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质量m=4kg的物块放在水平地面上,用F1=10N的水平力拉时,物体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g=10m/s2 , 求:(1)、求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的大小;(2)、现换用与水平方向成53°的力F2斜向上拉时,物体也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求拉力F2的大小(已知 , )。
-
2、某大雾天气,有一司机驾驶汽车在一段平直路面上以v0=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发现前方路中间有一静止的障碍物,为使汽车不撞上障碍物,司机立即刹车,制动加速度大小为。求:(1)、从刹车开始,汽车经过6s的位移大小;(2)、从刹车开始,汽车在第1秒内与第2秒内的位移之比?
-
3、某实验小组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1)、某次实验弹簧测力计读数如图2所示,读数是N。(2)、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A、为减小测量误差,F1、F2方向间的夹角越大越好 B、每次实验中,只需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橡皮条结点到达的位置 C、拉橡皮条时,橡皮条、细绳和弹簧秤应尽量贴近且平行木板 D、在测量同一组数据F1、F2和合力F的过程中,橡皮条结点到达的位置不能变化(3)、某次实验中两弹簧测力计拉力及两个拉力的合力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F为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的拉力。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则图3中的F与两个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
-
4、如图所示,弹性绳的一端悬挂在O点,另一端穿过光滑的小孔O1系着一物体,刚开始时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的A点,已知OO1的距离刚好等于弹性绳的原长,弹性绳的弹力遵从胡克定律,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一定,用一外力F拉着物体缓慢向右移动到B点(弹性绳始终在弹性限度内)的过程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外力F大小不变 B、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N逐渐变小 C、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f逐渐变大 D、外力F与弹性绳对物体的弹力T的合力保持不变
-
5、如图所示,一光滑小球静止放置在光滑半球面的底端,利用竖直放置的光滑挡板水平向右缓慢地推动小球,则在小球运动的过程中(该过程小球未脱离球面),挡板对小球的推力、半球面对小球的支持力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A、增大、减小 B、增大、增大 C、减小、减小 D、减小、增大
-
6、如图,一架直梯斜靠在光滑的竖直墙壁上,下端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直梯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面对直梯一定有摩擦力作用 B、直梯一共受到3个共点力的作用 C、墙壁对直梯的弹力方向垂直于梯面 D、地面对直梯的作用力方向一定竖直向上
-
7、在亚运会体操女子平衡木单项决赛中,体操运动员站在水平的平衡木上处于静止平衡状态,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受到支持力是因为脚底发生了形变 B、平衡木对人的支持力和人的重力是性质相同的力 C、过运动员的重心作竖直线,该竖直线一定穿过平衡木 D、平衡木对人的支持力与人对平衡木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
8、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向南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物体运动描述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1s-4s内的加速度最大 B、物体在4s末开始向北运动 C、物体在0-6s内的位移13.5m D、物体在4s-6s内的加速度大小为0.5m/s2
-
9、如图所示,为了观察桌面的微小形变,在一张大桌子上放两个平面镜M和N,让一束光依次被这两面镜子反射,最后射到墙上,形成一个光点。当用力F压桌面时,光点的位置会发生明显变化。通过光点位置的变化反映桌面的形变。这个实验中主要用到的思想方法是( )A、控制变量法 B、理想化模型法 C、微小量放大法 D、微元累积法
-
10、奥运会跳水比赛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在某次10m跳台跳水训练中,若只研究运动员从最高点到水面的竖直下落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研究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 B、运动员感觉水面在匀速上升 C、运动员速度变化越来越快 D、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
11、如图所示,在一端封闭、长约1 m的玻璃管内注满清水,水中放一个红蜡做的小圆柱体A,将玻璃管的开口端用橡胶塞塞紧,把玻璃管倒置,在蜡块相对玻璃管匀速上升的同时将玻璃管紧贴着黑板沿水平方向向右移动,图中虚线为蜡块的实际运动轨迹,关于蜡块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不断增大 B、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C、运动的加速度保持不变 D、运动的加速度先水平向左后水平向右
-
12、2022年11月6日,2022年全国赛艇锦标赛在浙江丽水落下帷幕.如图所示,在比赛加速和减速阶段,赛艇运动均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阶段每次拉桨产生一个恒定的水平总推力F,其作用时间 , 然后桨叶垂直离开水面,直到再次拉桨,完成一个完整的划桨过程,一个完整的划桨过程总时间为。已知运动员与赛艇的总质量 , 赛艇从静止开始第一次拉桨做匀加速运动的位移为 , 整个运动过程中受到水平恒定阻力。
(1)求在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的大小。
(2)求拉桨所产生的水平总推力F的大小。
(3)从静止开始完成一次完整划桨,赛艇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多少
-
13、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体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后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顺次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不计空气阻力,g=10m/s2)(1)、所用实验器材除电磁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绳、钩码、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器材中,必须使用的还有( )A、电压合适的交流电源 B、电压合适的直流电源 C、刻度尺 D、秒表 E、天平(2)、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大小a=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重物落地瞬间,物块的速度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14、如图1,水平地面上有一长木板,将一小物块放在长木板上,给小物块施加一水平外力F,通过传感器分别测出外力大小F和长木板及小物块的加速度a的数值如图2所示。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B、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C、小物块的质量 D、长木板的质量
-
15、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前内的位移达到最大值 B、和加速度相同 C、加速度方向未发生变化 D、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
16、“旋转纽扣”是一种传统游戏。如图,先将纽扣绕几圈,使穿过纽扣的两股细绳拧在一起,然后用力反复拉绳的两端,纽扣正转和反转会交替出现。拉动多次后,纽扣绕其中心的角速度可达100rad/s,此时纽扣上距离中心5mm处一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 )A、50m/s2 B、500m/s2 C、5000m/s2 D、50000m/s2
-
17、2022年6月5日,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一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舟十四号”进入预定轨道后于17点42分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如图所示,对接完成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对接后的组合体绕地球运动的周期时,可将其视为质点 B、若认为“神舟十四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是地球 C、6月5日17时42分指的是时间间隔 D、火箭点火离开发射台时,火箭的速度和加速度均为0
-
18、如图甲是风洞实验室全景图,风洞实验室是可量度气流对实体作用效果以及观察物理现象的一种管道状实验设备。图乙为风洞实验室的侧视图,两水平面(虚线)之间的距离为 , 其间为风洞区域,物体进入该区域会受到水平方向的恒力,自该区域下边界的点将质量为的小球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从点离开风洞区域,经过最高点后小球再次从点返回风洞区域后做直线运动,落在风洞区域的下边界处,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 , ,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求:(1)、风洞区域小球受到水平方向恒力的大小;(2)、小球经过段与段的时间之比;(3)、的距离。
-
19、如图所示,质量的匀质凹槽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凹槽内有一光滑曲面轨道,点是凹槽左右侧面最高点的中点,点到凹槽右侧的距离 , 点到凹槽最低点的高度。一个质量的小球(可看成质点),初始时刻从凹槽的右端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整个过程凹槽不翻转,取重力加速度大小。求:(1)、小球第一次运动到轨道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2)、整个运动过程中,凹槽相对于初始时刻运动的最大位移。
-
20、某同学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轻质定滑轮,轻绳两端分别连接物块P与感光细钢柱K,两者质量均为m=100g。钢柱K下端与质量为M=200g的物块Q相连。铁架台下部固定一个电动机,电动机竖直转轴上装一支激光笔,电动机带动激光笔绕转轴在水平面内匀速转动,每转一周激光照射在细钢柱表面时就会使细钢柱感光并留下痕迹。初始时P、K、Q系统在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轻绳与细钢柱均竖直(重力加速度g取9.8m/s2)。(1)、开启电动机,待电动机以角速度ω=20πrad/s匀速转动后,将P、K、Q系统由静止释放,Q落地前,激光在细钢柱K上留下感光痕迹,取下K,测出感光痕迹间的距离如图(b)所示:hA=38.40cm,hB=60.00cm,hC=86.40cm。感光痕迹间的时间间隔T=s,激光束照射到B点时,细钢柱速度大小为vB=m/s。经判断系统由静止释放时激光笔光束恰好经过O点,在OB段,系统动能的增加量Ek=J,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J,比较两者关系可判断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该小问除第一空外,其余计算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2)、选取相同的另一感光细钢柱K,若初始时激光笔对准K上某点,开启电动机的同时系统由静止释放,电动机的角速度按如图(c)所示的规律变化,图像斜率为k,记录下如图(d)所示的感光痕迹,其中两相邻感光痕迹间距均为d。当满足即可证明系统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用含字母d、k、g、π的表达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