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空气炮”是一种有趣的小玩具,其使用方法是:先用手拉动后面的橡胶膜,如图所示,吸入一定量的空气后放手,橡胶膜在迅速恢复原状的过程中压缩空气,从而产生内外压强差,空气从管口冲出。已知“空气炮”在未使用前的容积为1L,拉动橡胶膜至释放前的容积变为1.2L,大气压强为1.05×105Pa,整个过程中“空气炮”中的温度始终等于室温。
(1)若橡胶膜恢复原状的过程时间极短,可视为没有气体冲出,试求恢复原状瞬间“空气炮”内部空气压强;
(2)经检测,橡胶膜恢复原状瞬间,“空气炮”内部空气压强为1.2×105Pa,试求此时已冲出管口的空气质量与仍在“空气炮”内部的空气质量之比。

-
2、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和“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把两个实验的数据都记录在表1中。数据是按加速度的大小排列的,两个实验的数据混在一起,而且有一个加速度数据模糊不清(表1中空格)。
(1)如果模糊的加速度数据是正确的,请推算出其数值并填在表1中。

表1实验记录
F/N
m/kg
0.28
0.85
0.33
0.13
0.36
0.36
0.28
0.62
0.45
0.19
0.36
0.53
0.24
0.36
0.67
0.28
0.40
0.28
0.36
0.78
0.28
0.32
0.88
0.34
0.36
0.94
(2)把这些数据拆分填入表2和表3中。
表2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F/N
0.13
0.36
表3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m/kg
0.85
0.33
(3)本实验中(填“需要”或“不需要”)小车的质量M远大于小桶和沙的质量m。
(4)本实验最终得出的结论是:。
-
3、某中学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利用铜片、锌片和苹果制作了苹果汁电池,他们用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测量这种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

电流表的内阻为100Ω,量程为0~300μA;电阻箱阻值的变化范围为0~9999Ω。连接电路后,调节电阻箱R的阻值,得到的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表格中U为路端电压,I为电流表的示数。
R/kΩ
9
8
7
6
5
4
3
I/μA
92
102
115
131
152
180
220
U/mV
837
826
817
775
738
682
(1)、请补全表格中的数据 , 并将这组数据描在U-I图像上;
(2)、根据U-I图像得出该苹果汁电池的电动势E=V,内阻r=k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4、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2m的A、B两滑块用足够长轻绳相连,将其分别置于等高的光滑水平台面上,质量为3m的物块C挂在轻质动滑轮下端,手托C物块使轻绳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释放C后(运动过程中A、B始终不会与定滑轮碰撞)( )
A、相同时间内,A、B运动的路程之比为1∶2 B、物块A、B的加速度之比为2∶1 C、细绳的拉力为 D、当物块C下落高度h时,速度为 -
5、如图所示,面积为S、匝数为N、内阻不计的矩形线圈,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绕水平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矩形线圈通过滑环连接理想变压器。理想变压器原线圈上的滑动触头P上下移动可改变副线圈的输出电压,副线圈接有可变电阻R,电表均为理想交流电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矩形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为 B、其他条件不变,增大角速度ω时,R的功率减小 C、其他条件不变,R阻值增大时,电流表示数减小 D、其他条件不变,P位置向上移动时,电压表示数变小 -
6、2024年1月5日,我国“快舟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以“一箭四星”方式,将“天目一号”掩星探测星座15~18星送入预定轨道(轨道近似为圆轨道,高度在400至600公里之间),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2024年中国航天发射开门红。对于这四颗入轨后的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轨道高度为400公里的卫星周期比轨道高度为600公里的小 B、轨道高度为400公里的卫星加速度比轨道高度为600公里的小 C、某一颗卫星可能相对地面静止 D、卫星圆周运动的速度一定小于7.9km/s
-
7、碱土金属氧化物MgO是极好的单晶基片,被广泛应用于制作铁电薄膜、磁学薄膜、光电薄膜和高温超导薄膜等。如图所示,MgO晶体结构中相邻的四个离子处在正方形的四个顶点,O点为正方形中心,A、B、C、D为四个边的中点,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关于这四个离子形成的电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OB连线上的场强方向不变 B、O点电场强度为零,电势为零 C、A、C两点的场强大小相同,电势不相等 D、将电子从A点移动到D点,电场力做负功 -
8、“自激发电机”具有自励磁的特点,它无需外部励磁电源就能自行激励产生磁场。其原理如图所示:一金属圆盘在某一大小恒定、方向时刻沿切线方向的外力作用下,在弱的轴向磁场B中绕金属轴OO'转动,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盘轴与盘边之间将产生感应电动势,圆盘下方螺旋形导线M端通过电刷与盘边相连,N端与盘轴相连,MN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最终回路中的电流会达到稳定值,磁场也达到稳定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N中的电流方向从N→M B、圆盘转动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C、MN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 D、磁场达到稳定状态后,MN中不再产生感应电流 -
9、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发现产生阿秒光脉冲实验方法的三位物理学家。阿秒光脉冲的产生可以分为三个过程:当强激光电场作用于原子时,电子会被电离,形成自由电子;电子在强激光电场中加速运动,并获得能量;强激光电场方向改变,使电子又回到被电离的原子(离子)中,电子多余的能量以光子辐射,形成阿秒光脉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辐射的光子能量一定等于电子的电离能 B、辐射的光子能量越大,对应的波长越长 C、电子在强激光电场中加速获得的动能越多,光子的能量就越高 D、在强激光场作用下,若电子能回到电离前的能级,电子的总能量一定增大
-
10、春节期间,为了装点城市夜景,市政工作人员常在喷水池水下安装彩灯照亮水面。如图甲所示,水下有一点光源S,同时发出红、绿两种颜色的光,在水面上形成了一块被照亮圆形区域,俯视图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红色光的临界角小于绿色光的临界角 B、环状区域为绿色光,中间小圆为红色光 C、环状区域为红色光,中间小圆为绿色光 D、环状区域为红色光,中间小圆为复合光 -
11、在地震中,建筑物共振会放大地震的影响。设钢混结构建筑物的固有频率与其高度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为0.5。若某次地震波到达地面的频率为12Hz,下列哪种高度的钢混建筑物因共振所受的影响最大( )A、5m B、10m C、15m D、20m
-
12、在东汉王充所著的《论衡•状留篇》中提到“是故湍濑之流,沙石转而大石不移。何者?大石重而沙石轻也。”从物理学的角度对文中所描述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冲沙石,沙石才能运动,因为力是产生运动的原因 B、“沙石转而大石不移”是因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与质量有关 C、只有在水的持续冲力作用下沙石才能一直运动,是因为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大石不移”是因为大石受到的阻力大于水的冲力
-
13、一个竖直圆盘转动时,固定在圆盘上的小圆柱带动一个T形支架在竖直方向上下振动,T形支架下面系着一个弹簧和小球组成的振动系统,小球浸没在水中。当圆盘静止时,让小球在水中振动,其振动的频率约为3Hz。现在圆盘以4s的周期匀速转动带动小球上下振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圆盘上的小圆柱转到圆心等高处时,T形支架的瞬时速度为零 B、小球振动过程中,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C、小球振动达到稳定时,它振动的频率是0.25Hz D、若圆盘以2s的周期匀速转动,小球振动达到稳定时,振幅比原来小 -
14、某同学自己动手为手机贴钢化膜,贴完后发现屏幕中央有不规则的环形条纹,通过查询相关资料得知,这是由于钢化膜与手机屏幕之间存在空气薄膜造成的,出现环形条纹现象是光的( )A、衍射现象 B、干涉现象 C、偏振现象 D、全反射现象
-
15、如图所示,长的水平传送带以的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为传送带的左、右端点,段水平地面长 , 并在点与倾角为的光滑长斜面平滑连接,将一滑块从点轻放上传送带。已知滑块与传送带、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 , 重力加速度取 , 求:
(1)滑块放上传送带时的加速度大小;
(2)滑块第一次到达点时的速度大小;
(3)滑块从放在点上到最终静止下来所用的时间。

-
16、5G自动驾驶是基于5G通信技术实现网联式全域感知、协同决策与智慧云控,相当于有了“千里眼”的感知能力,同时,5G网络超低延时的特性,让“汽车大脑”可以实时接收指令,极大提高了汽车运行的安全性A,B两辆5G自动驾驶测试车,在同一直线上向右匀速运动,B车在A车前,A车的速度大小为 , B车的速度大小为 , 如图所示。当A、B两车相距时,B车因前方突发情况紧急刹车,已知刹车过程的运动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 从此时开始计时,求:
(1)A车追上B车之前,两者相距的最大距离?
(2)A车追上B车所用的时间?
(3)如果B车刹车后,为避免两车相撞,A车也要刹车,且加速度大小也为 , 则A车最迟在B车刹车后几秒接受指令刹车?

-
17、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前2s内的位移达到最大值 B、内物体的加速度为1m/s2 C、内物体的速度大小一直在减小 D、和内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
18、物体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1s末速度为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加速度为 B、任意1s内速度变化 C、前2s内的平均速度为 D、第1s内的位移为6m
-
19、某同学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导热性能良好的注射器内,注射器通过非常细的导气管与压强传感器相连,将整套装置置于恒温水池中。开始时,活塞位置对应刻度数为“8”,测得压强为P0。活塞缓慢压缩气体的过程中,当发现导气管连接处有气泡产生时,立即进行气密性加固。继续缓慢压缩气体,当活塞位置对应刻度数为“2”时停止压缩,此时压强为。则该过程中( )
A、泄漏气体的质量为最初气体质量的 B、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C、在压缩气体的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变大 D、泄漏出的气体的内能与注射器内存留气体的内能相等 -
20、如图所示,以点为坐标原点在竖直面内建立坐标系,、是两个线状粒子放射源,长度均为 , 放出同种带正电的粒子,粒子电荷量为 , 粒子的质量为 , 其中发出的所有粒子初速度为零,发出的所有粒子初速度均为 , 方向水平向右,带电粒子的重力以及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均可忽略。曲线的方程为 , 在曲线与放射源之间存在竖直向上、场强大小为的匀强电场;第一象限内、虚线的上方有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的匀强磁场I;第二象限内以为圆心、长为半径的四分之一圆形区域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的匀强磁场Ⅱ。图中的、、、、的长度均为。观察发现:发出的所有粒子均从同一点离开匀强磁场I,发出的所有粒子在匀强磁场Ⅱ的作用下也汇聚于同一点,即该点可接收到两个粒子源发出的所有粒子。在所有粒子到达汇聚点的过程中,求:
(1)匀强磁场I、II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2)从放射源中点发出的粒子在磁场Ⅱ中的运动时间;
(3)从放射源中点发出的粒子到达汇聚点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