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机场等强噪声环境下佩戴降噪耳机可以保护人们的健康.降噪耳机内设有麦克风,用来收集周围环境中的噪声信号,耳机的处理器能够预测下一时刻噪声的情况,并产生相应的抵消声波,再由耳机放出,可以有效降低噪音,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降低噪音的原理是利用了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B、噪声声波与反噪声波叠加会产生振动加强点与振动减弱点相间的稳定干涉波形 C、噪声声波与反噪声波相位相反 D、若耳机的处理器出现问题,产生的反噪信号发生变化,有可能会听到更强的噪声
  • 2、《天工开物》中记载了一种舂(chōng)米装置,曾在农村广泛应用,如图所示.某次操作时,人将谷物倒入石臼内,然后通过杆杠的运作,把质量为10kg的碓抬高20cm后从静止释放,碓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打在石臼内,碓的下落过程可简化为自由落体.设碓与谷物作用0.05s后静止,从而将谷物碾磨成米粒.取g=10m/s2 , 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碓向下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约为20m/s B、碓从释放到静止的过程中,合外力冲量向下 C、碓与谷物相互作用中,碓和谷物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D、碓与谷物相互作用中,碓对谷物的平均作用力约为500N
  • 3、在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将无限远处的电势规定为零时,距离该点电荷r处的电势为kQr , 其中k为静电力常量,多个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每个点电荷单独在该点的电势的代数和。电荷量分别为Q1Q2的两个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的等势线如图中曲线所示(图中数字的单位是伏特),则(  )

    A、Q1<0Q1Q2=2 B、Q1<0Q1Q2=4 C、Q1>0Q1Q2=2 D、Q1>0Q1Q2=4
  • 4、如图所示为电容式话筒的简化示意图,振膜与基板组成电容器。声波引起振膜的震动,会改变振膜和固定基板之间的距离,从而把声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声波使振膜向右运动时,振膜和基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 B、当声波使振膜向右运动时,电容器的电压不变 C、当声波使振膜向左运动时,电容器的电容不变 D、当声波使振膜向左运动时,电容器的电量不变
  • 5、太阳光通过云层时,经冰晶的折射或反射会形成日晕现象.如图所示为一束太阳光射到截面为六角形的冰晶上发生折射的光路图,ab为其折射出的光线中两种单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光在冰晶中传播时,b光的速度较大 B、从同种玻璃中射入空气发生全反射时,b光的临界角较大 C、用同一装置做双缝干涉实验,b光的条纹间距比a光的窄 D、遇到同样的障碍物,b光比a光更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 6、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输电技术之一.特高压电网的强电流会在周围空间产生很强的磁场.两根等高、相互平行的水平特高压直流输电线分别通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流,从上往下观察的示意图如图所示.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且与两根输电线等高并垂直,b点位于两根输电线间的中点,ac两点与b点距离相等,d点位于b点正下方.P为与两根导线同平面的圆形线圈,圆心位置处于b点.不考虑其他磁场的影响,则(  )

    A、a点的磁感应强度与c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b点的磁感应强度为0 C、将线圈P向下平移到圆心与d点重合位置,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为0 D、d点的磁感应强度方向竖直向下
  • 7、荡秋千是深受小朋友喜欢的游乐活动。如图所示,秋千由坐板和绳构成,人在秋千上小幅度摆动时可以简化为单摆模型,人和坐板可视为“摆球”,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摆球”所受重力和绳的拉力的合力提供“摆球”做简谐运动的回复力 B、远离最低点运动的过程中,“摆球”的回复力逐渐增大 C、经过最低点时“摆球”处于平衡状态 D、“摆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则经过半个周期“摆球”相对最低点的位移最大
  • 8、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紧密联系生活的学科.图是教材中出现的插图,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若在ab两端接上大小和方向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则接在cd端的电流表指针将会发生偏转 B、图乙中,使用微波炉加热食物,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微波具有可连续变化的能量 C、图丙中,奥斯特利用该实验装置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D、图丁中,用酒精灯加热金属电阻丝,发现小灯泡变亮
  • 9、如图所示,地面上固定一倾角θ=37°的斜面,紧靠斜面依次排放陃块完全相同的木板A、B,长度均为l=2m , 厚度不计,质量均为m,木板上表面与斜面底端平滑连接。现有一质量为m的滑块(可视为质点)从斜面上某处静止释放,已知滑块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0=0.125 , 滑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μ1 , 木板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μ2=0.2 ,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sin37°=0.6cos37°=0.8g=10m/s2。求:

    (1)、若滑块从离地面高h0=1.5m处静止滑下,求滑块到达轨道末端时的速度v0的大小;
    (2)、若滑块滑上木板A时,木板不动,而滑上木板B时,木板B开始滑动,求μ1应满足的条件;
    (3)、若滑块从离地面高h0=1.5m处静止滑下,且μ1=0.8 , 则滑块从释放到最终停止需要多久;
    (4)、若μ1=0.5 , 为使滑块能停在B上,滑块由静止下滑的高度h应满足什么条件。
  • 10、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滑块静止在足够大的粗糙水平转盘上,一根长为L的细线一端连接在滑块上,另一端连接在圆盘竖直转轴上的A点,细线刚好伸直时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 , 重力加速度为g,使转盘绕转轴在水平面内转动,并缓慢增大转动的角速度,滑块与转盘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6,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当ω为多少时,绳子恰好有拉力;
    (2)、当ω为多少时,滑块恰好与转盘脱离;
    (3)、当ω=5g3L时,细线恰好断裂,滑块在圆盘上的落点与转轴的距离为多少。
  • 11、如图所示,倾角α=30°的粗糙斜面固定于水平面上,物块b悬挂于水平绳DO和CO的结点处,轻绳的OC段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60° , 且绕过光滑定滑轮与物块a连接于E点,若轻绳OCE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N,重力加速度g=10m/s2 ,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b均处于静止状态,求:

    (1)、物块b的质量最大为多少,此时绳子OD上的拉力为多大;
    (2)、当物块b的质量最大时,若物块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4 , 要使物块a静止在斜面上,物块a的质量ma满足什么条件?
  • 12、如图所示,某司机驾车(可视为质点)沿着城市道路以54km/h的速度直线行驶,行驶路线与斑马线中线交于M点,车辆距马路边沿3m,当汽车距离M点18.5m时,司机发现一行人欲从路边出发沿斑马线中央通过人行横道,已知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 , 若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0.4s,反应后司机立刻采取制动措施,求:

    (1)、从司机看见行人到最终刹停汽车通过的距离;
    (2)、行人与司机同时发现对方,行人在反应后立刻沿斑马线中线从静止开始匀加速跑向对面,若行人的反应时间与司机相同,要想先于汽车通过M点,行人的加速度至少为多少。
  • 13、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

    (1)、(多选)在此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斜槽轨道的摩擦力应尽可能小 B、每次需从斜槽上的相同位置释放小球 C、移动挡板时,每次移动的距离需相同 D、斜橧末端应调节至水平
    (2)、图乙中OQ是某同学通过实验得到的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以O点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竖直方向为y轴建立坐标系。取xA:xB:xC:xD=1:2:3:4 , 若xCxB=30cmyByA=60cmyCyB=100cm , 取g=10m/s2 , 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v=m/s;抛出点与B的竖直距离为m(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若想利用稳定的细水柱显示平抛运动的轨迹,下图中最合适的装置是__________。
    A、 B、 C、
  • 14、

    Ⅰ.A同学利用图印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关于平衡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平衡摩擦力是为了使细绳的拉力等于盘和砝码的重力
    B. 平衡摩擦力时,小车前端应当用细线悬挂托盘,但托盘中不放砝码
    C. 改变小车的质量时,应重新进行平衡摩擦力的操作
    D. 正确操作后启动打点计时器,轻推小车,若纸带上打出的点迹均匀,则摩擦力平衡完全

    (2)图丙为A同学在正确操作后得到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Hz,纸带上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Ⅱ.B同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实验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挂上托盘和砝码,改变木板的倾角,使质量为M的小车拖着纸带沿木板匀速下滑;

    ②取下托盘和砝码,测出其总质量为m,让小车沿木板下滑,测出加速度a;

    ③改变砝码质量和水板倾角,多次测量,通过作图可得到aF的关系。

    (3)实验中小车在沿斜面下滑时受到的合力F________mg(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该实验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mM

  • 15、如图所示,为皮带传输装置示意图的一部分,传送带与水平地面的倾角θ=37° , A、B两端相距4m,质量为m=10kg的物体以v0=5.0m/s的速度沿AB方向从A端滑上传送带,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均为0.5,g取10m/s2sin37°=0.6cos37°=0.8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开始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可能为2m/s2 B、若传送带不转动,物体沿传送带上滑的最大距离是2.25m C、若传送带逆时针运转的速度v=4.0m/s , 物体沿传送带上滑的最大距离是1.25m D、若传送带顺时针运转的速度可以调节,则物体从A点到达B点所需的最短时间是1s
  • 16、在物理学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中,科学家们运用了许多研究方法与思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应用了理想模型的思想 B、利用速度-时间图像的面积得到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运用了微元的思想 C、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了理想实验法 D、在“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关系”时用了等效替代法
  • 17、如图所示,某次空中投弹的军事演习中,战斗机以恒定速度v0沿水平方向飞行,先后释放1和2两颗炸弹,分别击中倾角为θ的山坡上的A点和B点,释放两颗炸弹的时间间隔为Δt1 , 此过程中飞机飞行的距离为s1;先后击中A、B的时间间隔为Δt2 , A、B两点间水平距离为s2 , 炸弹1到达山坡的A点时位移垂直斜面,炸弹2垂直击中山坡的B点。不计空气阻力,下列正确的是(  )

    A、s2=v0Δt2 B、炸弹1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为v0gtanθ C、炸弹2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为v0tanθg D、增大v0 , 其余条件均不变,Δt1Δt2的差值变小
  • 18、如图所示,一圆环竖直放置,圆心为O,从圆上一点A引三条倾角不同的光滑轨道AB、AC、AD到圆周上,已知C为圆环最低点,D为C附近一点,现将小球从A点分别沿AB、AC、AD三个斜面静止释放,设小球到达圆周上的速率分别为v1v2v3 , 经历的时间分别为t1t2t3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1=v2=v3 B、v1<v2<v3 C、t1>t2>t3 D、t1=t2=t3
  • 19、如图所示,用等长的轻质细线将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A、B、C悬挂在天花板上。现对小球A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力,对小球C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力,两个力大小均为F,最后达到平衡状态。下列表示平衡状态的图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 20、如图所示,一不可伸长的轻绳两端固定在晾衣杆的A、B两点。衣服通过衣架的光滑挂钩挂在轻绳上,同时衣服受到水平向右的恒定风力F,平衡后将结点B缓慢上移,绳子中的拉力将(  )

    A、逐渐变小 B、逐渐变大 C、先变大后变小 D、保持不变
上一页 99 100 101 102 10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