建主们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西欧有很多城市还举行过暴动要求获得城市的自主权。……这些权利主要包括: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原有的商品如粮食、白糖、香料都有大的增加;同时一些新商品也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例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一方面是许多商业金融机构的建立,有信贷机构、殖民贸易股份公司、交易所等。……买空卖空、形同赌博,经商者突然暴富、顷刻破产的事例司空见惯。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昨日黄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丈……而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争取自治权的主要原因和方式。(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在经济领域发生了哪些革命性的变革?“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对欧洲产生了哪些深刻的历史影响? -
2、结合所学,分析下表,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A、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解决 B、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是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C、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快,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D、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欧美主要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
3、近代,西方体育思想兴起。例如,马丁路德认为人的身体是上帝给予的,应保持身体的健康。卢梭提出“健康和体力日益增进······是达到身心共同发展的途径。”这表明( )A、机器大工业推动大众体育思想的形成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助推了思想解放 C、近代体育竞技精神是宗教改革的产物 D、体育健康理念是西方人文思想的核心
-
4、世界各个地域的早期人类社会是人类多样文化的源头。在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同时,世界其他地区也形成和发展起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下列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古巴比伦--最早驯化马、《汉谟拉比法典》 B、古代日本文化--桑奇大塔、《源氏物语》 C、玛雅文明--最早种植甘蔗、羽蛇神金字塔 D、阿拉伯文化--克尔白神庙、“悬诗”
-
5、苏格拉底说,人中最高贵者——雅典人,最雄伟、最强大、最以智慧著称之城邦的公民,你们专注于积聚钱财、猎取荣誉,而不在意、不思考智慧、真理和心灵的最高修养,你们不觉得惭愧吗?这表明苏格拉底( )A、嘲讽雅典公民素质低下 B、不满于对自己的判决 C、揭露了雅典民主的虚伪 D、思想根植于城邦政治
-
6、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七部法律。“一日七法”( )A、表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已确定 B、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C、奠定了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D、反映政治经济建设对法治的迫切需求
-
7、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对外体育援助的宗旨是“尽国际义务,为世界人民服务”,每年都要向发展中国家无偿援赠体育器材装备、提供援外教练。1983年,第六次全国对外援助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中国有义务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援助,但要量力而行,本着“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究实效、共同发展”的原则。这折射出新时期中国( )A、开始推行多边外交政策 B、外交突破了意识形态 C、外交向务实的方向转变 D、注重外交观念的创新
-
8、晚清时期,有学者认为“科举制在成千年中缓慢演进,但(现在)它需要移植一些西方的理念以使之适应变化了的现代生存环境”。符合该观点的措施是( )A、废除科举制,采用学堂选官 B、裁减冗官,瓦解六部建制 C、设学部,统一管理全国教育 D、加设经济特科,选经世济变之才
-
9、厘金是一种临时应急的商业税。咸丰年间,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迫于财政压力,清廷首次允许地方自行筹款助饷以供军需,但规定所有税收皆须经朝廷审核即奏销。如表所示厘金奏销比例的变化表明( )
时间
光绪十一年
光绪十二年
光绪十三年
奏销收入
14249947两
13693385两
16747201两
实际收入
19041831两
19291765两
25226900两
奏销收入占实际收入比值
74.8%
71·0%
66.4%
A、地方贪腐问题严重 B、中央控制地方能力减弱 C、晚清军费开支膨胀 D、清廷内忧外患程度加深 -
10、宋真宗想让驸马成为加宰相衔的节度使,当时一位门下侍郎反对道:“赏典之行,须有所自,保吉(驸马之名)因缘戚里,无攻战之劳,台席之拜(升任宰相),恐腾物议。”宋真宗“再三问之”也无法改变其态度,最终妥协。这说明当时( )A、皇权深受相权牵制 B、宰相仅为名誉头衔 C、谏议机制发挥作用 D、皇帝尊重社会舆论
-
11、 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材料一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些生物学家认为,自哥伦布大交换发生后,生物系统中曾经截然不同的地方都变得相似了……“冒烟的草叶”是第一个扩散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产品,成为大交换浪潮的浪头。大交换的影响是多方位的。马克思曾经指出:“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这个历史结果是经历了15、16世纪以来一系列重大转折之后才出现的。
——整编自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等
指出材料一中“冒烟的草叶”的传播路径。结合所学,指出15、16世纪以来的一系列重大转折。
(2)、材料二 倘若现在多数历史学家谈论1870年以后出现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他们当即会对这一词作出限定,无论在技术上和范围上的变化有多么大——但它们都不能同构成第一次革命即工业革命特征的那些变化相提并论。然而,我们有充足的理由把工业发展和进步的第二个时期与第一个时期区别开来。……不过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些变化不仅发端于工业革命第一阶段造就的那些经济条件,而且发端于更广泛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环境。——整编自菲利普·拉尔夫、罗伯特·E。勒纳等《世界文明史(下卷)》
请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和产业发展,说明你对“把工业发展和进步的第二个时期与第一个时期区别开来”这句话的理解。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科技三个角度简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3)、材料三 18世纪晚期,工厂制度出现了。钟表、机器和车间的规定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产业工人一般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至14小时。他们还要面对时时刻刻的严格监督,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男人、女人和孩子加紧生产,工资却很低,没有完成定额就要受到惩罚,无论是机器还是工序都没有考虑安全因素,因此早期的工人总是要面临发生事故致伤甚至致死的风险。19世纪30年代,有学者一语揭破:“在这里,文明表现了它的奇迹,文明的人几乎变成了野人。”——整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等
阅读材料三、结合19世纪上半叶相应史实,围绕“工业革命的影响”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12、 选官制度的变革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发展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脱胎于察举但又对其进行了革新:察举制中心环节是官员举荐贤才,但以官举士,权操于上,民意不从体现,而科举则采取考生“怀牒自列于州县”(即考生自带证明去州县报考),自由报考。且相较于察举制只考察不考试的特点,科举实行分科考试,其中进士科最为重要……察举以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为标准选官,缺乏客观精确的衡量尺度,科举却统一了选官的标准,以考试成绩选官,显得更为客观……这样的改变极大打击了世家大族的势力,在全国扩大了统治网,唐太宗喜言“天下英才入吾彀中矣”。
——整编自袁行霈、张传玺《中华文明史》等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隋唐科举与察举相比有何变化。结合所学,从政治角度分析隋唐科举的影响。
(2)、材料二 宋代科举确立了三级考试制度,由地方到中央依次为乡试、省试、殿试。考试之前,被指定的考官全部进入贡院,考试期间不得私自外出,这种做法被称为“锁院”制度。为了杜绝舞弊,各级试卷一律“糊名”(收纳考卷后,密封卷头姓名、籍贯等,编为字号)“誊录”(为避免辨识字迹,试卷在密封编号后,由抄写员在官员监督下抄录为副本),这在考试环节上已经尽量做到公平……北宋以来,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人长于文章,应举得心应手;西北之人质朴无华,长于经学;边疆地区更罕有进士及第者。国家为照顾地区差异,实行分卷考试制度……科举的变革,让大批出身平民之家的士人进入政坛,诗词“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正是这一情况的真实写照,这一现象极大带动了民间的向学风气。然而科举与做官之间的紧密联系,大部分读书人应试是为了谋求功名,这使得功利主义价值观盛行。且宋代抬高文人地位,魏晋以来的重武轻文风气为之倒转,给其他民族政权以“文弱”之感。——整编自袁行霈、张传玺《中华文明史》等
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科举完善的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科举的完善对民间风气带来的影响。
-
13、论及17世纪末的英国,有学者认为,“从表面看,政权似乎一点没变,国王依旧,英国仍然是一个王国而不是共和国,国王仍然是国家元首⋯⋯然而,实际权力结构却彻底发生了变化,国王和议会的权力互换了位置”。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英国政权仍为封建性质 B、英国革命并未获得成功 C、英国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D、英国君主彻底丧失权力
-
14、 《欧洲文明的进程》总结:14世纪到18世纪所发生的思想革命⋯⋯是相继联系、承接起来的“链条”。通过这个“革命”链条,“人”一步一步地从“神”的迷信中解放出来。按此理论,对宗教改革理解正确的是( )A、抨击禁欲,解放人性 B、挑战神权,信仰得救 C、对抗神学,宣扬科学 D、摆脱迷信,理性启蒙
-
15、 古代西亚的《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其中规定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的人处以死刑;欠债到期不还的人,责令其妻子和儿子两人到债主家里充当奴隶三年,第四年恢复自由。据此可知,法典( )A、保护私有财产 B、彰显自由与平等 C、体现君权神授 D、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
16、 2024年3月,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快速推进,军队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据此可知,中国( )A、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增长 B、科研实力位居世界前列 C、军队完成了信息化改革 D、综合国力呈现上升趋势
-
17、 以下片段是小明在历史课上的笔记,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1.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2.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
4.沿海沿江沿边内陆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B、对外开放向“全方位”发展 C、“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 D、中国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 -
18、 英国出版的《国际事务概览—一九五四》一书评论道:“1954年是中国人民政府威望增强的一年,更是共产主义世界和非共产主义世界一致认为中国是东亚大国和世界五强之一的一年”。这一评论主要基于该年中国( )A、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国际重要会议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
19、 毛泽东曾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蒋介石的20年反动统治由发展到消亡的转折点,这是100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他多次重复的这个“转折点”是指( )A、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B、三大战役的胜利 C、渡江战役的胜利 D、新中国的成立
-
20、 1872年12月,李鸿章向清廷上奏《试办招商轮船折》,他认为创办轮船招商局可以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至为洋人尽占。据此可知,李鸿章的目的是( )A、为军事工业提供资金 B、与外商争夺航运上的利益 C、减轻清政府财政负担 D、激励民间资本家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