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图甲所示,某人借助瑜伽球锻炼腿部力量,她曲膝静蹲,背部倚靠在瑜伽球上,瑜伽球紧靠竖直墙面,假设瑜伽球光滑且视为均匀球体,整体可简化成图乙。在人缓慢竖直下蹲的过程中,人的背部与水平面的夹角θ逐渐减小且θ<π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球对墙面的压力逐渐增大 B、人对球的支持力减小 C、人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变大 D、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不变
  • 2、如图所示,一根粗糙的水平横杆上套有A、B两个轻环,系在两环上的长度均为L的细绳下端连接着重力大小为G的灯笼,灯笼处于静止状态时轻环A、B间的距离为85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绳上的拉力大小为58G B、轻环A与横杆间的摩擦力大小为23G C、仅减小两环间的距离,灯笼仍静止时,轻环A与横杆间的摩擦力增大 D、仅减小两环间的距离,灯笼仍静止时,轻环A对横杆的压力减小
  • 3、根据变速运动实验获得的位移、时间数据作出如图所示的x-t图像,可以用A、B两点之间的平均速度大致来描述P点的运动快慢。如果取更接近P点的两点A'B' , 运动的图线接近于直线,表明物体在此段时间内的运动接近匀速;如果取非常接近P点的两点AB , 则运动的图线几乎就是一条直线了,这表明可以把AB段的运动看成是匀速直线运动。这里主要用到的物理方法是(  )

    A、极限法 B、理想模型法 C、等效替代法 D、控制变量法
  • 4、如图,两竖直墙面的间距为l , 一个质量为m、边长为d的正方形木块被一轻直弹簧顶在左侧墙面上,弹簧右端固定在右侧墙面上,且弹簧与墙面垂直。已知木块与墙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因数为μ , 弹簧原长为l , 劲度系数为k ,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k=2mgμd , 则木块不处于平衡状态 B、如果k=2mgμd , 则墙面对木块的正压力为2mgμ C、如果k=2mgμd , 则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2mgμ D、为使木块在此位置保持平衡状态,k最小为mgμd
  • 5、图示为高速摄影机拍摄到的子弹穿过苹果瞬间的照片.该照片经过放大后分析出,在曝光时间内,子弹影像前后错开的距离约为子弹长度的1%~2%.已知子弹飞行速度约为500m/s,因此可估算出这幅照片的曝光时间最接近

    A、10-3s B、10-6s C、10-9s D、10-12s
  • 6、关于教材中的四幅插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汽车速度表上的示数指的是瞬时速率 B、图2中,速度的变化量Δv越大,表示加速度也越大 C、图3中,把整个运动过程细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将这些小段的位移相加,得到总位移,这种方法运用了假设法 D、图4中,伽利略直接验证了小球下落的速度与所用时间成正比
  • 7、如图所示,固定的足够长粗糙细钢丝与水平方向间夹角θ=30° , 钢丝上穿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可恰好静止在钢丝上。固定的P点到钢丝的距离为3LP点上缠绕一弹性轻绳,绳上弹力F满足关系F=mg4Lx , 其中x表示绳端点至P的距离;将绳连接小球后,小球可以静止在P点正下方的A点;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 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求:

    (1)、小球与钢丝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小球在A点时受到的摩擦力f
    (3)、将绳连接小球后,小球在钢丝上可静止范围的长度s
  • 8、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使时间容易测量 B、图丁所示是实验现象,图甲所示是经过合理外推后的现象 C、伽利略直接测量的是小球运动的速度,验证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D、伽利略直接测量的是小球自由落体的位移,验证位移与时间的平方的关系
  • 9、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间距为l的固定平行金属导轨M和N,其下端通过开关S1连接电阻R,通过单刀双掷开关S2连接电容C和内外半径分别r1和r2的金属环,金属环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在两导轨虚线框内和在两金属环间,存在相同的、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电阻为R、质量为m、长为l的两相同的导体棒ab和cd,ab通过劲度系数为k的绝缘轻质弹簧相连,当开关S1和S2断开时,ab位于靠近磁场上边界处(但在磁场内),处于水平静止状态并与导轨接触良好;cd置于两金属环上,且绕过圆心O的轴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已知k=400N/m,m=1kg,l=1m,B=2T,R=0.5Ω , C=0.25F,ω=5rad/s,r1=0.1m,r2=0.9m,不计其它电阻和摩擦阻力,棒ab始终在导轨所在平面内运动,g取10m/s2

    (1)S1断开,S2掷向2,求电容器所带电荷量的大小q;

    (2)S1断开,S2掷向1时ab棒以v=1.0m/s的速度竖直向上运动离开磁场时,求此时电容器所带电荷量的大小q' , 并判断cd的旋转方向;

    (3)ab棒再进磁场前断开S2 , 接通S1 , ab在磁场内运动至距磁场上边界0.04m处时速度为零,求此过程中电阻R消耗的焦耳热。(提示:弹簧伸长量为x时,其弹性势能EP=12kx2 , 导体棒ab在运动过程中弹簧末超出弹性限度)

  • 10、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固定一劲度系数k=100N/m的轻弹簧,弹簧上端有一个上端开口的绝热汽缸,汽缸内有一加热装置(图中未画出)。绝热活塞A封住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A的质量m=5.0kg , 汽缸内部横截面的面积S=5.0cm2 , 弹簧上端固定于汽缸底部。下端固定于水平地面。平衡时,活塞与汽缸底部距离d=12.0cm , 已知大气压强为p0=1.0×105Pa , 初始时气体的温度为T1=300K , 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 , 活塞A可无摩擦地滑动但不会脱离汽缸,且不漏气。汽缸侧壁始终在竖直方向上,不计加热装置的体积,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且始终在竖直方向上。

    (I)启动加热装置,将气体的温度加热到T2=350K , 求此过程中活塞A对地移动的距离x1

    (II)若不启动加热装置,保持气体温度为T1=300K不变。在活塞A上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活塞A缓慢地移动了一段距离后再次达到平衡状态,此时的拉力大小F=25N。求此过程中活塞A对地移动的距离x2

  • 11、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a所示的电路探究在25°C80°C范围内某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所用器材有:置于温控室(图中虚线区域)中的热敏电阻RT , 其标称阻值(25°C时的阻值)为900.0Ω;电源E6V , 内阻可忽略);电压表V(量程0150mV);定值电阻R0(阻值为20.0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1000Ω);电阻箱R2(阻值范围0999.9Ω);单刀开关S1 , 单刀双掷开关S2

    实验时,先按图a连接好电路,再将温控室的温度t升至80.0。将S2与1端接通,闭合S1 , 调节R1的滑片位置,使电压表读数为某一值U0;保持R1的滑片位置不变,将R2置于最大值,将S2与2端接通,调节R2 , 使电压表读数仍为U0;断开S1 , 记下此时R2的读数。逐步降低温控室的温度t , 得到相应温度下R2的阻值,直至温度降到25.0°C。实验得到的R2t数据见下表。

    t/

    25.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R2/Ω

    900.0

    680.0

    500.0

    390.0

    320.0

    270.0

    240.0

    回答下列问题:

    (1)在闭合S1前,图aR1的滑片应移动到(填“a”或“b”)端;

    (2)在图b的坐标纸上补齐数据表中所给数据点,并作出R2t曲线;

    (3)由图b可得到RT25°C80°C范围内的温度特性。当t=44.0时,可得RT= Ω

    (4)将RT握于手心,手心温度下R2的相应读数如图c所示,该读数为Ω , 则手心温度为 °C

  • 12、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来探究一定质量的气体发生等温变化遵循的规律.

    (1)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前应将注射器的空气完全排出

    B.空气柱体积变化应尽可能的快些

    C.空气柱的压强随体积的减小而减小

    D.作出p1V的图象可以直观反映出p与V的关系

    (2)为了探究气体在不同温度时发生等温变化是否遵循相同的规律,他们进行了两次实验,得到的p-V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两次实验气体的温度大小关系为T1T2(选填“<”“=”或“>”).

    (3)另一小组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V1p图线如图丙所示,若他们的实验操作无误,造成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

  • 13、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通过小铁球的运动来验证动量定理。

    实验步骤如下:

    a.用电磁铁吸住一个小铁球,将光电门A固定在立柱上,光电门B固定在立柱上的另一位置,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一条竖直线上;

    b.切断电磁铁电源,小铁球开始下落,数字计时器测出小铁球通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的时间分别为tAtB , 以及小铁球从光电门A到光电门B的时间t。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钢球的直径,如图乙所示,在读数前应转动装置(选填“A”、“B”或“C”),再进行读数。

    (2)由图丙可读出钢球直径d=mm。

    (3)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本实验需要验证的物理量关系为(用题中的字母表示)。

    (4)若要重复多次实验,测量出多组有效数字进行验证,下列操作方法最不可行的是

    A.换用直径不同的小球             B.改变小球释放点的高度

    C.改变光电门A的高度             D.改变光电门B的高度

    (5)根据实验测定的小铁球重力冲量I和其动量变化Δp绘制的下列图像,图中虚线代表理论图线,实线代表实际测量图线。若考虑实验中空气阻力的影响,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 14、如图甲所示是用光照射某种金属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变化图像(直线与横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为4.29,与纵轴的交点的纵坐标为0.5),如图乙所示是氢原子的能级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该图像能求出普朗克常量 B、该金属的逸出功为1.82eV C、该金属的极限频率为5.50×1014Hz D、用n=4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到n=2能级时所辐射的光照射该金属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 15、如图所示电路,已知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不计,电容器电容为C,闭合开关K,待电路稳定后,电容器上电荷量为(     )

       

    A、CE B、12CE C、25CE D、35CE
  • 16、图中关于磁场中的四种仪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图中要使粒子获得的最大动能增大,可以增大D形盒的半径 B、乙图中不改变质谱仪各区域的电场、磁场时击中光屏同一位置的粒子比荷相同 C、丙图是载流子为负电荷的霍尔元件通过如图所示电流和加上如图磁场时N侧带负电荷 D、丁图长宽高分别为a、b、c的电磁流量计加上如图所示磁场,若流量Q恒定,则前后两个金属侧面的电压与a、b、c均无关
  • 17、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从距离地面404m高处的飞机上开始跳下,先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至某高度时打开降落伞,降落伞打开后运动员以8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跳伞运动员到达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4m/s。g=10m/s2 , 则:

    (1)运动员打开降落伞时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2)运动员下落至距地面多高时打开降落伞?

    (3)运动员离开飞机后,经过多少时间到达地面?

  • 18、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2m/s2在平直路面上匀加速行驶。求:
    (1)、汽车在10s末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2)、汽车在10s内的位移大小是多少?
    (3)、汽车在第3s内的位移大小是多少?
  • 19、某学生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量一个重锤下落时的加速度值,该学生将重锤固定在纸带下端,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

    下列是该同学正确的实验操作和计算过程。

    (1)、器材安装完毕,先接通电源,再 , 让重锤自由落下,待纸带全部通过打点计时器后,关闭电源。
    (2)、取下纸带,取其中一段清晰的点,每隔一个点标出计数点,如图乙所示,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x1x2x3x4 , 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为f,纸带上打出D点时重锤的速度大小vD= , 重锤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均用给定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3)、如果打点计时器的实际打点频率f偏大,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仍按原有频率进行数据处理,那么测算出的加速度与实际值相比(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20、光电计时器为物理学中一种常用的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计时仪器,其结构简图如图甲所示。a、b分别为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若有物体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出物体的挡光时间,这样就可以将物体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视为其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如图乙所示,气垫导轨上安装有A、B两个光电门,导轨上放有一滑块,滑块上装有宽度为d的遮光片。现使滑块从某一位置开始以恒定的加速度滑动,并依次通过光电门A、B,光电计时器记录的时间分别为Δt1Δt2 , 并测得遮光片从光电门A运动到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Δt。

       

    (1)在实验中,为了更准确地测得滑块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可采取的措施

    A.在可较精确测量遮光条宽度的情况下尽量减小遮光条的宽度

    B.可无限减小遮光条的宽度

    (2)由题可知,遮光片通过光电门A时的速度表达式v1 , 通过光电门B时的速度表达式v2

上一页 684 685 686 687 688 下一页 跳转