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速度匀速转动,A、B两端的距离。将一小物块轻放在传送带上的A端,物块和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 重力加速度g取。求:(1)、物块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a;(2)、物块从A端运动到B端的时间t。
-
2、小明同学设计实验测量圆柱形磷酸铁锂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1)、用电压表与电池直接连接粗测电动势的大小,接线正确的是图甲中的(选填“a”或“b”);(2)、为精确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设计图乙电路进行实验。实验中发现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较小,为方便读数将电压表换成数字万用表电压挡进行实验。
记录数据后用计算机绘制得到如图丁所示的图像,表达式为 , 则该电池的内阻约为;
0.20
0.40
0.60
0.80
1.00
1.20
3.98
3.93
3.88
3.83
3.77
3.75
(3)、利用图乙电路得到的电池内阻测量值真实值(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因是(选填“电压表分流”或“电流表分压”);(4)、另一个同学改用图丙电路进行实验,定值电阻阻值已知,则接入的作用是_______。A、保护电源 B、增大电压表示数变化的范围 C、与电流表串联改装成电压表 -
3、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柱紧靠在墙角处,一个质量为m小滑块(可视为质点)恰好静止在P点。轻推一下滑块,使滑块由静止下滑至Q点恰好离开圆柱。已知图中α = 30°、β = 60°,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P点滑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 B、在P点滑块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 C、滑块运动到Q点的速度大小为 D、滑块从P点运动到Q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少了
-
4、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正方体物块,当速率为的风垂直吹向某一侧面时,刚好能推动该物块。已知风对物块的垂直推力(其中S为迎风面积,v为风速),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仅使风的速率变为 , 刚好能推动同材料做成的大正方体物块,则大物块的质量为( )A、2m B、4m C、16m D、64m
-
5、如图所示的闭合电路中,、为定值电阻。当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向上滑动时,理想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U、I,其变化量的绝对值分别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U不变 B、I变大 C、 D、的功率变大
-
6、如图所示,面积为S的平面内存在磁感应强度的磁场,磁场方向与平面夹角 , 取方向为正方向。则穿过该面积的磁通量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B、
C、
D、
-
7、如图所示,真空中某点电荷Q形成的电场中,选取同一平面内夹角相等的五条电场线。过Q的虚线圆与各电场线的交点分别为a、b、c、d、e,其中Q、c在圆直径的两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两点电场强度大小相等 B、a、b两点间电势差与b、c两点电势差相等 C、不管Q带何种电荷,c点电势一定是最低的 D、将带负电的试探电荷从a点移到d点,若电场力做负功,则Q带正电
-
8、在一个表面无大气层且均匀带负电的星球上,将一带电小球置于星球表面h高处,小球恰相对星球表面静止。再将该小球移至星球表面高处静止释放,不考虑星球自转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带正电 B、仍保持静止 C、被推向太空 D、小球的电势能减小
-
9、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一“V”型光滑细杆,杆与水平面间夹角均为 , 杆上套有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小球A、B。现让杆绕底部O点所在的竖直轴匀速转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球的角速度大小相同 B、两球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同 C、两球始终处于同一高度 D、若杆瞬间停止转动,则停转后两球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
10、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合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物体做匀变速运动 B、时物体回到出发点 C、内F的冲量为零 D、与时物体的动量相同
-
11、跳水运动员训练时从跳台自由落下,利用频闪照相连续记录三个闪光时刻的位置A、B、C,测得相邻两位置间的距离分别是和 , 重力加速度g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频闪照相的时间间隔为 B、运动员在B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 C、运动员在A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 D、运动员在C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
-
12、如图所示,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锁定小车后,缓慢降低滑轮高度使细绳与长木板平行(由实线移至虚线位置)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受细绳的拉力变小 B、小车受细绳的拉力不变 C、滑轮受细绳的作用力变小 D、滑轮受细绳的作用力不变
-
13、重力大小为G的人在体重计上下蹲,加速阶段体重计所受压力大小为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体重计的示数为G D、人的加速度方向向上
-
14、如图所示,匀强磁场中位于P处的粒子源可以沿垂直于磁场向纸面内的各个方向发射质量为m、电荷量为q,速率为v的带正电粒子,P到荧光屏MN的距离为d,设荧光屏足够大,不计粒子重力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磁感应强度 , 则发射出的粒子到达荧光屏的最短时间 B、若磁感应强度 , 则同一时刻发射出的粒子到达荧光屏的最大时间差为 C、若磁感应强度 , 则荧光屏上形成的亮线长度为 D、若磁感应强度 , 则荧光屏上形成的亮线长度为
-
15、如图所示,质量为的物块在水平地面上,用一原长为的轻质弹簧水平拉该物块,弹簧的劲度系数 , 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6,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 , 求:
(1)弹簧长度为时,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
(2)木块匀速运动时弹簧的长度。
-
16、如图所示,在一条张紧的绳子上挂着a、b、c、d四个摆球,让c摆先振动,其余各摆在c的驱动下也逐步振动起来,则( )A、b摆振动的周期最大 B、d摆的固有频率最小 C、a摆振动的振幅最大 D、a、b、d三个摆球振动的振幅相同
-
17、某小组同学进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用天平称得入射小球A的质量m1 , 被碰小球B的质量m2。
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按图所示组装器材并调节斜槽末端水平。在地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放复写纸,记下重垂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O;
②先不放B球,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点C由静止滚下,记下A球落地点;
③再把B球静置于水平槽前端边缘处,让A球仍从C处由静止滚下。记录纸上的O点是铅垂线所指的位置,分别记下A、B球落地点。
(1)为检验两球大小是否相同, 用图乙中游标卡尺的(选填“a ”或“b ”)测量爪测量小球的直径。
(2)下列实验要求中正确的是。
A.用铅垂线检查斜槽末端是否水平
B.必须测量小球释放点到斜槽末端水平的高度
C.利用复写纸与白纸记录小球的落点,实验过程中不可移动白纸的位置
(3)如图所示,多次释放A球后,取各落点位置的平均值,记录纸上一共有三个落地点:M、P、N,步骤②中未放B球时,A球落地点是记录纸上的(填M、P或者N)点。
(4)测得各落点M、P、N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x1、x2、x3。碰撞前后满足(用m1、m2、x1、x2、x3表示),即可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5)某小组通过上述步骤成功验证动量守恒后,用B球碰撞A球重复以上操作步骤,对实验结果有没有影响?简述理由。
-
18、周末,鹏程和小李到清江观光园去秋游,他俩发现公园内湖面上有只游船,游客周期性摇动双桨激起的水波源源不断地传向湖边、他俩用华为手机上的秒表记录了水面上漂浮的树叶在12秒共完成了6次全振动,他们又用该手机上“实用工具”中的“AR测量”测出树叶与他们所在湖边距离是5米,树叶的振动状态传到湖边的时间是10s。鹏程10s内拍击水面10次让手激起的振动向周围传播,他们最后讨论得到正确结论的是( )A、游客摇桨激起的水波波长是1m B、鹏程用手激起的水波和桨激起的波叠加能产生干涉图样 C、他们观察到桨激起的水波波长比手激起的水波波长长 D、鹏程用手激起的水波向远方传播的过程中,各质点的振幅不改变
-
19、声波是机械纵波,声波频率按从低到高的顺序可分为“次声波”、“可闻声波”和“超声波”。其中“可闻声波”可以引起人的耳膜振动,经传入神经传入大脑从而形成听觉。“超声波”虽然不能引起人的听觉,但大量应用于医疗、工业及其它领域。下列关于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听者匀速靠近静止的声源,听者耳膜振动的频率将大于声源振动的频率 B、在空气中传播时,“超声波”比“次声波”传播得更快 C、在水中传播时,“超声波”的波长比“次声波”的波长更长 D、“可闻声波”从空气中进入水中传播时波长将为变短
-
20、增透膜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光学透镜。如图,入射光1以接近法线方向入射镀膜镜片,反射光2和3在P处相干减弱,则2和3在P处的光振动图像可能为(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