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一架照相机,其光圈(进光孔径)随被摄物体的亮度自动调节,而快门(曝光时间)是固定不变的。为估测这架照相机的曝光时间,实验者从某砖墙前的高处使一个石子自由落下,拍摄石子在空中的照片如图所示。由于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已知石子从地面以上2.34m的高度下落,每块砖的平均厚度为6cm(砖之间的缝隙间距可忽略),则(     )

    A、石子径迹表示的长度约Δx = 0.06m B、石子在径迹中点的速度约为v = 6m/s C、这架相机的曝光时间约为Δt = 0.01s D、若该石子从3m处落下,该相机拍摄的石子下落到相同位置的径迹更短
  • 2、我国的高速公路出入口收费站都设有ETC通道和人工收费通道,ETC为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如图所示,现有甲、乙两车与收费站距离相同,都以v1=15m/s的速度沿直线朝着收费站正常行驶,甲车选择走人工收费通道,需要在中心线处减速至0,经过20s缴费,再以2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至速度为v1=15m/s后正常行驶;乙车只需要减速后到达ETC通道口时速度为v2=5m/s , 然后匀速通过总长度为d的通道,接着再匀加速到速度v1=15m/s后开始正常行驶。已知两车同时开始减速,乙车从开始减速到最后正常行驶过程中的位移为150m,乙车减速和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均为2m/s2。求:

    (1)、收费站通道总长度d;
    (2)、甲车匀减速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3)、两车从开始刹车到最后开始正常行驶所用时间之差。
  • 3、晨跑已经成为很多同学日常锻炼身体的良好方式,某天早晨,小明和小华两同学相约在操场的平直跑道上跑步。小明同学以速度v=4m/s做匀速直线运动,小华同学在小明同学的前方某处由静止开始做同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1m/s2。求:
    (1)、从小华同学开始运动到两同学的速度相等,需要多长时间;
    (2)、若小明和小华速度相等时刚好相遇,则小华同学刚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3)、若小华同学开始运动时,小华刚好在小明前方6m处,二者相遇两次,两次相遇的时间间隔?
  • 4、一金属小球从离地45m处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以释放点作为计时起点,g取10m/s2 , 求:
    (1)、第2s末小球的速度大小;
    (2)、前2s内小球的位移大小;
    (3)、最后1s内小球的平均速度大小。
  • 5、如图甲所示是利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装置,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如图乙所示的是某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F、G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

    (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工作电压约V的(填“交流”或“直流”)电源。
    (2)、除了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外,必需的器材还有______(填字母序号)。
    A、天平 B、秒表 C、刻度尺
    (3)、由图乙可以知道,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s。
    (4)、E点的瞬时速度为m/s,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为m/s2(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
    (5)、(多选)在该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 B、应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 C、打点计时器不应连续工作太久,待打点结束后应立即关闭电源 D、为了测量的准确性,应该选择纸带上所打的第一个点作为第一个计数点
  • 6、在利用光电门测量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实验中,把铁皮加工成如图甲所示的“工字型器件”,该器件由一条形铁片,与宽度均为L的挡光片1与挡光片2(L足够小)组成,两挡光片的前沿距离为h,将器件由高处从静止释放,测得两挡光片的挡光时间分别为Δt1Δt2 , 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为使测量的速度值更接近挡光片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应选用更(填“宽”或“窄”)的挡光片。
    (2)、挡光片1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用题中所给符号表示)。
    (3)、实验所测得的自由落体加速度为(用题中所给符号表示)。
  • 7、某物体做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第5s和第6s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前2s的加速度大于后2s的加速度 C、离出发点最远的时刻为第5s末 D、0~6s的平均速度为3m/s
  • 8、一辆汽车在教练场上沿平直道路行驶,以x表示它相对于出发点的位移,如图近似描写了汽车在0时刻到40s这段时间的x-t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前5s和前30s位移相同 B、汽车前10s位移为30m,后20s位移为30m C、汽车前10s速度为3m/s,全程平均速度为1.5m/s D、汽车前10s速度为3m/s,全程平均速率为1.5m/s
  • 9、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成立的有(  )
    A、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等于0,速度却不等于0 B、一个物体的速度变化量比较大,而加速度却比较小 C、物体具有向东的加速度和速度,而速度的大小在减小 D、物体具有向东的加速度和向西的速度,而速度的大小在增大
  • 10、长为L的高速列车在平直轨道上正常行驶,速度为v0 , 要通过前方一长为2L的隧道,当列车的任一部分处于隧道内时,列车速率都不允许超过2v03。已知列车加速和减速时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和2a,则列车从减速开始至回到正常行驶速率v0所用时间至少为(  )
    A、v06a+9L2v0 B、v02a+9L2v0 C、v03a+6Lv0 D、v0a+6Lv0
  • 11、某同学用“滴水法”研究水珠的自由落体运动,稍扭松水龙头,待稳定后确保每隔相同时间总有一滴水珠从水龙头出水口处落下。通过观察发现,相邻水珠落下时刻的时间间隔为T。现从某一水珠刚落下时刻开始计时,且将该水珠计数为1,当第5滴水珠刚从出水口落下时,第1滴水珠恰好落到地面上。水龙头出水口到地面的高度为H(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H=4gT2 B、H=3gT2 C、H=8gT2 D、H=18gT2
  • 12、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司机从发现前方异常情况到紧急刹车,汽车仍将前进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要保持安全,这段距离内不能有车辆和行人,因此把它称为安全距离。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s(这段时间汽车仍保持原速)。汽车的减速过程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晴天汽车在干燥的路面上以108km/h的速度行驶时,得到的安全距离为120m。设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汽车减速阶段的位移为Δx , 则(  )
    A、a=3m/s2Δx=30m B、a=3m/s2Δx=90m C、a=5m/s2Δx=30m D、a=5m/s2Δx=90m
  • 13、一辆汽车沿直线从甲地开往乙地,前23位移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后13位移内的平均速度是6m/s,这辆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3.6m/s B、4.5m/s C、4m/s D、4.8m/s
  • 14、在台球比赛中,某球以1.5m/s的速度垂直撞击边框后,以1.3m/s的速度反向弹回,球与边框接触的时间Δt为0.1s,取初速度方向为正,该撞击过程中球的加速度为(  )
    A、28m/s2 B、28m/s2 C、2m/s2 D、2m/s2
  • 15、某中学一生物小组同学研究蚂蚁的活动情况时发现,在蚂蚁的活动区域中有一块形似正方体的小土块,如图所示。一只小蚂蚁从该正方体的A点出发,沿着棱AB、BC,再沿对角线CD1到达D1点,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该过程中这只小蚂蚁的位移大小Δx和路程s分别为(  )

    A、Δx=2as=4a B、Δx=2as=(2+2)a C、Δx=2as=(2+2)a D、Δx=2as=4a
  • 16、下列关于质点和参考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计算地球公转在一年内走过的路程,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 B、分析“香蕉球”的运动原因,“香蕉球”可以视为质点 C、“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春水向东流是以江岸或相对江岸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的 D、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
  • 17、一列横波在t1=0时刻、t2=0.5s时刻波形分别如图中实线、虚线所示,求:

    (1)、若这列波向右传播,波速是多少;若这列波向左传播,波速是多少;
    (2)、若波传播速度v=36m/s,判断波传播的方向;
    (3)、在t1=0时刻,x=83m处的质点P与x=5m处的质点Q(图中未标出)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
  • 18、2023年9月,厦门北站甬广场投入运营,它是国内首个大规模应用智能阳光导入系统的铁路站房,照射面积7000平。每年节电相当于减排960吨二氧化碳。“智能阳光导人系统”可以跟随并收集太阳光,并过滤掉紫外线等有害射线,再通过反射率高达99%的光纤导人室内或者是地下空间,可以解决采光问题。某同学受其启发,为增强室内照明效果,在水平屋顶上开一个厚度为d=203cm , 直径L=40cm的圆形透光孔,将形状、厚度与透光孔完全相同的玻璃砖嵌入透光孔内,玻璃砖的折射率n=3 , 下图为透光孔的侧视图。求:

    (1)、入射到透光孔底部中央A点处的光线范围比嵌入玻璃砖前增加了多少度;
    (2)、嵌入折射率至少多大的玻璃砖可使入射到透光孔底部中央A点处的光线范围最大。
  • 19、小沈同学进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
    (1)、某次观察时,透过测量头观察到了绿光的干涉条纹,但条纹的亮度很低,为了便于测量,下列方法能够使条纹亮度增加的是________。
    A、增加光源的功率 B、将毛玻璃换成透明玻璃 C、调节测量头的位置
    (2)、下列图示中条纹间距表示正确的是

    (3)、如图所示是小沈同学又参考课本上“用光传感器做双缝干涉的实验”进行实验,图甲、乙分别对应的是第一、二次实验得到的干涉图线。比较甲、乙两图线可判断,第一次实验中________。

     

    A、单缝与双缝的间距一定较大 B、光强度较小 C、光源到双缝的距离较大 D、双缝到光传感器的距离可能较小
  • 20、一根张紧的水平弹性绳上的a、b两点相距d=12.0m , b点在a点的右方,一列振幅为A的简谐横波沿绳向右传播,以a质点某次处在正方向最大位移处开始计时,此时b质点正经过平衡位置向负方向运动,t=1.5s时,b质点第一次达到正方向最大位移处,该机械波的波速可能为(  )

    A、8m/s B、6m/s C、1.6m/s D、1m/s
上一页 856 857 858 859 86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