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惠州市2017年高考物理一调试卷
- 广东省阳江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期末模拟试卷
- 广东省珠海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b卷)
- 广东省惠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嘉兴市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辽宁省沈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江西省赣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b卷)
- 2016-2017学年广东省肇庆市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
1、汽车A和汽车B(均可视为质点)在平直的公路沿两条平行车道同向行驶,A车在后(如图甲所示)。以某时刻作为计时起点,此时两车相距。汽车A运动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汽车B运动的图像如图丙所示.
(1)、A车追上B前,什么时候两车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少?(2)、若时刻,A车紧急制动(制动后做匀变速运动),要使A车追不上B车,则A车的加速度至少多大? -
2、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和的两物块叠放在一起,用细线跨过定滑轮相连,不计滑轮摩擦,细线都呈水平状态。已知与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 , 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在上匀速向右运动时,求:
(1)、所受摩擦力;(2)、所受地面施加的摩擦力;(3)、水平拉力F为多大? -
3、近几年来景德镇旅游市场火热,瓷宫以其新奇创意和靓丽外形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打卡,成为新晋网红旅游景点。其由6万余件瓷器凝聚一起,瓷宫地面有一副由瓷片拼成的中国古代太极图,其可简化为半径为R的圆,中央S部分是两个直径为R的半圆,BD、CA分别为西东、南北指向。若游客从A点出发沿曲线ABCOADC行进,则当他走到D点时,他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是多少?位移的方向是什么?

-
4、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其长度的关系”的实验。(1)、某次在弹簧下端挂上钩码后,弹簧下端处的指针在刻度尺上的指示情况如图乙所示,此时刻度尺的读数x=cm。
(2)、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丙的坐标纸上已描出了多次测量的弹簧所受弹力大小F跟弹簧长度x之间的函数关系点,请作出F-x图线。(3)、根据所作出的图线,可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N/m。 -
5、(1)、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操作,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连接小车与钩码的细线必须与轨道平行 B、要在小车到达定滑轮之前使小车停止运动 C、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后再释放小车 D、轨道所在桌面一定要水平(2)、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电磁式打点计时器则所用电源为。(选填“交流电源”或“直流电源”)(3)、打点计时器打下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频率为50Hz,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打点未画出,由纸带上的数据可知,打E点时物体的速度v=;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若打点计时器的实际工作频率高于50Hz,则所测量的物体运动加速度实际物体运动加速度(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
6、甲、乙两个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甲做匀速运动,乙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它们的位置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当时,甲、乙相距最远,AB是乙的图线与t轴交点的切线,则( )
A、甲、乙间的最远距离是18m B、乙的加速度大小是 C、在时,甲、乙相遇 D、 -
7、如图,在足够高的空间内,小球位于空心管的正上方h处,空心管长为L,小球球心与管的轴线重合,并在竖直线上,小球的直径小于管的内径,小球可以无障碍穿过空心管,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者均无初速度同时释放,小球在空中不能穿过管 B、两者同时释放,小球具有竖直向下的初速度 , 管无初速度,则小球一定能穿过管,且穿过管的时间与当地重力加速度无关 C、先让小球自由下落,当小球落至空心管上边缘时,无初速释放空心管。则小球一定能穿过管,且穿过管的时间与当地重力加速度无关 D、两者均无初速度释放,但小球提前了时间释放,则小球一定能穿过管,且穿过管的时间与当地重力加速度无关 -
8、如图所示,皮带运输机可以把物体匀速送往高处,也可以把物体从高处匀速送往地面,这两种情况下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 )
A、运往高处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沿皮带向上 B、运往高处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沿皮带向下 C、运往地面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沿皮带向上 D、运往地面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沿皮带向下 -
9、某下列图中各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图中画出了小球A所受弹力的情况,正确的是( )A、
B、
C、
D、
-
10、关于弹力的说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互相接触,就有弹力的相互作用 B、放在桌面上的木块受到桌面对它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C、由胡克定律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力成正比,与形变量成反比 D、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都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绳的拉力沿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
11、小明同学站在电梯底板上,利用速度传感器研究电梯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的v-t图象是计算机显示的电梯在某段时间内速度变化的情况(选向上为正方向),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5s时间内电梯匀速上升 B、在10s末电梯上升到最高点 C、在10s~20s内,电梯减速下降 D、在10s~20s内与0~5s内,电梯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
12、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状态与加速度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速度越大其加速度就越大 B、物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时可能做加速运动 C、物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一定做加速运动 D、根据加速度定义式可知,与成正比,与成反比
-
13、第33届夏季奥运会中我省运动员在巴黎取得优异成绩,特别是景德镇籍18岁小将程玉洁与队友团结协作,获得女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项目的铜牌,并打破亚洲纪录!在体育比赛中有些项目可以将运动员视为质点,有些则不能。下列项目中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的是( )A、
平衡木
B、
马拉松
C、
跳水
D、
双杠
-
14、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斜面体固定在水平面上,一横截面半径为R的半圆柱体丙放在水平面上,可视为质点的光滑小球乙质量 , 用轻绳拴接置于半圆柱体上;物块甲用轻绳拴接放在斜面体上且轻绳与斜面平行,拴接小球乙与拴接物块甲的轻绳与竖直的轻绳系于O点,且O点位于半圆柱体圆心的正上方。已知O点到水平面的高度为2R,拴接小球乙的轻绳长度为 , 物块甲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 整个装置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取重力加速度 ,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结果可用分式、根式表示)
(1)、拴接小球乙的轻绳拉力的大小;(2)、半圆柱体丙受到水平地面摩擦力的大小;(3)、物块甲质量的取值范围。 -
15、斜面ABC中AB段粗糙,BC段光滑,如图甲所示。质量为1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以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滑行,到达C处速度恰好为零。物块在AB段的加速度是BC段加速度的两倍,其上滑过程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未知),重力加速度g取。则根据上述条件,下列可以求得的是( )
A、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B、斜面的倾角 C、斜面AB段的长度 D、物块沿斜面向下滑行通过AB段的加速度 -
16、利用智能手机的加速度传感器可直观显示手机的加速度情况。用手掌托着手机,打开加速度传感器后,手掌从静止开始上下运动。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测得手机在竖直方向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手机( )
A、在时刻速度最大 B、在时刻开始减速上升 C、在时间内处于失重状态 D、在时间内受到的支持力逐渐增大 -
17、如图所示,用一把直尺可以测量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请你的同学用手指拿着一把长30cm的直尺,你在零刻度线做抓尺的准备,当他松开直尺,你见到直尺向下落时,立即用手抓住直尺,记录抓住处的刻度,重复以上步骤多次。现有甲、乙、丙三位同学相互测定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得到以下数据(单位:cm,g取 , 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甲
23
22
20
乙
24
9
21
丙
19
16
12
A、甲同学的最快的反应时间为0.4s B、乙同学第二次实验的测量数据是准确的 C、若将该直尺的刻度改造成“反应时间”,则其刻度均匀 D、若某同学的反应时间约为0.3s,则不能用该直尺测量他的反应时间 -
18、甲、乙两质点同时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为直线。关于两质点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内甲、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B、在内,乙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的平均速度 C、在2t0时刻,甲、乙相遇 D、在内,甲、乙间的最远距离为 -
19、“深蹲跳”是一项利用自重训练的健身运动,需要先蹲下,然后靠大腿、臀部等的肌肉让整个身体向上直立跳起。如图甲所示,运动员做该动作,在离开地面瞬间,全身绷直,之后保持该姿势达到最大高度。小明和小红运用所学知识对该对象和过程构建了简化的物理模型来研究“深蹲跳”。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 不计空气阻力。
(1)、测得运动员在离开地面之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 求运动员离开地面瞬间的速度大小。(2)、小明考虑到起跳过程中身体各部分肌肉的作用,构建了如图乙所示的模型:把运动员的上、下半身看作质量均为的、两部分,这两部分用一质量不计的轻弹簧相连,静止时弹簧的压缩量为。起跳过程相当于压缩的弹簧被释放后使系统弹起的过程。小明查得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其形变量满足关系 ,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a.求图乙模型中弹簧的劲度系数;
b.要想人的双脚能够离开地面,即能离地,计算起跳前弹簧压缩量的最小值。
(3)、小红发现,在运动员离开地面上升的过程中,绷直身体的各部分基本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于是她在小明构建的模型基础上做了进一步修正:如图丙所示,和间连一质量不计的轻杆(图中虚线所示),当被压缩的弹簧伸长到原长时,轻杆将弹簧的长度锁定,此后上升过程中和的相对位置固定,代表绷直的身体离开地面。根据小红的模型,当弹簧的压缩量为时,计算运动员跳起的最大高度。 -
20、转动被淋湿的雨伞,雨水会被甩落到地面。某同学观察到,在雨伞加速转动过程中水滴被甩落,他猜想雨伞转速增加的快慢不同,水滴落点的远近也会不同。为了验证猜想,他设计了一个实验。
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水平圆盘在电机带动下可绕中心轴转动,且通过控制电机调整圆盘转速,转速可以缓慢增大,也可以迅速增大。圆盘静止时,在其边缘处放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已知小物体与圆盘间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1)、圆盘初始静止,控制电机,让圆盘的转速缓慢增大。当转速增大到某一值时,小物体被甩出。求:a.小物体被甩出时圆盘角速度的大小ω0;
b.小物体被甩出前,加速过程中摩擦力对小物体做的功W。
(2)、通过研究小物体被甩出后落到水平地面的情况,可以模拟水滴从雨伞边缘甩落的情况。设在圆盘转速缓慢增大的情况下,小物体被甩出后的落点到中心轴的距离为L1;在圆盘转速迅速增大的情况下,小物体被甩出后的落点到中心轴的距离为L2。
a.在图中,画出在圆盘转速迅速增大的情况下,小物体所受摩擦力f的示意图;
b.写出在圆盘转速迅速增大的情况下,小物体被甩出瞬间所受摩擦力f与瞬时速度v的关系式,并由此比较L1和L2的大小关系。(注意:解答中需要用到、但题目中没有给出的物理量,要在解题过程中做必要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