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带电粒子在电场中仅受电场力作用,做初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取该直线为x轴,起始点O为坐标原点,其电势能Ep与位移x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图像中合理的是(  )

    A、 B、 C、 D、
  • 2、在做α粒子散射实验时,将带电+q的α粒子以初速度v0射向带电为+Q的金原子核,由于库仑力影响,α粒子做曲线运动,在P点时与金原子核有最小距离,已知金原子核始终固定不动,则(  )

    A、在P点时α粒子具有最大的加速度 B、在P点时α粒子具有最大的速度 C、在P点时库仑力的功率最大 D、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库仑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 3、如图所示,用与竖直方向成θ角(θ<45°)的倾斜绝缘轻绳和绝缘竖直墙壁上可上下移动的带电小球b共同固定一个带正电小球a,小球a与小球b在同一水平线上,小球b对小球a的作用力为F1。现将小球b沿绝缘竖直墙壁竖直平面向上移动一定距离并调整小球b的电荷量,使小球a、b连线与水平方向成θ角且保持小球a在原位置不动,此时小球b对小球a的作用力为F2 , 则(  )

       

    A、F1<F2 B、应减小小球b的电荷量 C、轻绳a上的拉力始终大于球的重力 D、轻绳a上的拉力变为原来的F22F12
  • 4、“通草球”是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茎髓。秋天取茎,放置干燥处晾干,将其茎髓制成小球。这种小球密度很小,且绝缘,过去常用来做静电实验。现在这种东西较少见,一般中药店里有售。在图中,两个通草球甲和乙悬挂在支架上,彼此吸引。关于该现象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小球一定带了电 B、乙小球一定带了电 C、两个小球中有一个可能不带电 D、甲、乙小球可能带有同种电荷
  • 5、M和N是两个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M带正电荷且所带电荷量为1.6×1010C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N转移到M B、N在摩擦后一定带负电荷且所带电荷量为1.6×1010C C、M在摩擦过程中失去1.6×1010个电子 D、元电荷就是电子,元电荷数值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
  • 6、小黄在暑假旅游坐飞机时发现飞机尾翼尖端处有些很细的针,如图所示。这些细针的功能最有可能的是(       )

    A、扰乱空气流 B、发射与地面飞机场联系的电磁波 C、预防雷电击中高空飞行的飞机 D、释放飞机高速飞行与空气摩擦时产生的静电
  • 7、在空气潮湿的情况下,已带正电的验电器金属箔片张角不断减小,在这个过程中(  )
    A、验电器上的电子数不断增加 B、验电器上的电子数不断减少 C、验电器上的电子数保持不变 D、验电器上的质子数不断减少
  • 8、静电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我国早在西汉末年已有对静电现象的记载,《春秋纬·考异邮》中有“玳瑁吸”之说,但下列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  )
    A、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吸起纸屑 B、带电小球移至不带电金属附近,两者相互吸引 C、通电导线在靠近指南针时指南针有时会发生偏转 D、从干燥的地毯上走过,手碰到金属把手时有被电击的感觉
  • 9、如图所示,水平绝缘光滑轨道AB的B端与处于竖直平面内的四分之一圆弧形粗糙绝缘轨道BC平滑连接,圆弧的半径R=0.4m。在轨道所在空间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E=1.0×104N/C现有质量m=0.1kg的带电体(可视为质点)放在水平轨道上A点处,AB两点距离x=1.0m , 由于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带电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当运动到圆弧形轨道的C端时,速度恰好为零,已知带电体所带电荷量q=8.0×105C,取g=10m/s2 , 求:

    (1)带电体在水平轨道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及运动到B端时的速度的大小;

    (2)带电体运动到圆弧形轨道的B端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大小;

    (3)AC两点之间的电势差和A到C过程中发热量。

  • 10、如图甲所示,电荷量为q=1×10-4C的带正电的小物块置于绝缘水平面上,所在空间存在方向沿水平向右的电场,电场强度E的大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物块运动速度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前2s内电场力做的功;

    (2)物块的质量;

    (3)物块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

  • 11、如图所示,A球用水平细绳(绷直)悬挂,现在A球的右边放置一个B球,使A球向左偏转了53°。待A球静置后,小明发现A球与B球处于同一条水平线上。已知A球的质量为m,B球的带电量为q,AB之间的距离为r,sin37°=0.6,cos37°=0.8,静电力常量为k。回答下列有关小题:

    (1)若B球带负电,判断A球的电性并说明理由;

    (2)求细绳的拉力及A球所带的电荷量;

    (3)若此时剪短细绳,球剪断瞬间A球的合加速度。

  • 12、在“探究两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带正电的小球A置于可移动且可调整高度的绝缘底座上,带正电的小球B用绝缘丝线悬挂于玻璃棒的O点。实验过程中两带电小球在各自位置均可视作点电荷,重力加速度大小已知。

    (1)、实验过程中,小球A、B在同一水平线上,为测出小球B受到的库仑力大小,需要测量的一组物理量是(  )
    A、小球B的质量,小球B的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 B、小球B的质量,小球B的悬线长度 C、小球A、B的质量,小球A、B之间的距离
    (2)、某次实验时,使小球A、B在同一水平线上且测得小球B静止时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保持小球A、B的电荷量不变,移动小球A后,调整小球A的高度,确保两小球始终在同一水平线上,小球B静止时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则移动前后小球A、B之间的距离之比为
  • 13、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A、B、C三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A带正电,B带负电,C不带电,A、B带电量的绝对值均为Q,B、C两个小球用绝缘细绳连接在一起,当用外力F拉着A球向右运动时,B、C也跟着A球一起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三个小球保持相对静止共同运动,其中静电力常量为k,则(  )

    A、B、C间绳的拉力大小为23F B、B、C间绳的拉力大小为13F C、A、B两球间距为3kQ22F D、A、B两球间距为3kQ2F
  • 14、某静电场的电场线如图中实线所示,虚线是某个带电粒子仅在静电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粒子一定带正电荷 B、粒子在M点的加速度小于它在N点的加速度 C、粒子在M点的动能大于它在N点的动能 D、粒子一定是从M点运动到N点
  • 15、如图是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E及所受电场力F与放在该点处的试探电荷所带电荷量q之间的函数关系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是电荷量的基本单位,其大小为1C B、点电荷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最小带电体 C、物体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 D、摩擦起电使原本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了电子和质子
  • 17、有三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B、C,A所带电荷量为+7Q,B所带电荷量为-Q,C不带电。将A、B固定起来,然后让C反复与A、B接触,最后移去C,A、B间的相互作用力变为原来的(  )
    A、17 B、27 C、47 D、57
  • 18、南平建瓯的挑幡技艺迄今已有300余年历史,有“华夏绝艺”的美称。如图所示,挑幡表演者顶着一根外表涂有朱红油漆、顶部顺杆悬挂绵幡的毛竹,从半蹲状态到直立状态,此过程中毛竹经历由静止开始加速和减速到速度为零的两个阶段,两阶段均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且减速阶段加速度大小为加速阶段加速度大小的两倍。已知毛竹上升过程总时间为t , 上升高度为h , 毛竹和绵幡的总质量为m ,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不计空气阻力。求毛竹上升过程中:

    (1)、最大速度vm的大小;
    (2)、匀加速阶段加速度a的大小;
    (3)、匀减速阶段对表演者的压力FN的大小。
  • 19、我国某农村用潜水泵抽取地下水进行农田灌溉,潜水泵由电动机、水泵、输水钢管组成。勘测得知当地地下水源距离地表8m深,因此安装潜水泵时需要将一根输水钢管竖直打入地底下与地下水源连通。水泵出水口离水平地面高度为0.8m,水流由出水口水平喷出时的速度为5m/s,每秒出水量为4kg。水泵由电动机带动,电动机正常工作时,功率为550W,输入电压为220V。不计电动机的摩擦损耗,电动机的输出功率等于水泵所需要的输入功率,已知水泵的抽水效率(水泵的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为80%,(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忽略其他能量损失,求:

    (1)、每秒钟水泵对水做的功;
    (2)、水泵的输入功率;
    (3)、电动机线圈的电阻。
  • 20、我国大部分电器的额定电压是220V。
    (1)、一台电动机的线圈电阻R1=0.2Ω,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I1=20A,求每秒电流所做的功以及线圈上每秒内产生的热量。
    (2)、电饭煲正常工作时的电流I2=5A,其发热盘的电阻R2=40Ω,求电饭煲每秒产生的热量和消耗的电能。
上一页 845 846 847 848 84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