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开始沿一直线同向运动,甲的图像和乙的图像如图甲、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内,甲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 B、第内,甲、乙两物体速度方向相反 C、内,甲、乙两物体位移大小都为零 D、第末到第末甲的位移大小为8m,乙的位移大小为4m -
2、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B、从水平飞行的飞机上释放的物体将做自由落体运动 C、雨滴下落的过程是自由落体运动 D、从水龙头上滴落的水滴下落的过程可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
3、汽车刹车过程可看成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 )A、速度和路程都随时间减小 B、速度随时间减小,路程随时间增大 C、速度和加速度都随时间增大 D、速度和加速度都是负值
-
4、一辆汽车从甲地沿笔直公路开往乙地,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20km/h,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40km/h。则在全程内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A、26.7km/h B、30km/h C、45km/h D、50km/h
-
5、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非常大的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看成质点,体积小的才可以 B、乒乓球比赛中研究选手发球技巧时,可以把乒乓球看成质点 C、观察跳水运动员动作细节时,运动员可以看成质点 D、质点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是不存在的
-
6、如图,一质量为10kg的木块,恰好能沿倾斜角为的斜面匀速下滑,g取10m/s2 , sin37°=0.6,cos37°=0.8。
(1)求木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为使物体能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现施加一水平推力F,试求的大小。

-
7、在平直的公路上,一辆小汽车前方26m处有一辆大客车正以12m/s的速度匀速前进,这时小汽车从静止出发以1m/s2的加速度追赶。求:
(1)两车相遇前何时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少?
(2)小汽车何时追上大客车?
-
8、平静的水塘正上方有一小球,球距水面h1=3.2m,池水深h2=1.6m,小球从静止释放后落入水中恰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到池底后又在淤泥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静止,又知其陷入淤泥深度h3=0.2m.不计空气阻力.(取m/s2)求:
(1)小球在水中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
(2)小球从开始下落到最终陷入淤泥静止所用的时间.
-
9、一物体从离地高80m处自由下落,g取10m/s2 , 求:
(1)下落后第二秒内的平均速度;
(2)在落地前最后1s物体下落的高度.
-
10、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反映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图中所标的点为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测得OA=7.05 cm、AB=7.68 cm、BC=8.33 cm、CD=8.95 cm,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 Hz,则

(1)关于打点计时器的时间间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源电压越高,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就越短
B.纸带速度越大,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就越短
C.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由电源的频率决定
D.如果交流电源改为直流电源,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保持不变
(2)打点计时器打A点时小车的速度是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m/s2 . (以上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如果当时使用交变电流的频率比正常值偏高,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由此引起的误差将使加速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 . (选填“大”或“小”)
-
11、在“验证里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
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图乙中是力和的合理的理论值;是力和的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2)为完成实验,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
A. 测量两细绳的长度 B.测量橡皮筋的原长
C. 测量悬挂重物后橡皮筋的长度 D. 记录橡皮筋拉伸后结点的位置

-
12、物体受到同一平面内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列几组力的合力可能为零的是( )A、5 N、7 N、8 N B、10 N、10 N、10 N C、2 N、5 N、10 N D、5 N、1 N、3 N
-
13、一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设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为 , 经过全程一半时的速度为 , 则正确的关系是( )A、 B、 C、 D、
-
14、从某一高度相隔1秒先后释放两个相同的小球甲和乙,不计空气阻力,它们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 )A、两球距离越来越大,速度之差越来越大 B、两球距离越来越大,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C、两球距离越来越小,速度之差越来越小 D、两球距离保持不变,速度差保持不变
-
15、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第1秒内的位移是它落地前最后一秒内位移的一半,g取10m/s2 , 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 )A、5m B、20m C、11.25m D、31.25m
-
16、汽车以某一初速度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内行驶了2 m,第2 s内行驶了4 m,则汽车第3 s内的平均速度为( )A、2m/s B、5m/s C、6 m/s D、8m/s
-
17、校运会400 m比赛,终点在同一直线上,但不同赛道起点不在同一直线上(如图所示).关于该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同学的比赛成绩1分08秒指的是时刻 B、这样做目的是使各选手路程相同,且平均速率最大的同学将会赢得比赛 C、这样做目的是使各选手位移大小相同,且平均速度最大的同学将会赢得比赛 D、这种做法其实是不公平的,明显对外侧跑道的同学有利 -
18、近几年,国家取消了7座及以下小车在法定长假期间的高速公路收费,给自驾出行带来了很大的实惠,但车辆的增多也给道路的畅通增加了压力,因此交管部门规定,上述车辆通过收费站口时,可以直接减速通过不必停车取卡。若某车减速前的速度为v0=20m/s ,靠近站口时以大小为a1=5m/s2的加速度匀减速,通过收费站口时的速度为vt=8m/s ,然后立即以a2=4m/s2的加速度加速至20m/s (假设收费站的前、后都是平直大道)。试问:
(1)该车驾驶员应在距收费站口多远处开始减速;
(2)作出该车的v-t图像(时间从汽车开始减速到恢复至原来速度这个过程);
(3)与以原来的初速度行驶通过收费站相比,该车在通过收费站的过程中因减速和加速过站而耽误的时间为多少。
-
19、“用光电门研究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气垫导轨上的滑块通过光电门时,滑块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测得遮光条的宽度,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大小可近似为遮光条的宽度与遮光时间的比值。
(1)若某次实验记录的时间为t,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d,则此次实验中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大小可表示为v=(用对应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2)为使(1)中结果更接近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是(填选项前的字母)。
A.换用宽度更宽的遮光条
B.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
C.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
D.减小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
-
20、半径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AB,在最低点B与水平传送带相切,传送带以的速度顺时针转动。质量为的物块从A点静止滑下,物块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 , 出传送带后滑上倾角θ可调的木板(木板在C点与传送带平滑连接),物块与木板的动摩擦因数为。已知BC之间的距离 , 。
(1)求物块滑到B点的速度大小;
(2)物块第一次滑上木板到达D点时速度为0(D点未画出),当θ为多大时,CD距离最小,并求出最小值;
(3)若木板光滑且θ不为0,滑块从A点开始到第二次出传送带过程中,求产生的热量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