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图,某同学对着竖直的墙面练习垫排球,某次排球撞击墙面前瞬间的速度大小为3m/s , 方向垂直墙面向里,弹离瞬间速度大小为2.5m/s , 方向垂直墙面向外,则排球撞击墙面前后瞬间速度变化量(     )

    A、大小为0.5m/s , 方向垂直墙面向里 B、大小为0.5m/s , 方向垂直墙面向外 C、大小为5.5m/s , 方向垂直墙面向里 D、大小为5.5m/s , 方向垂直墙面向外
  • 2、2024年4月26日3时32分,神舟十八号飞船和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整个过程历时约6.5小时。神舟十八号飞船与天和核心舱的组合体绕地球运动一圈的时间约为90分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时32分”、“6.5小时”、“90分钟”均为时间间隔 B、研究飞船与核心舱对接过程,可以将飞船看成质点 C、对接过程,以地面为参考系,飞船和核心舱都是运动的 D、组合体绕地球运动一圈,平均速率和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 3、如图,一个茶壶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关于茶壶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茶壶的支持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两个力是一对相互平衡的力 B、这两个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抵消 D、这两个力的性质不同
  • 4、常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表头)改装而成的。表头的电阻Rg叫作电流表的内阻。指针偏转到最大刻度时的电流Ig叫作满偏电流。表头通过满偏电流时,加在它两端的电压Ug叫作满偏电压。UgIg一般都比较小,测量较大的电压时,要串联分压电阻,把表头改装成电压表,如图(a)所示;测量较大的电流时,则要并联分流电阻,把小量程的表头改装成大量程的电流表,如图(b)所示。已知图中所用表头的内阻Rg200Ω , 满偏电流Ig2mA

    (1)、图(a)所示电压表有两个量程,当使用AB两个端点时,量程为0~3V;当使用AC两个端点时,量程为0~15V。求电阻R1R2的值;
    (2)、图(b)所示电流表也有两个量程,当使用DE两个端点时,量程为0~1A;当使用DF两个端点时,量程为0~0.1A。求电阻R3R4的值(此问的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 5、如图所示,匀强电场的方向与直角三角形ABC所在的平面平行,C=30°AB边长L=4cm , 将一电荷量q=1.0×109C的点电荷从A点移动到B点,静电力做功WAB=2.0×108J;将该电荷从B点移动到C点,电势能增加了4.0×108J。取C点的电势为0,求:

    (1)、AB两点的电势φAφB
    (2)、点电荷qB点的电势能EpB
    (3)、电场强度E的大小。
  • 6、一个带正电的粒子,电荷量为q,质量为m,由静止经电压为U1的加速电场加速后,立即沿中心线O1O2垂直进入一个电压为U2的偏转电场,偏转电场两极板间距为d,极板长L.整个装置如图所示,(不计粒子的重力)求:

    (1)粒子出加速电场时的速度v0的大小;

    (2)粒子出偏转电场时的偏转距离y。

  • 7、某学习小组打算测量一根待测金属丝Rx的阻值,实验室仅提供有以下器材:

    A.待测金属丝Rx

    B.电源E , 电动势约4.5V , 内阻r忽略不计;

    C.电流表A , 内阻约2Ω

    D.电压表V , 内阻约20kΩ

    E.滑动变阻器R:阻值0~10Ω

    F.开关S、导线若干。

    (1)、正确操作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得金属丝的长度和直径如图甲、乙所示,则长度L=cm , 直径d=mm

    (2)、初步测量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丙、丁所示,为提高测量准确性,应当采用以下电路图中的(填字母代号)为本次实验电路。但用此电路测量的结果仍会比真实值偏(选填“大”或“小”)。

    A. B.

    C. D.

    (3)、若实验所用的电流表内阻RA的准确值已知,则该小组的测量电路应更换为(2)中的(选填字母代号)。若此时读得电流为I、电压为U , 则金属丝的电阻率表达式为ρ=(用前面所给的物理量符号来表示,不用代入数值)。
  • 8、“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电路研究电容器的放电规律。电源提供稳定电压,先将电键S合向1,待电路稳定,再将电键S合向2,通过电流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就能显示出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t图像。

    (1)、该同学实验得到的It图像应为下图中的_____。
    A、 B、 C、
    (2)、所得It图线与两坐标轴所围的面积代表电容器的(选填“充电电压U”“电容C”或“释放的电荷量Q”)。
    (3)、该同学将R换成更大阻值的定值电阻重做实验时,采用相同坐标系绘得的图线与两坐标轴所围面积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9、某同学将四个相同的小量程电流表(表头)分别正确改装成了量程为1A3A两个电流表A1A2 , 以及量程为3V15V的两个电压表V1V2。改装好后把它们按如图所示接法连入电路,则(  )

    A、电流表A1半偏时,A2也半偏 B、电流表A1满偏时,A2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13 C、电压表V1半偏时,V2也半偏 D、电流表A1半偏时,电路中的总电流为2.0A
  • 10、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通过滑动变阻器对灯泡L供电,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可以控制灯泡的亮度。关于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式和闭合开关S后灯泡亮度的变化(电压和功率不超过额定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采用的是限流式接法 B、采用的是分压式接法 C、滑片P往a端滑动时灯泡变亮 D、滑片P往b端滑动时灯泡变亮
  • 11、已知电流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平均速率的关系为I=neSv , 式中的n为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子数(自由电子数密度),e为自由电子电荷量,S为导线横截面积,v为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若导线通过的电流强度为I , 则在t时间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的自由电子数可表示为(  )
    A、nSv B、nSvt C、nvt D、Ite
  • 12、示波管是示波器的核心部件,由电子枪、偏转电极和荧光屏组成,其内部结构如图所示。当示波管工作且在XX'YY'间不加任何电压时,从右往左看荧光屏发现屏幕中央有一固定亮斑。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应在YY'间加图(a)所示电压作为扫描电压 B、应在XX'间加图(b)所示电压作为扫描电压 C、若仅在YY'间加图(a)所示电压,看到在荧光屏中央有一个固定亮斑 D、若仅在XX'间加图(b)所示电压,看到在荧光屏中央有一条水平亮线
  • 13、一正电荷在电场中仅受静电力作用,以一定初速度出发,先后通过A点和B点,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tAtB分别对应电荷经过AB两点的时刻,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势φA<φB B、电场强度EA<EB C、电势能EpA>EpB D、AB的过程中,静电力对电荷做正功
  • 14、左图为一个正电荷q放在一足够大的水平金属板上方与金属板相距为d时,所形成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图,你可能不熟悉这个电场,但是如果参考右图课本上所给的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线分布图,你会发现其右半部分与左图中的电场线形状一致。由此可判断两幅图中到正电荷距离为d2的A点电场强度大小相同,其表达式应为(  )

    A、EA=4kqd2 B、EA=4kq9d2 C、EA=40kq9d2 D、EA=32kq9d2
  • 15、如图所示为一带正电物体周围的电场线和等差等势线分布图,PQ分别为位于不同等势面上的两个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点电势低于Q点电势 B、P点场强大于Q点场强 C、将一正试探电荷从P点由静止释放,它将一直沿电场线运动 D、将一正试探电荷从P点由静止释放,它将一直沿等势线运动
  • 16、比值定义法是通过两个基本物理量的比来定义新物理量,因此被定义的物理量通常反映物质的最本质属性,且不随定义所用的物理量的大小改变而改变。下列属于比值定义法的式子是(  )
    A、C=εrS4πkd B、φ=Epq C、E=kQr2 D、R=ρlS
  • 17、某同学先用金属网把不带电的验电器罩起来,再用绝缘手柄把带正电的金属球逐渐靠近金属网,但不与之接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网N侧感应出正电荷 B、验电器的箔片逐渐张开 C、金属网内部电场强度不为零 D、整个金属网电势相等
  • 18、在电磁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安培最先提出了电场的概念 B、库仑最早测出了元电荷e的数值 C、富兰克林首先命名了正电荷和负电荷 D、卡文迪许通过扭称实验研究得出点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
  • 19、夏季受连续降雨影响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现象,某处泥石流冲上公路时速度大小为v0=15m/s , 之后沿公路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a1=1m/s2 , 公路上一行人看到泥石流冲上公路时,距离其所在处为L=40.5m , 人立即由静止加速沿公路运动躲避危险,已知人运动的最大速度为v2=8m/s , 加速过程可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求:
    (1)、泥石流运动到人起跑处的速度大小;
    (2)、人至少以多大的加速度运动才能避开危险。
  • 20、某同学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完成“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实验。放置在气垫导轨上的滑块上装有宽度d=3.0mm的遮光条,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计时器(图中未画出)记录了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Δt1=0.02s , 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Δt2=0.01s , 用刻度尺测出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x=22.5cm , 则遮光条经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大小v1=m/s , 滑块的加速度大小a=m/s2 , 遮光条从光电门1运动到光电门2的时间t=s。(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上一页 688 689 690 691 69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