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光滑水平地面上固定着一个粗糙斜面,斜面的倾角 , 质量 , 长度 , 斜面底端通过一段小圆弧(半径很小,未画出)与水平地面相切。在斜面左侧竖直固定一个光滑半圆轨道CDF,轨道半径 , 轨道的最低点C与水平地面相切。将一质量为的物块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物块恰好能够到达圆轨道的最高点F。物块可视为质点, , 重力加速度g取。
(1)、求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解除斜面的固定,要使物块在半圆轨道上运动时不脱离轨道,求小物块在斜面上的释放点距水平地面的最大高度h;(3)、在满足(2)的条件下,求由最大高度h处释放的物块,从释放至第一次冲上斜面并到达最高点的过程中,系统的产生的总热量Q。(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
2、一种离子分析器的结构原理如图,两虚线间的环形区域内存在顺时针的匀强磁场和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E和B,外虚线环的半径为R。环形区域外侧,第一象限其他区域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可调。原点处有一个离子源,发射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正离子,速度方向与x轴正方向成60°夹角。x轴正半轴装有足够大的薄荧光屏,用于接收打到x轴上的离子。当调节(未知)时,离子沿直线通过环形区域后沿着Oxy平面运动,并垂直打在荧光屏上。(离子重力不计)
(1)、求正离子的速度大小;(2)、求的大小及离子打在荧光屏上的位置。 -
3、如图所示,两光滑导轨ABC、平行放置,间距为L,其中BC、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 , AB,水平。一电阻为r的导体杆ab,垂直于AB、固定在导轨上,并处在边长为L的正方形有界磁场I区域的正中间,磁场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磁场均匀分布但随时间线性增大,质量为m电阻也为r的金属棒cd垂直于BC、置于导轨上,处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II区域中,金属棒与两导轨接触良好,不计其余电阻,若金属棒cd恰好处于静止状态,求:
(1)流过金属棒cd的电流I的大小和方向;
(2)磁场I区域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
4、某同学为探究电容器充、放电过程,设计了图甲实验电路。器材如下:电容器,电源E(电动势6V,内阻不计),电阻R1 = 400.0Ω,电阻R2 = 200.0Ω,电流传感器,开关S1、S2 , 导线若干。实验步骤如下:
(1)、断开S1、S2 , 将电流传感器正极与a节点相连,其数据采样频率为5000Hz,则采样周期为s;(2)、闭合S1 , 电容器开始充电,直至充电结束,得到充电过程的I—t曲线如图乙,由图乙可知开关S1闭合瞬间流经电阻R1的电流为mA(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3)、保持S1闭合,再闭合S2 , 电容器开始放电,直至放电结束,则放电结束后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为V;(4)、实验得到放电过程的I—t曲线如图丙,I—t曲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对应电容器释放的电荷量为0.0188C,则电容器的电容C为μF。图丙中I—t曲线与横坐标、直线t = 1s所围面积对应电容器释放的电荷量为0.0038C,则t = 1s时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为V(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
5、智能手机内置很多传感器,磁传感器是其中一种。现用智能手机内的磁传感器结合某应用软件,利用长直木条的自由落体运动测量重力加速度。主要步骤如下:

(1)在长直木条内嵌入7片小磁铁,最下端小磁铁与其他小磁铁间的距离如图(a)所示。
(2)开启磁传感器,让木条最下端的小磁铁靠近该磁传感器,然后让木条从静止开始沿竖直方向自由下落。
(3)以木条释放瞬间为计时起点,记录下各小磁铁经过传感器的时刻,数据如下表所示:
0.00
0.05
0.15
0.30
0.50
0.75
1.05
0.000
0.101
0.175
0.247
0.319
0.391
0.462
(4)根据表中数据,在答题卡上补全图(b)中的数据点,并用平滑曲线绘制下落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
(5)由绘制的图线可知,下落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是(填“线性”或“非线性”)关系。
(6)将表中数据利用计算机拟合出下落高度h与时间的平方的函数关系式为。据此函数可得重力加速度大小为。(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
6、如图所示,与处有两个波源和均可以沿z轴方向做简谐运动,两波源产生的机械波均能以波源为圆心在xOy平面内向各个方向传播,振动周期均为 , 波速均为。时刻波源开始沿z轴正方向振动,振幅;时刻波源开始沿z轴负方向振动,振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刻,处质点的位移为 B、在x轴上,和区域都是振动的加强点 C、在x轴上,区间内一共有10个振动的加强点 D、以波源为圆心,分别以半径4.8m和5.2m画圆,则在这两个圆周上,振动的加强点的个数相等 -
7、用、两种可见光照射同一光电效应装置,测得的光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图像如图甲所示,图乙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1.62eV到3.11eV之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的波长比光的大 B、单色光的光子动量比单色光的光子动量大 C、用大量的光子去照射基态的氢原子可以得到两种可见光 D、若光是氢原子从能级跃迁到能级时发出的光,则光是氢原子从能级跃迁到能级时发出的光 -
8、如图,三根绝缘细线OA、OB、AB长均为1.00m,连着质量均为 , 电量均为的带电小球,A球带正电,B球带负电,AB水平。整个装置处在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中,场强 , 现剪断细线OB,由于空气阻力系统最终静止在某个位置(已知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系统最终静止时重力势能较最初减少了 B、系统最终静止时重力势能较最初减少了 C、系统最终静止时电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总和较最初减少了 D、系统最终静止时电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总和较最初减少了 -
9、如图a所示,公园里的装饰灯在晚上通电后会发出非常漂亮的光。该装饰灯可简化为图b所示模型,该装饰灯为对红光折射率的透明材料制成的棱长为的立方体,中心有一个发红光点光源 , 不考虑光的二次反射,光速为 , 则( )
A、立方体某一面有光射出部分的图形是椭圆 B、若不考虑多次反射,光线从玻璃砖射出的最长时间为 C、若点光源发出的光由红光变为蓝光,表面有光射出的区域面积将增大 D、从外面看玻璃砖被照亮的总面积为 -
10、碰撞常用恢复系数e来描述,定义恢复系数e为碰撞后其分离速度与碰撞前的接近速度的绝对值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 , 其中和分别是碰撞后两物体的速度,和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已知质量为的物体A以初速度为与静止的质量为m的物体B发生碰撞,该碰撞的恢复系数为e,则( )A、若碰撞为完全弹性碰撞,则 B、碰撞后B的速度为 C、碰撞后A的速度为 D、碰撞后A的速度为
-
1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不得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因为长时间行车一是驾驶员会疲劳,二是汽车轮胎与地面摩擦使轮胎变热,有安全隐患。一辆汽车行驶4小时后轮胎变热,轮胎内气体温度也会升高,设此过程中轮胎体积不变且没有气体的泄漏,空气可看作理想气体,则此过程中轮胎内气体( )A、分子平均动能增大,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 B、速率大的区间分子数增多,分子平均速率增大 C、内能增大,外界对气体做正功 D、内能增大,气体向外界放出热量
-
12、反卫星技术是目前在军事航天领域的一项非常敏感且先进的技术,攻击卫星可在较近距离通过发射高能激光等武器对目标卫星进行损毁。如图所示,攻击卫星进攻前在较低的圆形轨道运行,目标卫星在较高的圆形轨道运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目标卫星在较高的圆形轨道运行的线速度大于 B、攻击卫星的加速度大于目标卫星的加速度 C、攻击卫星运行的周期大于目标卫星运行的周期 D、在相同时间内,目标卫星通过的弧长大于攻击卫星通过的弧长 -
13、如图所示,小李驾驶汽车按导航提示右转通过某个路口后,突然看到前方禁止通行警示牌,他反应过来后刹车制动,并倒车回到路口绕道行驶。以路口为位移原点,汽车开始减速时为计时起点,并将汽车看成质点,忽略换挡时间(把刹车和倒车过程看成连续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由图中数据可得( )
A、t=4s时,汽车离路口最远为8m B、0~6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m/s C、t=0时刻,汽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2m/s D、t=3s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 -
14、如图(a)是游戏设备——太空梭,人固定在座椅车上从高处竖直下坠,体验瞬间失重的刺激。某工程师利用磁场控制座椅车速度,其原理图可简化为图(b)。座椅车包括座椅和金属框架,金属框架由竖直金属棒ab、cd及5根水平金属棒组成。ab、cd长度均为4h,电阻不计;5根水平金属棒等距离分布,长度均为L,电阻均为R。地面上方足够高处存在竖直宽度为h的有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竖直面向里。某次试验时,将假人固定在座椅车上,座椅车竖直放置,让座椅车从金属棒bc距离磁场上边界h高处由静止下落,金属棒bc进入磁场后即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1)人和座椅车的总质量m;
(2)从bc离开磁场到ad离开磁场的过程中,流过金属棒bc的电荷量q;
(3)金属框架abcd穿过磁场的过程中,金属棒bc上产生的热量Q。


-
15、如图所示为一超重报警装置示意图,高为L、横截面积为S、质量为m、导热性能良好的薄壁容器竖直倒置悬挂,容器内有一厚度不计、质量为m的活塞,稳定时正好封闭一段长度的理想气柱。活塞可通过轻绳连接以达到监测重物的目的,当所挂重物为时,刚好触发超重预警,活塞恰好下降至位于离容器底某位置的预警传感器处。已知初始时环境热力学温度为 , 大气压强为 , 重力加速度为g,缸内气体内能与热力学温度的关系为 , k为常数,不计摩擦阻力。
(1)求预警传感器到容器底部的距离;
(2)在(1)条件下,若外界温度缓慢降低为 , 求在刚好触发超重预警到外界温度缓慢降低为的过程中向外界放出的热量。

-
16、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在时的波形如图甲所示,B、C、D、E为介质中的四个质点,已知质点E的平衡位置的横坐标为-15m。图乙为质点C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B、该波的波速为75m/s C、质点C的平衡位置位于x=4.5m处 D、从t=0.15s开始,质点C与质点B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的时间差为 -
17、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a)所示,一群处于n = 4能级的氢原子,用其向低能级跃迁过程中发出的光照射如图(b)电路中的阴极K,只有1种频率的光能使之发生光电效应,产生光电子,测得其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如图(c)所示。电子电荷量为1.6 × 10−19 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题述氢原子跃迁一共能发出4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B、阴极金属的逸出功为11.15 eV C、题述光电子能使处于n = 3能级的氢原子电离 D、若图(c)中饱和光电流为I = 3.2 μA,则1 s内最少有2 × 103个氢原子发生跃迁 -
18、某民航客机在高空飞行时,需利用空气压缩机来保持机舱内外气压之比为4:1。机舱内有一导热气缸, 活塞质量m=2kg、横截面积,S=10cm2 , 活塞与气缸壁之间密封良好且无摩擦。客机在地面静止时,气缸如图(a)所示竖直放置,平衡时活塞与缸底相距l1=8cm;客机在高度h处匀速飞行时,气缸如图(b)所示水平放置,平衡时活塞与缸底相距。气缸内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机舱内温度可认为不变。已知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如图(c)所示,地面大气压强 , 地面重力加速度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缸内气体由图(a)状态到图(b)状态的过程中气体压强增大 B、气缸内气体由图(a)状态到图(b)状态的过程中气体压强减小 C、高度h处的大气压强为 D、根据图(c)估测出此时客机的飞行高度为 -
19、如图所示,两理想变压器间接有电阻R,电表均为理想交流电表,a、b接入电压有效值不变的正弦交流电源。闭合开关S后( )
A、R的发热功率不变 B、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C、电流表A1的示数变大 D、电流表A2的示数变小 -
20、劈尖干涉是一种薄膜干涉,其装置如图甲所示,将一块平板玻璃放置在另一平板玻璃之上,在一端夹入两张纸片,从而在两玻璃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劈形空气薄膜,当光垂直入射后,从上往下看到的干涉条纹如图乙所示.干涉条纹有如下特点:(1)任意一条亮条纹或暗条纹所在位置下面的薄膜厚度相等.(2)任意相邻亮条纹或暗条纹所对应的薄膜厚度差恒定.现若在图甲所示装置中抽去一张纸片,则当光垂直入射到新的劈形空气薄膜后,从上往下观察到的干涉条纹( )
A、变疏 B、变密 C、不变 D、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