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一物体沿竖直墙壁下落(忽略空气阻力),这时它的受力情况为(  )

    A、受到重力,摩擦力和弹力 B、受到重力和摩擦力 C、受到重力和弹力 D、只受重力
  • 2、如图,倾角为α=30°的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斜面底端有固定挡板,一质量为2m的长木板A(足够长)放置在斜面上,一根平行斜面的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分别连接长木板A和重物C,此时A的下端恰好与挡板接触但两者间无挤压。现将一质量为3m的滑块B,在距离长木板A的下端x0=12.5m处,以初速度v0=15m/s放在长木板A上,该速度方向沿长木板A的上表面向上,当长木板A与滑块B恰好共速时,绳子突然断开。设长木板A与挡板每次碰撞后均以原速率反弹,长木板A与滑块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33 ,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从长木板A开始运动到长木板A与滑块B共速时,长木板A的位移大小;
    (2)、长木板A第一次与挡板碰后的瞬间,长木板A的速度;
    (3)、滑块B从长木板A的下端滑出前,长木板A与挡板碰撞的次数。
  • 3、雀尾螳螂虾被称为海洋里的“一拳超人”,别看它只有十几厘米身长,但是它的锤状指附足出拳瞬间速度极高,可在水中打碎螃蟹的蟹鳌(大钳)、花螺的壳等坚硬的物体。据报道,某次实验,某只雀尾螳螂虾出拳击碎玻璃时,出拳速度为72km/h。击打在玻璃上时产生60kg的力量,它的锤状指附足接触玻璃的时间间隔为1×103s。根据这些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报道中提到的“60kg”指的是_____
    A、惯性的大小 B、这一拳对应的力的大小相当于60kg物体的重力;
    (2)、选取合适模型,估算报道中的雀尾螳螂虾的锤状指附足的质量。
  • 4、如图所示,质量M=4kg物块甲置于倾角为37°的斜面,物块甲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μ=0.5 , 物块与斜面间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质量为m=3kg的物块乙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O , 水平轻绳OA与物块甲连接于A点,轻绳OB与水平方向夹角也为37°。对物块甲施加沿斜面向上的力F(图中未画出)使甲、乙两物体均静止。已知sin37°=0.6cos37°=0.8 , 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轻绳OA的弹力TOA大小和轻绳OB的弹力TOB大小;
    (2)、在答卷上做出甲物体可能的受力分析图(用尺做图,可用水笔或铅笔,摩擦力用f表示,弹力用FN表示,其他力用题目所给字母表示),并在受力分析图上建立合适的平面直角坐标,在此基础上完成(3)(4)两小问。
    (3)、斜面对甲的弹力FN大小;
    (4)、求力F大小的取值范围。
  • 5、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

    甲、乙两组同学在正确操作之后,以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为横轴,加速度的倒数1a为纵轴,用实验数据分别得到的1aM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在所受外力一定的条件下,aM(填“正比”或“反比”);甲组所用的槽码质量比乙组的更(填“大”或“小”)。

  • 6、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现有木板、白纸、图钉、橡皮条、细绳套和弹簧测力计.

    (1)实验时,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的另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同次实验过程中,O点位置允许变动

    B、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的刻度

    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端拉到O点

    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测力计之间夹角必须取90°,以便于算出合力的大小

    (2)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C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其示数为N

    (3)在另一次实验中,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图示已作出(如图乙所示),方格每边的长度表示1.0N,O是橡皮条的一个端点.则合力F的大小为N.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7、实验课上,同学们利用电磁打点计时器等器材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其中一小组的同学从所打的几条纸带中选取了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图中O、A、B、C、D是按打点先后顺序依次选取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都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电源频率为50Hz)

    (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220V的直流电源 B、220V的交流电源 C、约为8V的直流电源 D、约为8V的交流电源
    (2)、由图中的数据可知,打点计时器打下C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大小是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8、我国高铁技术迅猛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学校物理兴趣小组为研究高铁车厢间的相互作用力,用8个完全相同的滑块放在水平地面上模拟高铁车厢,滑块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都相同,滑块间用轻杆连接,如图所示。给滑块1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滑块向右加速运动,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若减小滑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则滑块7、8间杆的拉力变小 B、若增大水平拉力F,滑块7、8间杆的拉力变大 C、滑块7、8间杆的拉力与滑块5、6间杆的拉力大小之比为1:3 D、滑块7、8间杆的拉力与滑块5、6间杆的拉力大小之比为2:3
  • 9、如图甲所示,两位同学根据课本提示的方法,利用自由落体运动做反应时间的测量.如图乙所示,A点是开始时受测人手指的位置,B点是结束时受测人手指的位置,则受测人的反应时间大致为:(   )

    A、0.6s B、0.3s C、0.4s D、0.5s
  • 10、无风天气直升机用轻绳吊起大质量的货物水平向右匀速飞行,在考虑空气阻力的实际状态下,空气阻力与运动方向相反,低速时,空气阻力大小满足f=kv , 其中k为常数,v为相对空气速率;高速时,空气阻力大小满足f=cv2 , 其中c为常数,v为相对空气速率。则下列关于直升机和货物姿态,叙述正确的是(  )

    A、低速稳定飞行时,姿态如题图C,高速稳定飞行时姿态如题图D B、低速稳定飞行时,姿态如题图B,高速稳定飞行时姿态如题图B C、低速稳定飞行时,姿态如题图C,高速稳定飞行时姿态如题图A D、低速稳定飞行时,姿态如题图B,高速稳定飞行时姿态如题图D
  • 11、无风天气直升机用轻绳吊起大质量的货物水平向右匀速飞行,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理想状态下,下列图示形态最接近该状态的是(  )
    A、 B、 C、 D、
  • 12、2024年9月16日7时30分前后,台风“贝碧嘉”(强台风级)的中心在上海浦东临港新城登陆。安装在上海中心大厦125层的千吨“上海慧眼”阻尼器开始晃动,继续守护大楼抵抗强台风。“上海慧眼”由配重物和吊索构成,这是一个重达千吨的风阻尼器,是目前世界上最重的阻尼器,重量约占整座大厦的0.118%。这个巨大的阻尼器由12根钢索吊在大厦内部,每根钢索长达25米,“上海慧眼”被安装在大厦的倒数第三和第四层,距离地面583米。

    阅读以上材料,根据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海慧眼”降低了上海中心大厦的重心高度,从而有利于抵抗台风冲击。 B、“上海慧眼”主要是通过增加上海中心大厦整体的惯性,从而有利于抵抗台风冲击。 C、“上海慧眼”主要是通过利用自身的惯性从而降低上海中心大厦的晃动幅度以利抵抗台风冲击。 D、将“上海慧眼”安装在第25层,也具有相同效果,且降低施工难度。
  • 13、“2024年9月22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自主研制的水冷磁体成功产生42.02万高斯的稳态磁场,打破了2017年美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水冷磁体创造的41.4万高斯的世界纪录。”

    ——《环球时报》查询大学教材:“一段导线放在磁感应强度均匀的磁场中,若导线方向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且导线在通有1电磁系单位的稳恒电流时,每厘米长度的导线受到的电磁力为1达因,则该磁感应强度定义为1高斯。”

    由以上两段材料,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斯是国际单位制的导出单位 B、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量是基本物理量 C、大学教材中说的1达因这个单位对应的物理量和1牛顿对应的物理量不是同一个物理量 D、高斯既不是国际单位制的导出单位,也不是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 14、在刚刚结束的校运会上,403班李沅芷同学以13.20秒成绩夺得高一女子组100m冠军。如果近似认为李沅芷同学的运动轨迹为直线的话,那么你认为李沅芷同学运动的vt图像可能会是下面的(  )
    A、 B、 C、 D、
  • 15、某产业园内部货运铁路系统因调度失误,导致快慢不同的A、B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速度vA=10m/s ;B车在后,速度vB=30m/s。B车在距A车600m时发现A车,立即采取制动措施刹车。

    (1)若B车以a=0.2m/s2的加速度刹车,通过计算判断两车是否发生碰撞;

    (2)若要避免发生碰撞,B车刹车时的加速度至少应是多少。

  • 16、四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分别如图所示,t1=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四辆车均从静止开始运动 B、0~t1内,甲、乙两车平均速率相等 C、0~t2内,丙、丁两车间距离不断增大 D、t1=t2时刻,四辆车中跑得最远的是丁车
  • 17、四个水球可以挡住一颗子弹!如图所示,是《国家地理频道》的实验示意图,直径相同(约30cm左右)的4个装满水的薄皮气球水平固定排列,子弹射入水球中并沿水平线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恰好能穿出第4个水球,气球薄皮对子弹的阻力忽略不计。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子弹穿出第2个水球的瞬时速度与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 B、子弹依次穿过每个小球所用的时间之比为(23):(32):(21):1 C、子弹依次进入每个小球时的速度之比为2:3:2:1 D、子弹穿出第3个水球的瞬时速度与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
  • 18、关于物体的速度、加速度、速度变化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大 B、物体的加速度大,则速度一定变化快 C、一个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D、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 19、一木箱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箱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和木箱对地面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水平拉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 20、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有一重50N的物体,受到F1=5NF2=1N的水平力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 ,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如果将F1撤去,那么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

    A、1N B、2N C、3N D、4N
上一页 223 224 225 226 22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