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重点班)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普通班)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翰林学校2017年秋季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九台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青岛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初调研试卷
- 山东省滨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
1、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军机处设置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下面能够被认定的抉同历史事实是,军机处( )
历史记述
出处
雍正十年,用兵西北……始设军事房,后改军机处。
《清史稿》
雍正七年六月始设军机房,十年三月改称办理军事处。
《军机大臣年表》
A、设于雍正年间 B、设于雍正十年 C、强化了君权 D、因战事而设 -
2、从汉代开始,历代政府明令禁止官员经商、与民争利。然而,明朝却出现了上至皇族、下至小吏大范围经商的情况。这反映了明朝A、政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B、传统价值观念受到冲击 C、商业市场秩序较为混乱 D、官员腐败问题比较普遍
-
3、朱熹指出,要把对封建道德义理的认识落实到行动上。他认为当时许多学者“不知学之有本,而惟书之读”,不践其实;长此以往会造成脱离实际、空谈性命的危害。在此,朱熹( )A、系统阐释了格物致知的认识体系 B、明确提出了“心外无物”的命题 C、主张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相结合 D、推进了儒学传统伦理观的思辨化
-
4、宋神宗时期,浙西陈舜俞记载道:“古之四民,而农居其一,今之民,士农工商老佛兵游手,合为八,而农居其一。”这反映了北宋时期( )A、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B、重农抑商政策根本改变 C、经济发展使社会职业分化 D、社会成员身份渐趋平等
-
5、在宋以前, “无讼”是地方官追求的执政境界之一、但是到两宋时期,民间显现“尚讼”风气, “编户之内,学讼成风”。这本质上反映了( )A、儒家思想的影响力下降 B、民间利益纠纷现象增多 C、经济发展助推社会进步 D、官员执政水平亟待提高
-
6、宋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务”的局面,但也出现了“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的状况。上述文字意在说明( )A、分割相权解决了宰相擅权的问题 B、制度创新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C、分割相权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D、分割相权影响了政府的治理效果
-
7、北宋建立以后,“令诸州自今岁受民租及管榷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数送往京师”。其后,又逐步建立健全了转运使、通判、主簿这样一套地方财政管理机制,地方支用“悉出于三司”。这说明宋代( )A、财政权集中于皇帝 B、消除地方割据势力 C、削弱地方的财政权 D、加强对地方的全面控制
-
8、唐朝的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作品记录在《全唐诗》里并流传于世。上官仪、房玄龄、杜如晦、沈佺期、贺知章、李白、王维、杜甫、白居易、李贺、杜牧等,也有书法作品传世。这反映了唐朝( )A、书法与诗歌得到同步发展 B、中原文化带动全国文艺进步 C、科举制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D、部分文人重视诗书的审美追求
-
9、唐太宗李世民曾感慨“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唐太宗赞叹的是( )A、三省六部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度 D、租庸调制
-
10、下表是关于五代时期各王朝政权状况的部分信息,表中信息反映出五代时期
朝代
建立者
王位继承情况
存在时间
后梁
朱温
次子杀父继承
17年
后唐
李存勖
养子杀父继承
14年
后晋
石敬瑭
死后传位侄子
14年
后汉
刘知远
病逝传位幼子
4年
后周
郭威
病逝传位养子
10年
A、王位大都是非法继承 B、开国君主皆死于非命 C、儒家伦理道德已尽失 D、战争多发且政治混乱 -
11、下面两幅图片分别是汉武帝时期和南北朝时期的农牧分界线图。这两幅图中农牧分界线的变化( )
A、反映出南北经济的不平衡 B、受政治局势的影响 C、表明北方经济结构的优化 D、说明中外交流加快 -
12、汉武帝元封元年,桑弘羊奏请在全国各地推行“均输”和“平准”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A、抑制商业以惠农 B、加强君主权威 C、平抑物价以利民 D、增加财政收入
-
13、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开展变法运动,这推动了( )A、正统思想确立 B、国家走向统一 C、贵族政治强化 D、自然经济解体
-
14、《吕氏春秋》一书中说,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收益显著增加,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这主要得益于( )A、铁犁牛耕的使用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海外贸易的繁荣
-
15、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请选取表格中任意一个阶段或者多个阶段,对所涉及的选官制度或者选官制度的演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阶段
选拔方式或内容
第一阶段
王权与族权统一,依血缘的亲疏定等级尊卑和官爵高下,即“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息情”。
第二阶段
“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宗室非有军功,不得为属籍;“斩首为功”、“计首授爵”制。
第三阶段
四科取士:一日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日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日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史御史;四日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
第四阶段
中央选派“贤有识鉴”的官员任原籍地的考评官,负责察访本地士人,综合德才、门第定出等级,然后向吏部举荐。
第五阶段
政府按照不同的科目设立考试,士人可以自由报考,政府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的西欧,封臣要效忠封君,要尽一定的义务,主要的义务是服兵役,要宣誓”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贵族居住的城堡和高耸入云的教堂成为典型建筑。贵族都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基督教主教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
材料二 在工业化时代到来前,英国的森林资源已消耗殆尽。1500年﹣1630年间,英国木柴价格上涨了7倍,一般老百姓根本无力购买,因缺乏取暖燃料而冻死的现象时有发生。木柴价格上涨引发普遍不满,“达到了引发民族危机的程度”。英国主体能源从柴薪过渡到煤炭是循序渐进的。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早期,煤炭未能在生产生活中普及,1550年,煤炭年产量仅为21万吨。詹姆斯一世允许曾备受贵族讨厌的海煤进入皇家圣地威斯敏斯特,并鼓励富人接受和使用煤炭。1630年,英国煤炭产量达150万吨。18世纪上半叶,煤炭已取代柴薪,成为英国制造业的主要能源。玻璃制造、石灰烧制、酿酒、制糖、冶铁等行业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生产燃料。1700年,英国煤炭产量高达250﹣300万吨,是法国的30倍。煤炭不仅为英国人生活生产提供了热能,也解决了工业生产中的机械能问题。19世纪英国人口只增长了3倍,但煤炭消费量增加了18倍。英国已经基本完成了从柴薪到煤炭的能源结构转型,正式步入了化石燃料时代,这比欧洲其他国家早了近150年。
——摘编自潘荣成《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早期西欧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社会特征。(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的原因。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鉴于佛道盛行和儒学式微,中唐时期的韩愈首开尊崇孟子的先河。孟子关于辟异端、道统说、心性论及“君臣大义”理论等,为韩愈排佛,维护唐朝统治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在他看来,孟子是继承孔子之道的“醇乎醇者”,是孔子以来道统的正宗继承人,而另一位先秦大儒荀子对孔子的继承则“不粹不醇”。韩愈尊孟,通过建立儒家道统,意图实现以道统辅治统,不仅否定了唐代孔庙祭祀中的儒家传承统绪,也使孟子在儒家学术界的地位得到提升。诚如清代学者赵翼所言:“宋人之尊孟子,其端发于杨绾、韩愈。”
——摘编自宋冬梅、解光宇《韩愈尊孟与孟学的复兴》
材料二 李贽认为,在人性问题上,孔子谈及人性,只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而未论及其他。孟子作为“登孔子之堂而受衣钵”者,提出“性本善”,“执一定之说,持刊定死本”“以通天下后世”,障蔽了人性的复杂性。李贽强调,孟子关于孔子“贤于尧舜,为生民以来所未有”的看法,是“不自知而言之过矣”。“荀卿更通达而不迂”,“不晓当时何以独抑荀而扬孟也?”结果,朝廷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为由,于1602年下令将李贽抓捕入狱。
——摘编自李珺平《从李贽剖判孟轲谈开去——兼及王安石朱熹等》和侯外庐《宋明理学史》(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愈尊孟的主要表现。(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韩愈相比,李贽对孟子及孟学的态度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
18、在工业化过程中,英国城市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为此,1835年议会通过了《城市机构法》设立了各种专职的政府管理机构;184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法案》来治理城市公共卫生;1868年和1875年两次通过了《工人住宅法》来解决贫民窟的问题;1880年颁布了《雇主责任法》,规定雇主应对雇工的安全负责。城市管理有效地推动了英国城市社会问题的初步治理,并为英国构建现代城市管理体制奠定了基础。近代英国城市治理主要得益于( )A、社会力量紧密配合 B、政府发挥社会治理的公共职能 C、社会矛盾的缓和 D、英国构建现代城市管理体制
-
19、关贸总协定前六轮谈判后,关税减让商品占到世界贸易额一半以上。第七轮回合(1973—1979年)谈判围绕非关税壁垒达成协定,包括反倾销、补贴、产品标准、政府采购、银行及贸易等。据此可知,二战后A、自由主义贸易准则开始确立 B、公正合理的国际贸易秩序形成 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 D、各国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减弱
-
20、西方文官实行政务官和事务官相分离的两官分途制度。政务官通过选举或政治任命产生,随选举胜负而进退;事务官通过公开考试而择优任用,“无过失不受免职处分”,不与内阁共进退。由此可知,西方文官制度有利于A、政府各部门的相互制衡 B、增强政府工作稳定性 C、使政府各部门达成共识 D、保障民众的民主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