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矿井深80m,在井口每隔一定时间自由释放一个小球(下落过程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当第9个小球刚从井口下落时,第1个小球恰好到井底(重力加速度g=10m/s2),则(       )
    A、第1个小球落至井底时的速度为30m/s B、此时第1个小球与第2个小球相距45m C、相邻两个小球下落的时间间隔是0.4s D、第1、2小球都在空中时,第1个小球相对第2个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 2、如图所示,真空中电荷量分别为+QQ的两个点电荷相距为r,A、B为它们水平连线上两点(其中B为中点),C为连线中垂线上的一点。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这两个点电荷间的库仑力大小为+Q在B点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为。它们在A点的合场强方向为(选填“水平向左”、“水平向右”、“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从B点到C点电场强度逐渐(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3、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向心力大小的表达式”实验,所用向心力演示器如图(a)所示,待选小球是质量均为2m的球1、球2和质量为m的球3,标尺1和2可以显示出两球所受向心力的大小。图(b)是演示器部分原理示意图,其中皮带轮①、④的半径相同,轮②的半径是轮①的1.6倍,轮③的半径是轮①的2倍,轮⑤的半径是轮④的0.8倍,轮⑥的半径是轮④的0.5倍;两转臂上黑白格的长度相等;A、B、C为三根固定在转臂上的挡板可与转臂上做圆周运动的实验球产生挤压,从而提供向心力。

    (1)、在探究向心力F的大小与质量m、角速度ω和半径r之间的关系时我们主要用到了物理学中的(  )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演绎法
    (2)、若两个钢球的质量和运动半径相等,图中标尺上黑白相间的等分格显示出A、C位置两钢球所受向心力的比值为1:4,则塔轮1和塔轮2转动的角速度之比为
    (3)、利用此装置探究向心力与角速度之间的关系,某同学测出数据后作图,为了能简单明了地观察出向心力与角速度的关系,最适合做的图像是(  )
    A、F1ω B、Fω C、Fω D、Fω2
    (4)、若将球1、2分别放在挡板B、C位置,将皮带与轮①和轮④相连则是在研究向心力的大小F与          的关系。
    A、转动半径r B、质量m C、角速度ω D、线速度v
    (5)、若将球1、3分别放在挡板B、C位置,转动手柄时标尺1和标尺2示数的比值为1:4,则可判断与皮带连接的变速塔轮为(  )
    A、①和④ B、②和⑤ C、③和⑥ D、③和④
  • 4、2023年,我国正式开启载人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作为首发航天器,天舟六号也是改进型天舟货运飞船的首发船,承担着空间站物资保障、在轨支持和空间科学试验的任务。如图为5月11日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向距地约400千米的中国空间站组合体靠拢的画面,下列关于天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天舟六号的发射速度大于7.9km/s B、中国空间站组合体的运行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C、中国空间站组合体的运行周期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周期 D、天舟六号与空间站组合体对接后运动的加速度大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
  • 5、如图所示,小球在竖直光滑圆轨道的最低点获得一初速沿轨道内侧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取圆轨道的最低点重力势能为零。关于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的机械能E、重力势能Ep和动能Ek的大小关系,可能正确的是(       )

       

    A、Ek=Ep B、Ek=15Ep C、E=Ep D、E=34Ep
  • 6、2023年中国高中篮球联赛,台州临海回浦中学男篮战胜清华附中夺得全国总冠军。如图为运动员将质量为m的篮球从离地面h高处以初速度v0斜向上抛出并投中篮框。以地面为零势能面,不计空气阻力及篮球转动影响,当篮球刚要入框时,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重力势能为mgh B、动能为12mv02 C、机械能为mgh+12mv02 D、重力的功率为mgv0
  • 7、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被火星捕获,经过系列变轨后从“调相轨道”进入“停泊轨道”,为着陆火星做准备。如图所示,阴影部分为探测器在“调相轨道”和“停泊轨道”上绕火星运行时与火星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S1和S2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两阴影部分的面积S1和S2相等 B、探测器在P点的加速度大于在Q点的加速度 C、探测器从“调相轨道”进入“停泊轨道”探测器周期变大 D、探测器从“调相轨道”进入“停泊轨道”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 8、如图所示,人在岸上拉船,已知船的质量为m,水的阻力恒为f,当轻绳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时,船的速度为v,此时人的拉力大小为F,则(  )

    A、人拉绳行走的速度为vsinθ B、人拉绳行走的速度为vcosθ C、船的加速度为Fcosθfm D、船的加速度为Ffm
  • 9、如图所示,可视为质点、质量为1.5kg的物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用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为6N的恒力F作用在物块上,物块运动了3m时撤去恒力F,物块继续运动了6m后静止。对于物块从开始运动到最终静止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3N B、该过程中摩擦力对物块做的功为18J C、该过程中合力对物块做的功为18J D、该过程中物块的最大速度为26m/s
  • 10、如图所示,空间O点有一正点电荷,电荷量为Q,它在P点产生的场强大小为E,则下图中能正确描述E、Q关系的是(  )

       

    A、    B、    C、    D、   
  • 11、诗句“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中的“辘轳”是一种井上汲水的起重装置,由辘轳头、支架、井绳、水斗等部分构成,如图甲所示。图乙为古代辘轳的工作原理简化图,某位物理老师用电动机改装辘轳后实现了取水自动化,已知电动辘轳将总质量为m=10kg的水桶竖直吊起的过程中,重物由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1m/s2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匀加速提升,当电动辘轳输出功率达到其允许的最大值200W时,保持该功率直到水桶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额外功,忽略辘轳的质量以及所有摩擦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 求:

    (1)、水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2)、电动机在第1s末的输出功率;
    (3)、若电动辘轳保持最大输出功率不变让水桶从静止开始做加速运动,4s后水桶已达到最大速度,求4s内水桶上升的高度。
  • 12、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2m、2m、3m,其中物体B和C通过轻绳连在一起,物体A和B通过跨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连在一起,物体A与轻弹簧上端连在一起,轻弹箒下端固定在地面上,初始时三个物体均保持静止(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初始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B、剪断A、B间轻绳后瞬间物体B、C间轻绳拉力为3mg C、剪断B、C间轻绳后瞬间物体A的加速度为g2 D、剪断B、C间轻绳后瞬间物体A、B间轻绳拉力为7mg2
  • 13、如图所示,AB为水平轨道,A、B间距离s=1.25m , BCD是半径为R=0.40m的竖直半圆形轨道,B为圆轨道的最低点,D为轨道的最高点。有一小物块质量为m=1.0kg , 小物块在F=10N的水平力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到达B点时撤去力F,物块恰好可以通过最高点,不计空气阻力以及物块与水平轨道的摩擦。g取10m/s2 , 求:

    (1)、小物块通过B点瞬间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小物块通过D点后,再一次落回到水平轨道AB上,落点和B点之间的距离大小;
    (3)、小物块由B点运动到D点过程中,阻力所做的功。
  • 14、2022年7月24日,问天实验舱成功发射。问天实验舱配置了多种实验柜用来开展太空实验。其中,变重力科学实验柜为科学实验提供0.01g~2g(零重力到两倍重力范围)高精度模拟的重力环境,支持开展微重力、模拟月球重力、火星重力等不同重力水平下的科学研究。如图所示,变重力实验柜的主要装置是两套900毫米直径的离心机。离心机旋转的过程中,由于惯性,实验载荷会有一个向外飞出的趋势,对容器壁产生压力,就像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挤压地面一样。因此,这个压力的大小可以体现“模拟重力”的大小。根据上面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样品的质量越大,“模拟重力加速度”越大 B、离心机的转速变为原来的2倍,同一位置的“模拟重力加速度”变为原来的4倍 C、实验样品所受“模拟重力”的方向指向离心机转轴中心 D、为防止两台离心机转动时对空间站的影响,两台离心机应按相反方向转动
  • 15、如图所示,质量M=10kg、上表面光滑的足够长的木板在F=5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以初速度v0=5m/s沿水平地面向右匀速运动,现有足够多的小铁块,它们的质量均为m=1kg , 将一铁块无初速地放在木板的最右端,当木板运动了L=1m时,又无初速地在木板的最右端放上第2块铁块,此后只要木板运动了L就在木板的最右端无初速地放一铁块(g取10m/s2).试求:

    (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第1块铁块放上后,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3)第1块铁块放上后,木板运动L时的速度v1

    (4)最终木板上所放铁块的个数n。

  • 16、如图所示,斜面体C静置于水平地面上,物块A悬挂在绳OP、OQ的结点O处,OP水平,OQ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3°且跨过轻质光滑定滑轮与斜面体C上质量为mB=1.5kg的物块B相连,斜面体C的质量mC=1kg , 倾角为53°,B与C之间、C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3。改变物块A的质量,使A、B、C始终保持静止,设滑动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力相等,g取10m/s2sin53°=0.8cos53°=0.6 , 则:

    (1)、当B与C之间的摩擦力恰好为零时,求绳OQ的拉力大小;
    (2)、当A的质量mA=0.6kg时,求物块B受到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3)、求物块A质量的最大值。
  • 17、如图所示,有两条不计电阻的平行光滑金属导轨MQNM'Q'N' , 导轨间距L=1m,其中MQM'Q'段倾斜放置,倾斜角θ=37°MQ=M'Q'=6mQNQ'N'段水平放置,两段之间通过一小段(大小可忽略)光滑圆弧绝缘材料平滑相连,在倾斜导轨左端连接一电容C=1F的电容器,在N和N'两端与R=0.1Ω的电阻器相连,在倾斜导轨MQM'Q'区域内加有垂直于倾斜导轨平面向下的匀强磁场B1=1T , 在水平导轨的DD'E'E区域内加有垂直水平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B2=0.4TDD'EE'均与导轨垂直,且DE=D'E'=L=1mcdef是质量为M=3kg、各边长度均为L的开口向左的U形金属框,已知其de边电阻为R=0.1Ω,其余各段电阻可忽略不计,开始时紧挨导轨静置于DD'E'E左侧外,一不计电阻的质量为m=1kg的金属棒a紧贴MM'从静止释放,使其向下滑行,越过QQ'后与U形金属框发生碰撞,碰后粘在一起形成一个正方形导体框沿导轨穿过磁场B2区域。不计一切摩擦,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 求:

    (1)金属棒a在倾斜导轨下滑的加速度大小;

    (2)de边刚进入磁场B2区域时的速度大小;

    (3)整个过程中电阻器R上产生的焦耳热。

  • 18、如图所示,内壁光滑的管道竖直放置,其圆形轨道部分半径R=0.6m , 管道左侧放有弹射装置,被弹出的物块可平滑进入管道,管道右端出口D水平,且与圆心O等高,出口D的右侧接长木板,长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长木板质量M=0.1kg。质量为m=0.1kg的物块甲通过弹射装置获得初动能,已知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弹簧形变量的平方成正比,当弹射器中的弹簧压缩量为d时,物块刚好运动到与圆心O等高的C处。当弹射器中的弹簧压缩量为2d时,物块刚好能滑到长木板的最右端,管道内径远小于圆形轨道半径,物块大小略小于管的内径,物块可视为质点,空气阻力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g10m/s2 , 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4。求:

    (1)物块运动到长木板左端时的速度大小;

    (2)若长木板与水平面间光滑,求长木板的长度;物块和长木板之间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为多少;

    (3)若长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 , 求长木板的长度又是多长。

  • 19、实验室有一块一侧有反光涂层的矩形玻璃砖,它的长宽比为2:1 , 某同学用激光笔测量该玻璃砖的折射率。由于缺少标准测量工具,该同学将纸张裁成和玻璃砖一样大,通过对折产生折痕对纸张进行等分,将纸张变为测量工具。

    (1)、用纸张折痕确定法线,调整激光笔的位置如图所示,AO为入射光线,光线通过玻璃砖从B点射出,可知玻璃砖的折射率为n=(可用分数、小数及根号表示);
    (2)、在本实验中,下列方法最能有效减小实验误差的是             (单选,填字母)。
    A、仅适当增大光线的入射角 B、仅适当减小光线的入射角 C、仅适当增加纸张的等分折痕 D、仅适当减少纸张的等分折痕
  • 20、某种花卉喜光,但阳光太强时易受损伤。某兴趣小组决定制作简易光强报警器,以便在光照过强时提醒花农。该实验用到的主要器材如下:学生电源、多用电表、数字电压表0~20V、数字电流表0~20mA、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50Ω,1.5A)、白炽灯、可调电阻R10~50、发光二极管LED、光敏电阻RGNPN型三极管VT、开关和若干导线等。
    (1)、判断发光二极管的极性使用多用电表的“×10k”欧姆挡测量二极管的电阻。如图1所示,当黑表笔与接线端M接触、红表笔与接线端N接触时,多用电表指针位于表盘中a位置(见图2);对调红、黑表笔后指针位于表盘中b位置(见图(2),由此判断M端为二极管的(填“正极”或“负极”)。

    (2)、研究光敏电阻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伏安特性

    ①采用图3中的器材进行实验,部分实物连接已完成。要求闭合开关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从0开始。导线L1L2L3的另一端应分别连接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以上三空选填接线柱标号“A”“B”“C”或“D”)。

    ②图4为不同光照强度下得到的光敏电阻伏安特性图3曲线,图中曲线Ⅰ、Ⅱ和Ⅲ对应光敏电阻受到的光照由弱到强。由图像可知,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其表面受到光照的增强而(填“增大”或“减小”)。

    (3)、组装光强报警器电路并测试其功能图5为利用光敏电阻、发光二极管、三极管(当b、e间电压达到一定程度后,三极管被导通)等元件设计的电路。组装好光强报警器后,在测试过程中发现,当照射到光敏电阻表面的光强达到报警值时,发光二极管并不发光,为使报警器正常工作,应(填“增大”或“减小”)可调电阻R1的阻值,直至发光二极管发光。

上一页 986 987 988 989 99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