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惠州市2017年高考物理一调试卷
- 广东省阳江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期末模拟试卷
- 广东省珠海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b卷)
- 广东省惠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嘉兴市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辽宁省沈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江西省赣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b卷)
- 2016-2017学年广东省肇庆市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
1、近年来,江西省科学家发明硅衬底氮化镓基系列发光二极管,开创了国际上第三条技术路线。某氮化镓基材料的简化能级如图所示,若能级差为(约),普朗克常量 , 则发光频率约为( )
A、 B、 C、 D、 -
2、大连相干光源是我国第一台高增益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其激光辐射所应用的玻尔原子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特征。图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已知紫外光的光子能量大于 , 当大量处于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不同频率的紫外光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
3、2024年2月,我国科学家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大科学装置上成功合成了新核素 , 核反应方程如下:该方程中X是(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粒子
-
4、某同学用如图甲的装置研究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后(该实验已平衡摩擦力,且小车质量M远大于砝码及托盘的总质量),另一同学提议用该装置和实验数据来验证“动量定理”。已知图乙中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为t,重力加速度为g。
(1)打第2个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和第6个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
(2)从打第2个计数点到打第6个计数点的过程中小车合外力的冲量;
(3)比较小车合外力的冲量与小车动量的变化量即可验证;
(4)在实验的过程中,总是发现小车合外力的冲量大于小车动量的变化量,出现这种误差的原因。(写出其中一条即可)
-
5、如图所示,质量为2kg的“”形木板A静止放置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其左端挡板与放在A板上的质量为的小物块之间夹着一小块炸药,炸药爆炸时,有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A、B的动能。爆炸结束瞬间,一质量为的物块以水平向左,大小为的速度从A板右端滑上木板,最终物块、C恰好没有发生碰撞,且木板与两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 取 , 求
(1)炸药爆炸结束瞬间A、的速度大小及方向;
(2)木板的长度为多少;
(3)整个过程中摩擦力对做的功。

-
6、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光滑绝缘环形轨道竖直放置,在圆轨道的最低点B处固定一带电小球,另有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图中未画出)穿在圆环上,从A点(水平最右端)处无初速释放。若小球运动到C点时获得最大速度,其大小为 , 且。求:
(1)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功;
(2)小球通过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3)小球在A点的加速度。

-
7、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在圆形桌子桌面上平铺一张白纸,在桌子边缘安装三个光滑的滑轮(滑轮上侧所在平面与桌面平行),滑轮固定,滑轮可沿桌边移动,如图所示。可供选择的实验器材有:刻度尺、三角板、铅笔、白纸、一根橡皮筋、三根细线、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

部分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橡皮筋中央处和两端点分别与三根细线相连;
②将连在橡皮筋中央的细线跨过固定滑轮 , 连接橡皮筋两端点的细线跨过可动滑轮;
②在三根细线的下端分别挂上一定数量的钩码,使连在橡皮筋中央的细线与橡皮筋的结点O静止。
(1)为完成本实验,下列物理量必须测量或记录的是。(填选项前字母)
A.橡皮筋的原长 B.两端橡皮筋伸长后的长度
C.钩码的质量 D.三根细线所挂钩码的个数
(2)在完成本实验的过程中,下列操作或描述正确的是。(填选项前字母)
A.连接橡皮筋两端点的细线长度必须相同
B.细线必须在与夹角的角平分线上
C.记录图中O点的位置和、、的方向
D.不改变所挂钩码的个数和的方向,改变与的夹角重复实验,O点不用在桌面上同一位置
(3)实验中,若桌面不水平(填“会”或“不会”)影响实验的结论。
-
8、图示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电容器的电容为C,小灯泡L的电阻为R,小型直流电动机M的线圈内阻为r0、额定电流为I0 , 当开关S分别接1、2、3时,它们都能正常工作。则( )
A、S接1且电路稳定后,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Q=EC B、S接2且电路稳定后,小灯泡的热功率为 C、S接3且电路稳定后,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 D、S接3且电路稳定后,电动机两端的电压是 -
9、由于卫星的发射场不在赤道上,同步卫星发射后需要从转移轨道经过调整再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发射过程简化为如图所示:火箭先把卫星送至椭圆轨道1,该轨道的近地点为 , 远地点为;卫星在点时变轨,使卫星沿圆轨道2运行;当卫星在轨道2上飞经赤道上空时再进行变轨,使卫星沿同步轨道3运行,轨道1、2相切与点,轨道2、3相交于两点,忽略卫星质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在点由轨道1进入轨道2前后机械能守恒 B、轨道1在点的线速度小于轨道3的线速度 C、卫星在轨道1经过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在轨道2经过点时的加速度 D、卫星一旦进入轨道2,其最终定位于赤道的经度就已经确定了 -
10、高速公路的ETC通道长度是指从识别区起点到自动栏杆的水平距离。如图所示,某汽车以18km/h的速度匀速进入识别区,ETC天线用了0.3s的时间识别车载电子标签,识别完成后发出“滴”的一声,司机发现自动栏杆没有抬起,于是采取制动刹车,汽车刚好没有撞杆。已知该ETC通道的长度为9m,车载电子标签到汽车前车牌的水平距离约为1m,刹车加速度大小为5m/s2 , 由此可知司机的反应时间约为( )
A、0.6s B、0.8s C、1.0s D、1.2s -
11、如图,用筷子夹起一块重为G的小球静止在空中,球心与两根筷子在同一竖直面内,且筷子根部(较粗且紧靠的一端)与球心连线在竖直方向,筷子张角为θ。若已知每根筷子对小球的压力大小为N,则每根筷子对小球的摩擦力大小为( )
A、 B、 C、 D、 -
12、原子处于磁场中,某些能级会发生劈裂。某种原子能级劈裂前后的部分能级图如图所示,相应能级跃迁放出的光子分别设为①②③④。若用①照射某金属表面时能发生光电效应,且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k , 则( )
A、①和③的能量相等 B、②的频率大于④的频率 C、用②照射该金属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 D、用④照射该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小于Ek -
13、近两年,台州交警将“礼让行人”作为管理重点,“斑马线前车让人”现已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如图所示。司机小明驾车以(约为)的速度,在平直的城市道路上沿直线行驶。看到斑马线有行人后立即以的加速度刹车,车停住时车头刚好碰到斑马线。等待行人后(人已走过),又用了时间匀加速至原来的速度。开始刹车时设为计时起点(即),则:
(1)求车第末的瞬时速度大小;
(2)求车前内的位移大小;
(3)求从开始刹车到恢复原速这段时间内车的平均速度大小;

-
14、从离地面高为H=80m的高空自由下落一个小球,(取g=10m/s2.)求:
(1)小球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
(2)小球落地的速度大小;
(3)小球最后1s内下落的位移.
-
15、如图所示,把一个质量m=2kg的小球从h=10m的高处以60°角斜向上抛出,初速度v0=5m/s,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问:
(1)从抛出到落地过程中重力对小球所做的功W是多少?
(2)小球落地时速度的大小v是多少?

-
16、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图中1、2是两个光电门(当滑块通过光电门时,光电计时器可以显示滑块的挡光时间),木板的一端在水平面上,将涂有润滑油的木板的一端垫起,让滑块从木板的顶端滑下,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光电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1和t2。用游标卡尺测得滑块的宽度为d,测得1、2间的距离为x,木板的倾角为θ。
(1)滑块通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大小为 , 通过光电门2时的速度大小为。
(2)本实验(填“需要”或“不需要”)测量滑块的质量。
(3)认为木板光滑,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g=(用d、t1、t2、x、θ表示)。
(4)由于木板不可能完全光滑,若测量及数据处理均无误,则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填“偏大”或“偏小”)。
-
17、如图1所示,是“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装置图,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线的结点,和为细线。实验时,第一步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同时拉和;第二步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 , 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2所示。

(1)图2中弹簧测力计读数为N;
(2)对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二步操作中必须将橡皮条与细线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B.第一步操作中,应使两弹簧测力计的夹角尽量等于
C.第一步操作中,必须将两弹簧测力计都拉到相同刻度
(3)图3中有甲、乙两位同学在该实验时所作图示,其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填“甲”或“乙”,其中力表示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的拉力)
-
18、甲、乙两人骑车沿同一平直公路运动,时经过路边的同一路标,下列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对应的运动中,甲、乙两人在时刻之前能再次相遇的是( )A、
B、
C、
D、
-
19、某物体以40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 g取10 m/s2。6 s 内物体的( )A、路程为90m B、位移大小为 60 m, 方向竖直向上 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 60 m/s, 方向竖直向下 D、平均速度大小为 10 m/s, 方向向上
-
20、一物体做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 m/s,1 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 m/s,在这1 s内该物体的可能运动情况为( )A、加速度的大小为6 m/s2 , 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 B、加速度的大小为6 m/s2 , 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 C、加速度的大小为14 m/s2 , 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 D、加速度的大小为14 m/s2 , 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