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
    A、Na2CO3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 B、NH4Cl溶液与Ca(OH)2溶液混合 C、H2SO4溶液与KOH溶液混合 D、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
  • 2、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锌与稀硫酸反应:Zn+2H+=Zn2++H2 B、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Ca(OH)2+2H+=Ca2++2H2O C、氨水与醋酸溶液反应:H++OH-=H2O D、碳酸钡溶于稀盐酸中:CO32+2H+=H2O+CO2
  • 3、下列物质的转变,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Fe2O3 → Fe(OH)3 B、K2SO4 → KOH C、Zn → ZnCl2 D、MgCl2 → Mg(OH)2
  • 4、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Ba(OH)2=Ba2++2OH- B、NaHCO3=Na++H++CO32- C、FeCl2=Fe2++Cl2- D、H2SO4=H++SO42-
  • 5、“类推”是学习化学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②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③金属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 , 所以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

    ④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A、 B、①③ C、①②④ D、全部
  • 6、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胶体属于混合物 B、一束可见光透过胶体时,有丁达尔效应产生 C、氢氧化铁胶体不稳定,静置一会儿后就会有沉淀出现 D、氢氧化铁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沉淀,因此其常用于净水
  • 7、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汽水 B、石油 C、生铁 D、液态氧
  • 8、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列古诗词中的物质变化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9、下图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Xg+Yg+NsZg+Mg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时,①升高温度;②加大X的投入量;③增加N的量;④缩小容器的体积;⑤加入催化剂。上述条件能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的是

    A、①③ B、②⑤ C、④⑤ D、③④
  • 10、一氯化碘(ICl)是一种卤素互化物,具有强氧化性,可与金属直接反应,也可用作有机合成的碘化剂。回答下列问题:
    (1)、ICl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2)、氯铂酸钡(BaPtCl6)固体加热时分解为BaCl2sPtsCl2g , 写出氯铂酸钡固体受热分解时的化学方程式为
    (3)、在某一特制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过量BaPtCl6 , 抽真空后,用一支管通入碘蒸气(然后将支管封闭)。已知,t℃时,BaPtCl6分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p=1.0×106Pa2。t℃时,碘蒸气的初始压强为10.0kPa.t℃时,反应Cl2g+I2g2IClg ΔH<0 , 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容器中总压强为16kPa.(Kp是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pI2=kPa。

    ②下列关于反应Cl2g+I2g2IClg的说法正确的是(填标号)。

    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cCl2cI2c2ICl

    b.加入合适的催化剂,ΔH的值保持不变

    c.该反应的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小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4)、一定温度下,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反应I2(g)2I(g)   ΔH1   Kp1=200

    反应2:Cl2g+I2g2IClg     ΔH2   Kp2

    反应3:ICl(g)I(g)+Cl(g)   ΔH3   Kp3

    反应4:Cl2g2Clg   ΔH4   Kp4

    ΔH1=(用含ΔH2ΔH3ΔH4的代数式表示)。

    ②T℃时,向1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I2g1molCl2g , 只发生反应1和反应2,实验测得起始时总压强为300kPa;反应达到平衡后,总压强为330kPa,ICl的物质的量分数为20%。则反应在T℃达到平衡时,cICl=mol,Cl2的转化率为

  • 11、工业上有使用石油热裂解的副产物甲烷来制取氢气,其生产流程如下图:

    (1)、此流的第I步反应为CH4(g)+H2O (g)=3H2(g)+CO(g)   ΔH =+206kJ/mol。

    ①已知断开1mol相关物质所含化学键需能量如下表:a=

    1mol 物质

    H2

    H2O

    CH4

    CO

    断开所有化学键所需能量(kJ)

    436

    930

    a

    1076

    ②一定条件下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则p1p2(填“<”“>”“=”)。

    (2)、此流程的第Ⅱ步反应为:CO(g)+H2O(g)=H2(g)+CO2(g),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下所示:

    温度/℃

    400

    500

    830

    1000

    平衡常数/K

    10

    9

    1

    0.6

    从上表可以推断:此反应是(填“吸”“放”)热反应。

    (3)、此流程的第Ⅱ步反应CO(g)+H2O(g)=H2(g)+CO2(g),①在1000℃时,某时刻反应混合物中CO、H2O、H2、CO2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2mol/L、2mol/L、1 mol/L 、1mol/L,此时反应朝(“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进行。
    (4)、一个绝热的固定的容器中,判断此流程的第Ⅱ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填序号)。

    ①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③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④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⑤体系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⑥v(CO2正)=v(H2O逆)

  • 12、醋酸(CH3COOH)是一种常见的酸,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是制药及其他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
    (1)、常温下,采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醋酸与NaOH溶液反应前后的温度,将40.00 mL 0.50 molL1'醋酸溶液与40.00 mL 0.55 molL1NaOH溶液混合于内筒中,测得反应前后的最大温差是3.0℃,假设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为1.0 gcm3 , 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11

    ①实验过程中采用稍过量NaOH溶液的原因是

    ②请写出醋酸与氢氧化钠稀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③如果用量筒取醋酸溶液时,仰视读数,测得中和反应的反应热ΔH(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④若采用稀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在该装置中进行实验,测得生成1molH2Ol的反应热ΔH=57.30 kJmol1 , 通过计算可以得出:CH3COOHaqCH3COOaq+H+aqΔH=

    (2)、常温下,测得1g纯醋酸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放出14.5 kJ热量,已知甲烷的燃烧热(ΔH)是893 kJmol1 , 则用CO2和甲烷在催化剂作用和加热条件下合成醋酸液体的化学方程式是CH4g+CO2gΔCH3COOHl

    ①在图中画出CH4g+CO2gΔCH3COOHl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图,并标出焓变值

    (3)、若正反应的活化能为a kJmol1 , 则逆反应的活化能为kJmol1(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 13、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填序号)

    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NaOH溶于水;④炽热的炭与水蒸气反应;⑤食物因氧化而腐败;⑥H2O2的分解:⑦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炭;⑧食盐水制取NaCl

    (2)、在2L密闭容器内,800℃时仅发生反应2NOg+O2g2NO2g , 体系中开始仅含有NO和O2nNO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时间/s

    0

    1

    2

    3

    4

    5

    nNO/mol

    0.020

    0.010

    0.007

    0.006

    0.006

    0.006

    ①2s时,生成NO2的物质的量为mol,在第4s时,NO的转化率为

    ②)已知图中曲线分别代表NO、O2NO2浓度变化曲线,则无关曲线为(填字母)。

    (3)、汽车尾气中含有的NO和CO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危害。一种新型催化剂能使NO和CO发生反应2NOg+2COg2CO2g+N2g。已知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可提高该反应速率。为了验证温度、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如表所示:

    实验编号

    T/K

    NO初始浓度/(molL1)

    CO初始浓度/(molL1)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m2g1)

    I

    553

    1.20×103

    5.80×103

    82

    II

    553

    1.20×103

    x

    124

    III

    623

    1.20×103

    5.80×103

    82

    ①表中x=

    ②能验证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规律的是实验(填实验编号)。

    (4)、一种“碘钟实验”是将浓度均为0.01mol的H2O2H2SO4、KI、Na2S2O3溶液及淀粉混合,一定时间后溶液变为蓝色,某小组同学在室温下对该实验原理进行探究,资料:该实验的总反应为H2O2+2S2O32+2H+=S4O62+2H2O

    反应分两步进行,第i步:H2O2+2I+2H+=I2+2H2O , 第ii步:∙∙∙∙∙∙;

    ①第ii步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为探究溶液变蓝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实验I、实验II(溶液浓度均为0.01mol/L)。

    实验序号

    H2O2溶液

    H2SO4溶液

    Na2S2O3溶液

    KI溶液(含淀粉)

    H2O

    变蓝时间

    实验I

    5mL

    4mL

    8mL

    3mL

    0

    30min

    实验II

    5mL

    2mL

    xmL

    3mL

    zmL

    40min

    实验II中,x、z所对应的数值分别是

  • 14、CO用于处理大气污染物N2O的反应过程如图1所示,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2所示(IM表示吸附状态、TS表示过渡状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N2OgCO2g+N2g   ΔH=361.22 kJ⋅mol-1 B、反应①的活化分子百分数大于反应②的活化分子百分数 C、该过程中断裂的共价键与形成的共价键类型不完全相同 D、催化剂吸附过程中会降低体系能量,解吸过程则会增大体系能量
  • 15、如图为可逆反应:As+DgEg   ΔH<0的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情况。试根据图中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3时刻可能采取的措施是减小cD B、t5时刻可能采取的措施是降温 C、t7时刻可能采取的措施是减小压强 D、t5t6时间段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ΔH<0ΔS>0的反应在温度低时不能自发进行 B、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ΔH=57.3kJmol1 , 则含2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的热量等于28.65kJ C、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D、反应NH2HCO3s=NH3g+H2Og+CO2gΔH=+185.57kJmol1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 17、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 ΔH<0 , 下列图示与对应叙述相符合的是

    A.N2g+3H2g2NH3g ΔH=+92kJmol-1

    B. 达到平衡时N2H2的转化率随nH2nN2比值的变化

    C. 正、逆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

    D. 该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

    A、A B、B C、C D、D
  • 18、下列装置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用①装置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B.用②装置测定氢气的生成速率(mL/s)

       

    C.用③装置探究温度对平衡的影响

    D.用④装置探究Fe3+Cu2+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

    A、A B、B C、C D、D
  • 1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了很多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存在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 B、“冰寒于水”,说明相同条件下等质量冰的能量比液态水低 C、刘长卿诗云“水声冰下咽,砂路雪中平”,固态冰转化为液态水为熵增的过程 D、“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涉及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 20、将3D打印制备的固载铜离子陶瓷催化材料,用于化学催化和生物催化一体化技术,以实现化合物Ⅲ的绿色合成,示意图如下(反应条件略)。

    (1)、化合物I的分子式为 , 名称为
    (2)、化合物Ⅱ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化合物Ⅱ的某同分异构体含有苯环,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上只有4组峰,且能够发生银镜反应,其结构简式为
    (3)、关于上述示意图中的相关物质及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
    A、由化合物I到Ⅱ的转化中,有π键的断裂与形成 B、由葡萄糖到葡萄糖酸内酯的转化中,葡萄糖被还原 C、葡萄糖易溶于水,是因为其分子中有多个羟基,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D、由化合物Ⅱ到Ⅲ的转化中,存在C、O原子杂化方式的改变,有手性碳原子形成
    (4)、对化合物Ⅲ,分析预测其可能的化学性质,完成下表。

    序号

    反应试剂、条件

    反应形成的新结构

    反应类型

    取代反应

    (5)、在一定条件下,以原子利用率100%的反应制备HOCHCH32。该反应中:

    ①若反应物之一为非极性分子,则另一反应物为(写结构简式)。

    ②若反应物之一为V形结构分子,则另一反应物为(写结构简式)。

    (6)、以2-溴丙烷为唯一有机原料,合成CH3COOCHCH32。基于你设计的合成路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最后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注明反应条件)。

    ②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写一个即可,注明反应条件)。

上一页 343 344 345 346 34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